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端午节膳食养生知识汇总
农历五月是恶月,民间又称“毒月”。用现代观点来解释,此时气温迅速升高,天气暑热,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毒瘴滋生,人最容易生病。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医端午膳食养生的知识,欢迎阅读。
中医端午膳食养生
在习俗中,农历五月是恶月,民间又称“毒月”。用现代观点来解释,此时气温迅速升高,天气暑热,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毒瘴滋生,人最容易生病。为了安度暑日,民间在端午这天,除了采集一些草药悬挂、佩戴、净身、服用之外,还择食一些药用价值较高的食物,借以避毒祛邪,防病健身。
在粽子的诸多花样中,最常见的是用糯米与红豆共同包制的粽子。红豆不仅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等功效。夏日气候炎热且多雨,人体常为湿热阻遏,红豆能够利水湿,解热毒,与绿豆相辅相成,堪称消夏良药。
吃咸鸭蛋为端午节又一食俗。咸鸭蛋咸而微寒,能滋阴、清肺,可治膈热、咳嗽、喉痛、齿痛、泻痢等病症。咸鸭蛋不仅具有医疗作用,且能有效补充人体在夏天缺失的盐分和消耗的营养物质,因而也是一种夏季食补与佐餐佳品。
大蒜炒苋菜是许多家庭在端午节喜欢食用的一道蔬菜。大蒜素有“天然抗菌素”之誉,在食物中杀菌解毒作用十分显著。苋菜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痢之功,适宜于暑天赤白下痢、里急后重者食用。大蒜与苋菜同炒,优势互补,是防治痢疾等夏季肠道疾病不可多得的良药佳蔬。
端午节为何与“药”结缘?
悬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佩戴药囊……流传至今的许多端午习俗都与药有关。根据我国古代许多文献记载,五月五日还是采药储药的日子。《荆楚岁时记》曾记载:“是日竞渡,采杂药,荆楚人并踏百草。”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历史刘晓峰教授认为,这和我国古代的中医思想有关。古人认为:“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虐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四时各有流行的疾病,这些疾病和一年的阴阳五行变化直接相关。治疗这些疾病,也要根据阴阳五行的道理,按照“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气、五声、五色眡其生死。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的原则来治疗。五月五日的.端午节,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火气最旺的特殊日子,因此是采撷与炼制阳性的、火性的中草药最好日子。
端午所采之药种类很多。其中草药常见的有兰、艾草、菖蒲、楝叶、菰叶等。古人认为兰草可以“杀蛊毒、避不详”,自古就有浴兰除秽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名“浴兰节”。艾草被称为“中医之草”,不仅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治疗,也在针灸治疗中占重要地位。菖蒲的药用价值也很高,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记载:“菖蒲酒,治三十六病,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瘘,久服耳目聪明。”
除了采药草,古人还在端午捕蛇、守宫(蜥蜴)、捕蝇虎、捕蟾蜍等。在古代,蟾蜍、蜈蚣、蛇、蝎、蜥蜴共属“五毒”,中医讲究“以毒攻毒”。在端午“阳之极”的日子里采集的五毒药材,被认为具有特殊的疗效。
此外,中医还讲究在端午日制药、炼药、晒药,强调端午节是以药预防疾病的特殊日子,许多中药铺也常常在这一天分发药囊。宋吴自牧撰《梦粱录》曾记载:“此日探百草,或修制药品,以为辟瘟疾等用,藏之果有灵验。”人们还广泛使用菖蒲、雄黄、朱砂等,在端午节这天特制药酒。
直至今日,每逢端午,我国许多地方还流行饮药酒、泡药浴、佩戴药囊、在家门口插菖蒲、艾叶、挂雄黄袋,给孩子们穿五毒肚兜、戴虎头帽、系无色丝等许多民间习俗。刘晓峰认为,从文化根源上来看,这都与我国古人认为,端午节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阴阳转换的日子。一阴初起,需及时用药“禳辟邪毒”息息相关。
【中医端午节膳食养生知识汇总】相关文章: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10-18
中医养生知识「食谱」10-16
中医夏季养生及护肤知识08-15
夏季中医养生知识201708-13
中医夏季养生知识大全11-12
中医针灸养生保健知识10-23
中医夏天养生防病知识201711-15
中医思维的夏季养生知识11-14
中医养生夏季防中暑知识大全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