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国人民银行表外理财纳入MPA的影响
2017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在开展MPA评估时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以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此次央行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的背后逻辑是什么、这一举措将给银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下一步银行业又将如何应对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从业者面前。
银行理财业务的演变及存在的问题
银行理财业务本应是商业银行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在这种模式下,银行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按约定收取管理费,投资风险由客户自身承担,是典型的表外业务。
随着银行业监管的日趋严格,为优化监管指标、满足监管要求,一些银行开始将部分表内资产转移至理财,实现“资产出表”。以对企业放贷为例,在信贷规模的限制下,银行可以找信托公司为该企业设计一个信托计划,然后用银行理财资金去购买该计划,从而实现对企业的放贷,进而“资产出表”。还有些银行将理财资金直接购买自身的信贷资产,这种情况下,理财承接了表内的资产,已经脱离了资产管理业务的本质,逐步演变为影子银行业务。这也就是央行所说的“理财底层资产的投向主要包括类信贷、债券等资产”。表外理财业务与表内信贷发挥着同样的信用扩张作用,但却游离在监管之外。此外,现实中我国的理财业务也普遍存在“资金池”操作,即银行所有的资金来源(存款、同业负债、发债资金等)汇集在一起运作,投向各类资产(信贷、存放同业、债券投资等),资产与负债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虽然银行理财业务在服务实体经济、丰富融资模式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其过大的规模和过快的增速也蕴含着较大的风险,尤其是在经济下行期,风险的暴露速度可能更快、涉及面更广。目前来看,理财业务风险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杠杆率过高,理财业务可以通过场内债券回购、分级基金等方式提升杠杆水平,部分甚至通过代持、抽屉协议等模式进一步放大杠杆,加大了整个金融系统的潜在风险;二是投向复杂,理财资金经过层层通道,实现了多种形式的投资,甚至包括风险极高的恶意收购融资;三是存在“刚性兑付”风险,由于理财业务的“资金池”操作,表外理财难以真正做到客户自担风险。当出现风险时,银行仍会动用表内资产解决,并未实现真正的风险隔离。此外,从投资者教育角度来看,中国老百姓还无法完全接受“风险自负”,在社会稳定面前,理财业务也不敢贸然打破“刚性兑付”。
将表外理财纳入MPA的原因分析
央行MPA考核主要包括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和信贷政策执行七个方面,每项指标100分。其中,广义信贷考核属于“资产负债情况”的子项目,分值为60分,对于系统重要性机构来说,若广义信贷余额增速与当前M2增速之差不超过20个百分点,则可以得60分,若超过20个百分点,则为零分。同时,表外理财关系着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的测算,“资本与杠杆情况”则是MPA考核的核心,有一票否决权。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6年上半年)》的数据测算,25万亿元日均理财余额需要计提1.6万亿元资本,这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巨大压力。因此,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不仅限制了银行广义信贷的增速,还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央行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考核还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自2016年7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后,我国政策层面开始集中全力“抑制资产泡沫”。2016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央行此次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考核也是要摸清表外理财底细,掌控理财风险,防范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
控制广义信贷增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调节好货币闸门。央行通过将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可有效控制广义信贷增速,使其保持在合理空间。根据MPA考核体系,金融机构广义信贷增长幅度越大,就越需要持有更多的逆周期缓冲资本。假如广义信贷增速保持在30%,则对应央行的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应保持在26%~27%,而目前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普遍在11%~13%,远远达不到MPA考核要求。这就意味着,银行业金融机构若要满足央行MPA考核要求,则必须将广义信贷增速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配合债市去杠杆。在国家明确抑制资产泡沫、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同时,央行开始着手拆解债市杠杆。首先是通过逆回购“缩短放长”,提高市场利率,此前通过滚动式隔夜拆借来加杠杆的金融机构受到很大冲击。随着债市杠杆的拆解,以债券为主要投资标的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势必下行,金融机构为了获得一定的业务收入,有做大理财规模的冲动,央行此时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考核,也是要约束金融机构的这种行为,进而达到金融去杠杆的目的。
此举对银行业的影响
央行将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后,金融机构为了保持广义信贷的合理增速,短期内会根据理财业务特点调整理财规模,特别是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将面临更大的缩减压力;长期来看,伴随着其他领域的监管推进,理财业务将会逐步回归资产管理本质。
理财规模整体增速将会放缓。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6年上半年)》数据,2016年第二季度末理财产品余额26.39万亿元,同比增长42%,而2013~2015年的平均增速高达48%,远高于同期银行业贷款平均增速(14%)和M2平均增速水平(13%)。根据MPA考核中广义信贷增速及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要求,叠加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大环境下M2增速的放缓,金融机构势必会放缓表外理财规模增速。
中小银行面临较大调整压力。从银行业理财市场发展格局来看,大型商业银行理财同比增速最低、农村金融机构理财同比增速最高,理财增速基本与银行的规模呈反比。以2015年理财市场数据为例,五家大型银行理财余额同比增速为34%,股份制为74.78%,城商行为80.59%,农村金融机构高达97.83%。因此,中小银行在MPA考核中所面临的调整压力更大。
理财业务回归资产管理本质。央行将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只是管控理财业务的一个举措,银监会等部门也在加大对理财产品的监管,从这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监管部门通过限制增速、约束投向、计提风险准备金等措施,有意引导理财业务回归资产管理本质,将会对银行现有业务模式形成较大挑战。
银行业应对措施
在这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银行理财增速放缓、收益率下行将是大概率事件,理财业务对银行的盈利贡献会有所下降。银行如何在不突破政策红线的前提下提高ROE水平,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认清监管形势,顺势而为。货币政策已进一步明确为“稳健中性”,监管层也在主动压降金融杠杆,因此金融机构要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做好金融领域的“去杠杆”,顺势而为。在理财业务领域,主动缩减理财业务增速,不碰触监管红线。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更是要做好缩减理财规模的准备,改变往日激进作风。以MPA考核为例,“资本和杠杆情况”是MPA考核的核心,金融机构若该项指标不达标,则会被央行直接评价为B级甚至C级,面临着相应的惩罚。因此,商业银行要主动调整理财业务增速,将广义信贷增速保持在合理水平。
第二,根据监管要求,做好测算。根据MPA考核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首先要根据本行的资本充足率情况合理测算自身可承受的广义信贷增速。若广义信贷增长过快,银行业金融机构则需要计提较多的资本,进而对ROE产生较大压力,不利于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表外理财规模、增速及投向情况,制定应对策略,合理调配信贷资源。最后,还需要关注理财规模增速放缓对现存理财的影响,谨防因期限错配等问题发生风险事件。
第三,加大对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养。银行业“躺着赚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想在监管日益严格的环境下提升ROE水平,高匹配度的人才队伍则是最好的“金刚钻”。因此,商业银行要通过培训等方式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其业务素养。这也是理财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第四,探索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专司其职。2016年,银监会提出要指导条件成熟的银行对信用卡、理财、私人银行、直销银行等业务板块进行牌照管理和子公司改革试点。结合国内外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经验,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是实现理财代客资产和银行自营资产隔离的根本途径,有助于推动理财业务回归资产管理本质。资产管理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机构,具有独立的经营决策权、人财物资源配置权、独立的考核及激励机制,有助于表外理财业务与银行自营业务的彻底分离,真正做到风险隔离。
【中国人民银行表外理财纳入MPA的影响】相关文章:
MPA复试的常识08-29
mpa复试英语自我介绍(通用5篇)03-19
考试扫盲:公共管理硕士MPA考什么科目10-13
理财规划的步骤06-16
色彩对情绪的影响04-02
内审与外审应该如何协作07-19
正确投资理财观念04-26
内审员与外审员的区别08-03
广外南国商学院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