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园数学教育随笔(精选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随笔,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随笔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时捕捉,随手记录下来。想要更多的了解随笔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教育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数学教育随笔 1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以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学数学不光是为了计算和应用,更不是为了无休止的做题;学数学,是在学一种化繁为简,解决问题要有依据的数学思想,是在学一种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应是数学课程的中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主动探索,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的过程。
一、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
只有树立“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如:多翻阅报刊杂志、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到兄弟园参观学习、多利用网络信息和外地相互交流科研成果等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静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方法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
三、在数学教育中,注意尊重和呵护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育内容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点选择,要相似于幼儿生活,相似于幼儿心理发展,相似于动物性,相似于幼儿的好模仿、好户外活动、好奇、好合群、好成功、好称赞、好动、好游戏。
四、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了解幼儿行为的真正目的,理解幼儿自发的学习数学的.良好动机
教师应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倾听孩子们的谈话,了解幼儿表面看似错误行为的真正目的,避免误解和伤害幼儿,保持他们永久的乐于探究身边数学现象的欲望。幼儿的认知、体能、语言表达、社会技巧等能力的发展都是渐进的,经过学习而不断积累、发展、成型,因此,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五、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
六、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如:小班学数字“4”。我讲了《4的故事》:小白兔问妈妈:“妈妈,今天我们认什么字呢?”兔妈妈拿起一张写有“4”的卡片,说:“教你认‘4’,1、2、3、4的4”。小白兔看了看卡片,说:“妈妈,我会认4了。”兔妈妈说:“你去找一找4的朋友吧!”小白兔走呀走,遇到一张桌子。桌子问:“小白兔,到哪儿去?”“我去找4的朋友。”“我就是呀,你数一数我的腿吧!”小白兔钻到桌下数起来:“1、2、3、4,你有4条腿,对,你是4的朋友。”讲到这里,我开始问:谁还是4的朋友?小朋友很自然地就回答出:椅子、床、小狗、小兔……4条腿,都是4的朋友。这样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一定能够自觉地、毫无负担地、积极地接受知识。这样,既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数学教育随笔 2
最近阅读了《幼儿园数学教育》这本书,从而更深刻的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数学教育它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情感、态度、方法等精神文化。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能重视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从:挖掘数学知识的情感因素,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注重数学操作材料的管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关注有而学习数学过程,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这三方面来彰显和弘扬,是孩子们在数学活动中能吸取所蕴涵,养成良好的素质。
《幼儿园数学教育》让我从数学教育理论上提升了积淀,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新认识,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知道数学教育不光是训练幼儿单一的'逻辑思维能力,它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审美教育。可发掘幼儿的非智力因素,从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和合作意识。“如何教”是数学课程改革中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关键,也是教师深感复杂和繁难的问题。
读了《幼儿园数学教育》一书后,他给了我实践的指引。皮亚杰认为:“对儿童来说,逻辑数理知识的获得,不是从客体本身得到的,而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从自身内部建构数学关系的”这就告诉我们,教师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创设相应的环境,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和方式来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其多次反复练习中,丰富自身的经验,从而促进其经验概括水平的提高。《纲要》特别强调幼儿园教育活动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就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来说,数学反映的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抽象关系。
对于幼儿,要把握这些抽象关系往往不是知道一些计算的技巧就能解决的,而是有赖于幼儿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从数学的教学方法来看,既然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教师就不能把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简单地“复制”到幼儿的头脑中。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下,幼儿常常很难理解教师传授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因此我们应该明白:幼儿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依靠自己的经验,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书中对我在以后的数学教育不仅得到了更深的理论引领,也给了我一些实践的指导。
幼儿园数学教育随笔 3
作为教师的我始终不忘终生学习,我园一直在开展“思维数学”特色课程,因此我经常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数学教育的书籍,本月我阅读了《幼儿园数学教育》这本书,让我有了很多的启发。学习数学教育它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情感、态度、方法等精神文化。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能重视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从:挖掘数学知识的情感因素,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注重数学操作材料的管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悟以下几点:
一、注重材料设计
操作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在小班数学活动中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幼儿只有亲身去操作摆弄那些材料了才能有更深一步的掌握,这是关键。在操作材料方面给幼儿提供的是幼儿所熟悉的、经常接触到的,如在“认识图形”中,我们给幼儿提供的是饼干,买来两种形状的饼干幼儿在吃吃、比比的环节中认识图形。
在“学习四以内的点数”过程中讲活动设计成“水果舞会”,给幼儿提供了各种水果块,幼儿按照要求制作出相应的水果串。在“按照颜色分类”的活动中提供的学具是幼儿喜欢的小汽车,幼儿将不同颜色的小汽车送到相应的停车场。操作材料的提供也应结合相应的活动情境,这样活动更整体、完整。
二、教师有效引导
数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数学活动中老师的作用也是非常关键的,不仅只是单纯的给幼儿提供材料和适当的引导,在很多时候需要一定的教授,如在“图形分类”活动中教幼儿分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图形的时候,引导幼儿表述图形特征,幼儿这个时候往往会表达不清楚,教师这个时候应该告诉幼儿正确的表达方式,如:“红色的三角形”“绿色的小圆形”等等。另外教师的示范也比较重要,比如在活动中应该给幼儿示范正确的点数方法,示范排序方法、比较、对应方法。教师有意识的把学习数学的方法贯穿其中,这样最终提高的是幼儿学习数学和思考操作的方法。
三、实践经验中建构数学经验
大班曾经开展过的数学活动 “森林聚会”,让数字与动物交朋友,在无形中学习数的组成,感受不同组合方式,让数字与两个或三个以上动物交朋友,在这样一个情景化教学氛围中学习数学,改变以往数学活动中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而这样的教学策略带给幼儿隐形的指导学习数学的整个过程,让幼儿进入这样一个情景中轻松的掌握数学知识,幼儿的思维得到拓展,使幼儿喜欢数学,乐意操作。
四、环境暗示建构经验
我充分利用环境巧妙地渗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为幼儿营造“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氛围,让幼儿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新知识。如:大班时为了让幼儿认识时钟,我们的教室里都有一只钟,让幼儿进入教室就看见钟,在一日活动中渗透时间概念。如告诉幼儿:早上7:45到园, 8:00早锻炼,11 :00吃中饭,12:00午睡,下午4:00放学。让幼儿觉得时钟和我们的生活很密切,从而使他们对认识时钟产生兴趣。
五、数学渗透于生活
许多数学问题往往和生活现象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必须正确把握生活现象与抽象数学间的本质联系,使幼儿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践中我注意让幼儿亲近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如,建构“分类”经验。我引导幼儿到商场、菜场、书店、水果店去参观,然后让幼儿回去看看家里的东西是怎样摆放的,幼儿看到生活中许多物品都是分类摆放的,而且分类的方法各不相同。这就使幼儿感到“分类”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分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这样就为幼儿学习“分类”积累了生活素材。
《幼儿园数学教育》一书,他给了我实践的指引。皮亚杰认为:“对儿童来说,逻辑数理知识的获得,不是从客体本身得到的,而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从自身内部建构数学关系的”这就告诉我们,教师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创设相应的环境,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和方式来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其多次反复练习中,丰富自身的经验,从而促进其经验概括水平的提高。
总之,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我们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和谐、轻松、愉悦而又科学的数学环境,在趣味的数学教学情境中引发活动冲突,引导他们积极地去发现、去寻找材料,去亲历探究和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获得真实的认识和体验,从而逐步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幼儿园数学教育随笔 4
《幼儿园数学活动指导——幼儿的现实数学教育》这一书中提到了幼儿数学学习的两点特点对我的印象尤为深刻:第一是幼儿的数学认知刚由量过渡到数;二是幼儿的数概念起源于他的动作。
分类、排序、对应、等量、相对、守恒、包含等逻辑观念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理解加减法的基础,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应该先帮助幼儿建构这个基础,再让幼儿学习计数和加减运算,而不要把这个过程倒过来,先让幼儿计数,把计数作为数概念的基础,让幼儿仅依靠计数手段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和进行加减法运算。也就是说在幼儿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先让幼儿学习量,让幼儿通过对量的认识逐渐向数过渡。
幼儿数学教育中的量(连续量)的大小、长短、宽窄、粗细等是有形的、可触摸的.、可比较的。幼儿可以通过直观感知、操作、摆弄,发现其特点、规律。《指南》中也提到了这一方面:
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体会描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我们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幼儿这一发展认知规律,首先从比大小,长短,粗细等能够直观感知的现象去引发幼儿的兴趣,逐渐地从量转变到数,这是一个不可缺失的部分。
幼儿的数概念起源于动作,幼儿数概念的建立,不同于幼儿对物理知识的获得,物理知识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幼儿可以直接从事物本身获得,即只依靠个别物体和作用于物体的个别动作就可以获得。如,看一下,发现颜色;闻一下,发现气味;拍一下球,球跳起来,发现它有弹性,可以称之为经验抽象。数学知识不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所反映的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它不能从物体本身获得,需要幼儿对一组或更多组物体采取行动,并通过一系列动作之间的协调,抽取出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称之为关系抽象。如,对连续量的认识,“大小、高矮、长短、粗细、深浅、厚薄、轻重”等,都是在对一组物体的比较中获得的。再如,了解数的实际意义“四个苹果、四枝铅笔”,它们的共同属性是具有相同的数“4”,则是在对苹果和铅笔两组物体的比较中获得的。
《指南》中指出,在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和幼儿一起发现和体会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队形整齐有序等等,这些都是对幼儿数概念起源与动作的完美诠释,我们幼儿的数学不是纯粹的数字,而是一种由自身体验的一个数的概念。
也就是说,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依靠的是幼儿作用于一组或几组物体的一系列动作,并在心理上建立这种协调关系。现阶段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缺乏理解事物的抽象关系的基本观念及相应的感性经验,他们的推理要借助于具体形象和操作来进行。因此,幼儿不能仅靠教师的语言传授和看教师演示理解数学知识,而要从改变客体的动作中获得。也就是,通过作用于物体的动作来主动建构数学知识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另一个主要特点。
看了这本书里幼儿数学学习的这些特点,对我的数学教学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只有深刻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那么在自己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变得更加游刃有余,更好地去引导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幼儿在自己的数学学习中会变得更加主动。幼儿的数学来源于自己的生活,我们应更多地从生活中去找数学素材,帮助幼儿总结数学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才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关键。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幼儿的现实数学教育。
幼儿园数学教育随笔 5
讨论是我们进行各种教学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有其独特的作用。讨论既可以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数学活动中的大于,小于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是一个难题。我将这两个抽象的符号画在黑板上,孩子们对他们的'“长相”“用法”议论纷纷。炎炎说:“谁的年龄(数字)大就用大口对着它。要不它的个子高撑不下。”我对他的回答投来赞许的目光。棒棒神秘的笑了笑说:“我想用尖尖的那面给小不点(小数)打一针。”听到他的回答,教室里一阵狂笑。做练习时,我听到孩子们兴奋的说着“给它一针” “给它一针”……
数学中的难题有时并不需要老师空洞抽象的讲解,把机会留给孩子,难题会在孩子们的世界中不攻自破。作为老师,只要我们创设更多条件和机会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和探索他们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
让想象自由飞翔!
幼儿园数学教育随笔 6
在科学的教育方法中,操作活动既能满足幼儿动手和交往的需要,又充满了新奇和刺激,因此深受教师和孩子们的青睐。我们通过对幼儿在数学活动中运用操作法的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一、让幼儿学会材料摆放的正确方向
在现实数学操作活动中,很多幼儿不清楚操作材料摆放的正确方向。如:数字或卡片,有的从左向右摆,有的从右向左摆,有的摆不下就不摆了。所以,在数学操作前,教授应向幼儿示范正确的摆放方向,即从左向右摆。那么,知道了正确的方向还不够,还要让幼儿先学会正确区分左右。幼儿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对大班的`幼儿来说较容易,可对中、小班的幼儿来说较难。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运用直观形象的东西做标记,幼儿一看就知道,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再把标记去掉,幼儿就能正确摆放了,在学会了按正确方向摆放材料后,幼儿在操作时就显得井井有条了。
二、为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不宜过多
在数学活动中,有的教师为了摆花架子,准备了许多操作材料,一会用这、一会用那,表面看准备充分,材料丰富,可是哪一样也没能让幼儿充分的操作。所以,操作材料不宜过多。要充分运用一种材料,按照明确的目的,充分进行操作,使幼儿真正掌握操作方法,并从中获得稳固的知识。为巩固学习效果使幼儿对操作活动充满趣味性,可以再换其它材料进行,也可以让幼儿用利用业余时间自己找材料练习,这样既获得了牢固的知识,有发展了幼儿的扩散思维能力。
三、让幼儿作为操作活动的主体
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在操作活动中,很多教师怕幼儿学不会或者课堂秩序乱不敢放手,操作大都是由教师操纵的,而幼儿处于被动的地位。例如:在学习数的组合时,往往是教师在黑板上讲解完毕,再让幼儿运用操作材料操作,这种操作只是简单的模仿,幼儿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学习积极性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让幼儿作为互动的主体,自己通过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学习数的分解时,教师可先提出要求,让幼儿充分操作得出结果后,教师再出示在黑板上,共同检验结果的对与错,幼儿对这样学来的知识才记忆犹新。在数学活动中,我们一定要有“质疑在先、解疑在后;操作在先、引导在后”的指导思想。
四、教师指导要深入
活动中有些教师经常高高在上,和幼儿之间就像两张皮一样,操作是不下去检查脱离了幼儿,或者是大略转一下,走马观花。到底谁会谁不会,幼儿又是怎样操作的根本不知道,只是要一个操作结果,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做法是错误的。殊不知,操作过程比操作过程更为重要,做教师的一定要深入下去,认真检查每一个幼儿的操作过程,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幼儿提供及时的指导,做到对每一个幼儿的情况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因人施教。
五、注意教具使用的层次性
幼儿的思维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发展的。为适应幼儿的思维形式,在操作活动中,教师选择的和运用的教具应包括完全直观教具、半直观教具及带抽象成分的教具。还如:学习数的组合时,如果直接用带抽象成分的数字卡片学习,幼儿就不易理解。如果我们让幼儿运用实物操作,从实物过渡到点卡,再从点卡过渡到数卡,这样一步步深入,幼儿既容易理解又容易牢固掌握;既能满足幼儿思维发展的不同水平的需要,又能促进幼儿的数概念从直观水平向抽象概括水平发展。
幼儿园数学教育随笔 7
我班幼儿平日里都很爱玩电脑上的“愤怒的小鸟”游戏,我们就想,在区角活动中是否能让幼儿自己搭建材料,将虚拟的电脑游戏变为自己动手操作的游戏。于是,我们让家长配合收集了很多饮料瓶,还有正方形的硬纸板等材料,供给幼儿搭建,即选择同样高度的瓶子搭一层,再架上纸板,继续搭建高层。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等情况,我班幼儿可搭建2—3层,然后使用毛绒玩具将其砸倒,看看能不能一次性都倒。幼儿在听完游戏介绍后,显得非常的'兴奋,都抢着玩此游戏,但是幼儿尝试后,发现没有看的那么容易。首先,搭第一层时,要选择规格高度一样的瓶子,摆成正方形四个角,然后轻轻放上硬纸板,再选择规格高度一样的瓶子,轻轻放上,以此类推。看似简单的操作,却需要幼儿很有耐心的来搭建,一些平日里耐心不够的幼儿就很难成功了,这时我们老师就给与鼓励,让他们向有耐心的幼儿学习,也可以先搭建2层简单一些的,体验成功的喜悦后,再来提高难度搭3层的。通过此游戏,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耐心,做事情时也能更心细一些,在游戏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此游戏在我班幼儿中非常受欢迎。今后,我们还会继续探索,丰富幼儿的区角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学习,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数学教育随笔 8
大班数学中“口述应用题”是锻炼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努力贯彻逻辑思维训练的原则。并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应用题都是有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方面组成的。情节和数量组成一道口述应用题的结构框架。幼儿要解答口述应用题,必须对题的情节和数量进行分析,了解构成要素的概貌,然后才能解答。这也就是口述应用题所必须进行的结构训练。
情景一:
出示图片
师:草地上原来有几只兔子?又来了几只兔子
幼:草地上原来有2只兔子,又来了3只兔子
师:那老师想用加法来计算,应该问一个什么问题?
幼: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兔子?
师:这几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有哪两个已知数?最后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分析:草地,兔子是非常接近幼儿的生活,很容易激发幼儿的思维兴趣,引起他们的.联想。
这样幼儿的思维闸门也就打开了。接着把“原来有2只兔子。又来了3只兔子”这样一个数量关系,寓于结构,容于情节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理解道理。
反思:口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算法是隐含在情节中,而情节又由多个客观要素构成,只有引导幼儿 分析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地选择方法,得出答案。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不 仅可以使幼儿达到真正理解题意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
既然是口述应用题,那么读题也就是训练幼儿的分析,综合能力,是符合幼儿的生理特点的。
情景二:
出示图片
师:看看这张图片上讲的是什么事情呢?
教师操作卡片
幼:河边原来有4只红蝴蝶,又飞来了2只黄蝴蝶。
师:请你来编一道加法应用题?
幼:河边原来有4只红蝴蝶,又飞来了2只黄蝴蝶,河边一共有飞来几只蝴蝶?
教师把幼儿的题目重新念一遍
请幼儿把题目跟念一遍。
提问幼儿:“原来有几只”,“又来几只”“一共有几只”等概念。
分析:在读题时,教师
口齿要清楚,速度要适中,先进行 初读,使幼儿对题目形成一个总的初步的印像,能说出题目说了一件什么事;其次,再进行强化, 使幼儿在头脑中把题目划分为几个部分,分别理解它们,能说出题中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突出主要信息; 最后使幼儿能把信息综合起来,在头脑中把题目的各部分联结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反思:要素、数据和问题寓于口述应用题的情节中,情节蕴含着数据和问题的关系。读题的过程就是在整体中认 识部分,在理解部分的基础上把握整体。
在最后把应用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又把教学问题转化为算式。
幼儿园数学教育随笔 9
前段时间读了《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 数学教育》这本书,感想很多,收获很大,很多疑惑豁然开朗,一时之间,无法描述,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一名教师,应以平和的心态从事教育工作,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以苛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工作,永远都要牢牢记住,“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从事教师这门工作,必须勤勤恳恳,不容懈怠,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以这101条建议,来提醒自己。
这学期刚好我们也对数学情境化活动进行了一定的讨论研究,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景中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尤其是我们小班段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由活动的愿望强烈。他们的认知范围在扩大但此时他们心中的概念是具体的,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只有那些生动、有趣、形象的材料才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只有使幼儿形成的知识体系与情景融洽,才能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主参与活动的欲望,并在主动活动中促进思维的发展。
书中指出“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知识的来源”。幼儿数学教育不仅要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活动,更要通过日常生活活动来进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无时无刻不在与数学打着交道,数学教学对幼儿的生活有着独特的影响。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我们注意引导他们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让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确,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毫无不在,数学教学对幼儿的生活有着独特的影响。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注意引导孩子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开展随机的数学教育活动。比如孩子来园后,利用晨间谈话时间,引导幼儿来看看今天来了多少小朋友,男孩子有多少人,女孩子有多少人,通过统计增强了幼儿的数学运用意识;幼儿进餐时,我利用分餐活动引导他们去发现众多的一一对应关系;玩水游戏时,我为幼儿提供不同形状的器具,引导他们感知容量的守恒;幼儿整理玩具时,启发幼儿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摆放等等,幼儿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数的概念。幼儿生活的环境中无时不存在着数学知识,无处不存在着数学内容,我们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将幼儿零碎的数学经验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具有严密逻辑的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思维完整的发展。在家里让家长朋友引导幼儿数一数家里有多少人;说一说自己鞋子的号码、体重、身高,家里的电话号码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字及其作用;看一看日历,感知月、日的顺序,知道昨天、今天、明天是几月几日……
书中建议“数学教育与其它领域的渗透”。是呀,知识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是不可分割的,尤其是对幼儿来说,对他们进行各种知识教育都是粗浅的基本知识,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各领域教育对数学教育起到补充和促进作用,让幼儿不但能从其他领域中习得数学概念与技能,或从数学领域中习得其他各领域的重要概念,而且也能运用数学其他领域,或在数学中运用其他领域知识。比如:在艺术领域中渗透数学教育:其实在艺术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内容,使幼儿在音乐声中放松心情,以愉悦的情绪接受知识,也同时会感受到事物的数量、形状、空间位置等特征,体验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其次在语言领域中渗透数学,在有些儿歌,故事等文学作品中就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数学的知识,让幼儿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如:“数宝宝游戏”中,让幼儿根据教师手中的文字及相对应的图画卡片,说出是什么,并用儿歌念出来,(“四”:你拍几呀,我拍四呀,四只小孩坐飞机),可以和同伴一起,边做动作边念儿歌,然后,让幼儿找出“四”相对应的图画配成一对,成为好朋友。还会念“拍手歌”及做出相应的动作。另外,还学会了1~10的数字,以及学会图文一一对应的数学知识。所以说,在语言领域中渗透数学教育,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语言气氛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作为老师的我更应该注重幼儿每一天的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环节,让幼儿在熟悉的情景中有意无意地亲近数学,愉快地步入数学世界,利用幼儿生活经验相贴近的情景去刺激幼儿的数学思维,将幼儿园数学活动与现实生活之间互为整合,使孩子从中获得相关的数学经验,构建数学概念。
幼儿园数学教育随笔 10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如皋“活动单导学”模式逐步在各个年龄段展开。在幼儿园各科教学中,“活动单导学”模式紧密与幼儿园游戏相结合,越来越体现出它的用武之地和顽强生命力,其地位不可小视。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总是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幼儿就学得越快越好。实践证明,这样易造成幼儿思维的惰性。特别是数学这门课,越显得活动单的重要,一定要让幼儿自己去想、去做、去讨论、去解决。“活动单导学模式”就是要教师充分解放思想,快速转换角色,将课堂活动交给幼儿;一定要让幼儿动起来,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坚持做到“四个转变”,即重教向重学转变、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重模式向重个性转变,充分体现“活动单”的教师“导”、幼儿“动”的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习的有关理论,我谈谈在这种模式教学下的幼儿园数学高效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幼儿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幼儿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幼儿来说,他们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并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处于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中,从而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活动单导学鼓舞幼儿自主质疑,去发现效果,大胆提问,小组协作探求共同解题。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效果情境,不只能培育幼儿的数学实际才干,更能有效地增强幼儿与生活实践的联络,让幼儿感觉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幼儿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我们要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以便激起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上《我能接着排》一课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美丽的图形王国里有好多好玩的玩具,但是图形王国里的宝宝在玩的时候总是你争我抢的,而且声音很大,所以图形王国的国王很生气,对那些宝宝说:以后再玩的时候啊,必须给我排好队,要不然我就把这些玩具都收起来,不让你们玩了。图形宝宝们知道国王真的很生气,只好听国王的话,排队去玩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了,接着用提问的方式,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幼儿理解了故事内容后再进行操作活动,就能很好地完成。
二、实施角色转变,让幼儿变成活动主体
“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幼儿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幼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教师单纯地讲、幼儿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出最大效益,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活动单导学模式”强调通过幼儿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目的是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但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的情况是课堂热热闹闹地结束了,而知识、能力、方法等却落空了。在《我能接着排》的活动中,我设计了红,绿图形宝宝排队这一环节。通过有趣的红绿图形宝宝的出现,让孩子们探索第一队红绿宝宝出来的规律;第二队图形宝宝只出来一半,后面没出来的宝宝,让幼儿继续探索它们应该怎么排队出来;第三队图形宝宝,就直接让幼儿来操作。层层递进法,加深了幼儿对排队规律的印象。
三、行之有效的检验反馈
活动单导学模式要想取得整体的成功,检验反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活动单构成要素之一。由于活动单导学模式主要以幼儿个体或学习小组的形式呈现活动单导学内容,这样对活动单教学内容进行行之有效的检验反馈就显得特别重要。对活动单教学内容的'检验反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尽可能在当堂课上进行,比如:提问检查是反馈,实验操作是反馈,独立归纳是反馈,拓展延伸也是反馈。手段可以多种多样,目的指向必须是有效高效的反馈检验,既可防止一些幼儿因为是小组的展示教学而导致的不学习或假学习情况的发生,又能通过检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提升活动单教学内容,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四、激励评价,促使幼儿数学学习进步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需要(高层次需要,如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等)的满足(得到肯定性评价),会使评价对象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个体的动机,调动个体奋发向上的积极性,促进评价对象自我发展。激励性评价是促进幼儿成长的重要手段,它对幼儿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在应用形成性评价时要特别注意激励这一心理因素,使幼儿的性格、情感、动机、态度等处于并保持积极向上、活跃协调的状态,促使幼儿不断进步。幼儿喜欢多元的、多形式的形成性评价,这对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有着积极作用,从长远看,也能为他们的继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活动单导学模式是一个庞大的综合工程,要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老师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提高对活动单教学模式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认识。
“活动单导学模式”作为“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是很广阔的。正因为如此,幼儿才形成了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并获得了具有创新意义的学习成果,数学高效教学才会得到全方位的保证。
幼儿园数学教育随笔 11
数学一门抽象逻辑思维学科,在幼儿园里历来被认为一门课,这因为孩子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逻辑思维几乎等于零。幼儿这个年龄特点给数学教育带来了很大难度,但幼儿园教育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自然。科学无处不到,因此数学教育同时,幼儿园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教好数学让孩子乐于学习数学,一直我苦思冥想问题?本学期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寻幼儿数学教育切入点初见成效觉得应该记下来。
第一遵循幼儿思维特点从形象入手教数学,幼儿园孩子大多3—6岁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只观形象图片们所喜爱于在教孩子们认识数字时,我便选择了幼儿爱看动物图片以《参观动物园》为主题展开教学我将黑板和教室稍加布置动物园场景。就有了孩子们在我带领下来到了动物园看到了一张张直观形象色彩斑斓动物图片,目不转睛边看边数不一会儿数字,学完了下次孩子们想起可爱动物图片一定会想起数字宝宝,你瞧数学学习不也很有趣吗?
第二用孩子们爱玩特点让孩子们手中有一点小玩具边玩边学,幼儿学数学手中有操作材料摆弄边操作边学习也可以收到良好预期学习效果,在教幼儿学习数分合时,让孩子手中有雪花片给孩子自主探索数分于合,先还要老师讲解幼儿才能操作。久而久之孩子们拿到雪花片便自己开始分合了,细心孩子会一个不落地分出数字。各种分法比起老师讲孩子看“填鸭式”教学要好多了。
在孩子们生活环境中创设一定数学情境,从而让孩子眼所见有数学。耳所听有数学在长期潜移默化中渐渐喜欢数学,熟悉数学,提高孩子对数学兴趣,有了兴趣再学习一定会有好学习效果。
我班墙面上有孩子们亲手制作活动钟面,每一个钟面上时间都是孩子们自己调整,孩子们有们时间观念;有老师精心布置小火车图案,在图上孩子们可以学习序数正数和倒数本领,还可以学习相邻数等……孩子们三五一群指指、看看、讲讲、说说、有了这个数学情境教学起来更得心应手!
第四将数学问题设置在生动有趣故事中让孩子们边听故事边学数学,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在教学中我将数学问题穿插其中,孩子们听了故事学了数学激起了,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学习。
总之找到了幼儿学习数学切入点让孩子对数学有了兴趣数学教育也会像音乐、美术一样有趣孩子们会越来越爱数学!
幼儿园数学教育随笔 12
幼儿园大班数学《谁会滚动》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球体,二是圆柱体。据此,我安排了两次活动分别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了学习,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的非常活跃。现将第一部分的活动过程及活动效果做些简要分析。 在《认识球体》活动中,首先给孩子提供了乒乓球、小皮球、硬币、光碟、小圆卡等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然后让每个幼儿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让他们知道球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的。再次让每个幼儿用手中的球体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滚动,用硬币、光碟或小圆卡也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滚动。通过几次操作活动后,孩子们懂得了球向任何方向都能滚动,而平面的圆则不能。这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了起来。
这一教学活动后意识到的,其中存在许多不足:
1、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探索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自己想办法来区别二者,但是,在教学时,我却疏忽了。直接让幼儿用滚、看、摸的办法来区别。因而,对幼儿学习方法的培养造成了空白。
3、为给幼儿创设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我准备了很多的活动材料,但各种材料没有最大可能的发挥出作用来。
4、在让幼儿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球体物品时,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
5、我发现部分幼儿参与活动不够积极,只能跟着老师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动,缺乏创造性。
数学游戏对培养幼儿动手动口动脑能力、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设计数学游戏、安排课堂活动时要注重引导幼儿在“玩中学, “趣中练, “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游戏新颖, 形式多样, 富有情趣, 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使他们主动地学、愉快地学。如我在教大班学习‘8’的分合与加减时,我在导入时出示小猴小动物引起小朋友的兴趣,然后用儿歌;小猴爬上苹果树,一个苹果、两个苹果三个苹果一直数到八个苹果,吞下肚,呃!呃|!苹果布丁苹果派,什么水果我都爱。指出今天我们要学的是8的分合,趁小朋友兴趣·正浓我又在新授环节设置情景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轻声喊:魔箱魔箱呼啦啦!可以让每个小朋友的思想高度集中,接着老师用变魔术的方式变出操作物品“苹果”,让小朋友自己动手操作8的.分合。再用口編应用题的方法学习8的加减法。就这样每个小朋友学的都很认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复习巩固时我用平时没做过的游戏“摘取爱心”的游戏:出示一颗爱心树,树上结满爱心卡片,卡片的背面是8以内加减法试题,幼儿随音乐摘爱心后算对的爱心卡片就送给他。这样大大的增强了小朋友的兴趣。接着是出拳游戏:如复习8的分合时教师与幼儿共同玩出拳游戏,我出“2”小朋友出“6”,2和6合起来是8。 小朋友找朋友玩出拳游戏。真正让小朋友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
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在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 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形象地表演“数的组成、“数的分合、“数字歌、“找邻居、“找朋友、“送信、“争当优秀售货员等游戏都是借助幼儿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儿歌“2字像小鸭, 圆圆小脑瓜, 斜着长脖子, 直着小尾巴。形象地描述了数字“2的字形和书写要领。如“找相邻数, 幼儿拿着数字卡片“6说:“我今年6岁, 我的相邻数是我的弟弟与哥哥,弟弟比我小1岁,哥哥比我大1岁,弟弟在哪里?小朋友们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5”说:“我今年5岁,比你小的弟弟在这里。”另外一个小朋友在一边高高的举起数字“7”说:“我是比你大一岁的哥哥在这里”,在这个游戏中让小朋友知道相邻数就是一个比他大的哥哥,一个比他小的弟弟。
科学领域内容与要求中指出,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应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特别是在激发幼儿幼学习的兴趣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教师要注意通过开展新颖的游戏,设计多样的情景,富有情趣的语言,影响、感染幼儿,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望。
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幼儿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才能逐步体验抽象的数学概念,活跃思维。教师要提供适当的教具来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如教具要新颖、直观,能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好奇心,高度集中注意力。
如开展“给动物宝宝喂食”、“蝴蝶花”、“小猫钓鱼”等活动,让幼儿在这些色彩鲜艳、形象具体,具有游戏性的操作活动中,有趣地感知形状、数量、颜色、大小等,并在自主的操作中产生对数学的情趣,喜欢上数学。
幼儿园数学教育随笔 13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活动,它将教育目标渗透于教育内容之中,将教育内容分成几个区域,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材料,自主操作、实践,从而发挥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因此区域活动已经成为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我班这一学期的区域活动中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通过这些事情也让我抓住时机适时的`介入,对孩子们进行指导。
一天下午,我们班开展区域活动,小朋友都在各活动区玩,只有张新月在哪儿趴着,我问她:“新月,为什么不去参加活动?”她说:“不愿意玩。”我对她说:“你为什么不愿意玩呢?”她却说:“老师我趴着行吗?”我想她是不是病了,用手摸摸她的头不发烧,如果硬把她推到活动区,似乎违反了尊重幼儿意愿的规则,我该怎么办呢?新月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我决定在不违反《活动区规则》的情况下,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使新月以大家能接受的理由进入到别人活动的区域,这样既能有效的保护幼儿的游戏热情,又可以发挥集体的作用,让大家来想办法帮助她,于是我问其他小朋友:“你们谁愿意和新月一块玩呀?”“新月来我们这儿玩吧”“来我们这儿玩吧”,别的小朋友争先恐后的邀请她。最后她加入到语言区去玩了。
我觉得老师要做有心人,在幼儿不会选区、不愿意选区、不知如何去选区的时候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给予不同的帮助,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引导幼儿,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幼儿园数学教育随笔 14
每天早上孩子们高高兴兴的来到他们的乐园,问候老师后便开始到自己喜欢的区域中探索今天的发现成果以及体会其中的乐趣。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让孩子能自主地选择游戏,尊重孩子们游戏的意愿,在必要的时候老师还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丰富的区域活动对孩子的综合发展更为有利,区域游戏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相互合作能力,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自我约束意识等。
结合我班实际情况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区域游戏分成各个领域的区角设计。如:“小博士书库”、“益智探索园”、“巧手理发师”、“创意美工吧”“娃娃和芽芽”等区域活动,孩子们可以在这里面尽享各种职业带来的乐趣,各种活动带来的愉悦,让孩子们在这“模拟”的环境中初步体验各种角色并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幼儿园数学教育随笔 15
区域活动是以个别化教育的形式,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幼儿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活动区活动中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能力自主、宽松、愉悦的学习,幼儿进行的是自发的学习,他们积极地与环境发生互动作用。在活动区中,任何主题的提出及材料的投放过程,处处体现随机性和幼儿的主动参与性,教师的教育意图在活动中不断地调整,灵活地实现。而在活动区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和教师的指导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们直接影响着活动区活动的质量和开展。个别化指导是一个开放性和幼儿互动的过程,在互动过程中,要求教师应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策略,并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本学期,我们继续对“数学区域活动个别化指导”展开进一步的实践研究,提升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给予幼儿个别化指导的能力,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对于区域活动的个别化指导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小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通过上一个学期的实践研究,我们对区域活动个别化指导的和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对于一些指导的方法还是感到有些迷惘。因为没有经验,我们经常会不自觉地犯一些小小的错误,如:任务意识太强、介入太早、指导语言贫乏等。于是,我们班组在本学期开学初就集体制定了专题研究的计划,加强了相关理论的学习,如: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数的基本要求、区域活动材料的设计制作、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重要性等。我们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主题制定出本学期打算要重点观察指导的几个活动内容,如:目测数群并接着数、10以内的数序、环形数数、10以内的序数及标准分类等。在每个内容开始实践之前,我们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一起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集体讨论相关的区域材料,接着各班根据实际自己制作区域材料。在教研时,我们交流重点观察的区域材料,围绕共同性的主题活动材料进行讨论,如怎样观察幼儿活动,并如何针对幼儿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何根据孩子的操作情况及时地调整材料等。每个月我们都会组织一次区域活动的个别化指导实践观摩活动。我们尝试着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了教研活动中:事先将价值的教师区域指导活动摄录了下来,并通过看录像的形式进行研讨活动。这么一来,大家在教研活动中可以边观摩边研讨,还可对于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录像的重复放映来研讨达成认识。通过录像观摩,帮助教师疏理了与正确的观念,形成了正确的个别化指导
二、结合主题,提供适宜的材料并不断调整。
个别化指导的最大前提和基础就是提供区域材料的适宜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考虑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基础上,必须要对本班幼儿当前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本学期我们我们结合主题开设了不同的区域活动,增强区域活动与主题背景的联系,将区域活动融入到主题活动中,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别融入数学要求,如目测数群接着数、数序、环形数数、序数等。如:在开展“玩具总动员” 这一主题时,也正值新年刚开始,根据中班的孩子们能目测数群,但不会接着数,一般幼儿还停留在逐一点数的基础上,对目测数群接着数没有方法。我们就结合主题创设了“开门见宝”的材料,要是让幼儿让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练习目测数群接着数。在开展“春天来了”这一主题时,也正各种各样的花开放的季节,蔷薇班就结合主题和时间创设了“春天的秘密”的环境,主要是让幼儿让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练习环形数数,掌握不同的环形数数的方法。
在材料的投放过程中,我们根据本班孩子发展水平的快慢,能力的差异,在选择投放材料时尽量做到序列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多样性与功能性相结合,并按孩子操作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及时调整。如玫瑰班在“春天来了”这一主题中结合环形数数的要求,提供给孩子具有层次性的材料:第一层次材料是:荷叶上的青蛙(平面的),那些明显特征不一样的青蛙,孩子在操作时就很容易找到最大的青蛙以此为起始点进行数数。第二层次材料是:数花坛(半立体),用圆形的蛋糕盒布置花坛,旁边插满了花,孩子在数的时候就有了自己许多的方法,有的是从最大的一朵开始数,有的是靠近自己身体的一朵开始数等等。给孩子不同层次的材料,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使他们都能在原有的能力上有了提高。茉莉班在主题“春天来了”中,创设了游戏“美丽的花环”,目的是为了提高幼儿环形数数的能力,在幼儿能数清楚平面环形数的情况下他们制作了这份立体的材料,一共提供了2个层次:第一,透明的花环;第二,不透明的花环。很多孩子能用多种方法将第一层次的数出,但是在第二层次上就有了挑战,经过指导后大部分的孩子环形数的能力有所提高,能将这2个层次的都完成。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大的成功,很有满足感。孩子们有更大的兴趣去挑战高难度的游戏。
【幼儿园数学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大班幼儿园教育随笔07-24
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07-24
幼儿园小班教学教育随笔07-28
幼儿园教育随笔(精选15篇)05-17
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201507-24
2015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07-24
幼儿园教育随笔通用范文03-25
幼儿园教育记录日记随笔10-22
幼儿园教育随笔案例(精选12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