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书笔记(精选10篇)
《人类简史》是一部不长的书,却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从智人出现到当今又到未来的人类发展全过程。书中确定了人类历史的三个关键节点,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类简史》读书笔记(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
《人类简史》是一部不长的书,却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从智人出现到当今又到未来的人类发展全过程。书中确定了人类历史的三个关键节点,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 认知革命是指在距今7万到3万年间,人类出现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能够通过语言传递事实和信息。认知革命以前,人类是灵长类动物的一种,与其它动物并无太大区别,风餐露宿,捕猎、采集为生,要躲避其它猛兽的袭击。 认知革命以后,传说、神话、神及宗教出现,人与人之间通过这些虚拟的想象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纽带,协作和活动的范围大幅扩张,部落的规模扩大、能力提升,开始成为自然界的主导力量,甚至具有灭绝其它物种的能力。认知革命以前人类只有生物学上的特征,之后便产生了历史学,有了文化意义上的人类历史。 农业革命是指大约1万年前,人类通过种植、驯养等方式,由捕猎、采集的游牧生活转向在定居在永久聚落里。通过发展农业,人类获取食物的来源更有保障,为养活更多的人创造了条件。人口大量增加,人类开始定居,农业社会形成。在这过程中,由于农业产品的差异,出现了商品交换;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出现了统治阶层;进而出现了村镇、城市和王国,也创造了更多充满智慧的文化产物,金字塔、汉莫拉比法典、百家争鸣……人类活动越来越复杂多样,文字在记录这些历史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后人得以了解农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关于农业社会,书中提出了两个有趣的悖论。第一个是到底是小麦利用了人类,还是人类利用了小麦?农业社会以前,人类居无定所,小麦只是一种普通的野草。在小麦作为粮食的价值被发现后,人类开始大规模种植小麦,人类数量才得以大量增加。 伴随这一过程的是小麦从普通作物一举成为遍布全球的主要作物,约占据225万平方公里。从生物角度看,一个物种繁衍的速度加快、规模扩大,则意味着这种物种在物竞天择中取得了成功;反之,则濒临灭绝的物种则意味着物种的失败。因此,人类大规模的小麦种植活动对人类的繁衍和发展的确有很大作用,但同时小麦自身也因此获得了物种的大发展。我们可以说是人类利用小麦加快繁衍生息,但从小麦的角度来看,却是小麦利用人类扩张到全球。这是个很新颖而有趣的角度。 第二个是人类大规模耕种到底增加了幸福,还是减少了幸福?一方面,大规模农业耕种使得人类拥有更多的粮食,免于饥饿的痛苦,也使人类得以定居并发展出商业和文化,无疑是一件好事。 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农业耕种使得人类牢牢地被土地和作物束缚了,不得不日复一日地面朝黄土背朝天进行农业生产,比游牧采集为生的辛劳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看来,人类原本为了增加幸福而进行的农业活动,反而使得农民劳累不堪,难言幸福。这确是件吊诡的事情。 科学革命是近代以来,尤其是17、18世纪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这两大引擎,科学技术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进步,使得人类逐渐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并征服世界。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基础科学的发展,依赖于政府的大量投入。 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为科技的进步奠定了经济基础。对黄金的需求直接促成了新大陆的发现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帝国的支持和扩张需求为科技快速发展插上了翅膀,而国家间的战争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更是猛烈地推动科技前进。 科学、产业和军事科技交融,从此世界急速发生改观。科技如今不仅是价值创造的源泉,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甚至可以通过生物工程等手段扭转自然的力量。核武器的研制,原本是为了摧毁,如今却因为对其的忌惮反而促成了各国间形成整体和平的良好局面,这也是科技带来意料之外的一大好处。 当然,科技的负面作用也不容忽视: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信息的泛滥增加了人们的焦虑和压力,生态和环境日益脆弱,等等。无论如何,人类发展已经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生物工程、量子通信……未来世界的模样必然是由科技所塑造的,也必然是值得期待的。 如果单单是把人类历史此般概述一遍,这本小书远不能在2012年出版后的短短几年内风靡全球,为人津津乐道。书中阐述想象的世界的独特视角,则是构成本书独特魅力的另一绝妙之处。 本书关于想象构建人类活动的描述并非独一无二。安德森早在1984年出版的《想象的共同体》中就阐述过最初民族和国家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地域的隔绝和交通的不便,跨地区的沟通联系很少,民族和国家的概念更多地存在于人类的想象之中。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2
在阅读这本书后,我发现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历史书籍有很大的不同。作者很有自己的思想,如胡适先生所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他的想法有些天马行空,想常人之未能想之事,可是他的假设又是在现有的证据上做出来的,也不能说他不对,能将历史写得别有一番风味,这样的书难怪可以获得好评和众人推荐。 本书最大的意义和价值不是给我们简单介绍人类的历史,而是作者从各类事件中得出的自己的观念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哲学和人类的基本思考。 首先,作者认为过去的人类并不比现在的人类过得差,他们比现在的人类可选择的食物种类更加丰盛,人也更为自由,平时通过采集和狩猎可获得锻炼,也不易于感染群体性疾病。当人的负担过少,欲望较少,人也会更加的快乐和容易满足。 其次,他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农业革命是历史上的最大骗局。表面上看,人类通过大面积耕种,大规模的生产,使得人口激增,并不断发展壮大,实际上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资源环境的破坏,各种政治权术以及残酷的战争,最主要的是人类的自由被大大束缚于土地之上,芸芸众生耗尽心血产出的粮食也提供给某些精英分子,而他们却史上无名,为他人做嫁衣。 最后是他对于人类的未来之思考。人类无论处于哪个时代,都应该思考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人之为人的基本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如果我们不能认清人之为人的特点,人类的独特性,一旦我们发明出比我们更聪明的物种,我们该何去何从?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3
《人类简史》对此进一步延伸,阐述了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是想象的产物,并以此作为贯穿人类历史的一条主线。 最初的想象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无知,形成了诸如宗教、神灵和图腾等信仰,这种存在于大脑中的意识恰恰是区别一个族群与另一个族群的标志,族群就这样被想象出来了。随着一个地区或族群人口的增长,规范人际活动的秩序和规则逐渐形成,如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尊卑贵贱。这种人们最初想象形成规则经由国家政权确立,就成为了必须共同遵守的政治秩序、法律制度。 再来看经济,经济活动最基本的元素是货币。早期货币的形态千差万别,金银、珠宝、贝壳等很多东西都能充当货币的功能,而赋予这些物品商品交换媒介功能的正是人们的观念——对贝壳货币价值的一致认可。例如在监狱里,由于大家的认同,香烟也能成为通用的货币。 当今的货币的想象成分更甚。原本毫无价值的纸张,政权声称以国家实力为支撑确认其具有其面值所代表的购买力,便成为全国通用的货币,美钞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为人所接受,背后的原因就在于每个人都想象他人同样能认可这一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所以说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功能是基于人们的想象而形成的。经济活动的规则也并非是天然存在的,而是由商人们长期交易逐渐达成的共识。 到底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还是先交钱或先交货?买到的货物质量不合格,能否退货或退款?企业破产了,企业负责人是不是要自己掏钱抵偿公司债务?要进行交易,双方必须想象对方会遵守同一套规则;成立公司,必须要想象其他人会认可公司背后所代表的一套制度体系和规则设定。围绕在大家周边的每一个品牌实际上也是一种想象。 大家看到iPhone,立马想到时尚和品质;看到Nike和Adidas,就联想到运动;看到劳斯劳斯,就想到奢华……我们不需要亲身使用这些品牌,它们所代表的内容就留存在脑海里了。离开了这些规则、公司、品牌的经济注定是无法进行的。 金融体系也是建立在想象基础之上,最典型的就是银行的账户金额。银行具有货币乘数的放大效应,存100元在银行,在保留一定比率的准备金后,比如说10%,剩下的90元又被银行贷给其它人,这样原本的存在银行的100元就变成190元。如此进行无限次数的存贷,最终银行账户的金额合计是1000元。这1000元只是账面上的数字,如果大家都去取钱的话,银行是给不出的。所以说储户账户里拥有的资金有一部分是想象出来的,银行必须依赖于储户的这一想象,才不至于出现挤兑的情况。 至于文化,本身就有许多是纯想象构成的,而那些基于事实的描述也一定是带着想象的成分,因为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想象的结果。“桌子”一词很容易为大家理解,可能最先印入脑海的是一张四方的八仙桌,但它代表的物体本身的形态可能是各式各样的,或许是石头材质的,或许是缺了腿的,或许桌面上摆了一束花……但我们在描述的时候,人为略去了一些信息,这种重塑的过程就是一种想象。 想象构建了民族、社会、国家,想象构建了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经济规则,想象构建了公司、品牌、金融……想象构建了政治、经济、文化,构建了昨天、今天和明天,构建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类简史》的确是一本简史,它简单不是因为对人类历史浮光掠影,而是因为它以想象这一新颖的视角贯穿了人类发展的三个阶段,层层推进、逻辑一致,拨开历史迷雾、化繁为简,令人读后思路为之开阔、耳目一新。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4
从未在一本科普书里获得如此流畅的阅读体验,简直恨不得马上再读一遍……无论是原文的谋篇布局还是翻译的文笔都称得上及其优秀,论述自然、接地气,完全不会有不知所云的长句子这种外国学术读物常见的问题,读这样的书获取信息之外本身也是一种审美享受。
全书的几大论题都算不上多么具有颠覆性,但作者讲得条理清晰,且格局极大,一直能站在全球乃至更高的视角去看待人类发展史上的一系列问题。概括一下全书的几大主要观点:
一、人类在地球进化史的诸多物种中算不上特殊的那种。数万年前曾出现过与现代智人极其相似的另一类人物种,且控制了世界大半部分的土地。现代智能能够统治全球,更多的是因为巧合下进化出了相对有利的某些特质,从而将另一类人物种赶尽杀绝。智人的全球扩张在物种范围内对地球上的其他生命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智人出现后物种灭绝的速度远超以往。这里不列具体数据,但文中是有清晰的数据表明智人在登陆一片未知大陆后当地物种灭绝的速度会有多么惊人。
二、农业革命本身是一场骗局。目前通行的说法是人类“驯化”了小麦作为主要农作物,实质则是小麦“驯化”了人类来传播自己的基因。从物种的角度出发,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多地复制本物种的DNA,增加本物种的数量。由此看来,在智人出现之前,小麦不过是地球上完全不起眼的一种植物,在智人统治世界后小麦也跟着遍布了整个世界,成为了世界上种植范围最广的农作物,可称是“驯化”了人类。且从个体的角度而言,农业革命的发生并未使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只是带来了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传统自给自足的狩猎生活被农耕生活所替代,农民不仅要养活自己,还要养活越来越多的手工业者和统治阶级,生活只会变得比以前更遭。
三、帝国的扩张具有典型的两重性。一方面统一了国家之间的差异、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杀戮和死亡。帝国的存在催生了宗教、金钱、乃至资本主义的出现,从人类史的角度回看来说,总体而言还是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四、和帝国一样,科技进步同样具有两重性,这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不做赘述。不过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小男孩和胖子在广岛长崎造成了数百万人的死亡,从这个角度来说,奥本海默和他的团队都应该被送上绞刑架。但换个角度来看,正是核武器的出现阻止了超级大国之间的战争,因为一旦打起来就是地球毁灭大家一起下地狱的后果,这样说来,奥本海默才是最应该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人。
五、科技的进步并未带来更多的快乐。从个体角度来看,快乐和他的生活水平没有太直接的关联,主要是在于对是否感到幸福的“阈值”的管理。每个人的阈值不同,感到幸福的条件就不同。乞丐中奖10万就乐开花,百万富翁中10万完全无感。而科技的进步至少到目前为止,无法调整个体自身对幸福的阈值。
最后还是想说,作者27岁就能如此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无一不通,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5
从资本诞生以来可能我们就一直在对抗市场和经济还有社会,其实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因为社会和市场才是造就了我们最终如此繁荣和发展的原因。因为有社会,有市场,所以我们才能够工作才能够挣钱才能去拿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且自己的生活才能有保障,自己的安全也同样有保障。很多浪漫主义者会说一个人对抗全世界,其实,结果呢?
因为这个世界是在正常运转着,所以我们每个人是不可能脱离于这个世界而存在的。
这一点让我想到了我们的家庭,家庭和世界的关系,家庭就相当于我们刚出生的世界,大多数人前半生从刚出生依赖父母到叛逆期和父母对抗,也差不多,父母的生养之恩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铭记的,我们最应该感恩的是父母。
这本书最后的章节是有些压抑的,讲了一些幸福和生命的意义,而且是从智人发展到我们现在,从一个个冷冰冰的数据,分析我们现在人的生存状况,虽然我们的生活是慢慢变好的,但是发展到现在,当生活物质富足之后,人们不再为了果腹而活,就开始暴露出精神上的缺乏了,那些冷冰冰的数据统计着我们现如今社会当中自杀的人数,还有心理不健康的人数的时候,那么的可怕。
由此我想到了一些事情,人一定要为了一个价值观和使命而活,其实生存不成问题的时候,就应该想着下一步要干嘛,自己存在的意义。
尤其是到书的后半部,最后我甚至已经看不下去了,他们在说着基因改造再说着世界大战在说着智人的末日。
其实现在最后我脑海里思考的是一副棋局,就是阿尔法狗和世界第一棋手李世石下棋。4:1强势碾压,后来又和世界最顶级的十位棋手下期,战绩60胜0负,这说明智能的发展是非常可怕的。
他们能够自我进化自我反省自我改正错误,在这一速度上是我们人类的好几万倍,我们人类是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即使是发现了也是很难去做出改变。
最终智能生命能否灭绝智人尚不可知,但是我们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世界淘汰你,连招呼都不会打。在企业发展中,有时候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谁能想到竞争方便面市场的竟然是美团外卖和饿了吗。
还有一点就是失败,其实失败算不上什么,挫折也算不上什么,即使是古代最繁荣,最昌盛的古罗马帝国,在扩张的路途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有许许多多的战役,甚至战争,都会失败。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挫折也不是只会有一个。如果想做一份事业,或者是打拼出一份令人骄傲的成就的话,这些成就的达成是必须要经历挫折的。
也没见罗马因为一次战役的失败就放弃整个战争,人生哪能不经历几次失败和挫折,因此放弃整个奋斗过程也是十分不明智的。
再有就是格局,全球视野,对于商人,全球就是一个市场,对于信徒,全球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自己的神的声音,站高一线,换位思考。格局就是你心里能装下多少人。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6
全书结构逻辑清晰,比较容易读懂与理解,也举了不少生动的例子,好书。
第一部分认知革命:
第一章讲述人类起源,一开始和其他物种没什么区别,但是渐渐的人类会合作,会使用火,使得效率变高,食物更容易被消化,从而将其他动物与人类区分开;第二章知善恶树,人类开始会讲故事,把一堆人凑一起合作,故事可以多半是假的,但是只要人人都信就成,比如基督教聚集一伙人做礼拜,现在创始人给员工画大饼讲故事,让大家聚集在一起。第三章亚当和夏娃的一天,原始社会很富足的,饿了去找吃的,困了就睡,大概一周工作2天就行了,前提是那时候到处都是吃的,大家都相信神灵,不管有没有,反正大家相信就行,相信皇帝是上帝的儿子,大家要服从他。第四章毁灭地球的人类,书中通过翔实证据证明人类就是毁灭因素,导致大型哺乳动物灭绝。
第二部分农业革命:
农业革命使人类过的更富足,这是史上最大骗局,人类因为农业革命而变的更凄惨的多,以前采集度日的时候三天只要工作一天就行了,但是农业时代却要天天面朝黄土背朝,所以农业革命使人更悲剧,那这样算的话信息社会简直不如死掉去算了,因为几乎996,这个怎么也是农业时代翻一倍多工作量,所以这个是显然的。而且更为悲剧的是农业时代90%的是农民,但是历史书写的却是剥削农民的人。第六章盖起的金字塔,讲述讲故事的力量,大家都相信一个故事,相信神话,相信汉谟拉比法典;第七章记忆过载描述文字与数字系统对人类进步的作用(这个似乎和前面重合);第八章历史从无正义,历史上出现的不公正现象,等级歧视,性别歧视,种姓歧视等等,详细分析了各种歧视的原因等等。
第三部分人类的融合统一:
第九章历史的方向,全球统一,方方面面的统一;第十章金钱的味道,金钱让大家信仰一致,介绍了金钱货币发展的来由;第十一章帝国的愿景,帝国是打着诸如为了你好的名义为了私利而前进;第十二章,宗教的法则,宗教发展及解释相关,比如佛教教人放下欲望,训练心智。
第四部分科学革命:
第十四章发现自己的无知,人类进入近代,飞速的发展,数学飞速发展吗,军事科技的进步,原子弹的使用,人们使用科技摆脱贫穷等;第十五章科学与帝国的联姻,这一章讲欧洲掌握科技之后对全球的殖民以及造成的结果;第十六章资本主义教条,分析欧洲成功的原因,资本的作用,信贷,杠杆等创新,而中国皇帝还使用赋税获取资金,没人愿意赋税,但是人人都愿意投资,这就是欧洲成功的一个原因,另一原因就是欧洲分散的权利和庞大的野心,比如比利时国王用慈善的名义压迫刚果盆地;第十七章工业的巨轮,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对近代的促成作用,造成翻天覆地的变化;第十八章一场永远的革命,现代社会的改革,我们再也不会贫穷,不会战争,也没有帝国了,进化在加速;十九二十章,展望人类未来,快乐是什么,从生物学角度快乐是短暂的,只有这样人类才会孜孜不倦的去繁衍后代,追求财富,从宗教角度,人应该放下欲望,平静的过下去,并且体会到快乐,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大部分情况下人会无意识的去对比,而同处身边的人大概都差不多,所以痛苦,哪怕你心态调整的好,但爸妈不会不去比,他们会用血脉的名义把你和兄弟姐妹之间对比,和亲戚朋友对比,从而得出一个结论。智人末日,语言人类将消失,更高级的人类会取代我们,我们正在临近寄点。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7
本书由以色列青年怪才尤瓦尔赫拉利所写。开篇先介绍人类与其他动物并无什么特别之处,并在其中穿插进科属种,人种类别等常识的简要讲解。(界>门>纲>目>科>属>种)在作者的叙述中,人并非像现在大家所以为的那样独一无二,是生物界的主宰。相反,由于人在进化过程中,为了维持大脑的营养供给导致史前人类不仅肌肉退化而且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觅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约200万年)史前人类只能处于食物链中间的尴尬位置。好在用肌肉萎缩换来的大脑也不是那么没用,比如史前人会利用工具将狮子、鬣狗啃食之后留下来的骨架捡起来,用石头砸碎,吸食里面的骨髓。当然仅仅凭这点小聪明是无法与大型食肉动物抗衡的,人类进化选择下来的大脑看上去并没有为其带来多大的好处。但是由于人的社交性和可塑造性,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使大脑发挥了其显著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史前人类包括智人、直立人、尼安德特人等多个人种,只有智人作为唯一人种幸存下来。智人在约10万年前出现在东非,在约7万年前开始迁移至世界各地。关于智人吃鸡的原因其中有两种理论主张,一是“混种繁衍理论”,即杂交水稻,二是,替代理论,即胜者为王。第二种理论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也符合政治界需要,即使有部分研究表明部分地区的.人的DNA里某一非智人史前人基因较多,也无法替前一理论做出充分证明。
在这一设想下,智人一定有什么过人的本领才会使得他们能够笑到最后。首先要说的是语言,不同于动物单纯发出信息提示的语言,人类语言的独特性在于其灵活性、详述性,其社交八卦作用,以及其虚构事物的作用。灵活性、详述性,是说在描述事物时,人不仅能把事物主体告知对方,还能顺带描述一下那里风景如何,几头老虎,我们要怎样骗开那些笨老虎等等。社交八卦作用,在于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大家一起吐槽过对面山头的丑原始丫头,我们就是塑料姐妹花了,大家也会离她远一些,离你近一些。其中最最重要的,也是我觉得前两章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当属语言的虚构事物作用。虚构事物不单单是谎言,更为重要的是彼此都相信的谎言。放在现在来看,所有的政权,公司,道德,法律,等一切没有自然实体又能将大家汇聚制约起来的事物,都是人们编织的“谎言”。史前人类固然没有我们这般聪明,但是编故事的虚构能力,使得他们有了共同的目标、信仰,而这也促使了智人的认知革命。
下面来详细说一下这种虚构能力,这种虚构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对事实真相撒谎,虚构者本人也对自己的虚构坚信不疑。这种虚构往往会汇聚起来更多的人,增加团队凝聚力,比如信仰共同神明的两方,当有外来人侵略同样信仰的人时,另一方往往会为了这种虚构的信仰而去战斗。这种虚构也推动了贸易,同样信仰的人往往会能取得对方的信任,对方才会放心与你做买卖,一来二往也促进了知识交流,加快了行为的创新。在今天,人们为了虚构出来的“国家”概念会不惜生命捍卫自己的家园,可见这种虚构在当时的强大合作力。正是这一特性,使智人团体面对比自己强壮的尼安德特人团体有更强的战斗力,正是这一特性,使历史开始从生物学中脱离出来,人类开始成为“一种特别的动物”。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8
以前阅读,有个习惯,一般是选择初版时间在10年、20年以上的经典书籍,很少阅读当代的作品!后来渐渐发觉,对于人文社科类的书籍,这个习惯尚可!但对于科技、经济及最新思想动态方面而言,就不适合了!在收听罗振宇节目的时候,多次听其推荐《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必然》之类的书籍,忍不住也想一睹为快,犹豫了好久,还是下单了!罗振宇推荐书目,现在都成了热门了,不过得承认,被推荐的书籍,含金量还是很高的!不过,这些书籍,动辄大几十块,几百块,还是有点小贵的!
很多牛逼的书籍,都是中信出版集团最先出版的,碰到中信书籍,你就买了吧!不过价格贼贵,比如这本《人类简史》,全价68元,七折买的!转念一想:投资大脑才是最好的投资,况且出去喝酒打牌,浪费的钱,够买多少本好书了,不能让贫穷限制了自己前进的步伐!不过,没有购买这些书籍的小伙伴也不用担心,哥会陆续整理一些读后感,把书中的精华提炼,陆续发布,关注哥的公众号就够用了!
告诉朋友们一个秘密,在汉口崇文路有家旧书店,所有旧书按斤称,真心便宜,不像其它旧书店,旧书卖的比新书还贵!喜欢阅读的朋友,购买时效性不强的书籍,可以考虑去那里淘宝,你会有惊喜发现!每天下午五点左右,会有新到的旧书,很多成色很新,抢到就是开心,哥在那里守候过很多次!!全副真心告诉你,绝对不是广告,哥只是觉得那家书店真心划算,是爱书人的一大福地!湾哥家没有大书房,买的旧书已经没有地方放了,计划把所购书籍阅读完之后,再去更新一批!
说回《人类简史》,关于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自行百度!鉴于这部书脑洞开的太大,作者学识太过渊博,哥才疏学浅加上时间有限,估计要分四次才能把读书笔记发完,今天就先写个总览!后续文章会尽可能的按照原文整理,是小伙伴们能够看到原汁原味的精华内容!
作者把人类历史进程,以三大革命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使只知道这三点,足够出去吹牛逼了!:
1、认知革命:语言出现,智人过着群游群居的采集生活,采采果子,捡捡坚果,撵撵小动物,幸福无比,无压力无烦恼,与其它动物并无不同;
2、农业革命:驯服了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家禽家畜等,大规模种植养殖,谁驯服了谁?
3、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之后的科技进步,使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智人摆脱了饥荒、疾病、瘟疫,但智人幸福吗?下一步的智人如何发展?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9
20xx年春节,我在回家的高铁上,开始阅读慕名许久的一本书——《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书的推荐序中有这样一段话:“赫拉利无疑是痛恨‘人类中心主义’的,在他看来,正是这种罪恶的人类中心主义,把具有神一般的能力、本来应该成为宇宙间‘正能量’的智人,变成了一种不负责任、贪得无厌又极具破坏力的怪兽,结果给地球生态带来了一场‘毁灭天地的人类洪水’。他对人类完全无视家禽家畜的感受,用种种变态的养殖方法获取美味的行为提出的几乎声泪俱下的控诉,显然不是故作矫情,而纯粹是出于一种大慈大悲。”彼时,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假如人类都能听从《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作者赫拉利的教诲,尊重自然,也许就不会发生病毒的跨物种传播,也许就能从根本上避免这场灾难。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具体是一本什么书呢?简介中讲到:这是一部从10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10万年前,我们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全书的三大线索理清人类发展脉络,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技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认知革命使得人类成为想象的共同体,农业革命可能是史上最大的骗局,科技革命最终将使人类成为神一样的存在。人类通过讲故事的能力将彼此连接,有效协作,国家、宗教、企业是虚构的现实。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发展史,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我们是如何由原始时代的智人,逐渐发展成为现代人类?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够脱离原来的混沌到如今的智慧,内因的推动可能是一种非自然化的东西,也就是一些虚幻的概念。这些概念是怎么产生的,以及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作者在他一步一步的推论中,向我们阐释他的理解。
智人创造概念,走到食物链顶端
人类语言最独特的功能,是能够创造并传递一些不存在事物的信息。人类能讲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事物,并且讲得栩栩如真。创造概念,传播想象,共同相信,让智人可以集结群体,灵活合作。对比来看,动物只能传达简单的信息,因此合作仅限于特定的群体关系中。语言和创造出来的概念,比如民族、国家、宗教、信仰、金钱等,使得人类能够大规模的合作,铲除危害人类的物种,从而走到了食物链顶端。复杂语言、八卦能力、虚构故事,这三个互补的理论是认知革命的三个维度,7万年前的认知革命对智人征服世界并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动物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步,也是一条分界线,将生物学与历史划分了开来。认知革命之前,智人其实只是一种普通动物,所有发生在智人身上的事都可以很好地用生物模型和理论来解释。然而从认知革命开始,生物学的模型和解释不再充分,我们还要开始考虑各种故事,建构历史的叙述,才能为智人做过并依旧在做的事作出解释。
历史在不可逆转中偶然前行
农业革命,是人类历史的一次重要革命。它使人类能收获更多的食物,养活更多的人,而这也导致更多的人都固定在同一个地方,不停劳作。虽然更多的食物可以养育更多的人,但更多的人需要更多的食物,因此就需要更加艰辛的劳动。作者赫拉利认为农业革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未必是一种进步,虽然农业革命让人类的食物总量增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能生活得更好。随着人口大量增长,产生了一群“地主”,受地主的压迫,农民的工作比之前时代的采集者更为辛苦,自由可支配的时间更少。因此农业革命对于当时绝大部分人来说,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桩骗局。按照作者的假设,农业革命并不意味着幸福。那么,人类还能回到采集狩猎时代吗?历史既然选择了某一个方向,这一选择很难说是偶然还是必然,但终究是回不去了。作者举了一个现在生活的例子:一个大学毕业生发誓努力工作,争取在35岁的时候就退休。可是,当他真到了35岁,他能放下背负的房贷、车贷,放弃现在的一切,靠到野外采果子挖树根为生吗?显然不能,只能继续努力,辛苦工作。这是因为人类关于生活必需品和生活意义的概念都在变化,原来以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变成了现在生活的必需品。因此,人类很难彻底回归过去。
金钱、帝国和宗教是改变人类社会的三大重要因素
金钱,人类社会物质增长上重要的虚拟概念。刚开始的人类是以物换物,后来随着群体的扩大,贝壳等作为货币开始流行起来,这就是最初钱的概念。但是贝壳等在不同的区域交换依然很不方便,随着世界贸易的扩大,纸币就顺理成章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一张本来没有价值的纸币,怎么才能让群众信任它?在稳定发展的时代,大家都相信它是可以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当社会混乱经济低迷的时候,纸币就可能成为一张废纸,因为此时的人们失去了对它使用的信心。
帝国,人类组织架构和管理上的虚拟概念。帝国统一世界,其原来的宗旨是统治全人类,为人类的福祉而努力。而事实上,古罗马帝国、蒙古帝国等,其最初形成的原因可能基本都是因为抢占自然资源而开始的战争,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众多人类丧命,不少文化消失。
宗教,人类精神和信仰上的虚拟概念。无论是泛神教、多神论、一神论,相信的都是神灵或者超自然的对象。各种宗教,在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进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凡是对于自然现象的不理解,在精神世界的各种困惑,都可以寄托在宗教中,得到暂时的指引和解脱。
这三个概念都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是一种虚幻的、本身不存在的概念。但是它们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依然存在着。
人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越来越快乐吗
今天,人类所享有的物质生活,在过去可能只存在童话里。但是,我们真的更快乐了吗?快乐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快乐是物质还是感觉?快乐又该如何计算?降低自己的期望,就能更快乐吗?如果经济增长和自立自强并不会让人快乐,又何必将资本主义奉如圭臬?最终,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这本书,作者看待人类的政治、历史等的辩证思维,启发了我们去思考人类的本质。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0
《人类简史》;这本书开场就给我一个震撼,那就是其实人类发展史上分别存在着:东非直立智人、欧洲尼安德特人,亚洲鲁道夫人、印尼索罗人这几大类人群 (年代从220万到100万年前),其中从智力和体力最强大的是尼安德特人,但在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直立智人用了十万年灭绝了其他几类人种,最终统治了全球,所以我们今天的人类主要是智人的后来(在DNA中以智人为主,杂交着少量其他人种)!那么为什么是智人获得最后胜利呢?因为智人提前完成了认知革命,迅速从一个普通物种完成了智慧物种的飞跃(人类发展至今其实经历了三个阶段:认知革命—10万年前开始、农业革命——1.2万年前开始、科学革命 ——500年前开始);那么什么是认知革命呢?认知革命就是把抽象概念变成可理解的内容,比如当一个智人捕猎者看到“河边有个狮子”他能把这个图面转为一种抽象概念去传递给其他族人,族人们能理解他想表述“河边有一个狮子”概念后一起与他合作捕猎,这个过程就是认知;其实认知最核心的特征就是——语言沟通;人类之所以能够超越其他生物成为地球统治者,原因就在于人类学会用语言沟通来完成陌生人之间的分工合作,然后通过分工合作来赢得生存;最有趣的是,人类在完成语言沟通中使用最多是进行“八卦”,这种八卦能力传递了大量智人社会关系的信息,从而把个体的人凝聚成为一个团体(比如说同学会),而团体如果加上某种共同约束力就成为组织了(同学一起开公司,有了投资人和股东),那么这种共同约束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虚构故事”或者叫“集体想象”——这在现代企业组织里就叫做(品牌故事或者愿景规划);智人社会能进化到部落就是通过八卦,而部落进化到原始王国就是靠神话故事、英雄传记等“虚构故事”;让我惊奇的是,原来所有现代组织的构建基础就是靠沟通和把沟通升级而来,但在书中还带出一个所有组织的规模限制——150人,这不由得想到罗辑思维也讲到现代互联网公司最大规模不能超过150人,因为超过这个数字就代表靠人际关系的管理会僵化,人的主观能动性会被机械化的流程所约束;
当人类完成认知革命后继续生活了近两百万年,但在1。2万年突然发生了全然改革,就是从采集和狩猎食物改成操纵动植物的生命——驯化,这就是农业革命中最显著的两大特征——种植(对植物),畜牧(对动物);但书中谈到最颠覆的观点就是,人类以为驯化动植物让自己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比如小麦、养羊等,但真实可能是处于演化弱势群体的小麦、羊反过来通过驯化了人类而获得生存并逐步灭绝其他物种;人类引以为豪的农业革命是一种进步,有可能是一个自然的陷阱,甚至是基因的一个阴谋;仔细思考一下,狩猎时代的人类更强壮、更敏捷、生存能力更强大、活动范围更广大,好像今天的猎豹;但农耕时代的人类更辛苦、更笨拙、生存能力脆弱、活动范围更狭小,好像今天的蚂蚁;因为人类被农作物、蓄养的动物束缚在某种状态中,某片区域中!在农耕社会的很长一段时期,人类的总量和寿命并不比狩猎社会的人数多,寿命长;也许,农业革命恰恰使人类弱化、退化(当然从生物学角度)!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精选10篇)】相关文章:
读《人类简史》读书笔记09-14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通用13篇)08-31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通用10篇)07-18
人类简史读后感800字(精选6篇)07-14
人类简史读后感范文300字(精选6篇)07-14
人类简史读后感范文400字(精选9篇)07-14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精选5篇)07-15
人类简史读后感范文500字(通用8篇)07-14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通用11篇)07-18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个人感触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