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书笔记

时间:2020-08-19 09:29:39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水浒传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浒传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浒传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水浒传读书笔记1

  《水浒传》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共同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水浒传》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齐心协力上梁山的故事。

  我要介绍的是九纹龙史进,他是史家村中史太公之子,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23位,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的徒弟。史进是一个慷慨大方的人,也是一个重义疏财的人。书中第二回讲了史进帮助金老父女的故事。

  那天,史进为了寻找自己的师父王进,来到了渭州城,听说自己的师父在这儿,他经询问找到了认识王进的鲁提辖,当他们共同在一家酒店喝酒时,他们碰到了金老父女,听见了他们在哭,于是,他们问道为什么哭。金老父女回答道:“有一个叫郑关西的郑大官人强媒硬保,当初写的三千贯文书,他却一分钱也没给,没到三个月,他又将我们赶了出来,他还要我们还他卖身的三千贯钱。没办法,只好到这酒楼卖唱,这几天人少,所以我们没钱去还钱,所以我们有苦楚。”鲁达得知郑大官人的真名叫郑屠,就想去教训他。史进听了连忙拉住鲁达,还给了金老妇女一些钱并让他们整理一下明天离开这里。

  第二天,当他们出发的时候,店小二就出来拦住他们,不让他们走,这时,鲁达就对着店小二一掌,这样就没人敢拦他们了。

  这样慷慨大方的史进和正义勇为的鲁达帮助了金老父女。

  这就是《水浒传》,一本富有趣味的书!

  水浒传读书笔记2

  “三打祝家庄”的故事,是《水浒传》浓墨重彩的一笔。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向我们进行了描述。从小说的第四十七回到第五十回,都讲述的是这一场攻打祝家庄的激烈战斗。

  故事的概况讲的是由于要来投奔梁山的时迁被祝家庄抓了去,石修杨雄来梁山求救,而梁山又因急于筹粮,知道祝家庄十分富足,所以尽管也知道攻打祝家庄困难很大,宋江还是决定要去攻打。

  第一次攻打,宋江为分化祝家庄、李家庄和扈家庄的三庄联盟,派杜兴去游说家庄庄主李应,又恰巧李应被祝庄主的儿子祝彪射了一箭。使三庄联盟就变成了两庄联盟。由于宋江事先对祝家庄复杂的地形没有勘察好,就贸然攻击,使一打祝家庄以宋江损兵折将而告败。

  二打祝家庄时,由于祝家庄及时得到扈家庄的支援,所以依然以失败而告终。祝家庄的栾廷玉抓了秦明和邓飞,扈家庄的扈三娘抓住了王英,就连宋江自己也差点被捉。好在武功高强的林冲力擒了扈家庄的主将扈三娘,迫使扈家庄也脱离祝家庄的联盟。所以,我觉得这一次攻打虽然失败,却为第三次攻打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次攻打祝家庄之所以能够完胜,一是梁山的军师吴用带兵下山助战,二是祝家庄已经面临孤军作战,三是发生了解珍解宝兄弟因狩猎猛虎被人诬陷入狱,顾大嫂、孙新夫妇策划劫牢反狱,株连了孙新的胞兄—登州府军官、祝家庄教师爷栾廷玉的同门师兄弟孙立。他们劫牢后希望投奔梁山,于是就利用和栾廷玉的同门师兄弟关系在祝家庄充当内应。四是经过前两次失败的教训,梁山泊已经将祝家庄的地形全部勘测完毕了。天时、地利、人和均朝着有利梁山的一面倾斜,所以这一次的战斗宋江终于胜利了。

  从三打祝家庄,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把困难和问题都考虑在前面,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遭遇失败要认真吸取教训,正所谓:“失败乃是成功之母”,要有毅力坚持做下去才会最终取得成功。

  水浒传读书笔记3

  《水浒传》时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以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地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塑造了一系列农民起义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会人民大众对统治者阶级的反抗斗争。它运用纯粹的白话,达到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确立了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对后代文学具有深远影响。

  《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它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联结成一个整体。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是由层次分明而又统一连贯的前、中、后三大段落组成。作者首先写了林冲、晁盖、武松、鲁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种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各路英雄逐渐聚集,梁山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水浒传》充满了“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义”的悲歌。小说通过对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全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北宋末年政治无能、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在封建专制社会具有普遍意义。作为对社会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治的上层,有高俅、蔡京、童贯、杨等一群祸国殃民的高官;在政权的中层,有受前者保护的梁士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等一大批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一类胡作非为、欺压良善的地方恶霸。如此广泛的对于社会的'揭露,是随着长篇小说的诞生而第一次出现。

  它不仅是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而且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的光辉典范。它以辉煌的艺术成就彪炳文学史册。

  水浒传读书笔记4

  在这个假期,我读了《水浒传》这部书,《水浒传》是施耐庵所著,里面刻画了梁山水泊一百零八位好汉。全书共一百二十回,第一位出场的好汉是九纹龙史进。全书讲述了宋代宋江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揭示了当时官府的黑暗,奸臣当道,使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宋江一行人开始起义,反抗朝廷,后来,宋江一行人受朝廷招安,征讨贼寇,最后,在征讨方腊时,那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们却一个一个倒在了血泊之中。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梁山好汉的忠义;看到了朝廷的黑暗;看到了奸臣的阴险;看到了皇帝的昏庸无能……一时间心中难以平静。

  武松打虎,林冲棒打洪教头等情节让我难以忘怀。还有一个情节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在宋江等人为救卢俊义时,遇见关胜,关胜能当万夫之勇,冲杀梁山兵马时,他看见梁山的喽兵们用自己的生命来守卫那“替天行道”的大旗,关胜深受感动……

  在梁山好汉被招安后,派去征讨方腊时,一幕幕让人不忍心看到的场面出现:大多数梁山好汉在这场战役中牺牲,最后武松单臂擒住方腊,擒住方腊以后,又是一幅幅让人不忍心看到的画面出现:鲁智深坐化而死,杨志林冲病故,宋江李逵被奸臣毒酒毒死,吴用花荣在宋江李逵墓前自缢而死……又让我们心中多了一份悲痛。

  梁山一百零八将,对应星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每一位梁山好汉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绰号。

  读完了《水浒传》,我的心头难以平静,一幅幅画面浮现在脑海中。我们可以知道,那时候的官府是多么黑暗,当时的百姓是多么痛苦,梁山好汉才是最正义的!

  水浒,这一部兄弟情义重似山,英雄好汉多如发的小说,给我带来了许多道理,明白了许多事情,我应该多读几遍,启发一定会更多。

  水浒传读书笔记5

  说起武松,景阳岗打虎是妇孺皆知的情节,所以在108将中也该是最深入人心的一个人。虽然出场比较晚,在《水浒传》中第二十三回,他投奔柴进而偶遇松江,那时他并无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事迹,所以也没有与松江擦出火花。之后施耐庵让他经历了曲折离奇的一系列波折之后,才算顺理成章地上了梁山。

  有意思的是,作者写武松,以浓墨重彩花了十章回来描写武松上梁山之前的经历,与此相比上梁山后却几乎没有给他特写镜头。以至于我们耳熟能详的全是那十回的印象。无论景阳岗打虎,还是替兄报仇怒杀西门庆等,他的孔武有力,快意恩仇,有勇有谋,在这些事件中表现的淋漓尽至,颇有英雄气概。

  武松头上的英雄光环一部分是因为他的武艺高强,还有一部分来自于舆论的烘托。第二十三回武松景阳岗打虎,舆论几乎把他造成神,他的英雄形像,一夜之间就树立起来了。带着英雄光环好处颇多,不仅在江湖上一举成名,也由此进入了政府机关,虽是边缘人物,却是体验了一把做官的荣耀,莫名多了对政府的很多好感。“众上户都来与武松作贺庆喜,连连吃了三五日酒。”那时他开始明白为官才能得到社会的亲睐啊!

  可是他对政府的单相思还没怎么开始,现实就让他从这种玫瑰色的幻想中抽醒了。

  第二十四回潘金莲不守妇道,勾搭西门庆毒杀了武大郎,这件事让武松悲痛之余,算是真正认识到了人心险恶,也挑战了他的世界观。即使亲人之间,为利益相争,说反目也反目。但是他基本还是相信恶有恶报,相信能伸张正义。所以,为报仇,他细心缜密地收集人证、物证,并且信心十足地提交给知县,他相信政府能给他公断。所以那时他并没有想到快意恩仇。直到坐在高堂上的这位政府工作人员一句话“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把他的希望扼杀在萌芽状态了。

  他的梦虽然尚未完全清醒,但开始对这个政府感到失望。既然没人帮他伸张正义,便只能靠自己了。那时,他要杀潘金莲与西门庆是易如反掌的,可是师出有名,得叫人知道武松并不是滥杀无辜之人。所以他先给自己找来舆论支持者——邻居的六七人给自己作证,并签字画押。果然,他取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性命之后,舆论是同情他的,所以得到乡人的同情,知县也不得不对他从轻发落,轻仗四十后,发配孟州。

  此时虽然光彩不复,但是能保往性命,他对公办人员难免心存感激,一路上对押解自己的两个公人,“包裹内有的金银,但过村坊铺店,便买酒肉和他两个公人吃。”此时的武松还是善恶分明的。

  到了孟州“安平寨”这个牢营,“幸运”地被施恩相中帮助打江湖。其实也是因为武松自知风光不再,一切从零开始,没有别的出人投地的机会,当然不愿意错过,施恩让他帮忙的时机。所以他出头替施恩把蒋门神痛打一顿,并收回了失守的酒楼。自然,施恩对他感恩戴德,武松也终于有个好去处。想不到好景不长,命运又措不及防给了他一次惨痛的教训,助人为乐,并不能总有好报。那个表面上一团和气,背后捅刀的人,开始改变他的世界观。

  慕名而来的张都监,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骗得武松对他深信不疑,却设好圈套,以盗窃罪之名把武松轻松关进监狱。当然他是有备而来,对于武松这种毫无防备、来者不拒的单纯心态,胜负在一开始就决定了。只怪武松不分清红皂白,看到别人对他好,就以为是朋友的交友方式,风险太大。

  武松因此再次入狱,施恩这次已无能为力,张都监的势力胜过一筹,他想要帮武松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即使只是偷盗的罪名,却比先前的杀人还重,身戴重枷,发配恩州。押解途中,自然不会有公人关照。还差点被他们谋了性命。此时,他才感到人善被人欺的心痛,继而对这个黑暗的世道,开始仇恨,甚至咬牙切齿了。

  仇恨一旦爆发,就不可遏止,他三拳两脚就在飞云浦结果了四个公人的性命。然后,奔赴鸳鸯楼,制造了一起耸人听闻的惨案,连仆人在内共杀了张都监一家十五口人,是不问青红皂白地格杀勿论。那时,善恶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只有满腔的恨意急待发泄。

  施耐庵在此处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武松被政府人员害得走投无路,又犯下杀人重罪时,碰到张青和孙二娘,这两个杀人越货的强盗,一路上却能屡次救他性命。虽然萍水相逢,却肝胆相照。还幸亏他们的主意,武松成了行者,躲过了官府的追捕。人不可貌相,或许江湖才有真义气,从那时开始,在武松眼中,世界观倒了个,一直信赖的政府里只有尔虞我诈。他的思想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为他立了战功后最终选择出家而不是回京混官场埋下了伏笔。

  那么,为什么施耐庵对武松这个人物如此情有独钟?又为什么让武松在入了梁山后,变得极为低调,没有什么建树呢?

  尽管武松缺点很多,冲动,急躁,认人不清。但他依然是个英雄,作者显然很喜欢他,有关武松的那些故事安排得戏剧化而很有吸引力,并且作者也让他在历经磨难之后,终于了悟,而得善终。一气读来,武松从最初的善恶分明,到后来杀人不眨眼,内心的魔化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内心的净化却是潜移默化的。

  在上梁山之前,武松该是这些人中最嗜血的人。可是梁山虽是群魔聚集地,但却神奇地净化了他,从他前后的行为方式比较,武松该是净化的最彻底的一个人了。这也是水浒要告诉人们的,黑暗的社会中善恶的标准是不可靠的,政府的法律也是不公正的,想要寻找一方圣土,只有向内,内心坦然,再乱的世道,也可以是清明的。

  武松上了梁山后,参加了大大小小的很多战役,但是他的身影却淹没在众多好汉中,似乎默默无闻。这也与他的性格有关,他骨子里吃软不吃硬,是个不轻易低头的人,比如还刚进安平寨时,公人要打他杀威棒,他不求饶,只说:“打了倒干净,我不要留这一顿寄库棒。”在他眼里,骨气要比命值钱。而一路对他不错的公人,他担心张青会误伤了他们的性命,只求着他赶紧救活。这些也可能与他从小独闯江湖有关,对别人的好特别敏感,对坏也敏感,而且记仇。

  另外,武松还是在领导面前眼力不行的人,虽然小说中作者没说透,但是可以猜出。所以投奔柴进时,柴进起初厚待于他,可是在庄上呆了一年,就开始冷落他了。同样的道理,梁山上人才济济,不擅长察言观色更是不易被领导重视。

《水浒传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水浒传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相关文章:

《水浒传》读书笔记个人范文六篇12-24

水浒传第三回读书笔记12-22

读《水浒传》有感范文(精选12篇)06-09

水浒传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10-01

水浒传读后感范文(精选15篇)11-29

水浒传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09-03

《水浒传》读后感范文(精选19篇)04-02

水浒传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01-05

《水浒传》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06-13

水浒传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06-13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水浒传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浒传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浒传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水浒传读书笔记1

  《水浒传》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共同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水浒传》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齐心协力上梁山的故事。

  我要介绍的是九纹龙史进,他是史家村中史太公之子,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23位,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的徒弟。史进是一个慷慨大方的人,也是一个重义疏财的人。书中第二回讲了史进帮助金老父女的故事。

  那天,史进为了寻找自己的师父王进,来到了渭州城,听说自己的师父在这儿,他经询问找到了认识王进的鲁提辖,当他们共同在一家酒店喝酒时,他们碰到了金老父女,听见了他们在哭,于是,他们问道为什么哭。金老父女回答道:“有一个叫郑关西的郑大官人强媒硬保,当初写的三千贯文书,他却一分钱也没给,没到三个月,他又将我们赶了出来,他还要我们还他卖身的三千贯钱。没办法,只好到这酒楼卖唱,这几天人少,所以我们没钱去还钱,所以我们有苦楚。”鲁达得知郑大官人的真名叫郑屠,就想去教训他。史进听了连忙拉住鲁达,还给了金老妇女一些钱并让他们整理一下明天离开这里。

  第二天,当他们出发的时候,店小二就出来拦住他们,不让他们走,这时,鲁达就对着店小二一掌,这样就没人敢拦他们了。

  这样慷慨大方的史进和正义勇为的鲁达帮助了金老父女。

  这就是《水浒传》,一本富有趣味的书!

  水浒传读书笔记2

  “三打祝家庄”的故事,是《水浒传》浓墨重彩的一笔。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向我们进行了描述。从小说的第四十七回到第五十回,都讲述的是这一场攻打祝家庄的激烈战斗。

  故事的概况讲的是由于要来投奔梁山的时迁被祝家庄抓了去,石修杨雄来梁山求救,而梁山又因急于筹粮,知道祝家庄十分富足,所以尽管也知道攻打祝家庄困难很大,宋江还是决定要去攻打。

  第一次攻打,宋江为分化祝家庄、李家庄和扈家庄的三庄联盟,派杜兴去游说家庄庄主李应,又恰巧李应被祝庄主的儿子祝彪射了一箭。使三庄联盟就变成了两庄联盟。由于宋江事先对祝家庄复杂的地形没有勘察好,就贸然攻击,使一打祝家庄以宋江损兵折将而告败。

  二打祝家庄时,由于祝家庄及时得到扈家庄的支援,所以依然以失败而告终。祝家庄的栾廷玉抓了秦明和邓飞,扈家庄的扈三娘抓住了王英,就连宋江自己也差点被捉。好在武功高强的林冲力擒了扈家庄的主将扈三娘,迫使扈家庄也脱离祝家庄的联盟。所以,我觉得这一次攻打虽然失败,却为第三次攻打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次攻打祝家庄之所以能够完胜,一是梁山的军师吴用带兵下山助战,二是祝家庄已经面临孤军作战,三是发生了解珍解宝兄弟因狩猎猛虎被人诬陷入狱,顾大嫂、孙新夫妇策划劫牢反狱,株连了孙新的胞兄—登州府军官、祝家庄教师爷栾廷玉的同门师兄弟孙立。他们劫牢后希望投奔梁山,于是就利用和栾廷玉的同门师兄弟关系在祝家庄充当内应。四是经过前两次失败的教训,梁山泊已经将祝家庄的地形全部勘测完毕了。天时、地利、人和均朝着有利梁山的一面倾斜,所以这一次的战斗宋江终于胜利了。

  从三打祝家庄,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把困难和问题都考虑在前面,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遭遇失败要认真吸取教训,正所谓:“失败乃是成功之母”,要有毅力坚持做下去才会最终取得成功。

  水浒传读书笔记3

  《水浒传》时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以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地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塑造了一系列农民起义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会人民大众对统治者阶级的反抗斗争。它运用纯粹的白话,达到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确立了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对后代文学具有深远影响。

  《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它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联结成一个整体。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是由层次分明而又统一连贯的前、中、后三大段落组成。作者首先写了林冲、晁盖、武松、鲁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种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各路英雄逐渐聚集,梁山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水浒传》充满了“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义”的悲歌。小说通过对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全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北宋末年政治无能、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在封建专制社会具有普遍意义。作为对社会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治的上层,有高俅、蔡京、童贯、杨等一群祸国殃民的高官;在政权的中层,有受前者保护的梁士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等一大批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一类胡作非为、欺压良善的地方恶霸。如此广泛的对于社会的'揭露,是随着长篇小说的诞生而第一次出现。

  它不仅是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而且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的光辉典范。它以辉煌的艺术成就彪炳文学史册。

  水浒传读书笔记4

  在这个假期,我读了《水浒传》这部书,《水浒传》是施耐庵所著,里面刻画了梁山水泊一百零八位好汉。全书共一百二十回,第一位出场的好汉是九纹龙史进。全书讲述了宋代宋江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揭示了当时官府的黑暗,奸臣当道,使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宋江一行人开始起义,反抗朝廷,后来,宋江一行人受朝廷招安,征讨贼寇,最后,在征讨方腊时,那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们却一个一个倒在了血泊之中。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梁山好汉的忠义;看到了朝廷的黑暗;看到了奸臣的阴险;看到了皇帝的昏庸无能……一时间心中难以平静。

  武松打虎,林冲棒打洪教头等情节让我难以忘怀。还有一个情节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在宋江等人为救卢俊义时,遇见关胜,关胜能当万夫之勇,冲杀梁山兵马时,他看见梁山的喽兵们用自己的生命来守卫那“替天行道”的大旗,关胜深受感动……

  在梁山好汉被招安后,派去征讨方腊时,一幕幕让人不忍心看到的场面出现:大多数梁山好汉在这场战役中牺牲,最后武松单臂擒住方腊,擒住方腊以后,又是一幅幅让人不忍心看到的画面出现:鲁智深坐化而死,杨志林冲病故,宋江李逵被奸臣毒酒毒死,吴用花荣在宋江李逵墓前自缢而死……又让我们心中多了一份悲痛。

  梁山一百零八将,对应星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每一位梁山好汉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绰号。

  读完了《水浒传》,我的心头难以平静,一幅幅画面浮现在脑海中。我们可以知道,那时候的官府是多么黑暗,当时的百姓是多么痛苦,梁山好汉才是最正义的!

  水浒,这一部兄弟情义重似山,英雄好汉多如发的小说,给我带来了许多道理,明白了许多事情,我应该多读几遍,启发一定会更多。

  水浒传读书笔记5

  说起武松,景阳岗打虎是妇孺皆知的情节,所以在108将中也该是最深入人心的一个人。虽然出场比较晚,在《水浒传》中第二十三回,他投奔柴进而偶遇松江,那时他并无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事迹,所以也没有与松江擦出火花。之后施耐庵让他经历了曲折离奇的一系列波折之后,才算顺理成章地上了梁山。

  有意思的是,作者写武松,以浓墨重彩花了十章回来描写武松上梁山之前的经历,与此相比上梁山后却几乎没有给他特写镜头。以至于我们耳熟能详的全是那十回的印象。无论景阳岗打虎,还是替兄报仇怒杀西门庆等,他的孔武有力,快意恩仇,有勇有谋,在这些事件中表现的淋漓尽至,颇有英雄气概。

  武松头上的英雄光环一部分是因为他的武艺高强,还有一部分来自于舆论的烘托。第二十三回武松景阳岗打虎,舆论几乎把他造成神,他的英雄形像,一夜之间就树立起来了。带着英雄光环好处颇多,不仅在江湖上一举成名,也由此进入了政府机关,虽是边缘人物,却是体验了一把做官的荣耀,莫名多了对政府的很多好感。“众上户都来与武松作贺庆喜,连连吃了三五日酒。”那时他开始明白为官才能得到社会的亲睐啊!

  可是他对政府的单相思还没怎么开始,现实就让他从这种玫瑰色的幻想中抽醒了。

  第二十四回潘金莲不守妇道,勾搭西门庆毒杀了武大郎,这件事让武松悲痛之余,算是真正认识到了人心险恶,也挑战了他的世界观。即使亲人之间,为利益相争,说反目也反目。但是他基本还是相信恶有恶报,相信能伸张正义。所以,为报仇,他细心缜密地收集人证、物证,并且信心十足地提交给知县,他相信政府能给他公断。所以那时他并没有想到快意恩仇。直到坐在高堂上的这位政府工作人员一句话“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把他的希望扼杀在萌芽状态了。

  他的梦虽然尚未完全清醒,但开始对这个政府感到失望。既然没人帮他伸张正义,便只能靠自己了。那时,他要杀潘金莲与西门庆是易如反掌的,可是师出有名,得叫人知道武松并不是滥杀无辜之人。所以他先给自己找来舆论支持者——邻居的六七人给自己作证,并签字画押。果然,他取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性命之后,舆论是同情他的,所以得到乡人的同情,知县也不得不对他从轻发落,轻仗四十后,发配孟州。

  此时虽然光彩不复,但是能保往性命,他对公办人员难免心存感激,一路上对押解自己的两个公人,“包裹内有的金银,但过村坊铺店,便买酒肉和他两个公人吃。”此时的武松还是善恶分明的。

  到了孟州“安平寨”这个牢营,“幸运”地被施恩相中帮助打江湖。其实也是因为武松自知风光不再,一切从零开始,没有别的出人投地的机会,当然不愿意错过,施恩让他帮忙的时机。所以他出头替施恩把蒋门神痛打一顿,并收回了失守的酒楼。自然,施恩对他感恩戴德,武松也终于有个好去处。想不到好景不长,命运又措不及防给了他一次惨痛的教训,助人为乐,并不能总有好报。那个表面上一团和气,背后捅刀的人,开始改变他的世界观。

  慕名而来的张都监,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骗得武松对他深信不疑,却设好圈套,以盗窃罪之名把武松轻松关进监狱。当然他是有备而来,对于武松这种毫无防备、来者不拒的单纯心态,胜负在一开始就决定了。只怪武松不分清红皂白,看到别人对他好,就以为是朋友的交友方式,风险太大。

  武松因此再次入狱,施恩这次已无能为力,张都监的势力胜过一筹,他想要帮武松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即使只是偷盗的罪名,却比先前的杀人还重,身戴重枷,发配恩州。押解途中,自然不会有公人关照。还差点被他们谋了性命。此时,他才感到人善被人欺的心痛,继而对这个黑暗的世道,开始仇恨,甚至咬牙切齿了。

  仇恨一旦爆发,就不可遏止,他三拳两脚就在飞云浦结果了四个公人的性命。然后,奔赴鸳鸯楼,制造了一起耸人听闻的惨案,连仆人在内共杀了张都监一家十五口人,是不问青红皂白地格杀勿论。那时,善恶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只有满腔的恨意急待发泄。

  施耐庵在此处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武松被政府人员害得走投无路,又犯下杀人重罪时,碰到张青和孙二娘,这两个杀人越货的强盗,一路上却能屡次救他性命。虽然萍水相逢,却肝胆相照。还幸亏他们的主意,武松成了行者,躲过了官府的追捕。人不可貌相,或许江湖才有真义气,从那时开始,在武松眼中,世界观倒了个,一直信赖的政府里只有尔虞我诈。他的思想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为他立了战功后最终选择出家而不是回京混官场埋下了伏笔。

  那么,为什么施耐庵对武松这个人物如此情有独钟?又为什么让武松在入了梁山后,变得极为低调,没有什么建树呢?

  尽管武松缺点很多,冲动,急躁,认人不清。但他依然是个英雄,作者显然很喜欢他,有关武松的那些故事安排得戏剧化而很有吸引力,并且作者也让他在历经磨难之后,终于了悟,而得善终。一气读来,武松从最初的善恶分明,到后来杀人不眨眼,内心的魔化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内心的净化却是潜移默化的。

  在上梁山之前,武松该是这些人中最嗜血的人。可是梁山虽是群魔聚集地,但却神奇地净化了他,从他前后的行为方式比较,武松该是净化的最彻底的一个人了。这也是水浒要告诉人们的,黑暗的社会中善恶的标准是不可靠的,政府的法律也是不公正的,想要寻找一方圣土,只有向内,内心坦然,再乱的世道,也可以是清明的。

  武松上了梁山后,参加了大大小小的很多战役,但是他的身影却淹没在众多好汉中,似乎默默无闻。这也与他的性格有关,他骨子里吃软不吃硬,是个不轻易低头的人,比如还刚进安平寨时,公人要打他杀威棒,他不求饶,只说:“打了倒干净,我不要留这一顿寄库棒。”在他眼里,骨气要比命值钱。而一路对他不错的公人,他担心张青会误伤了他们的性命,只求着他赶紧救活。这些也可能与他从小独闯江湖有关,对别人的好特别敏感,对坏也敏感,而且记仇。

  另外,武松还是在领导面前眼力不行的人,虽然小说中作者没说透,但是可以猜出。所以投奔柴进时,柴进起初厚待于他,可是在庄上呆了一年,就开始冷落他了。同样的道理,梁山上人才济济,不擅长察言观色更是不易被领导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