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教育》读书笔记
《生命与教育》为我们描摹了生命与教育的一个理想风景--生命应该在教育中诗意的栖居。全书分为前言和六个章节及结束语。
第一章、生命:教育的原点。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社会的教育。教育固然对社会发生作用,但这种作用必须通过培养的人参与社会实践而实现。所以,人是教育的根源,教育是关乎人的教育。对人的认识,成为教育活动和教育学的前提。想想:自己对学生都有哪些认识?平时并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其实这个“认识”既有群体的也有个体的,细细思量“认识”并不简单啊!
第二章、生命在教育中的失落与反思 。这一章真是在说明一开始的那个案例。教育的职业性和社会性诚然重要,但舍掉其精神性则是致命的,它之所以致命,是因为可能长时间都看不到缺少精神性,就如同一种不知不觉加重的病患一样。一个国家也会因此受苦,直到病入膏肓才认识到病情的严重。这是理查德·利文斯通的一段话,真是让人警醒!可是我能改变什么?我改变不了什么,只能影响自己的学生,教会他们在歌唱中释放负情绪,积累正能量。教会他们结交益友,与朋友敞开心扉地交流,教会他们乐观的面对问题……别人小看音乐学科,自己可不轻视音乐学科,想:为什么很多发达国家这么强调艺术学科?因为他们比我们早知道艺术教育的价值,我只能尽我所能。
第三章、教育对生命的祈求与追寻。这一章的开篇正是我现在的思想状况。“多少世纪以来,教育的车轮在缓慢地移动着。当读着过去时代里所提出的精湛理论而又不见将其实施时,却是令人灰心沮丧的。”想想在几十年前冰心就担忧的教育问题现在依然存在,这些过程西方世界也曾经历过,看来事情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希望这个过程再短些,我要耐心追寻我的教育梦想。
第四章、教育的生命品性 。这一章印象深刻的是关怀生命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解的研究范式是人文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的研究,都可以归为质化研究之中。质化研究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体现人文精神的一套研究方法体系。下面有各种各样的研究类型,包括观察研究、实地研究、访谈研究、内容分析研究、人种学研究、民族志研究、生活史研究、口述史研究、传记研究、常人方法学研究、现象学、解释学、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等等。”看完后筛选了一下,我能够操作的研究方法只有叙事研究、行动研究、个案研究和传记研究,对我来说比较容易的是叙事研究。
第五章、生命化教育的建构。“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可能以前我会对“审美意识”这样的词比较敏感,自认和学科结合的紧密,但是现在我觉着我的学科、我的课堂是整个教育的一部分,在音乐学科中也要关注学生的智力成长、丰富学生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个人责任感、给学生崇高的精神价值追求方向。而且当你有这个意识的时候,这些都不是空洞的,是实实在在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落实的。
第六章、生命的品质及其教育意蕴。“促进生命--让它自由地发展、展开--这便是教育家的首要任务。教育家必须能被对生命的深刻崇拜所激发、必须通过这种崇拜,尊重儿童生命的发展。”这是蒙台梭利的话。听过钱志亮做过的一场报告以后,对这段话的理解就更深刻,知道生命来之不易才能敬畏生命、崇拜生命!才能尊重生命!以前在工作中尊重学生是出于师德,觉得自己作为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现在尊重学生是因为对生命的理解和敬畏!不只是尊重学生,也要尊重和我接触的任何一个“人”。
结束语: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分,把对教育的憧憬写得像诗歌一样美妙。生命在教育中的诗意境界,是一种生活的境界。什么叫生活?陶行知说,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就叫生活。生活作为人的一种存在形式,并不简单地是“生存”“活着”,单纯地“生存”“活着”动物也会具有,人的“生存”“活着”要显示人的意义,这就是陶行知所说的对生命“生生不已”的追求,教师的责任是要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生活。可以说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对“教育即生活”有了一次认识上的飞跃,对教育的意义有了觉解与体悟。
我向他学习,他为我们指引了的理想方向,尽管路上会布满荆棘,我想只要路是正确的,坚持下去总会收获精彩的。
【《生命与教育》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素质教育理念与生命教育关系08-25
教育与个体生命的理解的教育论文10-31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通用7篇)07-18
《敬畏生命》读书笔记08-26
安全教育促进生命成长的方法与途径论文08-22
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探索论文08-09
生命教育亲子沙游的探索与实践论文12-11
化学与生命论文08-23
热爱生命读书笔记10-26
生命生命经典作品读书笔记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