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理医师考点:泻下药

时间:2024-08-20 09:40:31 海洁 中医助理医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医助理医师考点:泻下药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医助理医师考点:泻下药,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概述

  1.泻下药的性能特点与临床应用泻下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三类。泻下药多为沉降之品,主归大肠经。主要有泻下通便作用,以排除胃肠积滞和燥屎等,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其中攻下药多为苦寒沉降,主入胃肠经。既有较强的攻下通便作用,又有清热泻火之效。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燥屎坚结及实热积滞之证;润下药多为种子和种仁,富含油脂,味甘质润,多人脾、大肠经,能润滑大肠,促使排便而不峻泻,泻下通便作用和缓,主要适用于年老津枯、产后血虚、热病伤津及失血等所致的肠燥津枯便秘;峻下逐水药大多苦寒有毒,药力峻猛,服药后引起剧烈腹泻,有的兼能使体内潴留的水饮通过二便排出体外,消除肿胀。主要适用于全身水肿,大腹胀满,以及停饮等正气未衰之证。

  2.配伍方法应根据里实证的兼证及病人的体质,进行适当的配伍。兼有表邪者,当先解表后攻里,必要时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泻;兼有正虚者,应与补益药同用,攻补兼施,使攻邪而不伤正;本类药亦常配伍行气药,以加强泻下导滞作用;若属热积还应配伍清热药;属寒积者应与温里药同用。

  3.使用注意使用泻下药中的攻下药、峻下逐水药时,因其作用峻猛,或有毒性,易伤正气及脾胃,故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忌用;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时,当奏效即止,慎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应用作用峻猛而有毒性的泻下药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炮制法度,控制用量,避免中毒现象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二、攻下药

  1.大黄

  性味归经1苦,寒。归睥、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应用】

  (1)积滞便秘。本品有较强泻下作用,能荡涤胃肠积滞,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尤适于实热便秘,常与芒硝、枳实等相须为用,如大承气汤。

  (2)血热吐衄、目赤咽肿。本品善于清泻上炎之火,兼能止血,常与黄连、黄芩同用,如泻心汤。

  (3)热毒疮疡,烧烫伤。本品内服外用均可。内服能清热解毒,并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使热毒下泄。

  (4)瘀血诸证。本品有较好的活血逐瘀通经作用,为治疗瘀血证的常用药物。

  (5)湿热痢疾、黄疽、淋证。如茵陈蒿汤、八正散。

  【用法用量】煎服,5~15g。外用适量。生大黄泻下力较强,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用于瘀血证。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

  【使用注意】本品为峻烈攻下之品,易伤正气,如非实证,不宜妄用;本品苦寒,宜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其性沉降,且善活血祛瘀,故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

  2.芒硝

  【性味归经】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应用】

  (1)积滞便秘。本品泻热通便,润燥软坚,对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常与大黄相须为用,如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2)咽痛、口疮、目赤、疮痈肿痛。本品外用能清热消肿,常用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另可治乳痈初起等证。

  【用法用量】内服,10~15g,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或慎用。

  【比较】大黄与芒硝二药,均能泻热通便,外用均能清热消肿,常相须为用治疗肠燥便秘,并可治痈疮肿毒。但大黄味苦,泻下力强,有荡涤肠胃之功,为治疗热结便秘之主药;另大黄清热泻火力强,并能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利湿热,可用于温病热毒、血热出血、瘀血证、湿热黄疸与淋证等。芒硝味咸,可软坚泻下,善除燥屎坚结;外用治疗咽喉肿痛、疮疡、目赤等证。

  3.番泻叶

  【功效】泻下通便。

  【用法用量】温开水泡服,1.5~3g;煎服,2~6g,宜后下。

  【使用注意】妇女哺乳期、月经期及孕妇忌用。

  4.芦荟

  【功效】泻下通便,清肝,杀虫。

  【用法用量】人丸散服,每次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及孕妇忌用。

  三、润下药

  1.火麻仁

  【功效】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肠燥便秘。

  2.郁李仁

  【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肠燥便秘;水肿胀满,脚气浮肿。

  四、峻下逐水药

  1.甘遂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主治病证】水肿,臌胀,胸胁停饮;风痰癫痫;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人丸、散服,每次O.5~1g。外用适量,生用。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使用注意】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2.京大戟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用法用量】煎服,1.5~3g。入丸散剂,每次1g。外用适量。生用。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使用注意】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3.芜花

  【功效】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

  【用法用量】煎服,1.5~3g。入丸散剂,每次0.6g。外用适量。内服醋制用,以降低毒性。

  【使用注意】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4.牵牛子

  【功效】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主治病证】水肿,臌胀;痰饮喘咳;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煎服,3~9g。入丸、散剂,每次1.5~3g。本品炒用药性减缓。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

  5.巴豆

  【功效】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1~0.3g。大多制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及体弱者忌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服巴豆时,不宜食热粥、饮开水等热物,以免加剧泻下。服巴豆后如泻下不止,可用黄连、黄柏煎汤冷服,或食冷粥以缓解。

  种类

  根据泻下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三类。

  攻下药

  攻下药的作用较猛,峻下逐水药尤为峻烈。这两类药物,奏效迅速,但易伤正气,宜用于邪实正气不虚之症。对久病正虚、年老体弱以及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等均应慎用或禁用。润下药的作用较缓和,能滑润大肠而解除排便困难,且不致引起大泻,故对老年虚弱患者,以及妇女胎前产后等由于血虚或津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均可应用。

  攻下药,多属味苦性寒,既能通便,又能泻火,适用于大便燥结、宿食停积、实热壅滞等症。此外,攻下药在临床应用上还用于下几个方面:

  1.对于上部充血、出血等病症兼见便秘者,用攻下药可使病情缓解,这是“上病下取”的方法。

  2.如痢疾初起,里急后重、泻而不畅者,虽无便秘现象,也可酌用攻下药,可促使病情减轻,这是“通因通用”的方法。

  3.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在内服药方面,根据中医的“不通则 痛”以及“六腑以通为用”等原理,对某些急腹症属于实热结滞症候,应用通里攻下,清热泻火的方法,获得良好疗效,从而免除手术治疗,减轻病人痛苦。

  主要药: 大黄、芒硝、番泻叶。

  润下药

  润下药,多为植物的种仁或果仁,富含油脂,具有润滑作用,使大便易于排出,适用于一切血虚津枯所致的便秘。临床还根据不同病情,适当地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如热盛伤津而便秘者,可与养阴药配伍;兼血虚者,可与补血药配伍;兼气滞者,须与理气药配伍。

  主要药: 火麻仁、郁李仁、蜂蜜、松子仁。

  峻下逐水药

  峻下逐水药作用峻猛,能引起强烈腹泻,而使大量水分从大小便排出,以达到消除肿胀的目的,故适用于水肿、胸腹积水、痰饮结聚、喘满壅实等症,近代又用以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的腹水症候,可改善症状。

  本类药物非但药性峻猛,且多具有毒性,故对炮制、配伍、剂量、运用方法及禁忌等,都必须注意。

  主要药:甘遂、芫花、巴豆、牵牛子、大戟。

  [配伍方法]里实兼有表邪者,当先解表而后攻里,必要时攻下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虚药同用,攻补兼治施,使攻下而不伤正。

  本类药及其复方均能使肠蠕动增加,具有程度不同的写下作用,根据其作用特点,可分为刺激性泻药、容积性泻药及润滑性泻药。

  大黄、番茄叶、芦荟等药物的致泻成分均为结合型蒽苷,口服抵达大肠后在细菌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苷元,刺激大肠粘膜下神经丛,使肠管蠕动增加而排便。牵牛子中所含牵牛子苷,巴豆所含巴豆油以及芫花中芫花酯均能强烈刺激肠粘膜,产生强烈的泻下作用。以上均为刺激性泻下药。

  芒硝主要成分为硫酸钠,口服后在肠腔内不能被吸收,发挥高渗作用,使肠腔保留大量水分,肠容积增大,刺激肠壁,促进肠蠕动而泻下,为容积性泻药。

  火麻仁、郁李仁等含有大量的脂肪油,使肠道润滑,粪便软化,同时脂肪油在碱性肠液中能分解产生脂肪酸,可对肠壁产生温和的刺激作用,而具有润肠通便作用,为润肠性作用。

  用药要点

  1.对证

  泻下药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部分药还可用于疮痈肿毒及瘀血证。

  2.配伍

  使用泻下药应根据里实证的兼证及病人的体质,进行适当配伍。里实兼表邪者,当先解表后攻里,必要时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益药同用,攻补兼施,使攻邪而不伤正。本类药亦常配伍行气药,以加强泻下导滞作用。若属热积者还应配伍清热药;属寒积者应与温里药同用。

  3.注意事项

  根据泻下药作用强弱的不同,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及峻下逐水药。使用泻下药中的攻下药、峻下逐水药时,因其作用峻猛,或具有毒性,易伤正气及脾胃,故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当忌用。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时,当奏效即止,切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应用作用峻猛而有毒性的泻下药时,一定要严格炮制法度,控制用量,避免中毒现象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中医助理医师考点:泻下药】相关文章:

中医助理医师考点:高脂血症03-22

中医助理医师考点:外治法03-22

中医助理医师考点:六淫10-25

中医助理医师考点:高血压03-25

中医助理医师考点:清热药03-08

中医助理医师考点:消食药03-22

中医助理医师考点:瘿痈03-22

中医助理医师考点:基本术语03-22

中医助理医师考点:鼻渊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