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24-2025初二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试卷,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究竟学到了什么?需要试卷来帮我们检验。一份好的试卷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4-2025初二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1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寒噤(jìng) 锐不可当(dǎng) 杀戮(lùo) 纳粹(suì)
B、绥靖(súijìng) 涎水(yán) 差使(chā) 骇人听闻(hài)
C、濯清涟(lián) 男有分(fēn) 尴尬(gān gà) 诘问(jié)
D、甚蕃(fán) 德馨(xìn) 亵玩(xiè) 蹒跚(bán s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惧惮 眼花缭乱 情郁于中 月明风清 B.荒谬 不可明状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C.仄歪 张惶失措 名副其实 精疲力竭 D.狼籍 触目伤怀 莫名其妙 富丽堂皇
3.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
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D.两个强盗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荡然无存。
4. 找出下列作品、作者与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 )
A.《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朝花夕拾》 B.《桃花源记》——陶渊明——《陶渊明集》
C.《核舟记》——张潮——《虞初新志》 D.《骆驼祥子》—朱自清一《朱自清散文全集》
5. 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新闻的结构有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最主要的三个部分。
B. 雨果,法国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有小说《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C. 杜甫诗歌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所以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D.《爱莲说》的作者是刘禹锡,他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
6. 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决眦:决心裂开。 B、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C、赋闲:失业在家。 D、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7. 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
C、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D、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8.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便要还家 B陶后鲜有闻 C、八分有奇 D、选贤与能
9. 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 B、男有分,女有归 C、货恶其弃于地也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 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B、初极狭,才通人。 (起初洞口很狭小,仅容一个人通过。)
C、故人不独亲其亲。 (因此人们不只单单奉养自己的父母。)
D、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奏白色的古琴,阅读金色的经书。)
11. 下列文言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高可二黍许 (大约)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做标记)
B、佛印绝类弥勒 (像) 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人)
C、选贤与能 (通“举”)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挑选)
D、男有分,女有归(女子出嫁) 其两膝相比者 (靠近)
1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168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一个班级。 B 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 她那红润脸蛋犹如盛开的桃花。 D 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二、探究填空(共11分)
13. 按原文或提示填空。(每题1分,共6分)
(1)坐观垂钓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陋室铭》中表明“陋室”不陋的原因的语句是 。
(3)孟浩然在《早寒江上有怀》一诗中抒发了思乡之情,其中颈联是: , 。
(4)《望岳》中表明诗人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 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5)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抒发怀乡愁思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一句关于莲花的古诗句: , 。
14. 读下面这首题为“如果”的诗,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2分)
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如果你是峰峦/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成平地,
如果你是春天/何必为一瓣花朵的凋零而叹息,如果你是 / 。
15.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2013年度国家监测语料库提取了新词500条。继前些年“被××”“楼××”“××门”“××族”广为流传之后,如今“××姐”“××哥”“××帝”“给力、逆袭、女汉子、土豪、点赞、奇葩。”以及由“微博”衍生出的“微××”特别活跃。如“微博控”们运用“微博体”写“微小说”,看“微喜剧”,读“微新闻”,进行“微访”。
网络时代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人们走进了一个不再设有严格意义的“把关人”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成了语言创造者,都成了‘造词家’”。新词语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活泼。同时,各种传媒通过热字、热词、流行语来盘点一年的重大社会生活的做法也愈演愈烈。
(1)请给以上材料拟写一个标题: (1分)
(2)依据以上信息,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文中所涉现象的认识。(2分)
三、现代文阅读思考(22分)
16.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8分)
①大概是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她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当阿长问《山海经》时,表现了她对"我"的关心,而"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2分)
答:
(2)、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2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答:
(3)、文段⑤中画线句子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是:
(1分);"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代的是:
(1分)
(4)、文段最后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2分)
答:
17. 阅读下文,完成习题。(6分)
在 柏 林 [美]奥莱尔
①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喀嚓喀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划脚,不加思考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②“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③“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上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④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请找出描写后备役老兵和老妇人外貌的词语? 这描写是为了揭示什么?(2分)
(2)、联系上下文,想想老妇人多次重复“一,二,三……”的原因是什么?(2分)
(3)、老兵的话讲完后,为何“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样结尾有何好处?(2分)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8分)
心中有景
南山下有一座庙,庙里有一株古榕树。
一天清晨,小和尚起来洒扫庭院,见古榕树下落叶满地,不禁忧从中来,望树兴叹。
忧至极处,便丢下扫把奔至师父的堂前,叩门求见。
师父闻声开门,见徒弟愁容满面,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询问:“徒儿,大清早为何事如此忧愁?”
小和尚满腹疑惑的说:“师父,你日夜劝导我们要勤于修身悟道,可是,即使我学得再好,人难免有死亡的一天。到那时候,所谓的我,所谓的道,不正如秋天的落叶、冬天的.枯枝一样,被一堆黄土所掩埋吗?”
老和尚听后,指着古榕树对小和尚说:“徒儿,不必为此忧虑。其实,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枯枝,在秋风刮得最急的时候,在冬雪落得最密的时候,它们都悄悄地爬回了树上,开成了春天的花,长成了夏天的叶。”
“我怎么没看见呢?”
“那是因为你心中无景,所以看不见花开。”
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
(1)小和尚见落叶满地,不禁“忧从中来”、“愁容满面”,他为什么“忧愁”?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2)老和尚为什么没有小和尚的“忧愁”?他是怎样面对生活、对待人生的?(2分)
(3)“秋天落叶和冬天的枯枝,在秋风刮得最急的时候,在冬雪落得最密的时候,它们都悄悄地爬回了树上,开成了春天的花,长成了夏天的叶。”老和尚这番含有哲理的话,不由得使我们想起近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赞美“落花精神”的两句诗:(2分)
“ , ”
(4)读了此文,你认为“心中有景”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对你有何启迪?(2分)
四、文言文阅读(13分)
18.阅读文段,完成习题。(13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⑴、甲文的作者是唐代的 。甲文和乙文采用的相同的写作手法是 (2分)
⑵、解释文中加粗词的意思(2分)
① 谈笑有鸿儒 ( )
② 无丝竹之乱耳 ( )
③ 香远益清 ( )
④ 屋舍俨然 ( )
⑶、翻译下面句子(2分)
①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⑷、下列加粗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 )(1分)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⑸、请写出自丙文两个成语(1分)
⑹、请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2分)
⑺、丙文中“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3分)
五、作文(任选一题)(50分)
要求:①字数在600字左右。 ②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③字迹清晰美观、卷面整洁。
1.结茧成蛹的春蚕,在软壳里期待化为彩蝶的时刻;含苞欲放的花蕾在青叶中畅想盛开如霞的未来。青春年少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定然憧憬着美好的明天,做着这样那样的梦,诸如团圆梦、大学梦、作家梦、航天梦、强国梦…… 请以“我的________梦”为题,写一篇文章。
2.花是有脚的,因为它们的足迹处处皆是:有的开在山间崖畔,有的开在房前屋后,有的开在床头案上,有的开在胸前发梢......而有一些花(如:友善之花、诚信之花、谦虚之花、坚强之花、自信之花......),一旦栖落于心灵的沃土上,就会生根发芽,抽枝展叶,开出美丽的花来。
请以“开在心中的花”为题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1.C 2.A 3.A 4.D 5.D 6.A 7.B 8.B 9.C 10.D 11.B 12.C
13. 略
14. 略
15.(1)新词语时代来临(或新词语成为时代特征。意思相近即可,必须抓住关键词“新词语”)
(2)答赞成、否定或辩证看待皆可,并要言之成理。
16.(1)说明“我”没有把买书的希望寄托在阿长的身上,只是随便说说而已。表现“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意思对即可给分);
(2)表现了“我”当时接到书时的震惊和感激之情。
(3)议论,指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的事;
(4)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是“我”渴慕已久的,最想得到的,而且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所以对“我”来说是“最为心爱的宝书”(意思对即可给分);
17.(1)“头发灰白” “身体瘦弱而多病” 揭示了残酷的战争对无辜百姓身体、心灵的巨大伤害。
(2)失去了三个儿子
(3)这句环境描写,一方面以“静得可怕”写出了车厢里的人们听了老兵的话语之后,心灵产生的震撼;一方面渲染了人们极其沉重的心情与车厢内悲哀的气氛,也激发读者去思考。
18.(1)小和尚由树叶凋零想到人难免一死,对生命存在的意义产生了疑惑,故而“忧愁”。
(2)因为老和尚有一颗“不朽的春心”,他从秋叶凋零、冬枝残落“看”到了春花开放、夏叶生长,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他没有小和尚的“忧愁”;他是以一种乐观而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对待人生的。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心中有景”指以乐观而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对待人生的,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围绕“启迪”来谈,合乎情理就行。
19.(1)刘禹锡 托物言志
(2)学识渊博的人 奏乐的声音 这里指清香 整齐的样子
(3)略
(4)C
(5)落英缤纷 阡陌交通 怡然自乐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黄发垂髫 无人问津 鸡犬相闻
(6)表现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7)分别是老人和孩子。展现了桃花源生活平静,人人安居乐业,无战争纷扰的生活图景。
初二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2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妈妈在检查小华的字词作业时,发现他在给词语注音的时候出现了一处错误,你能帮他找出有错误的一项吗?( )(2分)
A.纤纤(xiān) 缥缈(miǎo) 如法炮制(páo) 不啻(chì)
B.蜣螂(qiāng) 炽热(chì) 明眸善睐(móu) 皱缬(xié)
C.遄(chuán) 僦(jiù) 倒行逆施(dǎo) 绯红(fēi)
D.缙绅(jìn) 镞镞(zú) 罗布淖尔(nào) 筵中人(yán)
2.老师请四位同学上黑板各写了一组生词,结果有一位比较马虎的同学竟然出现了两处错误,你能看出来错误在哪一组吗?( ) (2分)
A.障气 诞语 簇拥 无与伦比 B.无羁 拓展 砾砾 无餍
C.厚毳 甲胄 漂缈 期世盗名 D.殆尽 烟霾 飚风 喧嚣怒垢
3.小永昨天晚上没有写解释词语的预习作业,早上一来,拿起同桌的作业就抄,匆忙之间竟然把一个抄错了,你能发现错误是在下面的哪一组吗?( )(2分)
A.纳罕:诧异,惊奇。 萧瑟:形容冷落、凄凉。
B.历历可数:(物体或景象)一个一个可以数得清楚。 飒飒:形容风声。
C.趺坐:双脚交叠而坐。 嵯峨:形容山势高峻。
D.侥幸:由于偶然的原因而获得成功或免去灾害。 倏:极慢。
4.下面的一组句子中,有一个是病句,你能看出来是哪一项吗?( )(2分)
A.我们要利用人类的一切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
B.日前,法国和荷兰先后就是否批准《欧盟宪法条约》举行了全民公决,由于反对票过半,所以未获通过。
C.联合国把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D.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诺曼底战役的胜利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
5.菁菁说话喜欢用成语,只是偶尔使用不太恰当,让人捧腹大笑,下面她在哪句话里的成语出现了错误?( ) (2分)
A.青少年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不要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B.世博园里的花卉争奇斗艳,栩栩如生。
C.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日益严重,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疾。
D.为了参加这次航模比赛,同学们自出心裁,制作了许多新颖的航船。
6.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演出了著名诗人_________(人名)的一生,我们刚刚学习了他的散文《泰山日出》,文中作者热情地礼赞光明自由: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___________________,——光明的神驹,______________。(3分)
7.我国历史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家庭中出现三位文学家比比皆是,比如说“三曹”就是指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三苏”就是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在本册书中,我们也认识了两位出身同门的作家,他们是___________(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从“趺坐古根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中,我们看到了哥哥__________(人名)高雅的生活情趣。(4分)
8.一次你机缘巧合来到白洋山旅游,并且有幸看到了一次白洋潮,果然就像________(人名)在《白洋潮》一文中描写的那样雄伟壮观,只见潮水“稍近,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9.看着梅雨潭醉人的绿色,朱自清不禁忘情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下,经典作品销路不佳,有些书店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放在打最低折扣的专卖区。同时,肆意改编经典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西游记》被“大话”,《三国演义》被“水煮”。这样的改编实际上是把内涵丰富的“文学大餐”变成“速食快餐”,往往使经典不再“经典”。然而,阅读这种改编的名著在不少青少年中成了一种时尚,他们说:“那种很正经的文学名著,书太厚,文字太多,我们没时间也没兴趣读。”(摘自《新京报》)
【材料二】:我们的中文经历了几千年的成长,仍然有着青春的活力,是活的语言。我们不妨回头看看那些文学作品,比如《三国演义》《西游记》之类的,我想一个中学生大概不需要用字典,就可以看懂。从古到今,那些古籍除了非常高远的、深奥的之外,很多经典之作都是今日一般读书人可以享受、欣赏,并终生使用的。(摘自余光中先生在母校南京大学的演讲)
(1)你认为这个专题活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为了搞好这个专题活动,小晴想到了撰写名著阅读心语来进行宣传。她撰写了《骆驼祥子》的阅读心语:
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像骆驼一样耸起脊背,拉着一辆黄包车在胡同中奔跑。风雨中的哆嗦,烈日下的喘息,让我读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
(2)你从《西游记》《水浒》《朝花夕拾》中选择一部,也撰写一段阅读心语。(2分)
《 》的阅读心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粗字:(4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②、全石以为底( )
③ 、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④、其岸势犬牙差互(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作者通过小石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环境,意在表现他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本文在描写小石潭景物时,手法多样,请根据示例,再从不同的角度举一个例子简析。
示例:“斗折蛇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溪曲折蜿蜒的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打算开发小石潭景点,请结合课文内容,为小石潭景点写一则简介,字数不超过10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蚂蚁】(12分)
我在心里想,可怜的小东西,多么渺小的幸福。它的世界仅仅是这一张桌面。它无法知道,它的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莫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
我并没有感到自己比蚂蚁优越。也许,另一个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一切如同我之于蚂蚁一样。
这只蚂蚁竭尽全力地扛起了那粒饼干屑,在我的眼光下面蹒跚地往回走。它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我实在不忍心戳破它的快乐。
于是,我伸手拿起了笔,在稿纸上写下一行字:“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我不知道,我是在感慨我自己吗?
1.作者是如何对待弱小的蚂蚁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对生命有怎样的独特感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我在心里想,可怜的小东西,多么渺小的幸福”,为什么作者认为蚂蚁可怜?又为什么认为它的幸福是渺小的?(3分)
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文中的“它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我实在不忍心戳破它的快乐”这句话。(3分)
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说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感慨”能改为“感动”吗,为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生命的连接】(15分)
女儿跑上了车厢,回头一挥手,转身就消失在门里,潇洒地走了。列车也开走了,眼前只剩下长长的铁轨,和女儿的母亲还挂在眼角的泪滴。那铁轨伸向远处,愈远愈细,细得像两条黑色的线,牵住了我们的心。
它也牵在女儿的心上么?
女儿长大了,终于要离开母亲了。昨晚,做娘的几乎絮叨了一夜,也不知第一次远出求学的女儿听进了多少。看到她挥手离开时的神态,唉,毕竟是年轻人!(记不得我们年轻的时候是否如此?)
五天以后,女儿来信了,看到邮戳,是她一到北京站就发出来的。信的开头她这样写道:在徐州车站,她一上了车厢,没有敢再回头,因为她不愿我们看到她的泪水,她的软弱。
我的鼻子突然酸了,我竟然还不够了解自己的孩子。连忙点了一枝烟,走到阳台上,久久地凝望着北方的星空。
那晚,我写了一封长长的信。我已经很久没有写这样的.信了。逝去的岁月中,也只有和最亲密的朋友才这样写信。我告诉女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自己的写作和读书,自己的快乐和困惑……
女儿离自己很远很远,然而,我从未感到女儿离自己这么近,要女儿向我敞开心扉。我第一次意识到,我需要的决不是女儿对自己的尊重,而是女儿的真诚的友谊。
我的希望没有落空,女儿的信很快就回来了。从此以后,几乎每星期,都有我们的一封信,飞行在长长的铁道线上,或南或北,或北或南。
我收到信都在周四,而女儿收到信,应该在周末。信永远是那么长。为了怕超重,我选了最薄的信笺,而且常常有不尽的余意,要留到下一封信去说。
每个星期四,就成了我们最快乐的日子。信读了一遍又一遍。女儿学业繁忙,我还得逐字逐句给妻子“翻译”出来。如果有一个星期四收不到女儿的信,那晚上的灯光就不会熄灭。有一次,一位好心的同事将信收下,忘记交给我,害得妻子落了一夜的“雨”。我们没有去过北京,但我们对每晚北京的气象预报一定比徐州还熟,天热了、冷了,刮风了、下雨了……那长长的黑线似的铁轨上,仿佛连气象的每一分变化都传到我们的心头。
女儿就读的那所大学就更熟悉了。我们仿佛看到学校高耸的大门,门里的花坛上盛开的鲜花;我们仿佛看到学校图书馆深夜不灭的灯光,甚至听到那翻书的沙沙声;我们仿佛听到学生宿舍里的高声喧哗和永无结论的争辩;还有,在那高大的核桃树下初恋的情人们的低声蜜语……
信在女儿的笔下不断加厚,女儿在信中也不断地长大,女儿不但记叙自己的生活,更多的是抒写自己对校园生活的感受、理解和思考。有一次,她终于突出校园的围墙,只身带着背包、水壶,去寻访修复的和没有修复的长城。在古长城的烽火台上,她遥望广袤无垠的宇宙,思索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现在、未来。
她不再是一个孩子。
我曾经希望她在毕业后能将校园的感觉写成一本散文集。不料她将这设想提早了一年。大三那年暑假,她将一大堆稿子交给我,题名为《寻梦的年华》。这一本集子就是那三年中一百多封长信的升华与提炼。
我一夜无眠。
大约连女儿也没有想到,她这一堆文稿会给父亲的心灵如此大的震动。透过这堆文稿,我感觉到与女儿的友谊的发展和生命的连接。
我忽然理解了生命延续的真正含义。大江后浪推前浪,江流才涌动,才奔腾,才一泻千里奔向大海……
6.女儿“跑上了车厢”“潇洒地走了”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三段中父亲看到女儿挥手离开时的神态,发出了“唉,毕竟是年轻人!”的感叹,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父亲“唉,毕竟是年轻人!”这一句子内涵的理解。(2分)
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第五段回答问题。
(1)“我竟然还不够了解自己的孩子”一句中,“我”对女儿哪方面还不够了解?(2分)
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要“久久地凝望着北方的星空”? (2分)
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女儿离自己很远,“我”为什么反而感到女儿从未离自己这么近?(2分)
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反复出现“长长的黑线似的铁轨”有何作用?(2分)
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生命的连接”的理解。(3分)
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30分)
文题1:带上欣赏的眼镜,你会由衷地赞叹“生活真好”;打开心灵的窗户,你会由衷地赞叹“拥有亲情真好”;怀着博大的胸怀,你会由衷地赞叹“遇上挫折真好”;举起自信的火炬,你会由衷地赞叹“前途真好”……亲爱的同学,风华正茂的你,又想对什么说声“真好”呢?
请以“真好”为话题,从事、物、景中,选准生发点,抒发出自已独特的感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文题2:阅读下列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人对他的孩子说“攥紧你的拳头,告诉我什么感觉?”孩子攥紧拳头“有些累!”老人“试着再用些力!”孩子“更累了!有些憋气!”老人“那你就放开它!”孩子长出一口气“轻松多了!”老人“当你感到累的时候,你攥得越紧就越累,放了它,就能释然许多!”
以上材料引起你哪些回忆,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
答案:
1.C 2.C 3.D 4.D 5.B
10. (1)专题活动的目的是:倡导人们阅读经典名著。(意同即可)(2分)
(2)《 》的阅读心语:答案略。符合所选名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或人物形象特点,语言表达清楚即可。(2分)
阅读
5.作者是如何对待弱小的蚂蚁的?(2分)
答:答:他能用手指顷刻之间将它捻成碎末,但他没有这样做,他觉得小蚂蚁可怜,对它有一颗怜悯之心,他放走了蚂蚁。
6.作者对生命有怎样的独特感悟?(2分)
答:生命是脆弱的,蚂蚁是渺小、可怜的,人何尝不如此?在某种意义上,一个人也如同一只蚂蚁,自己的命运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7、文中说“我在心里想,可怜的小东西,多么渺小的幸福”,为什么作者认为蚂蚁可怜?又为什么认为它的幸福是渺小的?(2分)答:(1)它无法知道,它的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2)蚂蚁为获得饼干屑而要承担的风险让它所得到的幸福大打折扣,甚至是得不偿失的。在可爱的小生灵的无比的幸
福感中,看出潜在的灾难性的危机,这是很无情、很残酷的。
8.怎样理解文中的“它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我实在不忍心戳破它的快乐”这句话。(2分)
答:蚂蚁对危险的存在全然无知,对它而言,这幸福确实是实实在在的。作者的“不忍心”体现了他对于生命的悲悯情怀,同时,他也从蚂蚁的处境中看到了自己的命运,体会到自己在某种意义上无非是另一只蚂蚁,慨叹命运并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9.最后一段说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感慨”能改为“感动”吗,为什么?(2分)答:第一,从全文上看作者对蚂蚁毫无感动之情,而是一种怜悯和同情。第二,蚂蚁和人类相似,都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感动”无法表达作者这些深刻丰富的理性思考。
24.女儿“跑上了车厢”“潇洒地走了”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她不愿意让我们看到她的泪水,她的软弱。
25.第三段中父亲看到女儿挥手离开时的神态,发出了“唉,毕竟是年轻人!”的感叹,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父亲“唉,毕竟是年轻人!”这一句子内涵的理解。
如:“年轻人真是无忧无虑呀!”“年轻人真是不理解父母的心哪!”等。
(1)对女儿具有细腻的情感和软弱的一面还不够了解。
(2)关心在北方求学的的女儿,为自己对女儿了解不够而感到内疚。
27.女儿离自己很远,“我”为什么反而感到女儿从未离自己这么近?
女儿离自己很远指的是空间距离。“近”指的是女儿懂事,向父母敞开心扉,父女之间相互理解,心与心相通。
28.文中反复出现“长长的黑线似的铁轨”有何作用?
点明“长长的黑线似的铁轨”的作用,传递着两地书信,联结着父女间的感情。
29.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生命的连接”的理解。
“生命的连接”语义双关,实指书信,虚指父母与女儿那心与心的联结。
【初二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相关文章: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08-18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07-19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期中试卷05-31
小升初语文试卷人教版含答案10-08
苏教版小升初语文试卷含答案08-10
2016-2017初二物理上册期中试卷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