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名著《道德经》的读书笔记及感悟

时间:2020-12-27 16:51:13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思想名著《道德经》的读书笔记及感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淵。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思想名著《道德经》的读书笔记及感悟

  老子的第八章堪称是老子文字被引用率最高的篇章,然而翻了几种注释,感觉所作的解释都似有偏颇。

  老子思想不可否认是出自周易,或者说老子文其实是对周易部分思想的进一步解释。孔子作十翼,为周易经文作传,老子文其实也有这个意味,只是因为并非全篇作注,所以另成一书,但其思想是对周易唯物部分的继承。所以从周易的角度来看待老子的文字,实有此必要。

  解释老子第八章前,我们需要先思考两个概念:“善”与“争”。老子所讲的善与道德无关,是指趋向于好的方向意思,或者我们也可以直接理解为“好”,仅仅即指事物发展的状态。争在很大程度上是违逆的意思,不争,即不与自然之道相违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爭。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此处并非在讲水,而是以水作为象征来讲解自然规律的上善之道。水性避上而趋下,总是从高处向低处流,这是水的本性。水滋润万物生长,而不与万物争其功用以自长,这也是水的本性。“处众人之所恶”,此处是指水之性。水避上而趋下之性,人所恶之。所以老子此处其实已经指出人性与水性之不同,而并非让人去学习水之性情。水之性因与人之性所不同,所以为人所恶,然而这是水的存世之道,我们看水性之不好,而在水,却是其功用,其性质,所以老子讲,我们眼里的不好,于水来说,却合乎了自然规律的上善之道。生活中我们常觉得别人的.处世行为大有问题,其实在对方来看,因受其个体性情,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其行为是出自本能的自然行为。也许以对方看来,我们自己的行为也大有问题,而我们的行为,也是受着个体性情,教育环境影响的自然之道。在自己看来,自己的行为都是合乎情理的。老子此处讲水,是希望通过水的象征来引发人们对人之性情的沉思,水的上善之道是这样的,那么人的上善之道又是什么呢?读至此处,我们必须有一个区分,就是老子通过水来引发人们对自身处世的思考,而非让人去学习“水”避上趋下,处众人之所恶的性质。如果我们以为此处老子在教人学习水的存世之道,那么就完全违逆了老子的教诲。

  老子在讲过水的上善之道后,在下文是给出了人的上善之道的。“居善地。心善淵。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这几条就是人顺从自然规律的上善之道。居善地的居字,不只是住处,这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于世间停留处,皆可理解为居。我们说最好的居处在哪里呢?老子说是“地”,这里的地是大地吗?我看不只如此。天地相对应,天为虚,地为实,老子回答的地,也同水一样,是作为一个象征提出的。地是什么,这个可能就需要我们去周易当中寻找了,因为老子思想出于周易。所以我认为老子地的解释有两个,一是有形的地,我们需要从有形的地去理解其象征形而上的意义。二是周易所解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老子讲的善居之处,最好的居住状态,答案便是地或者说有地德之处。

  心善淵,内心的最佳状态是什么样的呢?老子同样以象征的方式回答了一个“淵”字,这个淵字很好解释,因为老子在第四章中就讨论过。“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万物之宗。”完满的心态,应该像深渊,像杯子一样的形状,虚空而不是满溢。清空内心不需要的东西,去接纳万物之美,而不是让世间的烦杂在内心里拥挤。

  “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这几句相对比较好理解,因为老子没有再用象征的手法。与什么样的事物接近最好呢?仁或仁者(关于仁也不仅限于伦理道德,对仁的解释,可参读我的旧文《漫谈五常》)。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是最好的呢?以信守为最好。什么样的政治管理是最好的呢?老子回答治,治的解释比较宽泛,但总体上是无论人民还是君主,都应当井然有序,合乎事物的发展。什么样的做事方式是最好的呢?以能为善,能者必然处事圆满。最好的变动是什么呢?老子说时,事物的改变,要以合乎时机为最好的选择。

  老子最后说“夫唯不爭。故无尤。”这个争不是争论,而是指上面所提到的上善之道,只要我们不违逆,就不会有大的过错或怨咎。

【思想名著《道德经》的读书笔记及感悟】相关文章:

道德经读书笔记15篇11-23

哈姆雷特名著读书笔记08-26

经典名著读书笔记08-23

金锁记名著读书笔记07-29

黑骏马经典名著读书笔记09-19

名著读书笔记(通用5篇)08-21

名著读书笔记(通用16篇)07-18

名著《红楼梦》的读书笔记范文12-31

名著《西游记》的读书笔记范文12-21

关于名著读后感的读书笔记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