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经别的生理功能介绍
十二经别之中的六阳经,都要行过与其相表里的脏,如“足少阳之别散于肝”,“足阳明之别散于脾”,“足太阳之别散于肾”。六阴经经别也都行过本脏。这不仅说明了十二经别都和脏腑相联属,在机体内部起着濡养脏腑的作用,而且突出了阴阳两经互为表里的配偶关系。其分布与相互的关系比四肢由络脉来沟通表里组织更为缜密。
十二经别辅助了十二经脉对内脏和体表的联系,体现了手足三阴三阳在表里关系上的“离、合、出、人”和相互灌注,同十二正经、十五络脉、奇经八脉等,构成了运行气血循环体系。因为每一经脉均有其自己的经别,所以某一经腧穴主治的范围并不仅仅局限在经脉的'循行部位上,这也就具体地说明了经别的作用。
十二经别在《内经》中均无病候的记载。但经别对部分腧穴主治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各经经穴所能主治的症候,其发病部位有一些并非经脉所能达到,而是经别到达之处,取该经腧穴进行治疗,往往能获得显著的疗效。如足太阳膀胱经的承山、承筋、合阳等穴,都能治疗痔疾,但是膀胱经的循行通路并不到达肛门,而经别的循行则是“下尻五寸,别人于肛”。
结石的成因
结石的成因较为复杂,机制亦不甚清楚。下列一些因素可能起着较重要的作用。
1.饮食不当:
偏嗜肥甘厚味,影响脾胃运化,蕴生湿热,内结于胆,久则可形成胆结石;湿热下注,蕴结于下焦,日久可形成肾结石或膀胱结石。若空腹多吃柿子,影响胃的受纳通降,又可形成胃结石。此外,某些地域的饮水中含有过量或异常的矿物及杂质等,也可能是促使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
2.情志内伤:
情欲不遂,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胆气不达,胆汁郁结,排泄受阻,日久可煎熬而成结石。
3.服药不当:
长期过量服用某些药物,致使脏腑功能失调,或药物潴留残存体内,诱使结石形成。
4.其他因素:
外感六淫、过度安逸等,也可导致气机不利,湿热内生,形成结石。此外,结石的发生还与年龄、性别、体质和生活习惯有关。
【《中医基础理论》经别的生理功能介绍】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卫气生理功能的介绍01-21
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精华09-25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归经01-17
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模拟题12-04
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练习题12-04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模拟题12-04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基础理论11-14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模拟题及答案12-04
中医基础理论术语“肝火旺”症状大全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