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读书笔记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秘密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秘密读书笔记1
《洞察力的秘密》摒弃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即用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严格的限制条件进行实验,改用现实生活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科学家、商务人士、消防员、警察、军人、家庭成员、朋友,还有他自己。全书共收集了120个现实案例来阐释和佐证他的研究。
一、洞察力的六个来源
1、触类旁通
很多人都有通过触类旁通的方式解决生活的难题经历。书中举了很多类似的例子,最有代表性的是“一场偶然的研讨会成就了20xx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马丁.查尔菲是哥伦比亚一位研究昆虫神经系统的生物科学系教授。在偶然的一次非正式的午间研讨会上,听到一位演讲者描述了日本科学家发现了能使水母发出绿色荧光的蛋白质,当用紫外线照射这种蛋白质时,就会发出绿色的光。
这一刻,查尔菲突然想到,如果把这种绿色的荧光蛋白质注入他研究的透明昆虫的身体,然后用紫外线照射它,就可以在活体昆虫中看到细胞了。避免原来需要解剖后才能看到细胞的难题。
这是一种典型的获取洞察力的方式,在获取这一洞察力前毫无征兆,仿佛是情感的迸发。这样的洞察力是从一系列的概念中萌生出来的:透明的昆虫,发绿光的蛋白质等。
总结一下,通过触类旁通的方式激发洞察力,可以从一些线索入手:一个突然的发现,一阵突然而来的刺激,一系列能够串联起来的想法,一种对新方向的自信等。
2、巧合事件
所谓巧合事件,就是那些偶然间同时发生的事件。这些现象就像早期的警报,提示我们一个新的逻辑关系有可能就要发生。
20世纪最重大的天文学发现-脉冲星,就是对一系列巧合事件的敏感而深入研究,最终成就了这一重大天文学发现。
巧合事件和触类旁通,两者所获得洞察力的方式是不同的。触类旁通方式,是新的信息起到了关键作用,如发绿色的萤光蛋白质;而巧合事件类的洞察力,真正起作用的是不断重复的现象,而非某一个新的信息。
3、好奇心
好奇心驱使是第三类获取洞察力的来源。有一些洞察力的获得,是由于某次单独的事件,或者特定的观察,如果此时由于好奇心而多问几个问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往往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一个很著名的例子,就是青霉素的发明。
好奇心与巧合事件也有不同:好奇心主要是由于某一项独立的事件或者特别的观察,而巧合则出自某中规律的重复。
4、自相矛盾
当生活中遇到“这怎么可能”的事件时,也许洞察力就蕴含其中。
两个警察在街头例行巡逻。等红灯时,年轻警察偶尔看到旁边一辆崭新的宝马车,车主竟然把烟灰弹进了车里。这不符合常理,对于车主来说,崭新的车肯定是倍加呵护的,怎么能随便把烟灰弹进车里呢。对此自相矛盾的现象,警察的警戒指数大增,仿佛是“摆动犯规”的警报一样,预示着有不同寻常的事情会发生。这个弹烟灰的人是个盗车贼。
5、急中生智
很多象棋选手在陷入困境时会灵光一现,发现某些离经叛道的招式最终拯救自己与危难之中。这就是典型的急中生智。
书中有一个“通过点燃另一场火而成功逃生”的例子印象很深刻。
1949年8月5日蒙大拿州的曼恩峡谷的下午,15名空降消防员跳伞进入西蒙大拿,他们计划沿着曼恩峡谷的北坡往下走,渡过密西西比河,来到火情正在蔓延的南坡,从山下向上灭火。他们向下走了大半段,突然发现有一缕烟冒出来,队长瓦格纳.道奇立刻意识到,南坡大火的火星被风带过来了,在北坡点燃了新的大火。一场二次火灾,就在他们所处位置的下面。大火很快就会沿着北坡迅速上蹿,队长命令全体队员往山顶跑。
但火势来的太凶猛了,跑根本来不及。队长急中生智,想出来一个绝妙但是乍看却有违常理的主意。他在自己面前放了一把火,火焰向山上蔓延,他用水壶的水把手帕浸湿,掩住口鼻,躲进了这把火的余烬中,把自己跟任何可燃的植被隔离开。他逃生的时间只有1分钟,遗憾的是,他没能说服其他人与他一起钻进灰烬里。
二、捕捉洞察力的三道路模型
如图所示,作者将“自相矛盾”和“急中生智”各作为一条探索洞察力的路径,而将“触类旁通”、“巧合事件”和“好奇心驱使”作为第三条路径,即相互联系道路。
三、错失抓住洞察力的四个原因
1、观念错误
错失洞察力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被某种错误的观念挟裹了。某些观念在我们的意识中越占据中心位置,想要摈弃它就越艰难。“让你陷入麻烦的不是那些未知的事情,而是那些你自以为了解,但其实却并不是真的了解的事情”。
2、缺乏必需的经验
书中120个案例,其中三分之二的成功案例都是依仗经验。缺乏必需经验的人,很难获得洞察力。经验不只是掌握必要的知识那么简单,经验还教会我们怎样使用知识,调整我们的关注点。其他人可能会错过某些信息,但有经验的人则会对某些信息非常敏感,从而获取洞察力。
3、态度消极,不做深入探寻
很多人只是满足于完成给定的任务,很少积极探寻新的发展和新的方法,从而失去了获取洞察力的机会。态度积极者更具有怀疑精神,对于那些主流观点,他们更愿意随时提出质疑。而态度消极者,则被动面对一切,根本就不想去探寻。
4、固守死板的推理方式
人与人差别很大,有的人能够容忍自相矛盾和不明不白,有的人则不行,后者这种个性很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洞察力的捕获。他们总是想快点把问题解决掉,但看到团队成员稍微偏离航向,就翻白眼。他们是死板的思考者,只是想根据实际情况来工作,不愿意天马行空一番。这种死板的推理方式不会让人们对洞察力保持开放的态度。
在捕获洞察力方面,作者推崇玩耍式的推理方式,喜欢尝试一些新想法,设想一些假象的场景等。
四、帮助组织实现“减少错误”和“提高洞察力”两方面的平衡
一个组织想要做的更好,拥有更好的表现,需要做两件事情:
表现提高=减少错误和不确定性+提高洞察力
要想提高整体表现,需平衡错误和不确定性向下的箭头和提高洞察力向上的箭头在企业或组织中,人们热衷于追求可预测性和完美主义,就是减少错误和不确定性的发生。这让管理者极力要把任务拆解的非常细致,时间表安排的更为精确,而视创新思维为洪水猛兽。
如何强化创新机制和能力呢?
可以通过强化提高洞察力和发现,抵消在减少错误和不确定性上的力量,从而达到两方面的平衡。
对于成熟业务,可预测性和完美主义至关重要,重点放在减少错误和不确定的发生上,通过完善的流程和科学周密的计划安排,高质量的完成业务。
而对于创新项目,则可以成立一支专门提倡创新思维的团队,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没有量化的kpi,鼓励天马行空,鼓励犯错误和失败。
有人曾经提出了一个“二元性组织”的概念。在组织内,一方面追求效率,对于成熟的产品和业务减少错误,另一方面又在其他领域鼓励创新和创意。
秘密读书笔记2
我从不把活着和对生活的期待混为一谈。我对生命无所期待。我没有预先想过要什么。生活本身就够激动人心的了。
我读过一本书叫《宝葫芦的秘密》,讲的是一个叫王葆的小学生,他喜欢吃零食,爱幻想,经常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个宝葫芦。宝葫芦神通广大,他帮王葆变出鱼,各种零食,玩具,还给他做模型,换试卷.......王葆从此变成了“闲人”,自己不做任何事情,宝葫芦简直是万能的宝贝。王葆感觉自己的世界变的完美,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情,接二连三的麻烦随之而来。王葆一次次出丑,尴尬,更让他伤心的是朋友,家人对他的误解——甚至连杨栓儿都瞧不起他的行为。有时候,王葆自己也感觉良心不安,朋友对他的关心,爱护,让他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实在对不住大伙儿。、
后来,王葆实在无法忍受宝葫芦的自作主张,随意侵占别人成果行为,把宝葫芦抛弃了。最后,王葆发现只是做了个梦,他明白不劳而获,不动脑筋,凡是依靠别人的行为是不对的,他决心做一个好学生。
其实在学习生活中我也有和王葆一样的经历。我希望我有一个三头六臂的机器人,帮我写作业,帮我穿衣服,帮我收拾书包.......这样多舒服啊!生活中我不会系鞋带,就让妈妈帮我系,在体育课上,我鞋带开了,妈妈不在,就乱系一统,结果摔了个大马趴;学习中,只要遇到不会的题目,就问妈妈,到了考试的时候,妈妈不在身边。我发现难的题目我一个都不会。
我想,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不能抱有不劳而获的想法。因为如果只靠别人,我们会逐渐变得小懒惰,依赖,迟钝.....这样我们无法掌握自己的学习,生活了,还要被别人嘲笑,误会。我们应该多动脑筋,勤动手,在学习中开阔思维,勤于思考,做个勤学好问的好孩子。
评语:作者对《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很感兴趣,读得也很用心,主要内容概括的很完整,语句通顺,层次清晰,有自己的体会。让大家明白不能总是依靠别人,要自食其力!
秘密读书笔记3
这个暑假我读了杨红樱的 《樱花巷的秘密》,不仅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而且深受触动。
在一个深秋的早晨,宁静的樱花巷里那些干枯的樱花树上,一夜之间开出了美得不真实的樱花,大家都潮水般地涌进来欣赏这美妙的景色,好不热闹。可是善于观察的笑猫,却发现了端倪……
每天下午,都会有背着书包的小孩子被带进一座白色的屋子,隔着老远就能听见一阵阵孩童的哭声。这就是所谓的“小天才”培训中心。在这里,家长被一些所谓的专家哄得团团转,在孩子们的脑袋上扎“聪明针”,必须得扎够36针。美其名曰,把36计装进脑子里。喝“智慧汤”,说白了就是姜和可乐的汤汁,也就预防感冒吧。孩子们都看穿了这些鬼把戏,可是急功近利的家长偏偏不信,被满墙的荣誉证书忽悠得失去了理智。幸亏在笑猫和球球老老鼠的帮助下,家长们认清了他们的真面目,这些孩子才脱离苦海,得救了。
我觉得孩子最不能丢失的就是选择和自主能力。现在有一些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不顾孩子们的内心感受和真实想法,理所当然地替孩子思考、选择。我希望家长停下脚步,放低姿态,听听我们自己的心声,哪怕是每天抽出一点点时间,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努力学习,不能总想着不费丝毫力气地去快速完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必须牢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秘密读书笔记4
读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觉得这本书真的让我了解了很多,个性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明白,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误会越积越多。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就应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做自我反省。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己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搞笑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拧瓶盖、吃饭、穿鞋等,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但是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成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一切事务全部由父母代劳。
儿童成长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书中举例: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当孩子停下来的时候,大人也就应停下脚步等待孩子,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人往往会正因自己不愿等待,不断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时候对儿童的尊重,我们人还是动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群走,走累了,停下来时,大象也会停下来等待。看到那里我想到了以前看到带着蜗牛去散步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知道,尊重儿童成长步伐。
我觉得成人真的就应承认自己的错误,对儿童的成长我们真的不能再干预太多,有时候成人的“冷眼旁观”,对于儿童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取。
看这本书,解开了心中有些疑惑,更愿意去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觉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也增加了不少,看来多看书真的还是有这个必要的。
秘密读书笔记5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在产假期间就听过一部分,觉得当时都记在脑海中了,但现在又感觉忘得一塌糊涂了。最主要的是对于现在的我听这本书应该是恰到好处。人们都说,生了二胎后老大都会变得很懂事,但我想说的是,那估计是逼得让孩子懂事。我——就是这样子的。在教育孩子这条道路上总觉得越来越难,而且方式方法特别重要,心理都明白这些事,但做起来就有些难了,可能由于二宝的出生让我的生活变得越是忙乱,主要是二宝从生下到现在一直夜醒比较频繁,所以长期处于休息不好导致白天精神状态糟糕,然后就导致在大宝身上的情绪波动比较大,时不时的去吼叫孩子,什么不如自己的意愿就会冲着孩子发火,或是所有的事情都在控制,必须按我说的去做,但事情过后自己又特别后悔,这样的吼叫和控制只会伤害到孩子,没有任何的好处。所以我又再次回放《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觉得我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道路上应该学习很多。
这本一百年前的书确实有冲击到我的心灵,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确实影响了无数个家庭,整本书是围绕三大方面来写的。
1.儿童的心理发展。
2.儿童之家的教育。
3.儿童与社会。
首先在第一方面让我觉得特别受益的是书中的原文:当一个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成人的压抑时,她的心理状态就会受到影响。通常,这个“成人”首先是他的母亲,然后是他的父亲,最后是他的老师,很多父母听到是自己的问题时,马上就踮起脚来,怎么可能,我们都是尽心尽力地照顾孩子的,我们不让他做这做那是怕他受到伤害。父母的这种错误都是“潜意识”的犯错误,每一个人都犯了有意识的错误却感到后悔,但无意识的错误却迷惑,甚至执迷不悟。我们往往都会犯这种潜意识的错误,而导致孩子的心理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其次在第二方面谈到自卑,有些控制型的成人因为其潜意识的对儿童的防御,不仅限制儿童的行为,还会引致儿童的沮丧和自卑。如果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什么都在控制,非得按你的意愿去做,那么会导致孩子自卑心理的出现。本书最后说到,教育子女是大工程,没有捷径、不能速成,只有耐心坚持。孩子的优点、缺点,最初和最终的来源都在父母。引导儿童走在正确的路上,是每位成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育的路上我会继续学习,和孩子共同成长。
秘密读书笔记6
《童年的秘密》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之一玛利亚所著,本书深刻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并解释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儿童心理发生偏差的根源。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
正确对待孩子,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改变家长、家长和老师的观念是必要的。总之,有必要改变成人的观念,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作品中,蒙台梭利阐述了她对儿童教育的观点,其中之一就是创造一个合适的儿童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始于出生,满足不成熟儿童的需要,放弃自己的要求,遵守他们的要求,这是成年人应该做的。应为‘解放儿童的思想’创造一个极为有利的环境,并应消除他们行动的一切障碍。
真正的新型教育是:首先发现儿童,实现儿童的解放。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保护和培养孩子,帮助他们成长。教师应该做好心理准备,教师应该从心底里摒弃愤怒和傲慢,应该懂得谦逊和善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允许孩子的一切行为,完全放弃对孩子的判断,忽视孩子的智力和情感的发展。相反,他们应该永远记住他们是老师,他们的任务是教育。
儿童代表未来,对社会、文明和人类进步至关重要。为儿童的成长和教育而不懈努力,就是不断探索和发现人类的秘密。蒙台梭利发现了童年的秘密并告诉了全世界。也许,我们中间还有很多家长和老师不知道这个秘密,这可能就是翻译这本书的目的。
秘密读书笔记7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有趣的书,名为《笑猫日记——樱花巷的秘密》,这本书是杨红樱写的,它让我记忆深刻!
这本书写了:原本在春天盛开的樱花,居然在一个秋夜怒放,布满了整条樱花巷,前来赏花的人不计其数。其中,有一个地方可以让孩子变聪明,叫“起跑线加油”。据说只要喝了那里的“智慧汤”和扎了那里的“聪明针”,孩子就会变得很聪明。许多父母信以为真,逼迫着孩子去喝汤扎针,想让孩子变得聪明伶俐。之后,又出现了一名“专家”,他不知从哪儿弄到许多奖状和证书,骗人说:“只要看了他亲手写的笔记,成绩就会提升。”许多家长也不顾价钱,购买了这天价般的笔记。最后,笑猫和万年龟找到了真相,这一切都是假的,汤是用姜和可乐熬制而成,针也是绣花针,笔记跟本不是亲手写的,是用复印机印刷出来的,而且内容一致。最后,笑猫去了他们家,发现一个是买卖棉花糖的,一个是卖假老鼠药的,笑猫在他们家大闹一场,把钱都拿了回来。
看完这本书,我为这些父母的行为而感到不满,这是对孩子的不公。他们凭什么随便夺走孩子们美好的回忆,毁掉他们纯真的童年,他们就不会顾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天赋是与生俱来的,并不是用药物换取而来。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和百分之一的天赋,虽说这百分之一的天赋比这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重要,但如果缺少努力,就不能成功;如果缺少天赋,依然不能成功。也就是说,努力和天赋是相依并存的,任何一样都不能缺少,否则就无法达到目标!所以,请各位家长要让孩子们自由快乐地学习,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
秘密读书笔记8
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宝葫芦的秘密》。
王宝在湖边钓鱼,钓鱼时睡着了。他有一个梦想,他可以抓住任何他想从一个珍贵的葫芦。要很多玩具,帮他做作业,为他做任何事。但只有在没有人的情况下,否则就行不通。但最终,我们发现我们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而不是为它工作。他说了真话,然后扔掉了珍贵的葫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做白日梦,天上掉馅饼是不可能的。
秘密读书笔记9
刚考完试,妈妈就送给我一本书,那就是《宝葫芦的秘密》。
我是一个一贯不喜欢看书的人,但我捧着这本书看着看着,越发觉得它很有趣,也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甚至读得爱不释手。当我读到“宝葫芦现身”这个片段时,觉得这个宝葫芦太神奇了,无所不能——你头脑里想什么,它就能变出什么来!书中主人公王葆饿了时,王葆还没有出声,宝葫芦早就知道了,于是它随便一说,就变出了许多吃的,有小笼包、汉堡包、黄金糕、饼干、玉米、炸薯条……宝葫芦就像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想做什么事只要有宝葫芦什么都不要烦了,包您心想事成。我多么想自己也能拥有这样的一个宝葫芦呀!
渐渐地,宝葫芦对王葆的帮助越来越多,就像一个无所不能的保姆,王葆也越来越依赖他了。但宝葫芦常常不明白人类语言的意思,所以总是闯祸:害得王葆从河里钓了一条金鱼,让他下棋的时候真的吃了棋子。更有甚者,王葆考试时,自己一题不做,依赖于宝葫芦的帮助,可宝葫芦调换了王葆与苏鸣凤的试卷,让师生都远离了王葆。看到这儿时,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便打消了拥有宝葫芦的想法。主人公王葆也没有令我失望,他把宝葫芦扔进了水里,暗想:唉,我自己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夺得游泳比赛的冠军。
自此以后,王葆每天坚持预习功课,一放学就苦练游泳。比赛那天,他拼命地游,超过了一个又一个对手,最终凭借自己的真本事,帮助小组夺得了冠军。
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读完之后,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想到了自己的生活。我的生活中也有“宝葫芦”,那就是我的爸爸、妈妈。尤其当我写作文时,我会不停地问:妈妈,作文题目该怎么定?开头怎么写呀?中间的内容怎么写?爸爸,结尾又该怎么写呢?这时,我的“宝葫芦”就会一句一句地教我写,好多次我的作文成了班级里的范文,我充满着喜悦,同时还有许多的愧疚,因为这毕竟不是我一个人独立写的,所以每次考试写作文时,我都会非常紧张。尤其是这次老师推荐了我参加南京市好家长杯现场作文比赛。得到消息后,我不是惊喜而是恐慌,但我不敢跟老师说。我一直跟爸爸说:“万一遇到一个我不会写的怎么办?”爸妈总是鼓励我说:“没关系,相信自己一定能写出来。”比赛的那一天,来到陌生的学校,我一个人拿着准考证一步三回头地走进考场,心里始终不能平静,毕竟还是心中没底气呀!最终本次比赛,我获得了市级三等奖,虽然奖次不高,但我依然很高兴,因为这完全是自己的成绩。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意识到,平时的学习、生活等不能过多地依赖父母或他人,否则我们在做什么事的时候都会感到不够自信,甚至会临阵脱逃。
我特别喜欢书中刘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天上不会掉馅饼,凡事都需要努力。”我想,刘老师的话中也许就包含着宝葫芦的秘密,这个秘密应该就是“自立方能自强”!
秘密读书笔记10
我品读了一本《童年的秘密》,其中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本非常颠覆性的书籍。
其实有一个敏感期我们大家是都知道的,就是儿童的语言天赋。在儿童的某个阶段,学语言是非常惊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们的老师,他们只是沉默的聆听,直到某一天说出他们的第一个字。这点成人体会最深,学外语现在对我也是一件头大的事情,无论是听力还是单词,都是需要持续的下苦功才可以。但是除此之外,儿童的敏感期还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就是对秩序的敏感。一个很重要和神秘的时期是儿童对秩序有极端敏感的时期。这种敏感在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
蒙台梭利说: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也许更清楚地表现在儿童所遇到的障碍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发脾气很可能都是由于这种敏感性秩序感在于认识到每样物品在它的环境中所处的位置,记住每件东西应该放在哪里。这意味着一个人能够适应自己的环境,在所有的细节方面都能支配它。心灵的适宜环境是这样的:一个人能闭着眼睛到处走动,仅仅只要伸手就能拿到他所要的任何东西。这样的环境是平静和快乐所不可少的。很明显,儿童对秩序的热爱不同于成人对秩序的热爱。秩序给成人某种外在的快乐。但对幼儿来讲就完全不同了。它好像动物漫步的大地,或鱼儿游憩的水。
不过这一点,再深入想一想,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我们新到了一个环境,也是会经历很不适应的时期,所谓的水土不服,但是儿童却更加的敏感,敏感到桌子上放了一把没见过的雨伞也会生气的地步。而儿童的这个敏感期,据说一直会持续到五岁。
一直以来在成人的脑海中,保护自己的财产使其免遭侵犯,这几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则。所以,我们经常会阻止我们的孩子不让他们做很多事情,怕打坏东西总是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节奏来生活。同时,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诱使他运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当他看到一个儿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无成效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间就可以做完,并且做得完美得多,这时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帮助这个儿童。还有我们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识字,剥夺了他们的乐趣。过早地强求他们通过阅读书本来识字也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追求这些并不很重要的东西会削弱他们生气勃勃的心灵的能量。这一点,在松居直的《图画书论》里也有所涉及。
每一个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们的教师,所以,并非有孩子的父母亲,或者教授他们知识的老师才应该来阅读这本书。当一个成人看到儿童端了一杯水,他就开始害怕这只杯子可能会摔破,当他感觉到这一点时,他的贪婪就使他把这杯子看作一件珍宝,并从儿童手中把它夺过来。另一方面,儿童还必须形成他的行为习惯,但是他从来也没有得到许可去展现连续的行为过程。如果儿童正在游戏,成人就会打断他,认为该是散步的时间了。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带出去了。这些都是不好的。当儿童工作时,他并不是为了获得某些进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当他重复一项练习,使自己的活动达到一个目的时,这个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儿童个人的反应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劳累没有联系,因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满精力是儿童的特征。
实际上这本书里的珠玉比比皆是。我以为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她。我们大多数人的童年在某个地方被弄丢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重新认识我们自己。
秘密读书笔记11
在真正从事了两周幼儿园老师的工作以后,我才读到了这本《童年的秘密》,多次接触和听到蒙台梭利的.名字,却一直都没有读过她的著作。读到它的时候,才理解了为什么她的理念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为什么她的著作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而广泛传播。
书中讲到了她和孩子们的真实经历,她对于孩子心理发展的研究,和儿童之家的初始及发展,最后在儿童之家里面的很多问题儿童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一、儿童的敏感期
不论是自然界中的动物还是人类,都有着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就像毛毛虫会本能的爬向光亮的地方,因为在植物的顶端有它需要的嫩芽,在它长大之后,就会自然地放弃这种趋光性去追寻另一种适合它的食物。对于人类来说也是一样,儿童天生就是爱学习的,在生命的最初阶段,他不知道所谓的学习是什么,接触这个世界,吸收各种各样的信息,用自己的感官去探索世界,就是他的生活,就是他的本能。就像儿童天生的对妈妈的脸感兴趣对人说话的声音感兴趣,这不是周围的任何一个成年人可以教给他的。在敏感期内,儿童会表现出想要获得某种特性,在这个时期内这种特性的发展会很迅速,行为习得特别容易,一旦完全拥有了这种特性,其敏感性也会消失,但是如果这种特没有得到满足或受到制约,可能引起病态反应,甚至阻碍日后的正常发展。儿童有时莫名其妙的发脾气,可能就是这种敏感性遭到制止没有得到满足的表现。
想到了人们常听到的一句话:兴趣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是还是会有这种情况,成年人总是在猜想儿童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一样,很多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其实很简单,你关注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使人专注和愉悦的事情不就是兴趣吗?一直在寻找的事情很可能就存在于当下,存在于不知不觉中。对于儿童,我们能做的就是安静观察,了解其关注的东西,然后给予更深层次的解答。这种观点与我国教育经典《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观点不谋而合。
二、儿童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大了太久,成年人好像都忘记了自己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自己是如何成长的,在很多事情当中,自己的心理历程又是怎样的。有太多的家庭,太多的家长们,在不知不觉中用和自己相同的成长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可是我们真的希望,我们的孩子成为自己生活轨迹的复制品吗?
书中开始的部分,就提到了心灵胚胎这个概念。成人可以看到儿童身体的成长,更多时候的照顾是吃饱、穿暖,却往往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儿童心灵的成长。从生命的开始,其实他们就已经有了身为一个人的情感,即使是婴儿也有自己的情绪,会哭会笑会关注感兴趣的事物,成人眼里的世界和儿童眼里的世界也是完全不同的。“在儿童的世界里,成年人非常愚笨,不能正确理解很多东西,从儿童的心理视角来看,成年人不够精细,也不够用心。”很多成年人无法关注到微小事物,儿童却能够察觉,儿童身体上的反应都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个原因是人们通过努力可以弄清楚的。关键在于,成年人是否愿意以全新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儿童,是否有着足够的责任感,是否能够以一个观察者而不是统治阶级的姿态出现在儿童的生活之中。
三、自由而守纪律
“一个人像哑巴一样默不作声或像瘫痪的病人一样不动弹,这个人只能说是失去自我的人,而不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不得不说,对我来说,真的有些震撼,因为这是每个老师几乎都会做的事情,要求孩子们不要说话,不要乱动,好好听课。可是,如果这种行为不是强制,而是自发的,出于尊重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教育的初衷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好更优秀,而不是心灵的摧残。成年人相对于儿童来说,最大好处就在于他是一个自由的人,可以决定自己想做什么。
“只有当一个人成为自己的主人,能管住自己的各种行为,主动遵循生活规则时,他才能说是一个守纪律的人。”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不去做违法的事情,这是一种法律的制约,可是一个人,如果在没有各种条例制约的情况下,依然恪守着一种秩序,并且执行的过程来自于内心的乐于这样做,这就是道德。
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建立的应该是一种积极的有益的纪律,而不是被动的和顺从的纪律。纠正和干预错误的行为,建立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帮助孩子发展。
秘密读书笔记12
上学这么多年来,尤其是中学阶段,觉得所谓教育就是在学校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考个好大学就是最终的目标,大学的教育一定是高深莫测,丰富多彩的,大学之前都是些小儿科。而且中学之前,更是觉得自己没受过什么教育,一路就这么玩过来的。 直到今天,读了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童年乃至刚刚来到世界的那一刻起,教育就无时不刻在影响着我的成长,而且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现在的自己。其实童年时期的教育,相比与成年人的教育,更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说,成年人接受教育更多的是知识上的增长,科学知识的复杂并不代表教学过程的复杂;而童年时期的教育相比与成年时期,知识层面并不显得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对一个人性格的塑造、影响与思维上的开发。
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这不禁让我想起蝴蝶效应的原理,也许在儿童时期的某种小的刺激,就完全改变了这个人的一生,最近甚至有研究表明,后天形成的精神病抑郁症甚至最早会在儿童时期就埋下了祸根。
不得不说儿童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怎样才能对儿童做好早期教育,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幼教所面对的是一个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生机勃勃,充满动力的,却又不善于以成年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个体。很多时候,我们对儿童的行为很难理解,甚至无法理解,也往往会对儿童的行为作出不合适的教育方法。
正如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的工作还存在有一个明显的差异。那就是儿童并不寻求获利或是帮助”。在成年人眼中,往往意识不到这个层面,记得在我们小学的教育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仍然记忆犹新,这样的一句话就好像暗示了儿童是懒惰的,没有主动能力的一样。我认为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蒙台梭利指出:儿童拥有一种趋动力,它不同于成年人的趋动力。成年人总是为了某些外在的目的而行动,这种目的要求他奋发努力和艰苦牺牲。是的,儿童时期的活跃,或者说“调皮”都是发源于内心的,这是儿童“工作”的动力,然而成年人并不了解,也没有做到很好的对儿童进行引导,
反而更加误解了儿童。蒙台梭利进一步指出:如果成年人不理解这个秘密,他们对儿童的工作的理解就永远不可能比过去理解得更多一些。他们在儿童工作的范围设置障碍,认为休息将是他适宜的生长的最大帮助。成年人为儿童做每件事,而不让儿童按他所应该遵循的规律活动。成年人感兴趣于花费最少的精力和节省时间。由于成年人更有经验和更敏捷,他们就试图给小孩子洗手、穿衣,用手抱或用小推车带着他们到处转。重新整理儿童的房间而不让儿童插手。
儿童的世界非常复杂,成年人对儿童有太多的误解,但是,读了蒙台梭利的书,让我收获了很多,每天学习物理学的我,突然有一种想去研究儿童教育的冲动,我相信,只要我们成年人多一点留心,认真的揣摩儿童的成长过程,总会探索出最好的儿童教育方式。这样我们人类在儿童时期的成长发育更加顺利,不知不觉中,当一个儿童成长为一个成年人,就会变得更加健康更加贴近与自然文明,更加富有活力与创造力。社会的文明也会向着更加自然与和谐的方向发展。
秘密读书笔记13
《宝葫芦的秘密》中的王葆,是个不爱动脑筋,不愿费力气的孩子。他梦中得到了一个“宝葫芦”,从此“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来什么”,可是,不但没有帮他的忙,反而使他出尽了丑,还给别人找了不少麻烦。
我由王葆联想到自己,我不是和王葆一样,不愿多出力,光想得现成的吗?我做数学总让妈妈帮我检查,自己懒得再看一遍。妈妈每次总能检查出很多我不应该做错的题目;做值日就只干分给自己的活儿,多一点儿也不干;我被选上无线电测向小组,在古林公园里训练的时候,我总是不够认真、仔细。我真希望有个小人钻进我身子,替我开动脑筋,帮助我训练;平时,我常让家长给我干这干那……而我什么都不想做。
我以后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自己的事自己做。“宝葫芦”的“不会变,只会搬”的秘密揭开了,我也懂得了我的做法和王葆一样,是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劳而获。这能叫人变得越来越懒,越来越坏,学不到真正的本领,这样长大怎么能为祖国贡献力量呢?没准还得成为别人的累赘。
影片中的王葆终于抛弃不劳而获的思想,以后做事尽量不依靠别人,学习要积极主动,不懂的要多问,平时要多看课外书,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要多帮助他们,还要主动帮妈妈干活儿,辅导弟弟学习。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坚决战胜困难
秘密读书笔记14
虽然准备再充分也不一定派的上用场,但是『有备无患』依然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把该洗的该布置的都提前准备好,这个过程也是梳理自己心情,预备宝宝降临的过程。书中还提到,把包装盒都扔掉,把瓶子盖子都打开,这些细节的工作,也是不至于在宝宝回家的三五天内,手忙脚乱。毕竟,宝宝一个很陌生的发音,都可能引起新生父母不知所措,猜测他是饿了还是冷了还是拉了。尽量减少未来可能的工作量,减少那些本来可以提前准备好的琐事。
在前言中,作者强调要把前三章哲理的内容读完。的确,第一章并没有很多针对性指导性的条例,没有开门见山地直接告诉你究竟如何把宝宝的行为和他的思想对号入座。这跟写硕士论文差不多,综述的重要性。我们读书是为了了解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其解决方法。但是,像绝世武功一样,这些都是招式。只有找到万变不离其宗的中心法则,心中牢牢秉持,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毕竟,再高明的绝招,也无法罗列所有对手可能出的拆招。
读懂婴语的核心思想,是『尊重』和『常识』。作为一个上了这么多年学的书呆子,我自信读完书把『常识』学到手完全不是问题。像种蘑菇一样,了解蘑菇的最适生长环境、生长期的各个阶段、常见的杂菌感染问题;观察各种情况,分析出现问题的可能原因。当然咯,养孩子完全按照搞科研来做,那就跟养蘑菇没什么区别。所以,『尊重』就是要摒弃怀胎十月中自己对孩子的种种预设和幻想。谁也不知道宝宝将会是什么个性。要在和他相处的过程中慢慢感受他的个性,理解、接受并尊重他,让他得到内心满足。内心满足的孩子是安生的,他知道自己被放在小床上睡觉而不会醒来找不到大人,他知道自己的所有需要都能在他尚不能自主行动的婴儿时期得到充分的了解和响应。
最后,要好好对待自己,在书中后面篇幅中介绍的EASy法,y就是yourself。照顾好自己,让自己轻松愉悦、自信有活力。就像《报告狗班长》中西蒙老师矫正狗狗行为一样,首先,必须训练狗主人。狗主人所散发出的自信、淡定、放松的气氛,能像能量场一样辐射给狗狗,让他们服从、安定。婴儿也如此。
秘密读书笔记15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个叫王葆的小学生。王葆是一个很懒的小朋友,有一天他去河边钓鱼,结果钓到了一个宝葫芦,这个宝葫芦很神奇,会说话,还会帮忙实现你想要的愿望,王葆想要鱼,就给他变出来各种各样的鱼,想要吃的,马上就变出了许许多多的好吃的,真是太神奇了,如果我也有机会有个宝葫芦,我也要它变个机器人给我。王葆就带着这个宝葫芦回家了。
王葆靠着宝葫芦做了好多的事情,王葆想要什么,宝葫芦就变出什么,这样使王葆过上了天堂般的生活。可是宝葫芦也弄出来许多麻烦的事情。有一次,王宝和他的同学在下象棋,王葆要“吃”对方的马,宝葫芦误以为王葆要吃马,所以,宝葫芦一下子把马放到王葆的嘴里,还吃了好多其它的象棋,吃的王葆满嘴的棋子,看的我是笑死了。宝葫芦还给王葆弄了满屋子的玩具,什么飞机汽车全都有,这些东西都是宝葫芦偷来的,宝葫芦还经常害得王葆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丢了脸,王葆气急坏了,最后把宝葫芦扔了。
看了这本书,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努力才能做好,不能老依赖别人,不然的话自己什么也学不会。
【秘密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秘密》读书笔记11-07
《秘密》读书笔记09-01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08-11
蛇岛的秘密读书笔记04-08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11-22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11-19
《蛇岛的秘密》读书笔记11-21
《秘密花园》读书笔记04-29
《秘密花园》的读书笔记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