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茶叶,指茶树的叶子或芽。一般所说的茶叶就是指用茶树的叶子加工而成,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的一种饮品。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讲中国茶文化的特点,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而在十七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更首次将中国的茶输入欧洲,到了十七世纪中叶,在英国贵族社会中,「饮茶」已成为一种时尚风范。在中国,「茶」因为人文、地理的不同,而有两种发音方式,在北方发音为CHA,在南方发音为TEE;因此由中国北方输入茶的国家,如土耳其的发音是HAY,俄国是CHAI,日本是CHA;而由中国南方经海线输入茶的国家,其发音则不相同,如西班牙的发音是TE,德国的是TEE,而英国则是TEA。
刚经过阳光曝晒的茶叶茶叶是摘取茶树嫩叶制造而成的,因为制造的方法不同,而有不同的种类和名称。制法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发酵」,发酵的结果,茶叶会从原来的碧绿色逐渐变红,发酵愈多,颜色愈红;而香气也会因发酵的多寡,从叶香变为花香、熟果香或麦芽糖香。
不发酵茶称为绿茶,泡出来的茶汤是碧绿或绿中带黄色,具有新鲜蔬菜的香气,例如龙井、碧螺春等;全发酵茶称为红茶,泡出来的茶汤是朱红色的,具有麦芽糖的香气;而半发酵的茶,也就是乌龙茶。乌龙茶是中国的特点。
色茶,其最具代表性的产地是中华民国台湾。乌龙茶又可分为轻发酵、中发酵及重发酵叁类,轻发酵如包种茶(清茶),以高香、清雅,汤色金黄为其特色;中发酵如铁观音、水仙、冻顶等,汤色为褐色,饮来老成持重,较偏重「喉韵」;而重发酵如白毫乌龙,汤色呈橘红色,具熟果香。
要想泡好一壶功夫茶,须注意水质、水温、茶量与茶具等要素;
「水质」必须选用清新的软水(含矿物质较少者),切忌用硬水;
「水温」随不同茶叶的冲泡而有所不同,对大部分的茶种而言,以接近摄氏100度冲泡为宜;但绿茶类及轻发酵茶类则不宜过高,通常不宜超过90度;
「茶量」的摆置亦因不同的茶种而异,从茶壶容量的四分之一到四分之叁均有可能。泡后约一分钟倒出饮用,但因茶而异,再次冲泡时间则须相对延长;
至于「茶具」,以紫砂陶壶最佳,茶壶大小配以适宜的茶杯,杯内以白色较佳,以便于判辨汤色。
「喝茶」,在台湾已是一种普遍的休闲活动。爱饮茶的人,也一定喜好把玩茶壶,现今中华民国一般家庭中,多流行以小壶泡茶法(功夫茶),这是从十六世纪末明朝神宗时代所流传下来的一种习惯,已有四百年的历史。用小茶壶泡茶,茶味特别。甘醇芳香,明清时代以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壶最有名,凡出于名家的作品,四方争购,价比黄金,而现在台湾的陶艺家们,不仅制作精美的紫砂陶壶,并且另外发展出许多改良式的创意壶,为各方所喜爱,而「藏壶」或「养壶」在台湾已成为一种高雅的风气。
茶是中国人的「国饮」,因为茶中含有多种维他命、茶素、精油、氟素等成份,有明目、清脑、利尿等功能,因此中国人相信一个常饮茶的人,必能延年益寿,而现代进步的科学,也已证明茶有医学上的效用,对人体有益处,因此茶已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天然的健康饮料。
在台湾,茶是经济作物,也是输出国外赚取外汇的农产品;各地的茶行、茶为使茶艺普及,推动甚力,而许多内部陈设古典高雅的茶艺馆也纷纷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各茶区也定期性举行评茶比赛活动,吸引茶农、茶商、品茗人士前往,一经入选,茶价倍增,使得茶艺活动,呈现出一股朝气,因而饮茶的风尚,在台湾已成为一种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而这种崇尚自然,无拘无束的茶艺精神,就如同中华民国的人情味一般——醇厚温馨。
客家茶文化
人们常说:无山不客,无客不山。客家人长年生活在山区,种茶、做茶、食茶。开门七件事少不了茶。客家话:吃、喝、吸统叫食。故曰:食茶。
客家人种茶,田园沟圳,山场荒崖,有土有水皆有种植。好茶莫不与崖泉为邻。泉水烹茶,都市里难得享受到。
晨起,嗽洗毕,灶炉膛端出开水泡茶。首杯、盏茶敬天地及堂上祖宗,再敬奉父母,然后自己品尝,家境稍好的,有糕点配茶。奉敬长辈茶时,都双手擎茶杯,不能单手拿,否则不礼貌。
客人进厅堂坐定,主人亦得敬茶。曰:请用茶。且随端上糕饼等配茶。
闲时日,上山担柴或到远地耕作田事、则用竹筒装茶进山。
若伤风感冒,则喝红糖姜茶。常言“一碗糖姜茶,一盆滚水浴”,是客家人保健的良方。
炒制茶叶这一工序最为辛苦。灶火烧得挺旺。新采茶叶倒进锅内,两手持铲快速翻炒。炒工大汗淋漓,稍迟缓即焦。炒,对茶质的色、香、味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当年生产的新茶,火气未落,胃气弱者食会心乱。用陶罐贮装,落火气又不至返潮。
茶树,开小花,清香,也结籽,籽可用来播种。至今,我们客家人新婚时,新娘娘家还保持有“担茶”送吉利礼的风俗。茶籽象征多子多孙。且要书写正规喜帖,以示礼仪。
茶文化之最
当你美美地品一杯茶时,你可知道我国茶文化之“最”吗?
最先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据《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可见,神农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的第一人。茶叶为世界三大饮料(另两种为咖啡,可可)之“圣品”,享有“东方恩物”、“绿色金子”的美誉。举世公认中国是茶的发源地。
最大的野生茶树云南省勐海县境内的一棵茶树,高32米多,主干粗3米,树龄约1700年,被称为世界茶树之最。
最早的种茶专著唐代陆羽撰述的《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专著。《茶经》已被译成10几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最早引入中国茶叶的国家:公元805年,日本最澄禅师到我国浙江等地留学,把茶叶和种子带回日本。17世纪,茶叶传到欧洲,19世纪传到非洲。现在中国茶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成为传播友谊的纽带。
最早的咏茶诗据史载,西晋诗人张载“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士聊可娱”的诗,被称为第一首咏茶妙诗。
最早的茶话会据史书云: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孙皓赐宴群臣必使之大醉。大臣韦曜酒量小,孙皓为照顾韦曜,便秘赐“以茶代酒”。后来,逐渐产生集体饮茶的茶宴,类似今天的“茶话会”。
最完备的茶叶科研教育体系自《茶经》问世至今,我国十分重视茶叶的理论研究。现在我国有9所高等院校设有茶叶专业,在校学生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有两所全国性的茶叶研究所,成为世界上茶叶科研教育体系最完备的国家。
茶文化与伪茶文化的介绍
什么叫伪茶文化?什么叫茶文化?殊不知大多数茶人在交流或者谈的是伪茶文化。可如今的茶界,每每茶文化节,各路喝茶人士齐聚,见到的只是停车场,而不见文化。
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不同,各有千秋。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伪茶文化,这个很好理解,我们首先得从伪字理解,这里的伪便不是假的意思,而是它不真也不假,不假是说茶肯定不是假的,不可能不是茶叶做的,不然怎么进得了茶市场的大门;不真不是真正的好货,跟包装说明不符合。
“文化”,一个高雅的词汇,若是与茶联系起来,基本上是无所不能,无往不利了。笔者工作的广州芳村茶叶市场南区,原本便是几家茶叶商户和一个偌大的停车场,管理处硬是美其名曰:南区茶文化广场,每每抬头见其字,不免窃笑,只见停车场,不见文化。每年在各地举行的茶叶展销会,假货横行,消费者上当受骗常有之,竟也可以冠冕堂皇地称为“茶文化节”。
在茶这一行业待久了,面对茶文化的现状不是莞尔一笑做适应状,便是如做一名茶叶愤青了。斟酌小字,以普洱茶为例,亦来谈谈笔者心中的茶文化。
其实茶文化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因立场或身份的不同,大家对茶文化的理解也不一。作为生产茶厂家,应格守自己的企业道德和良心,不论所生产之茶品低端或为高端,都应物有所值,是什么茶山的原料便标明什么山头,台地茶便是台地茶,乔木便乔木,但现如今茶庄销售之众多茶厂之茶品,名山大寨,班章易武,千年百年老树满天飞,怎么好听产品名称怎么取,真叫诚心学茶爱茶的消费者无从下手,毕竟绝大部分人对茶叶的了解只限于“百度一下”或诸多茶友的众说纷纭。
作为直接与消费者打交道的茶商茶庄遍布各街各巷,本是所谓“茶文化”或“以茶会友”的良好平台,但每日游走于竞争之中,又何来“文化”之谈。茶庄同行笑谈,有两种茶自己都不喝,但却很乐意进货销售。一种是名牌厂家的茶,利润虽低不便开样供茶客试饮,但好在名声够响,不用喝也可售卖出去。一种是低劣杂牌茶厂的货,销售不大但贵在暴利,自己都不喝是因为自己都喝不下去,10元进货能卖100元绝不卖90元。假茶够真,湿仓够干,自然是最乐意卖的“上品”了。
其实消费者饮茶无非为了休闲、健康抑或兴趣。各人经济条件、品饮口感各不相同,便各取所需,但如今斗茶之风盛起,凡是喝过两年普洱的人结伴品茶时谁都乐意侃上几句对此茶的评价,生怕茶友们看小了自己对茶叶专业的领悟和品鉴能力,哪怕内心都承认有点南郭先生。其实以茶会友,佛家云:茶禅一味,即人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便为不知,一个人是不大可能熟懂各个行业的,尤其是这个有点虚浮的行业,谦虚一些,或可收获更多。
笔者不才,乱说一通,只知道茶厂把质量做好,茶商拒绝暴利,假货弃之,茶客静心饮茶,客观评茶,互不褒贬便是有点茶文化的意思了。
现今之茶文化,实在是有点“伪”。
茶文化作文
悠悠千载,茶从浓淡稀疏的历史云烟中走来,从江南烟雨中走来,从小桥流水中走来……带着一抹神秘的面纱,姿态摇曳地来了。
《诗经》曾云:“谁谓茶苦,其甘如荠。”这是人们对茶最初的体味。中国是茶的故乡,从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并传播到现在已经有四千年的历史了。茶发源于神农而闻于鲁周公,兴盛于唐朝及两宋时期,普及全球在明清之时。在这条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茶与人的生活不断交织碰撞,从中得到升华。
茶文化是茶的一种升华。所谓茶文化是融合了佛、儒、道诸派的思想,独成一体,是饮茶时的一种文化特征。茶文化源于我国古时,包含了茶道、茶具、茶艺、茶学等,其中代表是功夫茶文化。苏辙曾云:“闽中茶品天下高”,便是形容功夫茶。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茶来传播各种艺术。而古今中外,人们对茶文化都侃侃而谈,尤其是对“茶品”的议论。
古代,人们对茶不仅看重其炮制成果,对泡茶人的品格也颇为看重,故有了“茶人”说。“茶人”不等同于喝茶人,喝茶同样不等同于茶道。因此,茶人拥有独特的茶人精神。
古人对于茶品的追求从未停止,而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因此,古人也根据不同的茶文化而形成各种礼仪方式,但都是以“茶品”为中心的以茶会友、以茶代礼等礼仪方式。故古人饮茶贵在“茶品”,他们认为茶品高尚代表品德高尚、志同道合,也就是茶人须是“佳客”。
茶品在文人之间流行时,也开始潜移默化到朝廷之中。北宋、南宋时期,官员特别看中茶品,若茶品好,且茶也泡得好的便可以直接升官。因此,当时的士族更加重视茶品的培养,因此文化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也形成了一种特殊产物——贡茶。对于贡茶,苏轼在《荔枝叹》中说:“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这凸显出贡茶的特殊地位,也使茶品变得更加高雅。
随着时间的流逝,茶已在历史中演变的上千年。现在的人们,对于茶的追求同样与古人相同。人们对茶有一种精神的寄托,把泡茶的技艺作为空闲时的精神追求。当初茶圣陆羽在《茶经》内所阐述的“精行俭徳”这一茶品在现代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现在的人们对茶有了更深层的见解,他们在品茶时,不仅陶冶了情操,更是将它视为自己精神与品格进一步的提升。以茶会友,会的也不再仅是手艺,而更多的是茶品;以茶代客,待的也不再仅是客,更是与自己的志同道合的茶友;以茶代礼,代的不仅是自己的习惯,更是自己情操的升华。故茶品在发展中,不停地深入人心,感染的不再仅是上层人物,也有下层的人民。他们的改变不仅使茶进一步升华,茶人也拥有了更为独特的茶人精神。
故我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是通过茶与文化的有机结合而成的,茶品则是茶文化在拥有不同文人参与而形成的品格,茶文化与茶也在一定精神程度上反应人民不同时期的文化追求。
茶,我国古代文化的历史结晶。它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凝聚了时代性、民族性、统一性。茶在结合世界文化的同时,走向了世界,我国的茶文化与茶品开始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
茶文化口号
1、爱茶爱生活,有梦有精彩。
2、杯中恒品香,壶中日月长。
3、茶聚星村,一“茗”惊人。
4、茶王出星村,茶香醉天下。
5、茶王争霸,“香约”天下。
6、茶乡茶王赛,星村邀您来。
7、茶乡茶王赛茶香海内外。
8、茶香两岸,茗扬千古。
9、茶香两岸,心约武夷。
10、茶乡大舞台,茶王竟风采。
11、茶乡竞茶王,星村茗醉香。
12、茶乡评茶王,好茶品时尚。
13、茶香茶品,星耀星村。
14、茶缘满天下,茗香识星村。
15、茶者之王,王者之茶。
16、穿越时光,茶香依然。
17、恒·致远,品·致纯。
18、恒久品质,韵享天下。
19、恒品铁观音,杯杯暖人心。
20、恒心聚佳茗,品正格自高。
21、画里星村美,赛上茶王尊。
22、斗茶茶王赛,星村展精彩。
23、景秀武夷,茶香世界。
24、酒壮英雄胆,茶助文人思。
25、举杯邀茶王,对饮星村镇。
26、看景武夷山,品茗茶王赛。
27、魅力武夷山,激情茶博会。
28、茗茶万千,恒品领先。
29、茗香武夷,韵起星村。
30、茗星璀璨,唯有茶王。
茶文化的简史
第一,汉魏两晋南北朝——茶文化的酝酿
茶是因作为饮料而驰名的,茶文化实质上是饮茶文化,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茶文化的产生是在茶被用作饮用之后,两晋南北朝是茶文化的酝酿时期。
(1)饮茶的起源和发展
茶最先是作为食用和药用的,饮用是在食用、药用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人利用茶的年代久远,可上溯到神农时期,但饮茶的历史相对要晚一些。先秦时期可能在局部地区(茶树原产地及其边缘地区)已有饮茶,但缺乏文字和考古的支持。饮茶始于西汉关于饮茶的起源,到目前为止是众说纷坛,争议未定。大致说来,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魏晋说。
(2)茶与宗教结缘
汉魏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固有的宗教——道教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同时也是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时期,茶以其清淡、虚静的本性和却睡疗病的功能广受宗教徒的青睐。
(3)茶艺萌芽
茶艺是饮茶艺术,是艺术性的饮茶,它包括选茶、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的程序和技艺。杜育的《荈赋》挹彼清流”,择取岷江中的清水;选器:“器择陶简,出自东隅”,茶具选用产自东隅(今浙江上虞一带)的瓷器;煎茶:“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煎好的茶汤,汤华浮泛,象白雪般明亮,如春花般灿烂;酌茶:“酌之以匏,取式公刘。”用匏瓢酌分茶汤。荈赋》所描述的,是汉代茶艺的雏形,且茶艺发源于巴蜀。
第二,隋唐五代时期——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
(1)饮茶习俗的形成
陆羽《茶经?六之饮》也称:“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茶经》认为当时的饮茶之风扩散到民间,以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及湖北、山东一带最为盛行,把茶当作家常饮料,形成“比屋之饮。”陆羽《茶经》初稿约成于代宗永泰元年,定稿于德宗建中元年。《茶经》的流行,进一步推动了饮茶风俗的形成。中国人饮茶习俗形成于中唐。
(2)名茶初兴
唐代名茶,首推蒙顶茶,其次为湖、常二州的紫笋茶,其它则有神泉小团、昌明兽目、碧涧明月、方山露芽、邕湖含膏、西山白露、霍山黄芽、祁门方茶、渠江薄片、蕲门团黄、丫山横纹、天柱茶、小江团、鸠坑茶、骑火茶、婺州东白、茱萸寮等。
饮茶的普及
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宋梅尧臣《南有嘉茗赋》云:“华夷蛮豹,固日饮而无厌,富贵贫贱,亦时啜无厌不宁。”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六“鳌铺”载:“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宋代始,茶就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茶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与宋朝笔记茶文化有关的故事
中华读书报国学版曾刊登过两篇茶文化的文章《茶叶改变世界》和《从宋词看宋人的饮茶艺术》。有趣的是,宋朝笔记里也有许多宋朝皇帝向臣工赐茶的生动故事,而且赐茶讲究颇多。这些珍贵的史料梳理出来甚为有趣,以供品味评鉴。
一是宴席赐茶
在宴会上饮茶宋朝有两种:一种是茶酒班侍奉。如周密《南渡典仪》载:车驾幸学,讲书官讲讫,御药传旨宣坐赐茶。凡驾出,仪卫有茶酒班殿侍两行,各三十一人。可见,皇上外出视察和出巡时还带上几十人的茶酒班。
另一种是皇帝亲自布茶。如徽宗曾亲自为大臣和学士煮茶。蔡京《延福宫曲宴记》: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巳,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指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诸臣曰: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
二是殿试赐茶
科举考试是宋朝的一件大事,皇帝或皇后都会向考官和进士赐茶。如哲宗向考官张舜民赐茶饼,张舜民《画墁录》:予元祐中详定殿试,是年分为制举考第,各蒙赐三饼,然亲知分遗,殆将不胜。殆将不胜是说分给亲友都不够,可见赐茶的珍贵和量少。
再如仁宗的光献皇后向进士赐茶。王巩《甲申杂记》:仁宗朝,春试进士集英殿,后妃御太清楼观之。慈圣光献出饼角子以赐进士,出七宝茶以赐考试官。梅尧臣有《七宝茶》诗:七物甘香杂蕊茶,浮花泛绿乱於霞。即说此事。
三是慰问赐茶
这有些类似现在的见面礼物或问候礼物,如朝贺时赐茶,《宋史·礼志》载:中兴仍旧制:凡宰相、枢密、执政、使相、节度、外国使见辞及来朝,皆赐宴内殿或都亭驿,或赐茶酒并如仪。中兴仍旧制是说南宋建立后仍遵从北宋的赐茶和酒的旧制。
还有一种是臣子在京外,这时皇帝会让人捎带茶叶以示慰问,如哲宗秘密让人向苏轼赐茶问候。王巩《随手杂录》:中使至,密谓子瞻曰:‘某出京师辞官家,官家曰:辞了娘娘来。某辞太后殿,复到官家处,引某至一柜子旁,出此一角密语曰:赐与苏轼,不得令人知。遂出所赐,乃茶一斤,封题皆御笔。’
【中国茶文化的特点】相关文章:
印度茶文化的特点11-03
中国唐代的茶文化05-26
印度茶文化有哪些特点10-08
中国各朝代的服装特点03-17
中国的民族舞蹈特点04-19
传统中国画特点10-13
中国茶与西式茶的饮茶文化差异10-16
中国古典舞的特点03-02
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