福州镇海楼对联摘抄
【镇海楼】福州镇海楼在福州鼓楼区屏山顶上。三山是福州的标志和代称。屏山是福州三山之一,因为山峰形状像一座大屏风,所以称屏山。越王时在山麓建故都,所以又名越王山。而三山之上,又各有标高之志。屏山有镇海楼,乌山有乌塔,于山有白塔,形成三山两塔一座楼。
明初,福州时有海患。为了防御倭寇的入侵,也为了城市的发展,明洪武四年(1371年)驸马都尉王恭负责砌筑石城,称为福州府城。府城北面跨屏山,南绕于山、乌山。城墙东、西、南三面依宋代的外城遗址修复。建福州府城时,王恭先在屏山顶修建一座谯楼,作为各城门楼建造的样本,称为样楼。样楼是重檐歇山顶的双层城楼,高约20米,是当时福州最高的建筑物,成为城正北的'标志。样楼楼前广场有七口石缸,排列如北斗七星,称七星缸。
福州镇海楼:北倚北峰,南有五虎山为案,东衬鼓山,西托旗山。左前于山相扶,右前乌山呼应。乌龙、白龙双江如玉带环腰。当年登样楼可以望见大海,所以又名镇海楼。登楼可远瞰闽江口乃至东海。过去海船夜航进闽江口,都以此楼为航标。清代谢章铤在《重建镇海楼记》中说:且夫楼以镇海名,意在楼,实在海。嗟呼,海风叫啸,海水飞扬,登斯楼也,其忍负中流砥柱之心哉。重建的镇海楼已于2011年1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
镇海楼,据福州北城屏山之巅,始创于明洪武间,初称样楼,盖环城诸门楼之范式也。后易今名,累代承沿,阅六百余载矣。古者建楼,必考形势而寓义理。观之以势,州城北高南卑,楼则雄峙北端,凭楼南望,于山、乌山交护左右,白塔、乌塔掩映其上,蔚为春花竞艳,秋月留香,南门之秀气郁然锺焉。复引目延眺,闽江清波横漾,若玉带蜿蜒,东注向海,时有渔舟唱晚,洋舸遥徕,江海之豪气廓然蕴焉。察之以理,楼名镇海,其指盖亦深矣。闽峤临海,夏秋台风,频或致患;又江海天隅,畴昔海氛偶作,间扰皇州,民颇虞之。楼之所镇,其在绥海宇、致和瑞乎?善矣前贤语曰:楼以镇海名,工在楼意实在海。惟世运迭更,明清以降,楼屡遭毁,幸亦屡获重修。考清光绪间复建之楼,于民国二十二年罹火毁圮,后改建乡哲林森纪念堂。公元一九七○年,有司因故拆除。兹逢新纪晖光,省市主政以承风敦俗为务,秉民意,振宏纲,广延多士,醵集资金,重为建楼。楼式循依旧制,尊崇古道也;楼基拔升十米,庶便瞻瞩也。兴工于二○○六年十二月,经营弥载,始克告蒇。于乎!后之登楼者,其临高骋怀,遐览物华盛景,遥睇天风海涛,将谓吾州之福,宜有系于斯楼欤?(张善文,长乐人。福建师大博导,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
【载福】厚德载福。《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后谓有德者能多受福为“厚德载福”。
【安闽】抚安八闽
【援旗】①挥动旗帜。②牵引旗山
【伐鼓】①击鼓。②(枞金)伐鼓。犹言敲锣打鼓。元揭傒斯《大信晚泊呈舟中诸公》诗:“连樯大舰集日昏,枞金伐鼓海上闻。”
【弦歌】①依琴瑟而咏歌。《周礼·春官·小师》:“小师掌教鼓鼗、柷、敔、埙、箫、管、弦、歌。”郑玄注:“弦,谓琴瑟也。歌,依咏诗也。”《史记·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宋苏轼《和王胜云》之二:“斋酿如渑涨緑波,公诗句句可弦歌。”元李治《敬斋古今黈》卷一:“古《诗》三百五篇,皆可声之琴瑟。咏其辞,而以琴瑟和之,所谓弦歌也。古人读诗皆然。”郭沫若《洪波曲》第四章三:“差不多整天都有弦歌之声在浩荡地激扬着。我们的门禁并不森严,外来群众是可以随意出入的。”②指礼乐教化。
【福州镇海楼对联摘抄】相关文章:
长江对联摘抄12-13
乔迁的对联摘抄12-10
虎年春节对联摘抄01-24
开业祝福对联摘抄08-11
龙年的春节对联摘抄12-15
描写长城的对联摘抄12-10
5字春节对联摘抄12-10
龙年春节的对联摘抄12-10
描写岳阳楼的对联12-13
元宵佳节的经典对联摘抄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