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读书笔记

时间:2020-12-10 09:12:22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精选5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教师读书笔记(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精选5篇)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1

  当前,我国正进行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场变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进修平台。这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习惯、教学方式、现有的知识储备、信息技术等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因此,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模式,转变传统角色,否则,将会在课程改革中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正发生着新的变化。学习了《走进新课程》这本书,我对如何做新时期的教师进行了反复思考。以下就是我思考的结果。

  一、善于吸收——做学习型教师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

  二、长于研究——做反思型教师

  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上完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今天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老师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特棒,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用就行。如果教师能做到长此以往、坚持不懈,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每节课都会有新意,有亮点。

  三、勇于奉献——做敬业教师

  敬业精神是对教师最重要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教育工作当作职业来看,更要把它当作事业从事,以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去奉献着自己的爱心、真心、热心,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这才不愧为人师。

  四、敢于探索——做创新型教师

  (一)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作为一名创新型教师要能够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美归国后,拒绝高官厚禄,创办乡村师范,他赤着脚,穿草鞋,与学生一起种菜、施肥,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教育事业上,甚至把文稿的收入也用来教育孩子。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人格,在人们的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师德丰碑。

  其次,对学生要倾注全心的爱。具体就体现为以下四方面:

  第一,教师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博爱之心。

  第二,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老师必须丢掉师德尊严的“面具”,不能以虚言欺骗学生。

  第三,教师爱心应表现在对待学生的宽容上。

  第四,教师的爱心表现在对待学生的责任感上。

  (二)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惟师”、“惟书”,禁锢学生头脑,是我们当前课堂教学中扼杀学生创造性的一个重要弊端。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有些老师要求学生一切以课本为限,一切以教师为准,教师主宰一切,包揽一切,不准越雷池一步。这就必然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扼杀创造力并压抑个性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已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放在了突出的位置,这是高瞻远瞩的。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

  (三)具有创新能力

  一些有识之士预言:谁掌握了21世纪的创新教育,谁就会赢得21世纪竞争的主动权。这是很有道理的。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创造。人类天赋才能超越了万物,是因为人类有了创造力,于是万物皆为人所用,人被成为“万物之灵”。现在的时代,是向大脑要财富的时代,如何产生财富?这主要是源于人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教师首先要具备此能力,联系到实际工作和学习中,我想,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是首当其冲的。

  新课程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挑战,同时也是促进教师自身发展不可多得的机遇,我们要抓住“课改”带来的发展机遇,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争做课改实验的领头雁。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2

  随着新课程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所接触和理解,现行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烁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亮丽火花。但现行的课堂教学无论是教育思想、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师生主角定位,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方面都存在着超多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与新课程的理念南辕北辙、格格不入的。

  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假日以时日;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我们不断关注学生,将学生作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将学习作为自己的第细节作为一个成功教师的基本视角;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将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将反思作为自己必修课;需要我们不断关注细节,将细节作为一个成功教师的基本视角;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实效,将实效作为自己教学的落脚点。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创造型的教师,培育出创新型的人才呢读完这本书,让我有了一点自己的体会。

  1、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

  创造性是人的本能,而此刻许多老师、学生身上所体现的创新潜力却很弱甚至不具备创新潜力,其原因是被人给消磨掉了、奴化掉了。有些教师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工作认真诚恳,但自己没有问题,所以进步很慢。而有些教师经常在思考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敢于进行尝试,进行改革,所以就很快地成为了优秀教师。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都能找到。因此我们要敢于超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2、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

  我们许多教师和家长常常感到一个困惑的问题:为什么儿童低年级时学得很好,掌握知识不甚费力,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却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什么儿童已经掌握、积累起来的知识似乎是他们一种沉重的负担,而不会灵活地运用知识进行学习原因就出在教师的教育观念的问题上。教育观念不同,随之带来的教学目标不同,所设计的教学过程、教学措施就不同,带来的教学效果更不同。有的人往往把掌握必须量的知识当作教学目标,没有把教学视为培养潜力的手段,所以在教学中,超多的时间放在让学生掌握知识上,失去了培养学生潜力的良好机会,学生不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创新潜力的培养也成为一句空话。

  3、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多采用问题性教学、过程性教学、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教学以问题为纽带,透过学生在问题中思考问题,来发展智慧。问题是教学的目的,知识是产生问题的手段,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产生问题。我们要培养学生有提问题的意识,让他们明白知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是在变化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探索、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让他们学会综合地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带给创造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教的新知识作为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并让学生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带给给学生创造的机会。

  当学生确有困难时,再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要领”,从而自己领悟“要领”解决问题。设法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创造教育认为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心理能量,蕴涵着巨大的创造潜能,关键就在于教育如何去释放心理能量,如何去开发创造潜能。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平等相处、与学生交知心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能较大地促进学生心理能量的释放和创造潜能的开发。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实现自我价值。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3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这天,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高,对学生的期看高。而学生又自己却无所谓,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应当怎样做教师这是我们常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明白如何往教学生。在暑期潜心浏览《给教师的一百条新推荐》使我受益非浅。总观全书,我将一些读书体会回纳为以下几点:

  一、做一个真实的人,勇于露拙也勇于表现自己。

  不管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眼前露拙。却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实在,学生也很清楚,老师不会的东西多了,对而言,他们已不再象小学生那样以为老师无所不知。所以老师假如在学生眼前伪装甚么都懂,反而给学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假如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哼上一曲,能够调走得找不着了,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很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间隔一下子拉近了很多。另外一方面,假如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读,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球赛,让学生眼前一亮:原先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立刻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二、做一个有情趣的人很多人说自己不会玩了,假如放两天假,一般也就是睡个大觉。

  有些退了休的老同道,一每一天地老的个性快,大多由于他们没有甚么业余爱好。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没事可干,反倒闷出病来了。因此,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这是用心休息,也是进步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假如整天只明白工作,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啊。"用艺术来宣泄实际上是最好的方法。比如看杯具。杯具就是把完美的东西撕毁给人看,看到剧中人物碰到巨大不幸,观众的感情得到了宣泄。""实在更幸福的是创作艺术。在艺术创作进程中,自己的主观世界完全投进了进往,夜以继日乐此不疲,会令人十分满足。他创作时简直就是神,他十分自由,他感觉到世俗世界对他的限制而使他不自由,他理想中的天国就在他的创作中。""只有关心老师的心灵世界,才是真正地关心老师和生命质量。"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4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明白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这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超多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明白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

  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完美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个性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时,我的情绪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能够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取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应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最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最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资料丰富,高瞻远瞩;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

  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个性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齐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5

  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恰当地借助这种手段,透过这个环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进而构成技能、技巧,并能使学生在道德、情操、审美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恰当而有效地选取运用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务必重视的问题,而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和丰富广阔性,尤其对语文教学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多年来,围绕着语文教学的效果这一主题,教师们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涌现了许多教绩斐然的教改名家。如辽宁的魏书生、北京的宁鸿彬、上海的钱梦龙和于漪、湖南的杨初春等,他们在教学方法的选取和运用上体现着不同的个性和风格,有力地推动了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

  然而,我们发现:在学习这些经验的同时,也有一些一味模仿、生搬硬套的做法和现像,而且有时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指令划一,这种现像是令人忧虑的。

  教无定法,方法是人想出来的,而不同个性的人,自然会对教学方法的选用产生不同的见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吕淑湘先生对此都有论述。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这样写到:“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熟善熟寡效,贵能验诸身。”这就是说,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具体状况选取应用,到底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效果最好,这要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去进行验证。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资料极为丰富,任务繁重。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包括文化知识、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因此,语文教学既要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到培养发展学生的感知、思维及分析、比较、概括等各种潜力和技巧,这是语文教学过程的目的所在;同时,教学过程是老师、学生和教材在必须的大小环境中协同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是要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只有当教学手段即方法和教学目的到达有机的和谐统一时,才可能产生满意的教学效果。

  如果我们不思考教学目的、教材资料、教师自身素质与风格以及学生的感知潜力、知识规律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等实际状况,盲目崇拜某种教学方法,亦步亦趋,其结果必定违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效果又怎能令人满意呢?所以我们务必在考察分析各种因素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的基础上选取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硬性地整齐划一,不能机械仿效,更不能无目的随心所欲。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去选取适宜我们自己并能到达和实现我们预期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呢?我认为,首先得从教师和学生的自身入手。

  一、“知己”——从教师自身出发,反复检查省悟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对我们就应有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教师,其教学对像是学生,教学就是要透过教师把握教材,选取教法,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但如果做教师的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个性爱好、习惯兴趣等各个方面都不甚了了,怎样能选取出一套真正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呢?又怎能使学生透过老师的传授指点获得最大的收益呢?

  年龄不同,个性不同,受过的训练不同,教学经验、教学态度以及教师自身的个性素养及风格的不同,都会影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对教法的选用。即使对同一个教材,不同的教师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个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和一个刚刚出道的年青教师,一个性格开朗的教师和一个性格内向的教师,一个男教师和一个女教师,他们在对教学环境的理解,对学生的研究掌握,对教材的感知角度和深度,对各种事情的处理办法等各个方面,都会存在着很大差异。

  正像是对待一年四季,人们的感觉都不相同,甚至是同一季节的同一天,人们的感受亦不一样。如夏天,在文学家的眼里是一个炎热奔腾的季节,是生命力旺盛的像征;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则是可诅咒的“炼狱”。对待鲜花亦是如此,有人从它的馨香中感觉到了沁人心脾的.陶醉;有人从它的绚烂中感到了鲜艳夺目的惊异;更有人从它的秀姿中感到了“绰约如处子”般的韵致。如此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在感知上的区别和个性所在。

  因此,我们务必在执教之前,深入地研究自我,发现自我,界定自我,寻找自己的个性特色,把握自身的客观实际状况,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性质及资料去进行教法上的深层和广阔的思考选取。倘若我们凭主观臆想办事,不管自身状况如何,强行运用某种对自己并不适合的教学方法,或者盲目模仿某种教学方法的框架,“东施效颦”,那势必会落得个“邯郸学步”的结果。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别人的成功经验不能够借鉴,成功的经验,我们就应借鉴,只要是遵循教学原则、服务于教学目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我们都认为是好的,就应借鉴之,并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去消化,借为己用,完善自己的教学。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自信,夜郎自大,把自己教学方法中的缺陷和不足当成个性和风格。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首先做到“知己”是必要的,“知己”是取得成功的准备阶段,唯有“知己”才能正确选取。

  二、“知彼”——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找出特点

  学生是实施教学的对像,因此,学生及学生的实际状况便是教学中的“彼”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方法效果的验证都是要透过学生才能够反映出来的。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务必贴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那里的人的天性及其发展和规律即指学生的实际状况。

  所以,我们无论准备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务必以学生为主要对像,以学生对教材的承受潜力为主要根据,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上的创造力为主要目的。而要真正做到这些,就务必先对学生实际状况进行了解和掌握。

  学生状况包括其知识基础、思维感知基础、个性爱好、生活学习习惯、家庭状况、班级环境状况(包括班级的大小、优差生分布、纪律状况、学习气氛、团结状况和情感趋向等),前任教师的教学状况(括前任教师的施教方法及习惯,学习的适应程度和理解状况等),还有学生对外界影响的反映状况等,这些都是我们就应了解和务必了解的。

  一个合格或优秀的教师,应是在此基础上选取教法,构成自己的个性教学特色的。因为不同年龄段、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优等生和差等生,男生和女生,他们在心理、生理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他们的个性、爱好、兴趣、习惯、思维、感知、技能以及受影响的程度等方面都呈现着色彩纷呈的景像。我们要了解这些状况,要从中找出共性和个性的东西,寻找出他们共有的感知规律,以便为我们选取适宜灵活的教学方法做好准备。

  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些现像:许多在教学上取得辉煌成就的教育名家不管在什么地方作示范课时,虽然他们对所应对的学生的具体状况是陌生的,但是,他们在上课时,开始总要对学生进行些适当的调查了解,然后再开始他们的课堂教学活动,这实际上是在为我们树立榜样。只有了解了学生状况,才能适宜地选取教学突破口,灵活运用教法,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教学大家们如魏书生、宁鸿彬、钱梦龙等人的个性教学特色的成功经验实际上给我们揭示这样一个道理:应对学生,研究学生,依靠学生因情而动地选取教学方法是教育教学的一个客观规律,尤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取得满意的效果,就要了解学生、贴近学生,选取恰切适宜的教学方法。这样做能够使自己的教学有的放矢。时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此而动,又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得到了应得的训练和强化。那么,怎样去了解学生呢?

  首先是课下了解。经常持续和同学们的接触,透过闲谈、聊天、讨论等形式,努力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本人个性习惯、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思维潜力等各种方面,这样就对他们有了比较完整和深入的了解,寻找出其共性的特点。

  其次是课上了解,这是课下了解的深入,是了解他们特殊状况的最好环境,也是籍以选取教学方法,使教学和学生学习同步和谐进行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透过观察同学们的神情举止,讨论发言,迅速决定他们的心理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引导他们的注意力与自己的教学同调,这就使共性和个性有了结合的机会,也就使教师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再次,课后了解。每一节课结束后,找几个同学了解一下同学们对教学的反应及听课要求。这既是一节课的总结,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带给了借鉴。这些活动的持续进行,能够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又能调动同学们对语文课的兴趣。因此,对学生实际状况的了解,决定和体现着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对教学法的选取,既不能一哄而起的刻意模仿、生搬硬套,又不能墨守陈规,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能仅凭一时的热情冲动,而就应经深思熟虑、反复摸索之后,慎重选取出既贴合学生实际,又体现自己教学个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不管怎样,教学效果,是任何教学方法所永远孜孜以求的永恒的目标。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精选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精选5篇)】相关文章:

中学教师述职报告「精选版」07-21

中学教师个人述职报告精选07-21

中学教师评价学生的评语(精选50句)12-22

中学教师个人学习总结(精选9篇)06-12

中学教师调动申请报告范文精选11-30

中学教师实习报告05-08

中学教师述职报告范本01-11

中学教师实习单位意见04-19

中学教师自我评价范文12-25

中学教师简历封面模板09-01

在线咨询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精选5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教师读书笔记(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精选5篇)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1

  当前,我国正进行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场变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进修平台。这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习惯、教学方式、现有的知识储备、信息技术等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因此,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模式,转变传统角色,否则,将会在课程改革中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正发生着新的变化。学习了《走进新课程》这本书,我对如何做新时期的教师进行了反复思考。以下就是我思考的结果。

  一、善于吸收——做学习型教师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

  二、长于研究——做反思型教师

  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上完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今天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老师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特棒,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用就行。如果教师能做到长此以往、坚持不懈,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每节课都会有新意,有亮点。

  三、勇于奉献——做敬业教师

  敬业精神是对教师最重要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教育工作当作职业来看,更要把它当作事业从事,以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去奉献着自己的爱心、真心、热心,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这才不愧为人师。

  四、敢于探索——做创新型教师

  (一)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作为一名创新型教师要能够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美归国后,拒绝高官厚禄,创办乡村师范,他赤着脚,穿草鞋,与学生一起种菜、施肥,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教育事业上,甚至把文稿的收入也用来教育孩子。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人格,在人们的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师德丰碑。

  其次,对学生要倾注全心的爱。具体就体现为以下四方面:

  第一,教师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博爱之心。

  第二,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老师必须丢掉师德尊严的“面具”,不能以虚言欺骗学生。

  第三,教师爱心应表现在对待学生的宽容上。

  第四,教师的爱心表现在对待学生的责任感上。

  (二)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惟师”、“惟书”,禁锢学生头脑,是我们当前课堂教学中扼杀学生创造性的一个重要弊端。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有些老师要求学生一切以课本为限,一切以教师为准,教师主宰一切,包揽一切,不准越雷池一步。这就必然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扼杀创造力并压抑个性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已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放在了突出的位置,这是高瞻远瞩的。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

  (三)具有创新能力

  一些有识之士预言:谁掌握了21世纪的创新教育,谁就会赢得21世纪竞争的主动权。这是很有道理的。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创造。人类天赋才能超越了万物,是因为人类有了创造力,于是万物皆为人所用,人被成为“万物之灵”。现在的时代,是向大脑要财富的时代,如何产生财富?这主要是源于人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教师首先要具备此能力,联系到实际工作和学习中,我想,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是首当其冲的。

  新课程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挑战,同时也是促进教师自身发展不可多得的机遇,我们要抓住“课改”带来的发展机遇,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争做课改实验的领头雁。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2

  随着新课程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所接触和理解,现行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烁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亮丽火花。但现行的课堂教学无论是教育思想、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师生主角定位,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方面都存在着超多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与新课程的理念南辕北辙、格格不入的。

  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假日以时日;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我们不断关注学生,将学生作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将学习作为自己的第细节作为一个成功教师的基本视角;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将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将反思作为自己必修课;需要我们不断关注细节,将细节作为一个成功教师的基本视角;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实效,将实效作为自己教学的落脚点。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创造型的教师,培育出创新型的人才呢读完这本书,让我有了一点自己的体会。

  1、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

  创造性是人的本能,而此刻许多老师、学生身上所体现的创新潜力却很弱甚至不具备创新潜力,其原因是被人给消磨掉了、奴化掉了。有些教师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工作认真诚恳,但自己没有问题,所以进步很慢。而有些教师经常在思考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敢于进行尝试,进行改革,所以就很快地成为了优秀教师。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都能找到。因此我们要敢于超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2、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

  我们许多教师和家长常常感到一个困惑的问题:为什么儿童低年级时学得很好,掌握知识不甚费力,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却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什么儿童已经掌握、积累起来的知识似乎是他们一种沉重的负担,而不会灵活地运用知识进行学习原因就出在教师的教育观念的问题上。教育观念不同,随之带来的教学目标不同,所设计的教学过程、教学措施就不同,带来的教学效果更不同。有的人往往把掌握必须量的知识当作教学目标,没有把教学视为培养潜力的手段,所以在教学中,超多的时间放在让学生掌握知识上,失去了培养学生潜力的良好机会,学生不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创新潜力的培养也成为一句空话。

  3、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多采用问题性教学、过程性教学、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教学以问题为纽带,透过学生在问题中思考问题,来发展智慧。问题是教学的目的,知识是产生问题的手段,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产生问题。我们要培养学生有提问题的意识,让他们明白知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是在变化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探索、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让他们学会综合地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带给创造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教的新知识作为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并让学生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带给给学生创造的机会。

  当学生确有困难时,再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要领”,从而自己领悟“要领”解决问题。设法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创造教育认为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心理能量,蕴涵着巨大的创造潜能,关键就在于教育如何去释放心理能量,如何去开发创造潜能。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平等相处、与学生交知心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能较大地促进学生心理能量的释放和创造潜能的开发。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实现自我价值。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3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这天,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高,对学生的期看高。而学生又自己却无所谓,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应当怎样做教师这是我们常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明白如何往教学生。在暑期潜心浏览《给教师的一百条新推荐》使我受益非浅。总观全书,我将一些读书体会回纳为以下几点:

  一、做一个真实的人,勇于露拙也勇于表现自己。

  不管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眼前露拙。却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实在,学生也很清楚,老师不会的东西多了,对而言,他们已不再象小学生那样以为老师无所不知。所以老师假如在学生眼前伪装甚么都懂,反而给学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假如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哼上一曲,能够调走得找不着了,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很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间隔一下子拉近了很多。另外一方面,假如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读,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球赛,让学生眼前一亮:原先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立刻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二、做一个有情趣的人很多人说自己不会玩了,假如放两天假,一般也就是睡个大觉。

  有些退了休的老同道,一每一天地老的个性快,大多由于他们没有甚么业余爱好。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没事可干,反倒闷出病来了。因此,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这是用心休息,也是进步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假如整天只明白工作,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啊。"用艺术来宣泄实际上是最好的方法。比如看杯具。杯具就是把完美的东西撕毁给人看,看到剧中人物碰到巨大不幸,观众的感情得到了宣泄。""实在更幸福的是创作艺术。在艺术创作进程中,自己的主观世界完全投进了进往,夜以继日乐此不疲,会令人十分满足。他创作时简直就是神,他十分自由,他感觉到世俗世界对他的限制而使他不自由,他理想中的天国就在他的创作中。""只有关心老师的心灵世界,才是真正地关心老师和生命质量。"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4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明白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这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超多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明白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

  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完美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个性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时,我的情绪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能够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取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应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最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最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资料丰富,高瞻远瞩;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

  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个性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齐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5

  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恰当地借助这种手段,透过这个环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进而构成技能、技巧,并能使学生在道德、情操、审美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恰当而有效地选取运用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务必重视的问题,而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和丰富广阔性,尤其对语文教学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多年来,围绕着语文教学的效果这一主题,教师们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涌现了许多教绩斐然的教改名家。如辽宁的魏书生、北京的宁鸿彬、上海的钱梦龙和于漪、湖南的杨初春等,他们在教学方法的选取和运用上体现着不同的个性和风格,有力地推动了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

  然而,我们发现:在学习这些经验的同时,也有一些一味模仿、生搬硬套的做法和现像,而且有时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指令划一,这种现像是令人忧虑的。

  教无定法,方法是人想出来的,而不同个性的人,自然会对教学方法的选用产生不同的见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吕淑湘先生对此都有论述。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这样写到:“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熟善熟寡效,贵能验诸身。”这就是说,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具体状况选取应用,到底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效果最好,这要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去进行验证。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资料极为丰富,任务繁重。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包括文化知识、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因此,语文教学既要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到培养发展学生的感知、思维及分析、比较、概括等各种潜力和技巧,这是语文教学过程的目的所在;同时,教学过程是老师、学生和教材在必须的大小环境中协同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是要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只有当教学手段即方法和教学目的到达有机的和谐统一时,才可能产生满意的教学效果。

  如果我们不思考教学目的、教材资料、教师自身素质与风格以及学生的感知潜力、知识规律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等实际状况,盲目崇拜某种教学方法,亦步亦趋,其结果必定违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效果又怎能令人满意呢?所以我们务必在考察分析各种因素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的基础上选取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硬性地整齐划一,不能机械仿效,更不能无目的随心所欲。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去选取适宜我们自己并能到达和实现我们预期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呢?我认为,首先得从教师和学生的自身入手。

  一、“知己”——从教师自身出发,反复检查省悟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对我们就应有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教师,其教学对像是学生,教学就是要透过教师把握教材,选取教法,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但如果做教师的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个性爱好、习惯兴趣等各个方面都不甚了了,怎样能选取出一套真正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呢?又怎能使学生透过老师的传授指点获得最大的收益呢?

  年龄不同,个性不同,受过的训练不同,教学经验、教学态度以及教师自身的个性素养及风格的不同,都会影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对教法的选用。即使对同一个教材,不同的教师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个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和一个刚刚出道的年青教师,一个性格开朗的教师和一个性格内向的教师,一个男教师和一个女教师,他们在对教学环境的理解,对学生的研究掌握,对教材的感知角度和深度,对各种事情的处理办法等各个方面,都会存在着很大差异。

  正像是对待一年四季,人们的感觉都不相同,甚至是同一季节的同一天,人们的感受亦不一样。如夏天,在文学家的眼里是一个炎热奔腾的季节,是生命力旺盛的像征;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则是可诅咒的“炼狱”。对待鲜花亦是如此,有人从它的馨香中感觉到了沁人心脾的.陶醉;有人从它的绚烂中感到了鲜艳夺目的惊异;更有人从它的秀姿中感到了“绰约如处子”般的韵致。如此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在感知上的区别和个性所在。

  因此,我们务必在执教之前,深入地研究自我,发现自我,界定自我,寻找自己的个性特色,把握自身的客观实际状况,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性质及资料去进行教法上的深层和广阔的思考选取。倘若我们凭主观臆想办事,不管自身状况如何,强行运用某种对自己并不适合的教学方法,或者盲目模仿某种教学方法的框架,“东施效颦”,那势必会落得个“邯郸学步”的结果。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别人的成功经验不能够借鉴,成功的经验,我们就应借鉴,只要是遵循教学原则、服务于教学目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我们都认为是好的,就应借鉴之,并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去消化,借为己用,完善自己的教学。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自信,夜郎自大,把自己教学方法中的缺陷和不足当成个性和风格。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首先做到“知己”是必要的,“知己”是取得成功的准备阶段,唯有“知己”才能正确选取。

  二、“知彼”——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找出特点

  学生是实施教学的对像,因此,学生及学生的实际状况便是教学中的“彼”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方法效果的验证都是要透过学生才能够反映出来的。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务必贴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那里的人的天性及其发展和规律即指学生的实际状况。

  所以,我们无论准备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务必以学生为主要对像,以学生对教材的承受潜力为主要根据,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上的创造力为主要目的。而要真正做到这些,就务必先对学生实际状况进行了解和掌握。

  学生状况包括其知识基础、思维感知基础、个性爱好、生活学习习惯、家庭状况、班级环境状况(包括班级的大小、优差生分布、纪律状况、学习气氛、团结状况和情感趋向等),前任教师的教学状况(括前任教师的施教方法及习惯,学习的适应程度和理解状况等),还有学生对外界影响的反映状况等,这些都是我们就应了解和务必了解的。

  一个合格或优秀的教师,应是在此基础上选取教法,构成自己的个性教学特色的。因为不同年龄段、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优等生和差等生,男生和女生,他们在心理、生理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他们的个性、爱好、兴趣、习惯、思维、感知、技能以及受影响的程度等方面都呈现着色彩纷呈的景像。我们要了解这些状况,要从中找出共性和个性的东西,寻找出他们共有的感知规律,以便为我们选取适宜灵活的教学方法做好准备。

  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些现像:许多在教学上取得辉煌成就的教育名家不管在什么地方作示范课时,虽然他们对所应对的学生的具体状况是陌生的,但是,他们在上课时,开始总要对学生进行些适当的调查了解,然后再开始他们的课堂教学活动,这实际上是在为我们树立榜样。只有了解了学生状况,才能适宜地选取教学突破口,灵活运用教法,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教学大家们如魏书生、宁鸿彬、钱梦龙等人的个性教学特色的成功经验实际上给我们揭示这样一个道理:应对学生,研究学生,依靠学生因情而动地选取教学方法是教育教学的一个客观规律,尤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取得满意的效果,就要了解学生、贴近学生,选取恰切适宜的教学方法。这样做能够使自己的教学有的放矢。时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此而动,又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得到了应得的训练和强化。那么,怎样去了解学生呢?

  首先是课下了解。经常持续和同学们的接触,透过闲谈、聊天、讨论等形式,努力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本人个性习惯、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思维潜力等各种方面,这样就对他们有了比较完整和深入的了解,寻找出其共性的特点。

  其次是课上了解,这是课下了解的深入,是了解他们特殊状况的最好环境,也是籍以选取教学方法,使教学和学生学习同步和谐进行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透过观察同学们的神情举止,讨论发言,迅速决定他们的心理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引导他们的注意力与自己的教学同调,这就使共性和个性有了结合的机会,也就使教师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再次,课后了解。每一节课结束后,找几个同学了解一下同学们对教学的反应及听课要求。这既是一节课的总结,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带给了借鉴。这些活动的持续进行,能够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又能调动同学们对语文课的兴趣。因此,对学生实际状况的了解,决定和体现着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对教学法的选取,既不能一哄而起的刻意模仿、生搬硬套,又不能墨守陈规,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能仅凭一时的热情冲动,而就应经深思熟虑、反复摸索之后,慎重选取出既贴合学生实际,又体现自己教学个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不管怎样,教学效果,是任何教学方法所永远孜孜以求的永恒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