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3-02-24 10:19:50 成考专升本 我要投稿

2016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

2016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俗话说:“上行下效。”与这句话相关的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

  B.陶冶教育

  C.榜样示范

  D.品德评价

  2.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  )

  A.学期工作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

  B.全面计划和专题计划

  C.课内计划和课外计划

  D.教学工作计划和思想工作计划

  3.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  )

  A.课程计划

  B.学科课程标准

  C.教材

  D.教学参考书

  4.以法国利托尔诺为代表的关于教育起源的理论被称为(  )

  A.教育生物起源论

  B.教育心理起源论

  C教育需要起源论

  D.教育劳动起源论

  5.提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平行影响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

  A.凯洛夫

  B.杜威

  C.马卡连柯

  D.赫尔巴特

  6.促进教学方法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意识形态

  7.世界上最早一部教育专著是(  )

  A.《论语》

  B.《礼记·学记》

  C.《中庸》

  D.《大学》

  8.学生年龄特征包括哪两方面特征(  )

  A.认识和情感特征

  B.认识和个性特征

  C.个性和性格特征

  D.生理和心理特征

  9.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

  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式

  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

  10.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实质是(  )

  A.中等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学校教育制度

  D.高等教育制度

  11.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

  A.各科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

  D.班主任工作

  12.从本质上说,教学过程是(  )

  A.一般认识过程

  B.理性认识过程

  C.特殊认识过程

  D.感性认识过程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教育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可以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14.素质教育是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我国中小学德育应完成哪几个方面的任务?

  16.课外校外教育有什么重要意义?

  17.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试论述启发性教学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防御反射

  D.信号反射

  20.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

  A.定势

  B.定义

  C.变式

  D.同化

  21.“足智多谋、随机应变”表现的是思维的(  )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22.智力技能的特点是(  )

  A.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B.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D.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

  23.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助人为乐,诚实,正直,属于(  )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24.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  )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斯珀林

  D.弗洛伊德

  25.下列属于韦氏智力测验量表中的言语分量表项目的是(  )

  A.完成图片

  B.排列图片

  C.数学推理

  D.实物组合

  26.情绪是一种反映形式,其中介为(  )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认识

  27.人际交往的原则包括(  )

  A.主动交往

  B.学会批评

  C.社会交换

  D.勇于认错

  28.“自我理论与健康人格理论”适合采取的咨询技术是(  )

  A.精神分析法

  B.行为矫正法

  C.人本主义疗法

  D.理性情绪疗法

  29.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

  A.胆汁质

  B.黏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30.在人际关系取向上,有三种需要,分别是包容需要、控制需要和(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情感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32.思维和感觉、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简要分析复习在记忆中的作用。

  34.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5.简述气质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关系。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试分析态度的理论。

  参考答案

  一、1.C2.A3.B4.A5.C6.A7.B8.D9.D10.C11.D12.C

  二、答案要点:

  13.错误。教育对社会生产力、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社会的发展方向是由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决定的,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14.错误或不全面。素质教育应该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促进学生“双基”的掌握。智力、能力的发展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三、答案要点:

  15.我国中小学德育总的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具体任务是: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16.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新知识;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实施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17.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四、答案要点:

  18.(1)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涵义: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教师要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③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19.D20.A21.C22.B23.A24.B25.C26.A27.C28.C29.C30.C

  六、答案要点:

  31.正确。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总是和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32.正确。思维和感觉、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过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的反映,它们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或个别属性,而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七、答案要点:

  33.(1)给信息再加工提供机会。识记是接受所要记忆的事物的刺激。特别是在有意识记里面,我们要反复地接受客观事物对我们的刺激。照现在的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编码在识记中起决定作用。

  (2)重新考虑与寻找材料之间的关系。识记需要复习,但复习不只是为了加深印象,而更重要的是为信息加工提供机会。复习一次就有一次加工,就多一次重新考虑与寻找材料之间关系的机会,从而也就增进了加工深度,提高了编码水平。

  (3)增加信息加工的深度。复习在教学工作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求学生复习任何材料时,都要提醒他们每复习一次就要努力加深一次对材料的理解。要“口而诵,心而维”,不可“学而不思”。

  34.(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性思维;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4)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

  35.在巴甫洛夫看来,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和人的气质关系是:弱型相当于抑郁质,不可遏止型相当于胆汁质,活泼型相当于多血质,安静型相当于黏液质。

  八、答案要点:

  36.(1)态度的学习理论。霍夫兰等人认为,态度大致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通过联想(包括强化和模仿)获得有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加上评价组成的。所谓联想就是两个或者多个观念(概念)之间构成联结通道,由一个观念可引起另一个观念的活动表现。强化对态度形成有相当的作用。当个体的态度得到社会的赞许,它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就得不到强化。态度的强化更多地依赖于赞许,或者同时受到两种相反的强化,其作用则取决于两者相对的强度。模仿是通过榜样人物形象的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即初级学习形式。榜样如果是强有力的、重要的或者亲近的人物,引起模仿的作用更大,甚至在没有榜样言语教诲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2)态度的分阶段形成理论。凯尔曼指出,态度形成以及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顺从,指在社会影响下,个人仅仅在外显行为上表示与别人一致,这里还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认识或者情绪成分。这种态度是表面的、外控的(受奖惩原则支配),一旦外因消失,它就中止。因此是暂时的。

  第二个阶段:认同,指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者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者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种态度带有较多的情绪、情感成分,它虽然谈不上有多深刻的认识作基础,但已经比较主动了。第三个阶段:内化,即把情感认同的东西跟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联系起来,给予理智上的辨认,作出是非判断。这是一种认知性成分占主导地位的态度,它已经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因此一经产生就比较持久,不容易改变。

  (3)态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关于人们在相互作用中其认知因素由不协调到协调,从而引起态度或者行为变化的研究领域。费斯廷格认为,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他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相互一致和协调的;相互冲突和不和谐的;无关的。当人们的两个认知因素处于第二种情况,人就会感受到不舒适或者紧张,并力求减缓。这种由于认知冲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不一致)导致其内心不自在的状态,就叫做“认知不协调”现象。人出现了认知不协调现象,就会不由自主地驱使自己去减少这种矛盾,力求恢复或者保持认知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和一致性。它通过以下几种途径:①改变或者否定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个;②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评价,减弱其中一个或者同时改变二者的重要性或者强度;③在不改变两个认知因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或者几个能弥补鸿沟的新认知或者理由。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题与答案201608-12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练习试题及答案201608-08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测试题及答案201608-12

2016年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08-08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01608-11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预测试题及答案201608-12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1608-14

2016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试题及答案08-07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16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