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临床症状及防控方法

时间:2024-03-20 23:30:18 志华 保健协会认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登革热临床症状及防控方法

  对于登革热的治疗,目前尚无治疗及预防登革热的特效药物和疫苗,所以临床一般采取对症治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登革热临床症状及防控方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登革热猖獗 都是花蚊子惹的祸。

  登革热是通过蚊虫(伊蚊)叮咬吸血进行传播的。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就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这两种花蚊子。而且伊蚊吸血后10天即开始有传播能力,其传染期最长居然可以达到174天。

  伊蚊通过叮咬吸血方式将病毒进行传播。雌蚊在叮咬了某个染毒个体后再去叮咬其他对象,这样就直接把病毒传给了后者;或病毒在其唾液腺中繁殖8~10天后再吸血时传播病毒。被感染的蚊子可终生保持传播登革热病毒的能力,甚至可经卵遗传给后代。伊蚊广泛地滋生在住宅区的各类人工和植物容器积水中。而在我国,它还可滋生在室内的饮用水缸积水中,其次是户内外积聚雨水的缸罐中,是典型的嗜人血的“家蚊”。这些事实可解释登革热突然爆发的原因。

  二、发热疼痛别大意 及时就医是关键。

  被传染了登革热,人们会体现出突发高烧和“三痛”、“三红”等病症。突发高热即迅速发热伴畏寒现象,这一过程可在24~36小时内达39℃~40℃。“三红征”即面、颈、胸部潮红,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三痛”即患者伴随较强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因此整个人觉得疲乏、甚至有恶心呕吐。当病程进入第5~7日,患者还会出现多样性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

  因为登革热也头痛、发烧,与感冒很像,很容易被忽视,甚至就医初期也没诊断出来,所以人们出现上述症状应当高度警惕,以防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三、别只顾灭蚊 清理积水也很重要。

  对于登革热的治疗,目前尚无治疗及预防登革热的特效药物和疫苗,所以临床一般采取对症治疗。所以为避免皮肉受苦,预防疾病才是重要举措。

  人们在家中可利用纱门、纱窗和蚊帐进行物理隔离,尤其家中有老人、孕妇和婴儿等人群的更应该注意。同时,家中可以使用蚊香类产品杀灭蚊虫,使用蚊香时要保持室内适度通风。如人们如要外出游玩,注意户外活动宜穿着长袖衣裤,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过久,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防蚊水。

  此外,在灭蚊的同时,应该注意自家盆盆罐罐里的大小积水,定时、及时地清理,避免养蚊子来危害自己。清除各种闲置容器内的积水,如盆、缸、罐、碗、杯等,并将其倒置,水生植物应每隔3-5天换一次水,并洗净根部和容器,以防有残余的蚊幼虫和蚊卵黏附在水生植物根部和容器壁上。水生植物砂养时,以水面不超过砂面为宜,盆养莲花类的大棵植物无法换水,可养鱼防蚊虫孳生。除了上述措施外,将杀虫缓释剂投放于难以清除或不能清除的积水(如水生植物、车库积水井等)中,可以长期保持对伊蚊幼虫的杀灭作用,避免其孳生。

  四、登革热预防措施

  一、症状

  登革热临床表现主要以出血倾向和皮疹为其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全身疼痛、发热、乏力症状。潜伏期通常为5~8天。

  1.发热:通常起病迅速,患者有畏寒或寒战症状,高热,24~36h内体温升高达39~40℃,多数患者表现为稽留热或弛张热。大部分患者经治疗5~7天后,体温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少数患者于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或马鞍热(saddle fever)。发热时常伴较剧烈眼眶痛,肌肉、头痛、骨及关节疼痛,极度乏力,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患者于发热期的呼吸、脉搏加快。早期体征有颜面、颈、胸皮肤潮红,眼结合膜充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恢复期常因显著衰弱而需数周后才能完全恢复正常。儿童病例起病可较缓慢,毒血症状较轻,恢复亦常较快。

  2.出血:出血多发生于病程的第5~8天。25%~5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牙龈出血、皮下出血、鼻出血等。皮肤、黏膜下出血等,出血范围的大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关系。

  3.皮疹:常于病程的第3~6天出现,多为斑丘疹,可呈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及出血性皮疹(瘀点)等。在同一患者身上可同时出现两种或多种皮疹。皮疹多先见于躯干,然后逐渐向四肢、头面部蔓延,最后分布于全身皮肤。皮疹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持续3~5天后逐渐消退。

  注意:重型登革热早期临床表现类似典型登革热,但发热3~5天后病情突然加重。表现为脑膜脑炎,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谵妄、狂躁、昏迷、抽搐、大量出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缩小等。此型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可于24h内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

  二、登革出血热的表现

  分为两型即较轻的登革出血热和较重的登革休克综合征 。

  1) 登革出血热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但其肌痛、腰痛、发热、但骨、关节痛不明显,而鼻衄、呕血、咯血、尿血、便血等症状严重。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血浓缩,红细胞压积增加20%以上,血小板计数<100×109/L。有的病例出血量虽小,但出血部位位于脑、心脏、肾上腺等重要脏器而危及生命。

  2)登革休克综合征

  具有典型登革热症状;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会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表现皮肤湿冷,脉快而弱,脉压差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烦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险,可于4~6小时内死亡。

  三、登革热的防控措施

  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也无疫苗,预防是防制登革热的关键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主要措施如下:

  (一)个人防护措施:

  1.睡觉的时候要挂蚊帐,注意个人卫生。

  2. 出门郊游要穿长袖衣裤、涂防蚊水。

  3.不在树林、草丛及水潭逗留。

  4.在平时多锻炼,注意休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5.所处区域疫情发生时,尽量不要剧烈运动,以防止身体过多分泌乳酸而招蚊子,而且要少喝酒。

  6.当自己出现登革热的症状时,及时检查、就诊。

  (二)环境控制措施:

  1、清除蚊子滋生的容器、水潭、树穴、轮胎积水等。

  2、垃圾统一回收处理,保持生活区环境清洁卫生。

  3、在蚊子活动密度较高的地方适当地使用学药剂进行杀灭。如厕所、水沟、污水处理池等。

  4、宿舍应整洁卫生,定期灭蚊,睡觉时必须挂蚊帐。

  5、加强登革热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防控意识。

  6、若出现发烧的病例须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如确诊患登革热必须隔离治疗。

  (三)传染制措施:

  1、隔离传染源:对于登革热,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最主要,登革热一般在在发病之前6-18个小时以及发病以后3天之内具有传染性,所以这段时间需要严密隔离患者;

  2、切断传播途径:登革热病毒经蚊子叮咬所传染,所以防蚊、灭蚊是最主要的一个预防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所有人群都是登革热的易感人群,所以要注意保护自己,不建议去登革热流行的地区,如果处于登革热流行地区,注意采取一些防蚊措施。

  目前没有登革热疫苗在临床上使用,期待今后有登革热的疫苗可以应用。因此,登革热的预防包括三个方面,即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登革热临床症状及防控方法】相关文章:

2017年登革热防控知识及指引08-07

幼儿园家庭防控登革热知识08-07

登革热的早期症状有哪些08-07

肝病临床症状有哪些08-15

内科临床常见疾病及症状08-26

夏季中暑的症状及急救方法05-26

癔症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哪些12-27

登革热怎样预防08-07

泄泻的症状和中医护理方法10-11

登革热预防知识及措施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