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驴得水》影评:女权意识的觉醒
去年豆瓣评分最高的华语电影《驴得水》,让任素汐再火了一把。如今,她的另一部电影《提着心吊着胆》即将上映,我们不免回想起她在《驴得水》中饰演的张一曼,她是个悲伤的故事,是一个拥有超前女权意识的人被毁灭的故事。
目前我心目中的国产片年度最佳颁给了《驴得水》,这是一部从笑点泪点台词配乐到思想都无可挑剔的喜剧。
很多喜剧的内核,往往是悲剧,《驴得水》也是这样,用黑色幽默手法讲了一个很悲伤的故事,它海报上写了一句话“讲个笑话,你可别哭”,不好意思,我哭了。
《驴得水》的故事题材非常敏感,“品行不端”的乡村小学教师欺上瞒下骗取公饷,看完后暗暗吃惊,这电影略符合国情吶。电影里很多桥段,都可以从现实中找到参考系,观众会心一笑,堪称大型魔幻现实主义,它得以过审公映让人不禁感慨“审查制度愈发明朗化了啊”。
不过,今天我想讨论的并不是题材的敏感,而是电影里面展示出来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性压迫。女主张一曼,是一个性观念很超前的女人,在开放的城市里见谁睡谁,到了落后的小乡村同样逮谁都带上床,有什么搞不定的事情,先睡他一觉再说,所以,遇到搞不定的男人,她邪魅狂狷地一笑:“让我睡服他。”
可是,要跟张一曼上床,必须看她的心情,她不是随时待命的,她也不是可以跟一个人一直睡下去的。男同事跟她睡过之后动了情想娶她,一曼反问:“你觉得我是那种可以跟你过一辈子的人吗?”铜匠跟她睡过之后也死心塌地,一曼坦荡荡地承认睡铜匠不过是为了发泄欲望。这就是,她只想走肾,你们却走了心。
大部分女权主义者看到这里应该已经沸腾了,“这才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波伏娃恐怕也想跟张一曼来个惺惺相惜的拥抱吧。
《驴得水》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42年,那时候新中国还没有成立,而张一曼的女权意识大概超前了100年,你们知道,走在时代前面的人,要嘛向时代妥协,要嘛被庸众打倒。张一曼也不例外,因为她超前的女权意识,对于男人来说,实在是太不可控了,她这么不听话,怎么办呢?那么就利用权力来教训她吧。
纵观历史长河,按照国际通用定律,男人想要简单粗暴地得到或惩戒女人无非利用两样东西——权力和金钱。《驴得水》里的张一曼也遭受了同样对待,那些被她睡了的男人,因为后来无法得到她,就利用权力去羞辱她、去诋毁她、去毁灭她。男同事娶不到她,就骂她是个人尽可夫的低下妇女。很好,“低下妇女”一词是男权社会压迫女性的惯用词汇,一个女人利用自己的美色睡了足够多的男人,人们就会给她贴上“低下妇女”的标签,对她指指点点,男的对着她意淫,女的对着她唾弃,这些人在骂低下妇女时都假设自己是圣洁得没有性欲的白莲花,我们把这种针对女性的语言暴力称之为“低下妇女羞辱”。
而反观男人,如果一个男人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或者颜值睡了足够多的女人,在男性朋友圈中他会倍受追捧,可以到处传授泡妞绝技,这世界甚至还出了一门专门教人泡妞约炮的学科叫做“PUA(泡学)”。信奉PUA的男人,把睡了几个妞作为自己的勋章,四处炫耀,甚至有把“百人斩”作为人生目标的男人。同样是四处上床,为什么这些男人就不会受到社会的唾弃呢?这就是一种双重标准,是时候给男人穿上贞操带了。
低下妇女羞辱,无非是因为得不到、或者无法持续得到。男性骂一个女人是“低下妇女”,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她不可控、不顺从、不乖乖接纳自己的欲望,尤其是看到其他男人可以睡她而自己睡不到的时候,更加愤怒。而女性骂一个女人是低下妇女,是因为该女人可能比自己更加貌美、得到了更多男性的宠爱,在男权社会之下,很多女性把男性的宠爱作为对自己的加持。要重点批判的是,有一部分男人,把人家睡了,先是到处炫耀,然后还口口声声骂人家“低下妇女、低下妇女”,这种翻脸不认人的男人真应该拉去浸猪笼呀。
在电影里,小人得逞,张一曼被毁灭了,她被人言毁灭、被落后的性观念毁灭。而在现实中,这种“低下妇女羞辱”还在四处蔓延,人们不接受女性拥有性自由的权利,还有人认为贞操是女人给婆家最好的嫁妆,更有甚者把性看作一件肮脏的事情。人们为什么连自己最原始的本能都不敢面对呢?在合法的前提下,成年人对于自己的身体,拥有最高支配权,无论你是男是女,无论你性开放、还是性保守,无论你的贞操留给谁,无论你睡了多少个人,只要你开心你愿意,他人没有资格对你的性观念指指点点。只有敢于直面本能,才能直面人生。
大家都说《驴得水》通过一个黑色幽默的悲剧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内涵深刻,有很多梗。我之所以觉得它没有那么好(不是不好),倒不是因为他要反映的问题有多么俗套,尽管它确实不算新颖。通篇就是在讲述中国百年不衰的话题——公饱私囊、贪腐,以及由此揭示出人性的贪婪与软弱,话题不新颖。通过几个初衷很好,自发办希望小学的小人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连串故事来表达这个主题,也是常见的题材,所以角度也不独特。但故事的叙述方式相对独特,有许多黑色幽默的成分,以及想到用一头驴作为欺骗上级,吃空饷的切入点,来引出环环相扣的情节,这个算是本片相对新颖和出彩的地方。
但我最持保留态度的,恰恰是关于人性的揭露这部分。好的作品,不管你要揭露人性多么丑恶,或者展示多么伟大的部分,都要符合前文他/她所做的事情,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人物特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以贯之。
任素汐不美,却让你过目不忘。一曲《我要你》,一边剥豆荚,那气息,迷魅得惊心动魄。所以说有的人,也许不漂亮,甚至不够好,但是她生动,就足以打动你,让你无法抗拒她的魅力。反之即便再美,但是如同一杯白开水,喝起来也是淡而无味的。而且我所认识的张一曼,是一个默默做着好事,却任由别人往自己身上泼脏水的人。她对老裴的拒绝是因为她曾经受到的伤害,而无法给对方安定的生活,她对铁匠的伤害只是为了让他尽快从梦境中醒来,踏实回去跟老婆过日子,只有这样的生活才适合铁匠。她张一曼只能是随风飘散的浮萍,自由而谜样,不为任何人停留。
试问这样一个曾经历他人所不知的坎坷挫折,敢于在人前放荡不羁,任何误解委屈都一笑而过,内心如此坚贞的女性,会因为头发被剪得惨不忍睹,遭到最恶毒刻骨的辱骂,以及差点被欺负,就精神完全崩崩溃,变成疯子,甚至自杀?头发剪了还能再长,是差点而不是已经被欺负,而那辱骂于她张一曼是第一次听到?
试问像周铁男那样铮铮铁骨的汉子,敢于在特派员面前袒露真相承担后果,敢于当所有人都在金钱与权势面前低头的时候,不受威逼利诱,勇敢地站出来保护弱小,维护正义,怎么会因为差点被一枪打死就怯懦至此?你说他醒来之后不敢反抗默默离开,我信;再次遇到有人要欺负一曼,挣扎一下不敢上前,我也信;但是像条狗一样趴在士兵脚上磕头求饶,痛哭流涕;以及在最后和孙佳的对话中人生观价值观的完全颠覆,真的让人难以接受。他至少应该痛恨自己的软弱吧,他至少应该怀念过去那个坚持原则不贪生怕死的自己吧,他为了生存不再有勇气可他至少还保留着明辨是非的能力吧。
试问一个那么憨厚可爱,真情流露的裴魁山,就因为张一曼的一句“我错了,我以后不再招惹你了”,就变得对张一曼恨之入骨,说出那么恶毒伤人的话?变得为了金钱丧失了良知与道义?也许他觉得自己被愚弄,被深爱的女人伤到了自尊,可是这种程度的拒绝,在生活中不是很平常的吗?这个人性的突然滑坡与原形毕露,我觉得片子没有给到一个合理的契机,跟解释。
试问一个单纯得像白纸一样的铁匠吕得水。连亲热都需要人教,一曼对她来说就像女神一样美好而遥不可及,她赐予她的那一缕头发,就像他所以为的他们之间的爱情那样圣洁不可侵犯。即便最后被深深伤害,作为一个老实巴交的铁匠的单纯和憨厚也不至于荡然无存吧。当他坐在讲台上说出“我现在不一样了,我以前被人看不起,就是因为不学习”,我以为他真的要成为一个传奇,成为一个要改变全片走向的伟人,没有想到基调一转,还是个丑陋可笑的矮子,报复和贪婪的嘴脸甚至比其他人还要狰狞可怕。
就我个人的理解,既然这里点题说到了读书,又出现了学习前后的铁匠铿锵有力的对比,完全可以把他塑造成一个正面的,令人刮目相看的角色。佳佳一直在教他,教出一个从知识到思想都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特匠吕得水不是很合理,也很精彩吗,并且能让片子有更正面的立意。
如果说裴魁山的转变不过因为他本性如此,铁匠的转变是因为他原本就处于愚昧麻木的最底层,遭受了连番的侮辱之后,更加偏执地向往物质的富庶与精神上的被尊重,以至于丧失了纯真善良的本性,这两个人的转变还多少能够理解的话,那么周铁男和张一曼的受到打击之后的突变,就真的让人不能接受了。让他们从原本精神上的巨人,一下子就变成了怯懦的矮子。就跟发生了基因突变一样。
也许你会说,你被人拿枪指着脑袋过吗?你被人百般惊吓过吗?你站着说话不腰疼。没错,我是没有。但话要那么说的话,这世界上所有的丑恶、自私、背叛、逃逸就都说得过去了。不可否认,这世界上确实是有“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人的。他们不是仅仅存在于神话传说里,也不是仅仅存在于抗日战争的历史里,他存在于我们身边,那些见义勇为哪怕失去生命的人,那些所有人都默默自我保护敢怒不敢言,但仍然勇于孤零零站出来,挑战不公与强权的人。
你周铁男和张一曼可以不是这样的人,如果你们原本就不是。但是你不要让我觉得,我看一部电影,所有人当中最高大、最勇敢、最正义,也最让我心疼的人,到最后,也只是个笑话,那样我会觉得自己被骗了。
这让我想起周末即将去玩的一个游戏,我们将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法官给我们的一个重要提示就是,“你不要做出不符合这个人物性格的选择”,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剧本给了你前文,给了这个角色在前文所做的事情,和他所表现的性格,你可以自由发挥,故事可能向任何一个方向发展,但大前提是,不管发生什么状况,不管他做出什么反应和选择,那是他会做的,与之前的他一脉相承。因为前文已经赋予了他生命。
所以在我看来,如果因为你想反应什么问题,你想反应人性的自私与软弱,而逼迫人物去做出可能不太符合他个性的选择,那么是否有点本末倒置。他是不是真的是个好作品,是不是真能证明你的论点,都有待商榷。
好的作品,也许会让人看不懂,但是即便你有再多的梗没有听明白,再多的铺垫没看懂,也不影响你看的过程非常享受,看来心中大为赞赏,只不过需要去多翻几篇影评和解释,弄明白所有的深意之后更加醍醐灌顶,大为惊叹!比如当年姜文导演的大作《让子弹飞》。所有前文的台词都在后文完美交代与衔接,只不过我们可能第一遍真的好多地方没搞懂,但毫不妨碍我们对它的欣赏。而《驴得水》其实并没有太多让你看不懂的梗,只是有一些相对隐晦的玩笑,和诙谐的表达。但是我在看的时候却会心生疑惑,问自己“会这样吗?事情会这样发展?”而且张一曼为什么会变得这样表面放荡,当年在街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到最后也没有前后呼应的交代。
关于校长,我没有太多想说的,一个不恶不善,不卑劣也不高尚,不贪婪也不无私的老好人。在危急时刻,并不能真正无私地坚持原则与保护身边的人。巨大的诱惑面前,他们所有人所谓的大局,并不是为了学校,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自己的那点私利罢了。
《驴得水》当中,几乎没有谁对谁有真正忠贞的爱情、友情,没有谁有真正的信仰、善心,就像佳佳最后打开的那个箱子,铁男对他的爱,以及所有的热情与信仰,都随着那五彩斑斓的弹球,滚落山崖,随风飘散了。只要你遭遇了变故,不管它是否事关生死,或大或小,你都会变成一个精神完全崩溃,嘴脸万分丑恶的跳梁小丑。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过于悲观,不够阳光。
所以在最后,我看到全片唯一的一个亮点,只有孙佳。她从始至终的选择,都符合她正直善良的个性。当然,那个特派员也符合,他从始至终都是丑陋的。
据我所知,这是两位非常年轻的导演的作品,还是稍显稚嫩,想要反应问题和表达意境的痕迹还比较明显,无论如何都应该鼓励新生代的导演,能拍出这样的作品,实属不易。而且他引发了所有人的思考,哪怕是不同的意见。单从这一点,它就是一部好电影。而后想起它是由一部舞台剧改编的,那么所有的夸张都有了落脚点。毕竟舞台剧和电影的表现形式原本就不同,电影需要真实,而舞台剧原本就需要放大。
【《驴得水》影评:女权意识的觉醒】相关文章:
影评的写作要求07-17
编导专业《卧虎藏龙》影评09-29
编导考生影评技巧06-25
《摔跤吧爸爸》影评12-26
《后会无期》影评08-22
《美国往事》专业影评10-10
《辛德勒的名单》影评范文05-26
电影《1942》编导影评07-31
《阿飞正传》编导影评08-24
驴的养殖技术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