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循经感传的21个特征
循经感传现象指刺激穴位时在经脉循行路线上出现的一些特殊感觉传导现象。是最常见的一种经络现象。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循经感传的21个特征,快来看看吧!
感传速度
《难经》载:“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成年人呼吸每分钟平均14~18次左右皇帝时代1寸约等于2.5cm,那么脉行速度为:2.5×6×(14~18)/60=3.5~4.5cm/sec
循经感传的速度大多数远较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为慢,每秒数毫米至数十厘米不等。
与刺激部位、刺激方法、刺激量、温度等因素有关。
感传深度
体表、皮下、肌肉、内脏各层组织均可出现感传。
感传宽度
在四肢多呈细线状,而在躯干则呈宽带状。感觉带的宽度范围在0.5~3cm之间。
感传的普遍性
黑龙江中医研究院的“七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经络感传普遍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性别、年龄、职业、种族均观察到经络感传现象。
感传循经性
感传通常多与古典经络主干循行路线基本相符,总的来说,四肢部基本一致,躯干部常有偏离,而在头面部则差异较大。
感传性质
感觉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常与刺激方法、部位、个体的差异有关。
感传的阻滞
循经感传的一般特征
循经感传的一般特征
(1)局部机械压迫:500~1000g/cm2,或血压计袖带加压至150mmHg
(2)液体注入法: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及盐酸普鲁卡因,或M受体阻断剂、α受体阻断剂等,特点是阻滞迅速、恢复缓慢
(3)冷冻降温法:据福建方面观察,引起冷冻阻滞的穴位深部组织的临界温度为21.16±0.4C
(4)皮肤触觉刺激法:用毛刷在拟阻断部位轻轻刷动15分钟左右,也可阻滞感传。
感传的效应
引起相关脏腑的内脏效应。如:足三里——胃,商阳——肠,内关——心
感传的激发
运针、电刺激、药物、入静诱导(明代李时珍所说“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明察之”)。
循经性
每条感传线自刺激穴位开始呈单线循经络传导,很少分支,在四肢几乎没有分支现象,但在躯干和头面部循经性较少,有的观察表明所有的感传都上到头部。
双向性
从受刺穴位开始,常常同时向离心端和向心端传导。
传导速度较慢
一般每秒20cm左右,个体差异大,快的几秒钟可通达全程甚至一闪而过,慢的几十分钟才走完一条经脉。这一速度不能用简单的神经传导来解释。
可阻滞性
在感传线上施加压力,局部注射液体增高组织内压、降温等以阻滞其传导,一些神经受体配体也可以阻断传导或促进传导。阻滞是可逆性的,去掉阻断因素后感传可以再恢复。感传的可阻滞性,一方面表明了感传的客观实在性,另一方面表明感传的可控制性,后者是深入研究经络实质的敲门砖。
循经感传效应性
伴随着循经感传,在感传所经过的路线上产生皮肤麻木带,各种感觉降低。有的受试者有循经出汗、充血性红线、贫血性白线甚至出血现象。感传到达相应器官引起各种生理功能的改变或病理效应。这相对于主观的感觉传导来说属于客观的指标,是建立动物模型的重要依据。
趋病性
病人、病经、病所的感传出现率高,表明感传的产生与疾病有关系,尤其是感传的路线与病变部位有密切的关系。
感传回流现象
停止刺激后,原先形成的感传沿着与原来相反的方向向穴位流回。
幻肢现象
在先天或后天缺肢患者,针刺穴位诱发幻肢及幻感传现象,这种现象见于少数人的观察报道,有待于从细节上进行考察。
对称性
两侧同名穴产生的感传线基本对称。
俞穴现象
感传在经过穴位时常出现感觉加重、停留或似水流入低凹的现象,表明穴位与经脉具有不同之处。
泛经现象
感传由一条经进入另一条经,一般发生在躯干部位。
趋向性
几条感传线在循行中通过或趋向同一穴位。
【循经感传的21个特征】相关文章:
色彩的表现特征11-15
西北民歌的特征04-15
微媒体的特征03-20
乌骨鸡的形态特征06-13
债券的定义与特征12-19
草书的美学特征05-22
太极运动的特征10-17
战略管理哪些特征04-22
爵士舞的特征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