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京华烟云》读书笔记范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林语堂《京华烟云》读书笔记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林语堂《京华烟云》读书笔记1
最近在看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说来惭愧,长到20几岁,很多名著都没看过。记得当时是看到网上书城有一个影视原著的栏目,瞥见《京华烟云》的原著者是林语堂先生,突然来了兴趣开始读这本书。林先生的名字很熟悉,应该是高中的时候读过他做的文章,依稀记得他是我的老乡,以及文字的功夫十分了得。
我本是一个很挑剔读书的人,喜欢的书,看上几遍都不烦,比如《红楼梦》,不喜欢的书,就算勉强自己去看也是怎么也看不完,比如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十年前读到哪里,现在还是读到哪里。说的是北京城里几户富家的少爷小姐们在动荡年代的爱情生活故事。林先生颇有些有意思的句子,让人看了不禁赞叹,有时候给人似曾相识见红楼的感觉,比如银屏说:我又不是你们家买下的人,总有一天要离开了这里,嫁给平实庄稼户的。不是很像袭人对宝玉说的一番话吗,巧的是所处的情形也相似。又比如说到木兰大婚,有四人专管杯盘碗碟,有四人专司迎宾送客,有四人只管等等,像不像贾府大丧凤姐儿指挥的场景;还说到姚家买下王爷家的花园,连园景都修得像大观园似的,还有“青纱橱”,楼台水榭等等。
对林先生的生平并没有研究,不过借着字里行间猜测莫非林先生也很喜欢《红楼梦》,《京华烟云》里相似的场景是向曹先生致敬来着,不过仅仅猜测而已。这是我自己在读书时发现的一点乐趣,觉得很有意思。读书真是一件可以让人平复心情的好事,虽然我说不上什么具体的道理,不过确实对我有这样的效果。每每看到精妙的句子,就觉得实在是绝妙之极,恨不得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的佳作,把好词好句收集起来,闲暇时候点评点评或做点发展扩充,实在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年少的时候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现在看来读万卷书和行千里路同样重要。书中没有黄金屋,也没有颜如玉,书中却自有一份韵
林语堂《京华烟云》读书笔记2
我原本计划是每个月读一本书的。结果,计划中的第一本书果真耗了我一个月的时间才得以读完。其实,制定此计划的原因,不过是想提升自我的文化水平,简简单单的做一个知性女人。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有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我不需要一定得读懂它的意思,也不需要寻找颜如玉,只是希望通过读书,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够带领自己走向一条文学道路。
京华烟云,作者林语堂,此书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部文学巨著,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对于林语堂的作品,我仅读过这一本,对于他本人的了解,也仅从此书开始。将现代文学与古代神话相比较,我自然是万分喜欢古代神话的,因为,我总觉得现代文学太过直白,也比较复杂,读起来远不如古代神话所带来的新奇、有趣;特别是对于古代历史的研究,我犹为喜欢。之前在长安上班的时候,图书室里有《中华上下五千年》读本,有《世界上下五千年》读本,有各个皇帝、妃子、诗人传记,都被我每周一本,如饥似渴般的吸收到脑海里。
我读《京华烟云》的起因,说起来很可笑:那天在当当网淘了一本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被身边的同事看到了,就顺便要我帮她也订一本《京华烟云》,于是便一起下单。等收到书的时候,我便被这两本书的封皮所吸引,感觉是特别的舒服。便央求她,我们相互换着看书。但是后来,我便搬来了深圳上班,而那本《人生若只如初见》也在阿珍离厂的时候,被带来的深圳,至于《京华烟云》我更是没有机会去借来看了。
人的心理就是这样:越是得不到的,便越觉得美好。对《京华烟云》的.思念,便从长安带到了深圳。终于有一天在网上找到了电子档,赶紧下载到本地电脑上转换为txt格式,放在手机里慢慢的欣赏。从2010年1月份到2月5号才终于将此小说看完,看书的时间也是很短,每天晚上睡觉前,拿着手机看上半个小时,坚持每天都看,才得以知道最后的结局。虽然结局不像结局,留给我无限遐想:木兰最后到了四川吗?暗香他们一家可曾平安?还有博雅这个姚家的独子后代是否安然无事?当了兵的肖夫和表哥在战线是不是平安胜利?
这本书,刚开始读的时候,我以为就像是在介绍三大家族的成员和他们的得势,从战争开始打,到木兰丢失;从曼娘结友,到木兰与立夫相识;从木兰与家人团聚,到姚家与曾家结亲;再从曼娘嫁与曾家,到木兰暗恋立夫;从牛家得势,到与曾家联姻;直到最后三个大家族,分散避难,家破人亡。这是一部长篇巨史,一部介绍家族由盛到败的纵向史记。以木兰为中心,展开各个家族的述诉,与之关联的一切故事,包括悲欢离合。
总止,这像极了一部《红楼梦》的翻版,特别是关于黛玉、宝芬、阿非与银屏这几个人的爱情故事。看完之后,略作感想,特此书写,不成文,仅共娱乐一番。
林语堂《京华烟云》读书笔记3
小说《京华烟云》这是一部中国近代的史诗。他记录了从1900—1938年的中国历史;记录了那永远不会被忘记的屈辱与伤痕;记录了那亘古不变的老北京的喜怒哀乐。
小说《京华烟云》这本小说是林语堂先生25中英文著作中最有分量的一部作品。900页45章。将近代中国描绘出一幅生动的风貌。193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赛珍珠女士就是以这本书热烈的推荐林语堂做候选人的。
小说《京华烟云》这本书的名字吸引了我,促使我不由得想去了解在那层层烟云中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样的故事。吸引我去了解我生长的这块土地的历史。在我的认识中这本书主要以主人公姚木兰的人生为主线,反映了当时那段从安逸但却到处曼延着腐败转向最终膨胀爆炸但却充满团结与希望的中国社会。姚木兰,一个出生在北京富豪家中的千金,她没有金枝绿叶的傲慢与娇贵,更没有传统的陈腐观念。她完全是朝阳下的一朵玉兰花,高雅却不失单纯;聪颖却不失贤淑。一个刚柔相济的女子!故事从木兰儿时一直写到她人生之秋。写她的童年趣事,被义和团红灯照拐买最终获救回家;写她的深深埋葬在心底的爱情;写她美满的婚姻;写她的丧女之痛;写她在逃难途中的善行以及她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思考。故事是以两个家族的人物命运来展现了旧中国的文化、政治与生活。各种性格各种阶层的人物给北京城增添了万种风情。有画家齐白石、哲学家林秦南、思想激进的青年学生、不畏牺牲的爱国青年、奢靡荒乱的政客、海外归来的学者、以及一些富商、和尚道士、日本**和**。读来颇令人有中身在其中之感。
我喜欢的也是小说《京华烟云》本书最闪光的一点就是其中的顺乎自然的道家思想。那之中似乎充满了智慧。把生死、富贵、人生苦乐看的那般透彻。这不禁让我对庄子肃然起敬。庄子的哲学在书中影响了姚思安、姚木兰和孔立夫。你一翻开来,起初觉得如奔涛,然后觉得幽妙,流动,其次觉得悲哀,最后觉得雷雨前之暗淡风云,到收场雷声霹雳,伟大壮丽,幽然而止。留给读者细嚼余味,忽恍然大悟;何为人生,何为人梦也。演绎了一场如梦般无涯的人生。
小说《京华烟云》书中第三部分是“秋季歌声”引用庄子的话是“臭腐化为神气,神气化为臭腐。”生死循环之道为宗旨:秋天树叶衰落之时,春已开始,起伏循环,天道也。故描写战争用这个道理便为旧中国的衰老意味着新中国的萌芽。故书中有“晚秋落叶声中,可听出新春的调子,及将来夏季的强壮的曲拍”等语。
还有一段论人生的永生与宝石的永生的。宝石的永生是单纯的,它无情无感。而人的永生是种族的,他们是热血的动物。这其中的道理也许我永远都不会全弄明白,但我依然不得不承认其中的神秘与伟大深邃。
小说《京华烟云》作品的最后一部分“秋季歌声”描绘了战争中的中国,那悲惨的场景犹如就在目前,不禁让人有种“触目伤怀”的冲动。中华民族是从屈辱中获得重生的,书中提到在残酷的战争面前坚韧的中华儿女宁愿选择流离失所的日子也不愿当亡国奴,战斗就一定会有牺牲,但年轻的炎黄子孙仍然为了保卫国家民族这个神圣的使命去付出,去奉献,这样洪峰般壮烈的场面,使我这个另一个时代的中国人感到自豪。我的心在震动。同样是在这样一片美丽的苍穹下时空隧道的那一头的同胞竟遭受着不一样的苦难。日本对中国犯下的罪行将永远刻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我们要立下亘古不变的誓言:强大我们的民族,让光荣与繁荣环绕着它,不要再让它神圣的名字受到外人的亵渎!因为我们身上留着同种的血液。
【林语堂《京华烟云》读书笔记范文】相关文章:
京华烟云读后感01-10
《京华烟云》读后感2000字05-13
关于《京华烟云》读后感2000字3篇05-25
南京华招网笔试题目01-14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02-13
林语堂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范文400字(通用21篇)07-30
林语堂《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范文300字(精选6篇)07-30
林语堂《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600字(通用16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