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7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审稿题练习(附答案)
【题目】
出版物是某种精神文化的成果,而所有的精神文化成果都可以成为出版物【1】,它必须具备三个要素:(1)具有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或符号方式呈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阅读、欣赏;(2)具有承载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纸质载体【2】;(3)先印刷一定量的复本【3】,从而可以向公众传播。
按部门规章【4】《出版管理条例》的规定,我国总共有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六大类出版物【5】。
出版物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即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特殊性。出版物有思想、知识或艺术等精神文化内容,这是在精神生产过程中由编辑【6】完成的。消费者购买出版物主要是为了满足其精神生活的需要,但有时候也可以满足其物质生活的需求,比如一本精装食谱可当作礼品书赠送给好友【7】。出版物的精神生产过程一旦完成,它就具有了使用价值。出版物又是物质产品,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纸质载体【8】才能得到体现。
出版物的生产包括精神产品生产和物质产品生产两个阶段,内容的生产与形式的生产完全分离【9】,是出版物生产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生产的特殊现象。
第二,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关系上的特殊性。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既可能一致【10】也可能背离,这是出版物最重要的特殊性【11】。出版物的使用价值既可能产生正面社会效用,也可能产生负面社会效用。一本荒诞【12】淫秽的图书并不【13】具有使用价值。一本出版物一旦实现消售【14】,也就实现了使用价值。【15】第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上的特殊性。出版物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既可能一致,也可能不同甚至对立【16】。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出版物一定【17】能够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能赚取利润的劣质出版物【18】却不能产生正面的社会效益。因此,出版单位要多出好作品,少出平庸作品和坏作品【19】。
公益性出版事业就是要追求公众效益【20】的最大化,不高【21】产业化。经营性出版产业则要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22】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一个有可能产生巨大正面社会效益的选题,如果并不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甚至会带来亏损,那么就不应该【23】列入选题计划。
总之,只有了解和把握出版物的特殊性,才能认识出版工作变化发展的特殊原因和内在规律。
参考答案:
【1】不是所有的精神文化成果都可以成为出版物
【2】物质载体
【3】具有复本
【4】行政法规
【5】等五大类出版物
【6】由作者和编辑完成的
【7】出版物只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不能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
【8】物质载体
【9】内容的生产与形式的生产既分离又统一
【10】添加“,”
【11】这是出版物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的特殊性
【12】添加“、”
【13】同样具有使用价值
【14】销售
【15】第三……坏作品 → 另起一段
【16】既可能统一,又可能对立的关系
【17】未必能够
【18】添加“,”
【19】少出平庸作品,不出坏作品
【20】社会效益
【21】不搞
【22】添加“,”
【23】也应该列入选题计划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审稿题练习附答案】相关文章:
2017年初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单选题练习(附答案)07-29
2017初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仿真题及答案06-20
2017初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预测题及答案07-23
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模拟真题及答案10-04
2017初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0-25
2017初级出版资格考试模拟练习及答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