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时间:2023-03-16 13:10:44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一)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马歇尔的《经 济学原理》是西方经济学史上三部划时代的著作。 《国富论》为古典经济自由主 义奠定了基础, 《经济学原理》则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为经济自由主义作了 总结,而《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作为凯恩斯主义的经典之作,标志着凯恩斯主 义这一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形成。 进入 20 世纪,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先后发生了多 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特别是 1929-1933 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企业纷纷倒闭, 大批工人失业,购买力下降,市场供求力量失衡,这一严重的现实使得新、旧古 典经济学理论陷入“经济学危机”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是由于力 。 图挽救这次“经济学危机”而被称为对传统经济学的“革命”的。它的核心问题 是如何解决就业,以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问题。 本书共分 6 篇 24 章。第一篇引论中,批评了李嘉图及其以后的资产阶级经 济学家如约翰、穆勒、马歇尔、庇古等人的两个“前提” :一、工资等于劳动力 的边际产物; 当就业量不变时, 二、 工资的效用正好等于该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 这仅适用于一种特例,而不能适用于普遍情况。进而他分析了“有效需求原则” : 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函数相交时的数值,就业量就是这个交点值。第二篇中,他 则主要阐明了预期、所得、储蓄、投资的定义,以及使用者成本等问题。第三篇 研究了消费者倾向,分析消费倾向的主客观因素、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的关系。 第四篇关于投资引诱,分析了资本边际效率、长期预期状态、偏好与利率、资本 性质以及利息与货币的特征。第五篇货币工资与物价,阐述了货币工资的改变、 就业函数与物价的问题。第六篇引用了几篇短论,分析了商业循环,论述了重商 主义、禁止贷法、加印货币以及消费不足论。 最后是结束语, 《通论》所引起的社会哲学。而起中则是“有效需求理论” 是本书最核心精彩的部分,凯恩斯运用总量分析的方法,对总收入、总需求、总 供给、 投资、 消费、 就业水平、 物价水平等一系列总量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同时, 独辟蹊径地创造了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定理, 精辟的分析出导致现实失业与萧条的 原因,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 《通论》中我们比较认知的理论是它的有效需求理论,以及产出变动而非价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格的变动的调节作用。 有效需求原理认为, 在一个封闭的的有闲置资源的经济中, 产出水平(即就业)取决于总的计划支出,计划支出包括两个部分:居民的消费 支出(C)和厂商的投资支出(I)《通论》中没有明确分析直接由政府支出刺激 。 的支出变动的结果或间接由税收变动而带来的支出变动的结果。因此, 《通论》 中有两个部门(居民户和厂商) ,计划支出由下列方程给出: 收入(Y)=产品价值=消费(C)+投资(I) 。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就业量决定有效需求,也即消费,而就业量取决于消费 倾向和投资量。在假定社会的消费倾向为既定的情况下,则就业量的均衡水平决 定于当前的投资量。投资量取决于资本的边际效率和利率所确立的投资引诱。 凯恩斯极其强调资本市场的`力量,这是他高于后世货币主义者之处。货币主 义者一厢情愿地认为, 只要通过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来控制货币数量,就可以控 制利息率,从而促使经济稳定发展。凯恩斯却雄辩地指出,带有投机需求的货币 是促使利息率剧烈波动的主要因素,投机需求主要是出于人们对未来的主观预 测,这种预测的变化是不可能通过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来抵消的。股票、债券等 资本市场在决定利息率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凯恩斯甚至早已预测 到, 未来央行可能不得不通过直接买入长期债券或者股票来调节利息率——这正 是今天美国、日本和欧洲发生的事情。 但是凯恩斯的观点带有很强的独断性,往往没有过硬的实证支持,至少在他 的时代是如此。 开篇的那个强硬的论断——工人与雇主争议的工资是名义工资而 不是实际工资, 可以说是经济学史上革命性的一页,凯恩斯却从来没有给出令人 信服的论证。他提出这一点,纯粹是一种天才的直觉和感悟,并非有统计资料或 清醒逻辑的支持。他在后面的章节提出,由于中介成本的存在,长期利息的最低 限度是 2-2.5%,这个说法也值得商榷(凯恩斯再次以“大概仿佛也许是”的方 式完成了论证) 。这些观点对凯恩斯主义来说是基础性的,但凯恩斯仅仅以顽强 的信心和天才的直觉来支持它们,所以说凯恩斯主义是建立在沙子之上的经济 学。 本书从伦理学、法律学与经济学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形势的发展, 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论述。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指出了 政府调控的核心目标,既充分就业。因为只有充分就业才能保证有效需求,而有

  效需求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各国政府多数依据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来进行各 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 这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过程中的道德建设、法制建设和经济理论研究,还是很有启发的。具体说来, 至少有两点: 第一,《通论》有力地证实:市场不是万能的。由于市场中各个利益主体的 经济行为不可能完全协调一致, 所以经济萧条 (乃至经济危机) 和大量失业的 “市 场失灵”的现象会时常存在。因此,国家有必要使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将市场调 节与国家宏观调空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 《通论》也说明了作为宏观调控手段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该通 过何种途径来消除这些“市场失灵”的现象。凯恩斯认为, “市场失灵”现象的 主要原因是投资不足, 而投资不足所引发的收入下降又导致了消费的萎缩。货币 政策的推行便是通过利息率的降低来刺激投资的增长,进而拉动消费的增长。当 货币政策刺激投资增长的力度不足以完全消除“失灵”现象时,国家就必须同时 使用财政政策的手段,把资金直接投资于“公共工程”等,以便扩大内需,从而 达到消除“失灵”现象的目的。 毫无疑问,凯恩斯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他敢于打破旧的思想的束缚,承 认有非自愿失业的存在, 首次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对整个宏观经济学的贡 献是极大的。他承认资本主义社会除了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外,还存在着“非 自愿失业” ,原因就是有效需求不足,所以资本主义经济经常出现小于充分就业 状态下的均衡。这样,凯恩斯在背叛传统经济理论的同时,开创了总量分析的宏 观经济学。因此,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金融理论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以上就是我对凯恩斯本人以及凯恩斯的著作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的感想。 虽然对该书中部分理论和表述不是十分理解,但通过阅读该书使我从中获益良 多。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二)

  《通论》从消费和投资的决定去讨论国民收入的决定、就业、价格、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主要的内容:第一,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第二,萨伊定理和有效需求原理;第三,消费倾向与消费的决定;第四,资本边际效率;第五,流动性偏好和货币数量(货币供给与货币政策);第六,工资与物价理论;第七,四个重要问题,如高鸿业老师所概述的“经济周期、重商主义论以及对资本主义和传统西方经济学的总体评价”[1]。 关于古典经济学就业理论的两个假设:“1,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2]、“2,当就业数量为既定时,工资的效用等于该就业数量时的边际负效用。”[3]凯恩斯肯定了第一个假设,但认为第二个假设推理出来的就业状态与现实不符合,现实中存在着除了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外的其他失业,即凯恩斯定义的“非自愿失业”,他认为“总有一些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而工作,却无工可做。”[4]这些人的失业就是“非自愿失业”。凯恩斯认为:第一,在工资品“价格上升而导致实际工资下降一般不会使得现行工资下的劳动供给量低于价格上升前的实际就业量”[5],虽然生活费用略有上升,但是不会使得大量的人因此而拒绝工作,因此此时的失业是“非自愿”的;第二,古典学派的工资协议可以直接决定实际工资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是错误的,“在既定的组织结构、设备和技术的条件下,实际工资和产出数量(从而和就业量)是唯一相关的”[6],而产出数量由投资和消费共同决定,那么实际工资不可能是由工人或者工会组织决定的。因此第二个假设是错误的,从而古典学派的劳动市场论中的供给曲线是错误的,最终的结果是充分就业的劳动市场均衡点是不存在的,社会中存在着非自愿失业。

  凯恩斯认为作为整个古典理论基础的萨伊定律是错误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并不总是相等的,由此凯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原理。有效需求是指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相交时的需求值,只有这个时候的就业量才能持续存在,因此此时的就业量是均衡就业量,此时的就业量小于充分就业量。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因此当就业从而收入增加时,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慢于收入,因此只有投资的增加能够填补收入和该收入水平下的消费之间的空缺的时候,才能增加社会总需求、就业量和产出。但是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投资和消费不足,即有效需求不足,从而使得均衡就业量低于充分就业量。

  有效需求由消费和投资组成,消费是有效需求的重要组成,消费不足是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消费边际倾向是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大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之一。凯恩斯建立了消费和国民收入之间存在一种正向关系的消费函数,并且根据人的基本心理规律认为边际消费倾向是正的并且小于1,从而造成消费需求相对不足。这个基本心理规律是“在一般情况下,平均说来,当人们收入增加时,他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像收入增加得那样多。”

  只有投资的增加才有可能弥补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差距,因此“除非消费倾向有所改变,就业量只能伴随着投资量的增加而增加”[8]。凯恩斯认为影响消费倾向的主观和客观因素有很多,但“改变消费倾向的主观和社会的动机一般来说比较迟缓,····,消费的改变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寡,而不取决于在既定收入下的消费倾向的改变”[9]。由此,可以确定有效需求的消费部分,确定消费函数和消费曲线。在此之外,凯恩斯发现了与边际消费倾向相关的投资乘数原理,其表述为: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1-1/k,那么“当总投资增加时,收入的增加量会等于k乘以投资的增加量”[10]。这里的投资乘数区别于卡恩的就业乘数,即“投资品行业的初期就业量的增量与由此而导致的总就业量的增量之间的比例”[11]。但是,就业量的增加一般与投资量的增加是同时发生的。因为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和就业乘数也就越高,那么提高边际消费倾向有利于增加投资和促进就业,凯恩斯因此提倡消费,减少储蓄,提高边际消费倾向,而反对古典学派的储蓄倾向,认为储蓄(节俭)对个人来说是一种美德,对国家来说却是一种灾难。乘数原理对于凯恩斯的理论结构来说意义重大,在“假定消费倾向都具有既定的数值时,···就业量的增减会是投资量的净增减的函数。”[12]同时,也可以得出收入的增减与投资量的增减之间的关系。

  投资作为有效需求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的大小,企业只有在资本边际效率大于至少等于利息率的时候才会增加投资量。资本边际效率也是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大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之一。资本边际效率是指“一种贴现率,而根据这种贴现率,在资本资产的寿命期间所提供的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该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13]。这种资本边际效率是“由于其不确定性和处在未来的状态而进行的贴现”[14]。现在的市场价格部分地影响资本边际效率,而处于未来状态的预期被凯恩斯成为“长期预期状态”,预期收益取决于基于包括既存事实和信心状态等所做出的.判断。随着在任何一种资产上的投资的增加,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原因是“当该种资产的供给量增加时,预期收益会下降;另一部分原因在于:一般说来,该种资产的增加会使制造该种资产的设备受到压力,从而,它的供给价格会得以提高”[15]。因此,投资需求曲线,即总投资量与相应的资本边际效率之间的关系,向右下方倾斜。当资本边际效率等于资本使用成本,即利息率,的时候,新投资不再增加,总投资量处在均衡;当两者不相等时,新投资将继续增加或者减少。投资数量与利息率成负相关关系。在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中,资本边际效率受到预期的未来收益和购置投资资产的成本的影响,且随着投资量的增加,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而对于利息率而言,马歇尔等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利息率是一个平衡的因素,其作用能够使代表在各种不同利息率下存在的新投资量的对储蓄的需求等于社会心理状态所决定的不同利息率下的对储蓄的供给”[16]。凯恩斯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由此他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第三个基本心理因素:流动性偏好。从货币的需求的角度看,马歇尔认为,利息是储蓄或者等待的报酬,而凯恩斯认为这是错误的,他说“利息率不可能是储蓄的报酬或者被称之为等待的报酬”[17],因为,一个人可能以现款的形式储蓄同样的储蓄量而得不到任何的报酬,储蓄作为一种对未来长期消费流量的分配,平衡长期消费量本身具有效用,足以使得人们进行储蓄,即使没有利息的存在。凯恩斯认为利息率是牺牲流动性的报酬,而流动性是资产能够直接购买产品和服务的便利,现实中包括着四种流动性偏好的动机:交易动机、业务的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各种动机在不同的情况下的强弱不同,而其中处于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流动性偏好对利息的改变不大,除此之外的流动性偏好,即投机动机的流动性偏好使得某些人进行债券投资,而利息率就稳定在某种水平,处在该种水平时“某些人所愿意持有的现金正好等于可以被用来满足投机的货币数量”[18],也就是持有现金和买债券的货币数量刚好相等,此时假设货币数量一定,也就是说没有新的货币供给。需求的货币数量与利息率反向变动。凯恩斯认为这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的:“随着利息率的降低,如果其他条件不变,那么,很可能会有更多货币数量被来自交易动机的流动性偏好所吸收。···其次,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利息率的每一次降低都会增加某些个人所愿持有的现金数量”[19]。其逻辑在于:利息率下降,投资量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增加,从而工资增加,需要更多的交易性货币数量用于增加的消费和投资交易;利息率下降,由于部分具有投机动机的人对债券市场的看法异于其他人而愿意持有更多的现金,从而需要更多的货币数量。这样我们得到了货币的需求曲线,依旧是向右下方倾斜。从货币的供给角度看,货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政策,被假定不受利息率的影响,这样我们得到了一条垂直的供给曲线。联合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我们可以得到均衡利息率。因此,均衡利息率受到了任何能够影响货币流动性偏好的因素和货币供给(政府的货币政策)的影响。

  在凯恩斯的投资需求模型中,投资由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的大小决定,投资数量刚好使得资本边际效率等于利息率。而在现实中,资本边际效率有不可阻挡的向下的趋势,利息率相反地有不可阻挡的向上的趋势,因此,容易由造成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决定的投资量不足以弥补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且递减而造成的就业量增加时的收入与消费之间的缺口,也就是投资需求不足。凯恩斯认为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投资量的增加,资本边际效率呈现递减趋势。因为随着投资量的增加,会形成对资本品生产的压力,资本品的现行供给价格会上升;而资本品增加,资本劳动比率降低,生产的资本效率降低,且生产的物品供给增加,导致未来的预期价格降低;随着产出的增加,工资有上升的趋势。加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和缺乏信心,对两种类型的风险的估计和对未来货币购买力、利息率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资本边际效率递减,造成投资的动力不足。而利息率由于资本和货币的性质而保持着较高利息率的惯性。因此,由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决定的投资量无法弥补收入和该收入下消费之间的差额,无法保证经济长期处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从而产生周期性经济萧条和大规模失业。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是无法通过市场主体的自主性经营而得以解决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凯恩斯认为唯一的方法是国家采取宏观的货币政策,增长中央银行对经济体系的货币供给,通过提高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从而降低这个社会的利息率,把利息率降低到资本边际效率之下,从而扩大投资量,促使经济走向充分就业。然而,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并非总能有效地达到显著地增加投资,扩大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因为在以下情况下,货币数量的增加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如果群众的流动性偏好的增加大于货币数量的增加,···如果资本边际效率曲线的下降比利息率的减少更快,···如果消费倾向下降,···如果就业量增加,那么,价格将在一定程度内上升,···为了维持一定数值的利息率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必须增加。”[20]当货币政策无法起到合意效果的时候,财政政策可以发挥作用,提高资本边际效率,从而发挥政府的作用。

  关于工资理论,凯恩斯认为:劳动力市场均衡时的实际工资水平并没有决定就业量,而是有效需求所决定的就业量决定着实际工资。而有效需求的不足导致均衡工资水平高于就业量的负效用,从而存在非自愿就业。而从价格的角度分析,古典学派使用古典二分法分析价格的上涨和就业量、产出的关系,认为随着价格的变化,货币工资紧随着价格的变化幅度而变化,从而使得实际工资保持在原有的水平上,这就是古典学派所说的严格的均衡状态。“在该状态后,严格的均衡条件要求工资、价格以及利润与总产出做出同比例的增长,而包括产量和就业量在内的‘以实物衡量的’位置却没有任何改变”[21]。因此,货币数量的增加对产出和就业没有影响。而凯恩斯则认为,这种结论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所有失业资源都是相同的,而且在进行生产时可以互相替代使用,同时又具有相同的效率;(2)只要存在着失业的进入边际成本的生产要素,它们便不会要求增加现行的货币工资。在这个假设下,只要存在着任何失业现象,生产的规模收益和工资单位均保持不变。”[22]凯恩斯由此认为,只要经济处于极度萧条之中,以至于失业严重、设备机器闲置严重,增加货币数量对促进产出和充分就业是有利且,但是缺点是价格同货币数量同时增长,可能造成恶性的通货膨胀。而当上面两个假设被放松以后,古典学派的货币数量论就不再是正确的了,在充分就业状态以前,价格的上升是缓慢而轻微的,只有达到充分就业状态的情况下,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才是正确的。因此,凯恩斯认为,在经济萧条的时候,政府可以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而不用担心货币供给增加会带来快速的通货膨胀。对于工资理论而言,凯恩斯反对庇古等人提出的降低的建议,庇古认为工会组织等力量使得社会中的工资高于均衡工资,使得失业的存在,将工资降低到均衡工资能够使得就业处在充分就业水平上。凯恩斯认为,降低货币工资从而降低实际工资是行不通的,会遇到工人和工会的抵抗,而且降低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虽然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本边际效率,增加厂商的产量和存货,但是,基于收入基础上的整个社会的购买力由此降低,在产品供给增加而购买力下降的情况下,价格降低,这样实际工资就提高了,而且资本边际效率又降低了,投资也将减少。而由上文所述凯恩斯关于古典学派的就业理论的前提的分析可知,在凯恩斯的劳动市场论中,由第一前提得出的劳动力的需求曲线与传统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致的,而有第二前提的分歧得出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不一样的。凯恩斯认为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就业量总是小于充分就业水平,而此时的工资高于充分就业时的工资。

  凯恩斯对经济周期的解释认为,经济的波动来源于经济系统的几个外在的冲击通过影响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从而对就业和总产出产生影响,而使得经济呈现繁荣、危机、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其中最主要影响的是资本边际效率,因为消费倾向和利息率的改变较小,而资本边际效率则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如前所述,资本边际效率来源于对未来收益的预期和现在的资本品的价格,而对未来收益的预期即来自于个人的信心,又来自于市场对微小变动的集体反应。危机常常是来自于相对于利息率的资本边际效率的下降引起的投资量的下降,投资量的下降又引起产出和就业的下降,最终影响居民收入和消费。在经济繁荣的后期:“对资本品的将来收益的乐观预期强大到足以不长资本品数量的日益充沛、它们的生产成本的上涨以及可能出现的利息率的上升。”[23]而接着,由于股市、债券、利息率等的突然变动使得人们对外来的过分乐观的幻想突然破灭,资本边际效率急剧下降,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恐惧使得流动性偏好急剧增长,利息率上升,这样经济就由繁荣期一下子进入了萧条期了。而由于“第一,既定时代的经济正常发展所决定的、耐久性资产的寿命;第二,多余的存货的保管费”[24],使得资本边际效率甚至可能降低到负数,这样即使货币供给大量增加使得利息率趋近于零,资本边际效率也还是低于利息率,投资量就不可能增加。于是,萧条期总要存在一段时间。凯恩斯认为,只有存货被吸收过程完成,就业量和产出才有可能回升,而这个过程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存货的寿命期和人们的信心状态,但是投资市场的心理状态突然自己做出重大的扭转几乎不可能,因此凯恩斯得出他的结论:“安排现行的投资的责任决不能被置于私人手中”[25]。这就是凯恩斯积极的国家投资政策的理论逻辑。

  凯恩斯认为重商主义中重视和促进国际贸易顺差能够促进就业和产出,凯恩斯认为贸易顺差既可以扩大投资和消费,弥补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在国际范围内充分提高资本边际效率,通过投资和就业的乘数作用进一步促进就业和产出,而且可以通过获得大量的国外的货币,增加国内的货币数量,从而降低利息和提高投资量,促进国内就业和产出。同时,凯恩斯也认识到单方面的顺差无异于以邻为壑,容易引起他国的报复,激发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 高鸿业老师对这个最后一章给出了他的终结:“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和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的评价大体上被区分为五个问题,即:收入的不公平、食利者阶层的消亡、传统西方经济学的优劣、国际经济交往以及《通论》在思想上的作用这五个问题”[26]。凯恩斯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的评价是这样的:“第一,它不能提供充分就业以及第二,它以无原则的和不公正的方式来对财富和收入加以分配”[27]。贫富差距造成的低消费倾向而引起的就业和产出不足,应该采用提高消费倾向的收入再分配措施以促进投资的增长。食利者阶层的消亡可能来源于资本稀缺性的消失,当社会的储蓄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使得资本的数量继续增长到不再稀缺的时候,食利者阶层已经完成他们为社会发展提供稀缺性资本资源的任务而逐渐消失。而西方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缺陷正如刚开始所分析的那样,是由于没有注意到有效需求的不足和充分就业状态之非常态性,由此,古典学派的思想只适合于充分就业的这一极限收敛状态。对于凯恩斯对自己的《通论》所做评价,此不为赘述。

  《通论》的序里,凯恩斯写着:“本书主要是为我的同行经济学者而撰写的。我希望其他人也能看懂它”[28]。我就一个学着管理学的无知小子,能读完一遍就算不错了,对于本书的评述则略显功底不足,况且,对于一本大师的巨著,要想深入地写对本书的分析,估计也可写出一本书来,非是一篇读书笔记所能完成,浅谈则更显浅薄。

  《通论》分析了有效需求不足带来的就业不足和产出增长困难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却无法自我调节,从而说明其政策建议:国家干预宏观经济。这在现在的经济政策中是很普遍的,但在自由放任思想横行一切的环境中,这种思想是一种伟大的突破,如很多人都评价的一样,给资本主义世界指明了一条新生的道路,拯救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通论》从宏观经济的视角对宏观对象加以归纳和整合,使得经济学的发展开始脱离了传统微观经济学的价格分析范畴,从实际的政策效果来看,凯恩斯主义,使得资本主义经济能以较快的速度从经济大萧条中摆脱出来,走向新的繁荣。凯恩斯把哲学、心理学等领域一起引进了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使得经济学的论证角度更加接近现实情况。

  但是,凯恩斯的《通论》也存在一些错误与不足。首先,《通论》缺乏微观经济学基础,使得很多宏观结论建立在不结实的理论基础上,从而引发了很多人对凯恩斯主义的怀疑与抨击。其次,《通论》所主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得中央政府成为一个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之中,而中央政府的大规模支出受到政府的财政收入的制约,而当过度赤字带来的债务危机容易使得一个国家的投资依旧陷入困境之中。再次,凯恩斯所探讨的某些方面存在着不足,比如需求和供给的均衡思想在凯恩斯的理论中依旧适用,但是他的供给和需求,特别是需求方面的臆测般的建设使得其理论争论不休,而且只从需求方面解释产出和就业等问题,忽略了供给在长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消费函数、流动性偏好、金融市场方面的分析等依旧有很大的缺陷,而不是完全符合基于个体基础之上的加总原则;宏观经济政策,即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贸易政策等在开放与不开放经济体、汇率是否自由变动等不同经济体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其中的作用机制迥然而异,而凯恩斯由于各种方面的问题,分析并非详细。最后,现在的经济活动机制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当年凯恩斯所在时期的经济状态,因此,《通论》无法解释当代的一些新出现的经济问题。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范文07-28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精选5篇)12-08

毕业论文提纲:小议货币层次和电子货币的本质03-07

变量抽样和货币单位抽样03-24

团队沟通论文05-25

好就业和就业好的区别03-01

南宁新就业毕业生公租房货币补贴条件08-06

对收益率曲线和货币政策的思考03-20

普通论文写作格式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