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雪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13 00:42:33 初中知识 我要投稿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雪教学设计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也是最精彩的一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语文八年级雪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雪教学设计

  【任务分析】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也是最精彩的一篇。但由于文体特点和作者思想的博大丰富,理解的难度比较大。理解的主要难度在于作品的内涵极其丰富,表现手法艺术性又特别强,在给解读带来了很大空间的同时,也使理解的多元成为必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提出有创造性、独特性的见解就十分关键了。在交流时应该允许他们有自己的见解,而且理解不必求透彻,讨论不必求结论的一致。

  【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方式理解作品的字面意义、蕴涵的思想意义。通过阅读《《雪》四人谈》了解几种不同的代表性看法,为教学作好必要的铺垫。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体味诗化的语言之美。通过诵读“朔方的雪”体会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课前学习】

  课前分别读一读鲁迅的散文、小说等不同的文学体裁,对各自的特点有自己的感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思想,采用“知人论诗、文如其人、阅读评论文章的方法”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教学设计】

  1、导入语方案设计:

  ⑴让同学谈从小学到现在接触到的鲁迅文章的总体印象,可从语言特色、主题表现、塑造的人物形象等方面谈,在此基础上导入鲁迅的散文诗《雪》。

  ⑵可以让同学回顾自己所学过的作家作品或歌词中对“雪”描绘的语句,谈自己的体会,(老师提示同学)一般来说作者在描绘某种景色的同时会寄寓自己的某种情感,这在文学创作中叫“借景抒情”,请同学读文章看看本篇文章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诵读品味诗化语言:

  教师指导语:这是一首散文诗。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对于散文诗诗化的语言之美要靠反复诵读去体会。请同学们反复诵读本文,举例告诉老师:本文的语言之美美在何处?

  学生反复诵读文章,学生不停下,老师不打断。学生举例说明文章的诗化语言特点:

  ⑴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三个修饰语,从温度、硬度和颜色三个不同角度写出雪花“冷”、“硬”、“白”的特点,显示了雪花不向严寒屈服的品格。)

  ⑵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健壮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说明在春天还没有到的季节里,已经闻到了春天的气息,“极健壮”说明充满生命的活力,“处子”表现青春的美丽。这些修饰语,表现了江南的雪中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⑶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无边”突出“旷野”的“旷”,“凛冽”突出天气寒冷,前两个短语突出北方雪花环境的险恶,“闪闪”既是对雪花在空中飞舞的情形的描摹,也是对雪花抗争精神的表现,而且契合雪花的特点。这些修饰语,充分表现了雪花同严寒战斗的品格。)

  3、分步理解作品的“隐讳之言”:

  教师指导语:《野草》用了形象、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以至好多语言非常晦涩难懂,鲁迅的《雪》又是最难懂的一篇,所以我们要想读懂本文应当采取一定的方法。

  第一步:“登堂”

  “登堂”就是理解文章的字面意义。请同学们在品味本文语言的基础上解答问题:

  ①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

  ②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直接提问明确:

  ①记忆中的江南雪景、现实中所处的北方的雪景。

  ②前者:滋润美艳、相互粘结、蕴含着春温、晴日下渐消释;后者:冰冷坚硬、如粉如沙、抗击严寒、晴天里蓬勃奋飞。

  第二步:“入室”

  教师指导语:“入室”即透过字面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意义。我们可以采用如下做法:

  知人论诗法:请同学们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和当时作者的生活、思想情况再读文章谈谈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雪》写于1925年1月18日,那时鲁迅正生活在北洋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京。在旧军阀统治下的北京没有什么言论自由,但鲁迅就是鲁迅,他不会屈服于谁,所以他要把心里想的在他的笔端流露出来。

  学生再读文章后展开讨论,明确:对记忆中的故乡江南有一种怀念之情,对现实中的朔方的雪有种赞美之情。

  文如其人法:请同学们反复诵读咀嚼鲁迅先生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说一说鲁迅性格中的两面性。

  学生诵读探究不难看出:鲁迅性格中既有柔软又有坚硬的一面。柔软的一面江南的雪可以代表,坚硬的一面朔方的雪可以代表。

  学习借鉴法:请同学们阅读《〈雪〉四人谈》,看看大家们是怎么看待鲁迅的《雪》的。

  明确:注意作者评论的观点和角度。

  第三步:“揭开面纱”

  教师指导语:通过刚才同学们对《《雪》四人谈》的阅读可以发现不同的人其实对同一篇文章的看法是不同的。请你再读一读文章也许你也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读文章,鼓励学生提出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见解。因为不同的人见解肯定不同,这种情况就叫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讨论交流反复诵读后还难以理解的语句

  如:

  如何理解“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这一句话?

  这是一句拟人手法,提出耐人寻味的思索:“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从全文来看,他不能变成“灿烂”的雪花,似乎不幸,但他可以转化为蓬勃奋飞的北方雨的“精魂”,又未必是不幸。

  对文章结尾“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这一句,有许多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歌颂了雪和寒冷环境不屈斗争的品格;有人认为,这个结尾写出了朔方的雪在抗争中献身的悲壮;还有人认为,是和开头写雨相照应,说明雪是由雨而来。你如何理解这句话?(教师投影出示该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无论是赞同其中一种意见,还是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只要和课文内容不矛盾就行。学生如果认为这是生命的升腾也可以。

  类似这样的句子,教师要组织同学们展开来讨论,允许有不同的理解,理解不必求透彻,讨论不必求一致的结论。

【语文八年级雪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雪孩子》教学设计05-29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雪教案设计09-23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八年级《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08-22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敬畏自然教学设计08-12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9-21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06-11

八年级下册语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09-24

2017年八年级语文《背影》教学设计及点评06-08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八年级观潮教学设计01-10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一年级《雪孩子》教学设计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