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哲学》读书笔记3篇
《幸福的哲学》是周国平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报告厅报告的讲座稿,阐释了痛苦和幸福这两个经常为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探讨的话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幸福的哲学》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
《幸福的哲学》读书笔记(一)
《幸福的哲学》是一本周国平先生根据自己的讲座自行整理的讲稿。在文中有很多当时的与大学生的现场互动,很有针对性,我想周老师的讲座对当时即将拓展自己人生的大学生肯定能注入新鲜的血液,突然对这些学子有了一份艳慕之情。他告诉我们人活着是否能获得幸福最重要的是看价值观。也就是说想明白生命里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
首先是生命的快乐,周老师觉得一个人的生存离不开物质世界,但是生命它本身的一些需要,它们的满足给人带来的快乐是最大的,而这其实不用很多物质,很多钱。有一些需要,可以说是生命骨子里的东西,比如健康,享受生命最基本的一个方面是享受健康。是的,现在每每听到家人身体不适时,就觉得很紧张,也时常听到有人为了事业过于劳累等等,当然我们很敬佩这样的工作者,但又觉得有些许的遗憾,更有甚者,不顾自己的身体,纸醉金迷,更是不该了。我特别欣赏托尔斯泰的一句话,他说真正的物质幸福不是金钱,从物质角度来看什么是幸福,那也不是金钱,是什么呢?他说对个人来说是健康,对人类来说是和平。
经历过许多种快乐的人,到最后会意识到真正的快乐是精神的快乐。周国平先生说了他人生中两段最快乐的时光。一个是他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世界上有这么多漂亮的姑娘。但是碍于时代和他自身的年龄问题,他就只是单纯的欣赏。在大学期间,他读了大量的书,称这段时期是青春期的阅读,没有目的,只是一种饥渴,一种想要和整个世界谈恋爱,和人生谈恋爱的冲动。他形容翻开一本书时的感觉为艳遇!“艳遇”这两个字让我想起自己年轻时在偌大的校园里总想着能与倾慕的男子不期而遇,那是心底的梦想,是少女的情怀,忐忑而不安,青涩而美好。周国平先生说艳遇的时候是一种精神得到刺激与满足时的惊喜。这种感觉,每一个深夜阅读过的人应该都有过的,在你没去过的地方,有那么一个人,写出了你的心声,或者让你对生活有了一种新的认识,这种感觉,都可称之为艳遇。
他的第二段最快乐的时光是初为人父时。他说,当女儿降临之后,每一天都是新的,通过这个小小的婴孩,他对世界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这个小生命让他的生活回到一种动物的最纯粹原始的状态。他喜欢给孩子喂奶,换尿布等等一起琐碎的事情。他说这是一种,莫大的幸福。甚至戏称自己是大奶瓶。他以为男性不能怀孕,孕育生命,喂奶,实在是遗憾!让女人孕育子女是上天对女人的珍爱。在他的孩子会说话之后,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当孩子的秘书,记录孩子的说过的话,做过的事。
他说,最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只是想在孩子长大后,给孩子一份礼物,让她看到她是如何成长起来的。这些才是生命中的珍宝。人的记忆是有限的,所以他要用文字记录下来,他不舍得让孩子的妙语就这样白白流逝。多么细腻的父亲,我也已为人母,与孩子的朝夕相处,陪伴着她的成长,有过无奈,有过不耐烦,但正如周老师所言更多的是惊喜,是快乐,这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幸福的哲学》读书笔记(二)
《幸福的哲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辑谈幸福;第二辑谈人生;第三辑谈人文精神;第四辑谈阅读和写作;第五辑谈教育和文化。
周国平认为哲学就是谈心,一种和自己谈心的活动方式,哲学实际上就是从具体的日子、具体的事情跳出来,想一想人生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哲学就是帮助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个人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就会有好的心态,哲学让人对人生有个准确的定位,实际上哲学就是教人如何从价值观的角度去谈幸福的问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一下,为什么会不一样?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人的一切行为的终极目的,正是为了它,人们才做所有其他是事情。他的意思是说,人人都想要幸福,每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最后的目的都是要生活得幸福。有的人想发财,想做官,但发财和做官本身不是目的,他想通过发财和做官过上他心目中的幸福生活,有的人不想发财和做官,但并不是不想要幸福,他认为发财和做官不能使他幸福。能使他幸福的是别的事。人人都想要幸福,但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
在西方哲学史上,对于什么是幸福,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的问题,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在中国的哲学里,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是保护好生命的本真状态。庄子在这同时还强调精神的自由,崇尚与造物者游、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境界。儒家接近完善主义,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是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安贫乐道就是幸福。
著名作家毕淑敏在《幸福的尺度》这篇文章谈到:你今天幸福,但你并不能保证明天幸福。面对幸福你不可以贪婪,因为幸福本身就是有节制的。你不可以炫耀,因为幸福本身是朴素和宁静的。不能忘了自我的幸福是许许多多人和机缘襄助的善果。幸福不是蜂蜜、糖和所有甘甜物质的混合体。它的尺寸始终在我们的内心的神圣之处。那就是对自己生命状态的全然把握,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这个方式又是给自己带来快乐,并对所有人有所裨益。
总之读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就像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智者对话,读完此书,我明白了什么是幸福,同时也感受其实现在自己已经很幸福了,珍惜现在的生活,在家庭生活与事业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周国平老师希望您能再写出有哲理性的书籍,宁静我们的心灵。
《幸福的哲学》读书笔记(三)
第一点,生命的简单说的差不多了。接下来讲的是第二点,精神的丰富。做人的幸福,是区别于其他生灵的思考的能力。作为高级的生灵,享受老天给予的区别于其他生物的品质。总结了一下人的属性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智力,思考能力。第二是情感,也就是感受力。第三是德,是实践能力。
智力,换句话说是自由的头脑。人要有好奇心,对事物、对世界有了解的兴趣,对知识有深切的渴望。还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动脑子。在周国平先生眼中,知识分子,不光要有知识,更重要的是思考的习惯,对事物有自己独立的认识,并且执着的追求知识。他还讲到丁肇中先生的故事,说做科学研究,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而不是为了名利。作为一个人,需要对世界、对宇宙感兴趣,对我们身边的所有存在感兴趣。而什么是合格的学生,他说是有快乐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跟着老师跑的学生不是好学生。离开学校忘记那些公式与解题方法之后剩下的才是最重要的`。不要羡慕所谓的专家,专家就是训练有素的狗。
在现今社会中,谈幸福的工作很难。大部分对工作的要求就是工资多一些,待遇好一些。工作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快乐最重要的领域就是快乐工作,也就是拥有自己的事业,至少要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没有快乐工作的能力。仅仅想谋生,就不会快乐。他说了一句话,我非常的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能够养活自己。和喜欢的人在一起,能够让他们也感到幸福。”这两句话,概括了平凡生活中的幸福真谛。
第二是情感,一个人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善于感悟世界的美,这样才能更大程度上的感受到做人的快乐。一个人内心是丰富还是贫乏,所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有的人只能看到利益,看不到其他。这样的人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要如何使内心丰富呢。周国平先生说,一个方法是通过阅读来熏陶心灵。丰富内心,让内心有财富。关于阅读,他说了三点:
一是养成读书的习惯,读无用的书,与专业无关。
二是选择书,读大师的书。
三是把大师的书当做闲书。读的多了,就有一定的沉淀。
在读书的过程中,会有作家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的感觉。这是自我发现、自我觉醒、自我丰满的过程。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写作。记日记是为了记录生活的美好,让生命有回味的资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经历,是思考感受。留住感受与思考,生命里一件重要的事。写日记在某种程度上是辅助人进行独立思考的。夜深人静,独处。心灵的账簿,全是收入,没有支出。写日记是与自己的对话,通过对话,了解自己真实的想法。这样在生活的时候就能够更加投入。人有两个朋友经常被忽略,一个是好书,活在好书中的伟大的朋友。另一个是自我,跟自己交谈,发现身上更高的自我。
第三点,幸福最高点是道德。做好事最快乐。人应有善良高贵的品质。善良让生命和灵魂都处于应当的状态。生命与生命之间要有同情心,能够体会他人的不易,从而爱人。做人是有尊严的。而人残酷起来比任何动物可怕。
【《幸福的哲学》读书笔记3篇】相关文章:
关于幸福哲学的论文09-02
关于哲学性的哲学教育论文06-16
浅谈历史哲学中的批判哲学08-06
谈历史哲学中的批判哲学11-10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个人感触09-16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优秀感触09-16
西方近代哲学的思维方式的哲学论文08-09
浅析我国管理哲学的哲学思考论文12-06
日本哲学的哲学性难题与我的道路论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