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苦难》读书笔记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苦难》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从贫困农家女到知名杂志编辑,这样的故事听来似乎并不神奇。毕竟农村人口曾一度占据我国总人口的近90%,时至今日占比依然高达40%左右,以如此高的比例乘以巨大的总人口数,在这群人中出现任何人物都不足以称奇。假如出不了几个成功甚至伟大的人物,那倒是十分骇人的了。然而即使从宏观上可以这样论断,分隔开这个群体,单独观察个人的奋斗史依然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作者虽出生在一个贫困的乡村,但是起点似乎并不太坏,而且当时整个地区整个国家都处于深度贫困状态,贫富差异不明显。再者相比同一个地方的孩子,她家的经济绝不至于垫底,因为父亲时任公社会计,总体来说,家境可能算得上同乡里中等甚至偏上的水平。父母又可算是老来得子(父亲40岁,母亲38岁),对儿女的关爱绝对是满溢的。但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太快,欢声笑语戛然而止苦难接踵而至。
命运的转折从父亲生病开始。父亲被隔离治疗,亲子分离的疼痛,村民异样的眼光都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备受折磨。但命运是无情的,他似乎觉得这苦痛还不够,于是本已要出院的.父亲猝然而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父亲死后母亲暴虐的前夫亡者归来,不堪忍受的母亲远走他乡,作者寄人篱下的生活开始,乞讨继而给人做童养媳。母亲改嫁后为一家团圆,作者和妹妹跟着母亲一起定居继父家。岂知刚脱险境又坠虎口,继父家的贫困超乎想象。为生计只得放弃学业,以砸石头谋生,挣得微薄的收入贴补家用。改学绣花渐渐入了航却遭遇工厂破产,妥妥的人在囧途。但此时命运之神已经开始微笑。
同村在外打工人的经历唤起了她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家人对自己的不理解、乡村生活的苦闷和压抑最终让她下定决心离家出走去上海打工。说离家出走是因为家人并不支持她的决定,她的打工是逃出来的。辛辛苦苦找来的工作不仅累还要面对客人和老板的骚扰,义无反顾地辞职后终于迎来真正的人生转折——进服装厂工作。从学徒到操作工再到技术员,得到的不仅是薪水的增长还有他人的尊重,当然,最重要的是自我的肯定。作者的人生上升期来了。图片
作为技术员,出色的工作让她得到厂长和日方人员的一致认可。作为文学爱好者,笔耕不辍的她不仅发表了不少作品有了额外收入,而且得到媒体和官方的认可。但内心对文学的热爱促使她离开已经熟悉的工厂,进入全新的广告行业。一炮打响后又联合他人创业,继而转行做记者做编辑。所以整本书其实就是论编辑是怎么养成的。
回到开头的话,农家女变为知名杂志的编辑并不值得称奇,除非你给这个农家女加上一些定语,比如单亲家庭、小学毕业、擅长砸石头、餐馆服务员、服装厂女工等等。而作者正是可以被这一系列定语框定的农家女,所以她的经历在我看来值得称奇。
作者最后说经历是一笔财富,苦难是一座金矿。对此我只同意前半句,苦难并不是金矿,苦难就是苦难,苦难毁掉的人比造就的人多得多。熬过苦难依然心怀美好的自己才是金矿才值得崇拜。没有“有幸”经历过作者的苦难的人也不必抱憾,因为人世间最容易得到的就是苦难,不必苦苦追寻和等待。假如真有人觉得自己还没有经历过苦难,除了表示羡慕之外我也说不出别的。我不能昧着良心祝福他/她:希望苦难早日来到你身边。我说不出口,也担心对方日后醒悟过来对我一顿胖揍。
【《我的苦难》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苦难辉煌》读书笔记1000字04-23
面对苦难作文评语-苦难12-22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赵美萍经典语录03-02
苦难的价值12-20
苦难家庭10-16
苦难与天才11-11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读后感1000字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