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7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考前冲刺题及答案
模拟题一:
【A1型题】
1.最早记载腹痛病名的是下列哪一部医著( )
A.《内经》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D.《丹溪心法》E.《医宗必读》
2.腹痛是由于哪能些脏腑功能失调造成的( )
A.心肺肝肾
B.心肝肾
C.胆肝胃脾肾大肠小肠膀胱
D.心脾肝肾
E.心肺脾肝
3.下列哪项不是腹痛病的病因( )
A.感受外邪
B.饮食所伤
C.情志抑郁
D.脾胃虚弱
E.房劳过度
4.因情志所伤引起的腹痛,和情绪关系密切可能是下列哪种疼痛( )
A.刺痛
B.胀痛
C.灼痛
D.隐痛
E.冷痛
5.下列哪能项是腹痛与肝关系密切的表现( )
A.刺痛
B.胀痛
C.灼痛
D.隐痛
E.冷痛
6.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腹痛的治疗原则( )
A.温中散寒
B.健脾益胃,降逆
C.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D.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E活血化瘀
7.下列哪一项不是腹痛的证型( )
A.寒凝腹痛
B.气滞腹痛
C.血瘀腹痛
D.痰阻腹痛
E.虚寒腹痛
8.因寒凝引起腹痛的主要表现的疼痛是( )
A.冷痛拒按而喜温
B.胀痛引两胁
C.冷痛喜温喜按
D.刺痛固定不移
E.胀满疼痛,拒按
9.因气滞引起腹痛的主要表现的疼痛是( )
A.冷痛拒按而喜温
B.胀痛引两胁
C.冷痛喜温喜按
D.刺痛固定不移
E.胀满疼痛,拒按
10.因虚寒引起腹痛的主要表现的疼痛是( )
A.冷痛拒按而喜温
B.胀痛引两胁
C.冷痛喜温喜按
D.刺痛固定不移
E.胀满疼痛,拒按
11.因血瘀引起腹痛的主要表现的疼痛是( )
A.冷痛拒按而喜温
B.胀痛引两胁
C.冷痛喜温喜按
D.刺痛固定不移
E.胀满疼痛,拒按
12.因食积引起腹痛的主要表现的疼痛是( )
A.冷痛拒按而喜温
B.胀痛引两胁
C.冷痛喜温喜按
D.刺痛固定不移
E.胀满疼痛,拒按
【A2型题】
13.腹痛急暴,得温则减,遇冷痛甚,畏寒,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利,或见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紧。其主要病机为( )
A.寒邪入侵,阳气不运
B.湿热内结,气机壅滞
C.中虚脏寒,经脉失温养
D.气机郁滞不畅
E.瘀血内停,脉络不通
14.腹胀痛拒按,胸脘痞闷,大便多秘结或溏滞不爽,烦渴引饮,自汗,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象濡数。其治法是( )
A.温中散寒
B.泄热通腑
C.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D.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E活血化瘀
15.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劳累后更甚,得食或休息后稍减,大便溏薄,兼有神疲、气短、怯寒等证,舌淡苔白,脉象沉细。其治疗首选取方为( )
A.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B.大承气汤加减
C. 少腹逐瘀汤加减
D.小建中汤加减
E.柴胡疏肝散加减
16.腹痛胀闷,痛无定处,攻窜两胁,时聚时散,得嗳气或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舌苔薄白,脉弦。主要病机是( )
A.寒邪入侵,阳气不运
B.湿热内结,气机壅滞
C.中虚脏寒,经脉失温养
D.气机郁滞不畅
E.瘀血内停,脉络不通
17.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恶食,嗳腐吞酸,或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腻,脉滑实。其首选取方为( )
A.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B.保和丸加减
C. 少腹逐瘀汤加减
D.小建中汤加减
E.柴胡疏肝散加减
【A3型题】
某患者,脘腹疼痛,且痛势较剧,痛处不移,痛如针刺,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
18.该病人的证候属于( )
A.血瘀腹痛
B.虚寒腹痛
C.热结腹痛
D.气滞腹痛
E.寒凝腹痛
19.其治法是( )
A.温中散寒
B.泄热通腑
C.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D.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E活血化瘀
20.其治疗首选方是( )
A.
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B.大承气汤加减
C. 少腹逐瘀汤加减
D.小建中汤加减
E.柴胡疏肝散加减
某患者,腹痛胀闷,痛无定处,攻窜两胁,时聚时散,得嗳气或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舌苔薄白,脉弦。
21.该病人的证候属于( )
A.血瘀腹痛
B.虚寒腹痛
C.热结腹痛
D.气滞腹痛
E.寒凝腹痛
22.其治法是( )
A.温中散寒
B.泄热通腑
C.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D.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E活血化瘀
23.其治疗首选方是( )
A.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B.大承气汤加减C. 少腹逐瘀汤加减
D.小建中汤加减
E.柴胡疏肝散加减
【B型题】
A.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B.大承气汤加减
C. 少腹逐瘀汤加减
D.小建中汤加减
E.柴胡疏肝散加减
24.腹痛血瘀证,治疗宜首选( )
25.腹痛气滞证,治疗宜首选( )
26.腹痛虚寒证,治疗宜首选( )
27.腹痛热结证,治疗宜首选( )
参考答案
1.A 2.C3.E 4.B 5.B6.B 7.D 8.A 9.B 10.C
11.D 12.E13A 14.B 15.D16.D 17.B 18.A 19.E 20.C
21.D22.D23.E24.C 25.E 26.D
冲刺题二:
1.现存最早、最系统的针灸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灵枢经》
C.《针灸经》
D.《针灸甲乙经》
E.《足臂十一脉灸经》
答案 D
2.《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A.王叔和
B.孙思邈
C.皇甫谧
D.王惟一
E.滑伯仁
答案 C
3.最早绘制彩色经络图的医家是:
A.王惟一
B.孙思邈
C.王冰
D.甄权
E.滑寿
答案 B
4.我国由国家专门培养针灸医师的朝代最早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E.明朝
答案 B
5.第一个针灸铜人铸造于:
A.唐朝
B.金朝
C.宋朝
D.元朝
E.明朝
答案 C
6.针灸学的理论核心
A.阴阳学说
B.五行学说
C.脏腑学说
D.经络学说
E.子午流注学说
答案 D
7.十二经别分布的特点是
A.离、合、出、入
B.离、合、入、出
C.离、入、合、出
D.出、入、离、合
E.离、入、出、合
答案 E
8.腧穴可分为哪三大类
A.经穴,奇穴,阿是穴
B.经穴,奇穴,特定穴
C.十二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
D.经穴,络穴,奇穴
E.经穴,络穴,阿是穴
答案 A
9.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之处,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没有十二正经那样的循环流注关系
B.没有专属的腧穴
C.无表里配合
D.其走向除带脉横行外,都是自下而上运行
E.不直属脏腑
答案 B
10.手足三阴经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一般是
A.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
B.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C.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D.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E.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答案 B
11.按照今时骨度分寸规定,肘、腕横纹之间的距离为
A. 十寸
B. 十二寸
C. 十二寸五分
D. 九寸
E. 十一寸
答案 B
12.下肢按骨度分寸法计算长为16寸的起止部位是
A.膝中至外踝
B.膝中至外踝上缘
C.膝中至外踝下缘
D.膝中至外踝尖
E.外膝眼至外踝
答案 D
.任脉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A.通调冲、任
B.调节任、督
C.总调奇经八脉
D.调节阴经经气
E.总调冲、任、督、带
答案 D
14 督脉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A.调节阳经经气
B.调节督脉、任脉
C.调节冲、任、督、带
D.总调奇经八脉
E.总调冲、任督脉
答案 A
15 与督脉发生联系的阴经是
A.足太阴经
B.手太阴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E.手厥阴经
答案 C
16 经络学说中的“血海”,指的是
A.足阳明胃经
B.督脉
C.冲脉
D.任脉
E.足太阴脾经
答案 C
17 在奇经八脉中,治疗多眠,常选用
A.阴维脉
B.阳维脉
C.冲脉
D.阴跷泳
E.阳跷脉
答案 D
18 经络系统中能加强经脉之间在浅层相互联系的主要是
A.奇经八脉
B.十五络脉
C.十二经别
D.十二经筋
E.十二皮部
答案 B
19 在十二络脉中除……以外,都是向上循行
A.手太阴经络脉
B.手太阳经络脉
C.手少阳经络脉
D.足厥阴经络脉
E.足太阳经络脉
答案 A
20 十二经筋是指
A.经络系统中能够联结筋肉、骨胳的部分
B.联属于十二正经,行于体表不入内脏的一部分经脉
C.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
D.能够保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部分的经脉
E.经脉中与肌肉系统关系较密切的部分
答案 C
21 病在经筋者,施治多选用
A.毫针
B.三棱针
C.火针
D.雷火神针
E.大针
答案 C
22 病在经筋者治疗时一般取用
A.本经穴
B.皮部
C.络脉
D.阿是穴
E.原穴
答案 D
23 经筋中具有总络人体诸筋作用的是
A.足阳明经筋
B.足太阳经筋
C.足太阴经筋
D.足少阴经筋
E.足厥阴经筋
答案 E
24 外邪侵入机体,一般的传注顺序是
A.皮部孙络经脉脏腑
B.皮部浮络络脉脏腑
C.皮部络脉经脉脏腑
D.皮部孙脉络脉脏腑
E.皮部经脉络脉脏腑
答案 C
25 治疗表里经疾病,络穴常与什么穴配伍?
A.郄穴
B.原穴
C.俞穴
D.募穴
E.合穴
答案 B
26 募穴的刺激点共有
A.12个
B.15个
C.18个
D.21个
E.24个
答案 C
27 下述有关募穴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A.是脏腑经气汇聚的地方
B.均位于胸腹部
C.与内脏的高下部位相应
D.在各脏腑所属的经脉循行线上
E.腑病取之,有“阳病引阴”之意
答案 D
28 八会穴是指哪些精气所会聚的腧穴?
A.气、血、脑、髓、筋、脉、胆、女子胞
B.脏、腑、经、脉、气、血、阴、阳
C.脏、腑、气、血、筋、脉、骨、髓
D.气、血、脑、髓、津、神、脉、络
E.脑、髓、脏、腑、脉、胆、筋、骨
答案 C
29 下列特性穴中,治疗急性病症应首先选用:
A.原穴
B.俞穴
C.八会穴
D.八脉交会穴
E.郄穴
答案 E
30 在下列特定穴中,治疗腑病应选用:
A.五输穴
B.原穴
C.络穴
D.下合穴
E.郄穴
答案 D
31.骨度分寸法最早见于:
A.《黄帝内经》
B.马王堆出土的汉墓《帛书》
C.《针灸甲乙经》
D.《千金要方》
E.《难经》
答案 A
32.根据骨度分寸法,印堂穴至百会穴为:
A.18寸
B.15寸
C.8寸
D.12寸
E.10寸
答案 C
33.用“一夫法”取穴,首见于:
A.《黄帝内经》
B.《时后备急方》
C.《脉经》
D.《千金要方》
E.《千金翼方》
答案 B
34.下列骨度分寸错误的是:
A.每一肋骨间折作1.4寸
B.第十一肋端至股骨大转子为9寸
C.左右缺盆穴之间的宽度是8寸
D.歧骨至横骨上廉为13寸
E.腋以下至季胁作12寸
答案 A
35.膝中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
A.19寸
B.16寸
C.13寸
D.18寸
E.12寸
答案 B
36.两穴之间距离是8寸的穴位是:
A.太渊至孔最
B.偏历至曲池
C.足三里至丰隆
D.三阴交至阴陵泉
E.中极至中脘
答案 E
37.“一夫法”是将食、中、无名小指相并,四横指的间距为3寸,其量取标准应按:
A.食指远端指节横纹
B.中指远端指节横纹
C.无名指远端指节横纹
D.小指近端指节横纹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E
38.以两手虎叉定取列缺,属于:
A.动作标志取穴法
B.食指同身寸法
C.简便取穴法
D.手指同身寸法
E.骨度分寸取穴法
答案 C
39.下列头面部腧穴中,应合口而取的是:
A.听会
B.下关
C.耳门
D.听宫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40.斜刺的角度应为
A.15°左右
B.25°左右
C.35°左右
D.45°左右
E.60°左右
答案 D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考前冲刺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前冲刺题及答案06-20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冲刺题及答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