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霞客游记读书笔记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徐霞客游记读书笔记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徐霞客游记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徐霞客游记读书笔记1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柳宗元的一句话与我看见徐霞客雕像时的思绪形成某种谙合。江边的雕像刻画了一个身背行囊,手拿草帽,衣着飘逸,目光炯炯的徐霞客。站在他身旁,向前望,寻找他两眼的聚焦点,目光竟穿越到了另一个新的空间:“风翳净尽,澄碧入流。”
翻开《徐霞客游记》,为了寻觅那青衫博带下的仙风道骨。60多万字的游记,记录了他从眉宇清隽的少年到风烛残年的老人的所见所思。
步步都是险境,步步都是犯难,千山万水行来,自山川源流,地形地貌的考察到岩石,洞壑,瀑布温泉的猎奇:从动物,植物生态品种的比较到矿业,手工业,物种的记录。他的足迹遍布奇山险壑,他无惧穷山恶水,因为他是大自然的朝圣者,他懂得朝圣路上必经磨难,所以他的脚步是那么气定神闲。
热爱地理的信念使他到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霁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当他俯观山河壮丽,仰叹星河辽阔,在残垣老树之下点起油灯,燃起篝火,记录星宿位移,在我心中他对理的信念幻化为对美的信念。
当他用毛笔记下“程愈迫,则流愈急。”中国的探索脚步踏入一片新的天地。游记所保存的关于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广泛,深入的考察记述,比起喀斯特地貌的研究来,徐霞客远远走在了前面,他是历史的创造者。
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他仿佛有腾云驾雾般的本领云游四海?
徐霞客出生书香门第,年幼受父亲影响喜欢读历史,地理之类的书籍。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在父母的鼓励下,肩挑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他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
从小种在徐霞客心中的幼芽渐渐成长,他感到心里有什么要崩裂要挥扬的东西正在夺门欲出,于是他出发了。出门时定是“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衣”吧。
当他攀上冲天的山峦,周围云雾萦绕,是不是有吐纳天地的万丈豪情?穿着一袭青衣,衣袂在风中舞动,这时远处山头的一片云弥漫飘散过来,把他包裹在内,一同回归山岚,他是否更强烈的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与自然融合,决定一生与其共舞?
正是这份痴爱,让兼具童稚般不泯灭的好奇和圣人般老道练达的思维。我仿佛看见,他一手拿着枯树叶制成火炬,一手抚摸着崎岖的岩壁,走进岩洞。耳边叮咚的滴水声,潺潺的流水声,组成一支小夜曲。他久久地蹲着,把手放入溪流中,感受那清凉的仙露爱抚的从自己的手指间穿过,他仔细观察溪底溪岸,经长时间冲刷已温润如玉,乳白色中镶嵌着古老的黄褐,他有敲下一块带走的冲动,最终还是作罢。火炬的光芒渐渐微弱,他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他把自己的理想付诸行动,果真迸发出灿烂耀眼的光辉来。
他说:“我带着一把铁锹,什么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尸骨。”好一个“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临死前手里还紧紧握着考察中带回的两块石头。崇尚科学,尊重自然,他用一生实践了这八个字。
“把理想都放到生活方式中燃烧吧!”
徐霞客啊,我仿佛听见你说。
徐霞客游记读书笔记2
“初二日,夜雨仍达旦。主人言:‘今日涨愈甚,舟益难渡。明日为街子,贵州为‘场’,云南为‘街子’,广西为‘墟’。候渡者多,彼舟不得不至。即余亦同行也。’余不得已,复从之。匡坐如昨日,就火煨粥,日三啜焉,枯肠为润。是日当午,雨稍止。忽闻西岭喊声,寨中长幼俱遥应而弛。询之,则豺狼来负羊也,幸救者,伤而未死。夫日中而凶鲁当道,余夜行丛簿中,而侥而无恐,能忘高天厚地之灵佑哉!”以上摘自《徐霞客游记》中的《滇游日记三》 。
文中,徐霞客记述着这样一个场景:西岭的豺狼来拖羊,村民发出呼喊声。于是寨子里的男女老少都呼喊起来以响应远方的呼喊声,并赶过去帮忙。这个故事讲述的虽是一件小事,但却可以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整体风貌。由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地村民的纯朴和互帮互助的团结精神。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弘扬的。从另一方面来看,这里连白天都有野兽出没,而徐霞客有时还要在夜里行走,这多么危险!我由衷地佩服他的`勇气。不仅如此,有时,他也会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这往往会使他全身湿透,甚至生病。因为天气,他有时不得已推迟他的旅程。但这一点儿也不影响他的热情。这种不畏艰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抵崖下,则穹然巨洞,其门北向,其内陷空而下,甚宏。其人入汲于石隙间,随处而是,皆自洞顶淙淙散空下坠,土人少凿坯承之。水从洞左悬顶下者最盛,下有石台承之,台之侧,凿以贮汲者。洞从右下者最深,内可容数百人,而光阴不閟,然俱无旁隙别窍,若堵墙而成者也。”摘自《黔游日记二》 。
文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喀斯特地貌中溶洞的特征:巨洞穹隆,从高空凹陷下去,最深可容纳数百人,明亮而不幽闭,石缝间有水渗出。这些描述生动而形象。溶洞只是一种地下的喀斯特地貌,而对于地表的喀斯特地貌,徐霞客也进行了考察,如“其山参差森列,下多卓锥拔笋之岫,粤西石山之发韧也。”句中所描述的是石芽的特征。徐霞客把这种地貌称为“石山地貌”。
【徐霞客游记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徐霞客游记读书笔记(精选6篇)11-29
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07-31
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精选08-24
《格列佛游记》的读书笔记04-29
《地心游记》读书笔记11-16
地心游记读书笔记11-15
《地心游记》读书笔记06-15
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07-13
《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