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钓鱼的启示名师教案
教学设计是作为教者,基于对学生和教学任务的分析,而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进度、课程评估等做出系统设计的一门学科。 下面是小编精选的钓鱼的启示名师教案,欢迎参考!
【1】钓鱼的启示教案答案
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是第四组课文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用抒情的笔触,讲述了一个钓鱼之后又放鱼的故事,用烘托的手法,刻画了一个严格自觉遵守规则的好爸爸形象,学习本文要使学生懂得,自觉地遵守规范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素养。作者对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写得特别细腻,语言描写和环境刻画也是表达的鲜明特色,教学中应着重感受的心路历程,从而体会到遵守规则的必要性和自觉遵守规则的高尚。并且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善于阅读生活这本大书,经常有所发现,受到启示,为单元习作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四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阅读的基本能力,比如:抓重点词语的能力,反复朗读体悟的习惯,但是这些只是初步的开始,还需要在大量的经常的语文阅读实践中加以强化和提高。
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从读学写,这一点比较薄弱,需要在教学中挖掘读写结合点,相机渗透,在阅读中丰满写作的羽翼,从而达到读写互促双赢的目标。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继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的方法理解生词。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和表达,感受詹姆斯在整个钓鱼、放鱼过程中心情变化,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感悟的同时将学文与导行相结合,践行自觉遵守规则的学习所获。
3.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2.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3.在读写结合中得到提高。
学习准备:搜集相关信息并进行筛选,批注法预习课文,PPT
教学过程:
一、结尾入手,梳理脉络,整体感知。
1.出示单元导语
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中——“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第13课《钓鱼的启示》。
2.请一位勇敢的同学端端正正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认读课本“词语盘点”中与本篇课文有关的21个词语。PPT出示
附近 捕捞 鱼饵 辉映 剧烈 上钩 操纵 摆脱 鱼鳃 争辩 皎洁 乞求 嘴唇 沮丧 旅途 诱惑 告诫 实践 严格 永久 启示
【设计意图】以单元整体建构思想为统领,从单元导语的整体入手,引导学生高屋建瓴,鸟瞰整个单元,心中有整体,从而减少学习的盲无头绪,单元学习旅程可以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果。把《回顾·拓展》中的词语盘点中的相关要求读读写写的词语分散到每篇课文的学习之中,也是整体建构的一个体现。
学生参与板书,此处主要是强化“钓”与“钩”字形的区别,为减少错别字打预防针。如果学生写正确就进行正强化;如果学生写了错别字,就请学生观察纠正,对大家都有警示。
词语的认读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之上只是用检查的形式巩固,发现字词掌握的问题及时变式练习,强化巩固。这是学生从四年级进入五年级学习的一个明显的变化。
3.出示课文第11自然段。
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聚焦课文典型段落,牵一发动全身,寻找文本解读的一扇门。
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身的启示。
A. 自由读,指读。
B.读着文章结尾这一段,你的心中冒出了哪些问号?比比谁的思维敏捷。
①为什么34年前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②34年前的那个夜晚留给我的回忆是什么?③34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的终身启示是什么?④文章的作者是谁?⑤34年前的那个夜晚是怎样的一个夜晚?⑥这段可不可以放在文章的开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需要从每一节课的'学习开始。这里请学生放胆提问,然后顺学而教,因学而导,用质疑的深度与广度带动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广度。教师要珍视每一位学生的思维火星,小心呵护,使其燃成燎原之火。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
C.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在预习的基础上再快速浏览全文,
①看看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月光如水的夜晚 静悄悄的夜晚 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 我钓到生平唯一一条大鲈鱼的夜晚 被父亲命令放掉这难得一钓的大鲈鱼的夜晚 让我记忆终生的夜晚……
②板书:钓鱼、放鱼、启示,明晰课文的大体脉络,搭起框架。
③主要内容:文章写了“我“11岁的一个夜晚,在离鲈鱼捕捞开放前二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命令下不得不放掉,以及由此事受到的启示。
【设计意图】归纳主要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的一个能力培养的硬指标,也是学生能力的一个弱项。这里根据课文结尾的解读,为学生顺利地准确简练地归纳主要内容搭了二个台阶,其一是开放性地解读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其中包含的丰富的信息为归纳主要内容做了初步的铺垫,其二是粗线条梳理课文的脉络。也就是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归纳主要内容就可以水到渠成。
D.从短短的一句话结尾中,我们顺藤摸瓜,有了这么多学习收获,同学们真不简单。齐读,这样的结尾给你怎样的感觉?
简洁、言简意赅、总结全文、干净利落、耐人寻味、首尾照应、点题……
看来,这真是一个值得我们在作文中学习借鉴的结尾呀。
【设计意图】阅读与写作是孪生兄弟,从来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从作者的独具匠心的结尾处可以吸收写作的营养,自己作文就是依样画葫芦。
二、细读课文,朗读补白,感悟体验。
过渡:让我们再回到那个让作者记忆犹新的34年前的夜晚,和作者一同重温当时当地的情景。
1.经历钓鱼的惊喜与得意。
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课文1——3自然段,张开想象之眼,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①夜色下的湖面、湖水。②月光皎洁的湖边景色。③湖边钓鱼的父子俩。……
【设计意图】用语文学习特有的方式,把静止的抽象的语言文字通过丰富的阅读想象,幻化成生动可感的画面,从而能够全身心投入文本的学习,身临其境地与文中人物同呼吸共悲喜。
父子俩钓鱼有什么收获吗?
A.PPT出示图文并茂:鲈鱼的资料:一般体长30—— 40厘米,体重400——1200克,最大可达30——50斤,一般也有3——5斤。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猜一猜这条令作者惊叹的大鲈鱼有多重?真是让人喜出望外、兴奋不已。板书:得意 读出这种感受。赛读。
PPT出示:.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B. 我和父亲细细地欣赏着,只见这条大鲈鱼 。
(外形、动作等方面展开想象描述补白。)
体长足足有40厘米,银白的细密的鱼鳞在银色月光的映衬下闪着迷人的光泽,仿佛一条穿着银纱的美人鱼。
这个大家伙足足有20斤重,瞧它费力地扭动着身躯,两鳃不住地翕动着,像是在向同伴求救,又像是在对我发出抗议:快点放了我。看来它还没有明白自己已经成为了“我”的囊中之物,瓮中之鳖了。
这条大鲈鱼吃力地摆动尾巴,仿佛想游回湖水中,可是任凭它怎么使劲,也无济于事。
我们父子俩被这条从来没有见过的大鲈鱼惊呆了,沉浸在无比的兴奋与喜悦之中。
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PPT出示:.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设计意图】链接第三组学到的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想象补白来介绍这条难得一遇的大鲈鱼。在具体的描述中不但温故知新,而且与文中的“我”有了感情的共鸣,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也为作者不理解父亲放鱼的决定埋下情感的伏笔。
C. 面对这么一条大鲈鱼父亲竟然让我放回湖里,我不愿意遵命还有其它原因吗?
①从第3自然段中捕捉信息
等了好长时间——来之不易 特别辛苦的等待煎熬之后的回报
小心翼翼——千万不能上了钩的鱼再脱钩而去
等它筋疲力尽——不能功亏一篑,用最后的等待确保猎物到手
②从第8和第9二个自然段中捕捉信息
四周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和船的影子——事情人不知鬼不觉 不必担心被人发现或者举报 天知地知大鲈鱼知
【设计意图】课后阅读提示要求思考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为什么坚持这么做,具体学习中把这个问题的处理也进行了层次化的分解。这里通过会晤文本,确认我不愿意放鲈鱼回湖里情有可缘。同时父亲自觉严格遵守规则的品质更让人觉得肃然起敬。
这也是引导学生打破阅读视角的局限,在行文的前后联系中捕捉阅读所需要的信息。文本永远是感悟的源泉。书读百遍,方能得到真知。
2.感受放鱼的无奈与不舍。
默读第4——9自然段。让我们一起在这静谧无人的夜晚,用心倾听父子俩的对话。
①PPT出示对白内容。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②学生自选角色,合作朗读对话。展示朗读,交流评价。
③加入表示心情的提示语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父亲坚定地、不容争辩地、不由分说地说道。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莫名其妙地、生气地、不解地质问父亲。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不容争辩地、更加坚定地回答儿子。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地、带着口腔地、可怜巴巴地、伤心地、难过地、失望地、沮丧地乞求着。
相机板书“我”心情,明确我的心理活动的复杂变化,衬托父亲对自己儿子教育的严格。
师生分角色再次朗读体会。
④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呢?说明理由。
严格的、自觉的遵守规则的、古板的、不通情达理的……
解读父亲的内心独白。进一步明确父亲坚持要我把大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A.这的确是一条难得一遇的大家伙,放掉实在太可惜了。
B.但是,这大家伙上钩的时间真不是时候,偏偏离解除禁捕令还差二个小时。
C.如果违反了规则,收获的是一条罕见的大鲈鱼,但失去的却是儿子做人的准则。我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影响儿子的一生做人。
D.如果放了这条到手的鲈鱼,儿子一定会特别伤心、失望,但对他以后的人生必定会大有好处。所以,还是忍痛割爱吧。……
⑤就让我们用自己的感情朗读,读出所有这些丰富的感悟。
【设计意图】这个版块的教学体现的是以读启思,以读促悟的教学思想。在反复朗读对话之中,丰满对文本的感悟,深切体会父亲坚持让“我”放鱼回湖的做法的苦衷,了悟父亲的心路历程,学习用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及事件的发展变化是一种经常的有效的方法。在读中渗透学习表达。同时为下边深入体悟作者由此事得到的启示做孕伏。
三、回扣开头,总结事件,为升华主题作铺垫。
34年前的那个夜晚,令我永久记忆的是 ,是 ,是 。
我钓掉了一条生平最大的鲈鱼,以及当时的激动心情。出乎意料的是父亲命令我放掉了到手的大鲈鱼,以及我当时的生气、不解和无奈的复杂心情。那条永远活蹦乱跳地我记忆之河中的罕见的大鲈鱼。父亲给予我的道德教育。……
这虽然是一件平常的小事,却让“我”终生难忘,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样。这位非同寻常的父亲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孟德斯鸠的一句名言。
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
四、内化感悟,积累语言,启迪思考。
1.搜集道德修养的名言。
2.试着自学文章第三段,也就是10——11段。用批注的方法记录下来。准备下节课交流。
3.想一想,课文最后一段能不能作为文章开头第一段?为什么呢?课下可以和同学或者家长讨论,也可以和老师讨论。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环节,仍然紧扣结尾段,开放思维,拓展学习空间,带着疑问结束课堂的学习,开启更深刻更具有广度的新一轮的思考。
信息搜集整理也是五年级一个能力培养点。结合下节课的学习,积累名言,进行认识的升华,接受道德的洗礼。
自学能力始终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养成自学的习惯,有自学的毅力,才能在语文学习上有更主动的发展前景。所以安排用批注法自了课文写“启示”的部分,就是引导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学习实践中增长本事。
【2】钓鱼的启示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比较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比较清晰表达出来。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走进第四单元的学习,第一篇文章
生:钓鱼的启示
师:钓和“钩”容易混淆
钓钩
我和父亲在鱼()上放好鱼饵,把()线抛了出去,不一会儿,大家伙上()了。
师:很多人喜欢钓鱼,因为能从钓鱼中得到许多快乐,而从钓鱼中能得到启示的人并不多,(板书:启示)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詹姆斯.兰弗蒂就是其中一位,(齐读课题)来看看作者詹姆斯在与父亲的一次钓鱼中收获了什么终身有益的启示?
二、检查读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再读一遍课文。
出示检查字词
溅起涟漪小心翼翼筋疲力尽月光皎洁鱼腮翕动
沮丧告诫诱惑实践抉择操纵嘴唇
.出示长句子: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好这一段话。
三、整体感知
师:课题是“钓鱼的启示”,一看就知道,有两部分组成,一是钓鱼,一是“启示”,请通读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作者小时候钓鱼的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作者成年以后得到的启示?
生:倒数第二自然段是写作者获得的启示。
生:第一到第九自然段是写钓鱼的事情。
师:那是一件什么事情呢?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
学生朗读课文,老师巡视。
生:课文写的是“我”跟着父亲去钓鱼,钓着了一条大鱼,父亲让我把鱼放掉,我依依不舍的把鱼放掉了。
师:我能给你的答案打80分,其中最主要的漏掉了,会让人产生歧义。这父亲凭什么要让人把鱼放了呀!
生(恍然大悟)是我在鲈鱼开放日前就钓着了鱼,父亲才让我放鱼的。
师:请同学们组织好语言再交流。
生:“我”跟着父亲去钓鱼,在鲈鱼开放日前两小时钓着了一条大鱼,父亲坚决要我把鲈鱼放掉,我无可奈何,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到了湖里,这件事情中让我受到了启示。
师:我们这样概括依然会让人产生歧义。我当时就从这件事情上得到了启示吗?
生:不是的。
师:(出示)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开放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钓到了鲈鱼放回湖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了。34年后,当我成了著名建筑工程师后,从自身的成长经历中体会到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经历的事情使我获得终身的启示。
你们觉得老师出示的文字值得你学习的在哪里?
生:你增加了最后一句话,使整个内容概括全面了,不会让人产生误会了。
师:结合老师的提示修改自己概括的主要内容。
生修改表达
三、品味心情变化,体会句子含义
师:这件事情,已经三十四年过去了,同学们,很多事情不消一年全都忘记了,三十四还记得。结尾写到。
出示: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永久的回忆和终身的启示。
学生朗读,读出“记忆永久”。
师:永远印在我心中的是月光如水的美好景象。
学生朗读“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能够把一件事情记得这么清楚,一定是这件事情中,让自己的心里触动非常非常大。我们来默读课文,思考,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我钓上了一条鱼非常得意,父亲让我把鱼放掉时,我的心里非常着急,也非常难受,最后依依不舍把鱼放走了。
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引导。
得意→(急切)→(难过)→(不舍)
师:“我”的得意原因是钓着一条大鱼,(板书:鱼很大)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当时钓到大鱼的情景。
学生朗读后出示: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跳跃着并甩动尾巴,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了不少水花。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多位学生朗读
师:“从来没有”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十一岁的我从来没有见过,三十四年过后
出示: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
指导朗读,感受鲈鱼的大。
师:让我们一起将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师:读得真有感情,我相信大家脑海中也一定浮现出了当时的画面。怪不得“我”和父亲会这样得意地欣赏着这条大鲈鱼呢!我急切,我难过,我“不舍”把鱼放掉,仅仅就是因为鱼大吗?默读3---9自然段,找到相关的理由。
学生默读,老师巡视
师:介绍有关鲈鱼捕捞开放日的有关知识。鲈鱼的繁殖能力很弱,因此在产卵期禁止捕捞。
生:现在是(晚上十点),而这时离鲈鱼捕捞开放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了,这条大鲈鱼对“我”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诱惑啊,
生: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没有任何人看见。
生:我能钓起着这条鱼,很有成就感,现在要让我放了鱼,真的难以做到。
师:按照规定,提前钓到鱼,就应该放掉,不放鱼就是错误的行为,
这就叫------
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词语默写
沮丧告诫诱惑抉择操纵嘴唇实践
小心翼翼筋疲力尽月光皎洁不容争辩依依不舍
学生默写后订正。
二、品读课文
师:课文记载了这样的一件事情(结合听写的词语)
生:(读)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筋疲力尽地钓起了一条大鲈鱼,在父亲不容我争辩中,依依不舍地把鱼放了。34年后,我成了著名建筑工程师,从自身的成长经历中体会到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钓鱼的事使我获得终身的启示。
师:我们大家都知道按照规定把鱼放掉是对的,把鱼留下是错的,但是实践起来真的太难太难了。
生:(结合板书回答)难在无人知道自己是在鲈鱼开放前两小时钓到的,难在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钓到了,这条鲈鱼太大了。
师:是啊!(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如此。比如说,晚自习就应该安安静静学习。事实上,我们都做到了吗?
生:没有做到。
师:是非易断,实践难。如果不是父亲,“我”绝对不会把鲈鱼放掉的。父亲做了哪些呢?
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老师巡视指导。
生:(读文)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生:(读文)父亲一看时间没有到,就盯着鲈鱼看了一会儿,要我把鲈鱼放回去。
生:(读文)父亲平静地说:“你还会钓到别的鲈鱼的。”
生:(读文)父亲不容争辩,没有商量余地的。
师:父亲外在的平静,其实内心很不平静,所以“盯”了鲈鱼看了一会儿,才说:“你得把鱼放回去!”这个“得”什么意思?
生:必须。
师:是不容商量的,必须把鱼放回去。父亲想什么呢?
生:父亲心想:虽然这条鲈鱼的确漂亮,但是,现在不是鲈鱼开放日,就要按照规定去做。
师:这个“但是”在这里用得好。是啊!鲈鱼再大,钓鲈鱼再困难,即便an是无人知道,可是……
生:可是,如果我让孩子把鲈鱼留下了,他以后看到什么自己喜欢的都挡不住诱惑,就会犯错误了。
师:人们常说,父母是儿子的老师-----
生:(恍然大悟)我虽然也喜欢这条漂亮的大鲈鱼,但是不能让儿子把鱼留下,我要为儿子树立榜样,否则,我以后怎么教育儿子啊!
生:我只有在他小时候严格教育,才能使他长大以后不犯错误。
师: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女生读旁白,男生是小詹姆斯,我读父亲的话。
(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我虽然万分不舍,但是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
生:(读文)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四、读启示,写感受
师引读课文最后第二段: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也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
学生读: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这段话含义非常深刻,这些部分已经明白(圈划出“严格教育”和“道德只是个……却很难)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什么呢?
生:小时候是考试只有98分,老师错判100分了。
生:到超市买东西,营业员多找了10元钱。
师:长大以后他做了著名的建筑师。
生:别人给他金钱,让他干违法的事情。
生:名誉、地位都充满诱惑的
师:詹姆斯受到诱惑,犯错误了吗?
生:他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是因为从小受到了父亲严格的教育。
师:我们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话
生:(读文)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与终生的启示。
师:成为父亲的詹姆斯还把自己的两个孩子带到湖边,把自己小时候的亲身经历的这件事告诉子女,并拿出自己写的一本书,谆谆告诫自己的孩子:(出示)《做得对与做得好------天知地知》,在扉页上有一句话
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在无人知晓……
师:请你们把作者的心声补写完。
生: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在无人知晓,面对诱惑的时候,正确判断是非,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生: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在无人知晓的时候,面对诱惑,能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小时候接受了严格的教育,长大以后,面临道德抉择时就会自觉遵守公德。
师: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富有哲理的话,把它读进自己的心坎里。
板书:
我 父亲
钓 得意→-急切→难过→依依不舍
鱼 (鱼大、难钓无人知晓)严格要求
【钓鱼的启示名师教案】相关文章:
钓鱼的启示教案03-10
钓鱼的启示优秀教案03-10
钓鱼的启示公开课教案03-10
钓鱼的启示优质课教案03-10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ppt03-10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方案03-10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知识钓鱼的启示答案03-16
竞技钓鱼配置钓鱼饵料的原则03-13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猫钓鱼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