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神”的训练方法

时间:2023-07-03 07:34:21 路燕 古典舞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神”的训练方法

  “神”即神韵,心意,是表达情感的手段,在身韵训练中起主导支配作用。神韵是身韵训练的本质,是中国传统审美形态的精要所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神”的训练方法,欢迎阅读欣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古典舞身韵作为一门体现民族精神的风格训练主干课,在继承戏曲舞蹈和武术身法的基础上根据舞蹈自身规律创建而成,以体现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精髓和整体风貌。身韵课的艺术特征是以“神韵”带动形体,在更高的文化层次上体现中华民族“形神兼备”的审美特征。神韵是本质,也是精要所在,所以“神”的训练至关重要,它应该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真正的将其作为古典舞的“核”来正确对待。

  一、身韵中“神”的特点

  “神韵”二字乃上古篆书,代表了虞舜时代的整个中华精神图腾文化,它是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其美学特征是自然传神,韵味深远,天生化成而无人工造作的痕迹,体现出清空淡远的意境。通俗地说,神韵就是传神或有味。

  (一)“神”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它与形、劲、律有机结合,不可分割

  “形”与“神”概念相对,指动作的内与外,在舞蹈的身体中可以将其视为身与心,通过一些词句来解释身韵中形神的关系,“形神兼备”、“以神领形,以形传神”、“变其形,扬其神”等等,这些话语表明形神密不可分,同时也突出了神的重要性,是舞蹈身体上的升华。“劲”有灵肉合一,身心合一的概念。它在一种特定的力的样式中,表现着某种生命运动的质感,它带有中国人对力的认识和感觉,在与“律”相关的词中应关注的是:“韵律”、“劲律”、“动律”、“节律”、“规律”,这种“律”中都体现中华民族的情感、性格、气质,也是神韵的深刻体现。可见,形、劲、律与神不可分割,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构成舞蹈语言体系的基础。

  (二)“神”是审美精髓所在,与精、气共同构成中国古典舞的美学核心

  “精、气、神”是体现古典舞主体的精神气质和舞蹈的情韵的表现手法,所以在教学和表演中随时都会涉及到。“神”乃生命的根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体现美学核心的境界,注重哲学层面上的传承,使舞者在肢体表现上得到深化和升华。

  (三)“神”的具象表现之“眼法”,是内心情感宣泄的直接途径,是古典舞表演的点睛之处

  “眼法”是神韵最具象的表现形式,中国古典舞十分注重表情,但是这些表情必须是“发乎情,止乎礼”。所以表演艺术训练眼睛是十分必要的,眼睛的表情形态有许多不同的“视”之法。如恨视、张目直视、深沉注视、眼睛昏暗、远望、伺查斜视、突然窥见、回头看、眼睑低垂、目光掠过等等,这种带有中国人特点的表情是“神”的最佳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舞作为审美艺术传神的直接手段。

  二、“神”的训练意义

  中国古典舞身韵作为一种传情达意的肢体表演艺术,能给人以崇高的想象和理解。“神”的训练对于完整表达舞蹈的意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我们来看一些“神韵”味道十足的古典舞剧目,如《扇舞丹青》、《风吟》等,一种对内在精神的探索,试图将“形”的理解扩展到内在审美、民族、传统、精神、文化,使舞蹈的写意性,抽象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在教学方面,“神”的训练即为“意”的训练,具体指“意、气、力”并用的动作表现原则。在动作“情态”的层面,“神”便具化为不同性格、不同人物之“情”,以人之“情”为“神”之依据,方可达到形、神、情的统一,达到塑造不同人物的目的。还有就是对于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诗情画意”的意象传达,也充分印证了表达意境的重要性。因此“神”的训练是内外共同陶冶的过程。

  三、古典舞身韵中“神”的训练的具体实践

  “神韵”的训练要讲究内外兼修,它包括外在形式上的表现和内在形式的陶冶两部分。

  (一)从眉目间,神态中强化“神韵”训练

  作为舞蹈艺术,必须对其外在形式也就是眉目进行强加训练,从简单入手,加以引导。依据“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一”的模式,对眼神进行训练,“一”为眼神的“视之”训练,作为眼神最基础的一门功夫就是盯住一处看,戏曲中就有这样练习眼神的方法:“二”为眼神的“收放”训练,采用慢收慢放、快收快放、慢收快放、快收慢放的训练方法,先使学生形成使用眼神的习惯,为做各种情绪的眼神打下基础。“三”为眼神的“聚、放、凝、收、合”的训练,使学生对于眼睛的运用达到自如的状态。“万物”为眼神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的训练,采取情景训练法,如表现喜的神韵,怒的神韵,似喜非喜的神韵等等。以丰富眼神的状态,深化内涵,另外还有神韵训练的支干课程眉宇间的练习,通过控制眉头和眉峰的肌肉来完成,如蹙眉、舒眉等,和在线路中训练上述眼神的各个“元素”,将眼神的训练与身韵组合有机的结合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二)从内在形式中陶冶“神韵”

  外在形式的训练固然有效,但却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影响而无法达到最佳效果,所以“心性”的陶冶也是重要的训练环节。有一句话可以指导我们:“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之学使人庄重”。就舞蹈学生来说,应该要涉猎的书籍包括文史哲类等等,对于神韵的训练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神韵训练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民族气质,使舞蹈艺术更具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这才符合中国舞蹈的艺术规范和审美原则和对中国古典舞的核心内涵的完美诠释。

  拓展: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中的气息训练

  在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教学中,首先要接触的就是“气息”的训练,这里的“气息”是指人的生理“气息”在形体动态中的艺术化投射。中国古典舞不仅以“气息”作为外部姿态的某种推动力,即由人体内的深呼吸带动肢体的运动和变化。中国古典舞身韵是由元素变化、发展而来,“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元素本身是与“气息”不可分割的,而解决“气息”的问题也是古典舞身韵教学中最本质的训练目的,它作为“身韵”教学中的重要训练内容而贯穿始终。

  一、“气息”与动作形态的配合

  一切外部的动作、舞姿、体态、线路都称之为“动作形态”,一切内在的气韵、气息、意念、神采都可以称之为“韵”。 中国古典舞身韵讲究“神形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因此,身韵教学不仅在动作质地上有着严格的要求,还应该在韵律和美感上给予充分的启发和体验。在训练中,当学生明确了“气息”的要求,就会有利于他们改变为动作而动作,为模仿而模仿的被动现象。“气息”也作用着肢体动作的过程,会直接影响着舞蹈风格的表现。 “气息”的形式、时机、节奏等也要随着舞蹈肢体动作随之调节。正确的“气息”能使动作充满活力并圆润流畅,同时“气息”的大小也会使人体外在形态产生变化。从而使动作更具有生命力,来增添舞蹈的魅力。可以说,气息过程与动作表现过程是时刻联系在一起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典舞基本元素中由小的上下“气息”造成了“提沉”元素,而加大上下“气息”幅度就会将基本元素扩大成“含仰”。 由此可见,“气息”与中国古典舞中“形”的审美意识有着紧密关系。舞蹈除了需要正常的“气息”和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作品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作品的中心思想。

  二、情感是“气息”的原动力

  情感表现是指将内部情感通过某种形式呈现与外部,以影响和作用于他人。“气息”和表情是情感表现的基础,想象是舞蹈表演的内在支柱。首先,“气息”是因为人的情感而存在的,是在生命状态下对情感信息的传递,是内在的具有穿透力的传递。通过想象进入情感状态,用气息和表情来传递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达到“身心一体、内外统一”的“无形”境界。对于一个舞者而言,“气息”是很重要的修养之一,因为心与形的高度统一必须要有”气息”的配合。如悲伤时气息是长吸短吐,动律以旁提为主;高兴时气息是快吸快吐,动律主要以横拧、闪、点为主;愤怒时气息是短吸长吐,动律以立圆、凝、倾为主等。舞蹈表演艺术中的“气息”是对生活的体验、再现和升华。只有气息流动在身体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感动。如何使内在“气息”与情感相一致,使情感的表现在特定动作中得到体现,在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探索。

  三、“气息”与力的关联

  身体运动中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力”的形态,实际都是有“气息”控制的。“力”通过“气息”来展示,“气息”又顺“力”而来。在日常的教学及训练中,对气息的系统规范训练是最为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常,气息控制的长短直接影响着动作的力,它是动作力量产生的预备。例如,行如流水的控制力,亮相刹那间的凝聚力,或如明快洒脱的身段和富有弹性小巧的寸劲,这正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手眼身法”。通过控制呼吸的大小,可以运用它来贯穿舞蹈中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流畅度,从而找到舞蹈表演中肢体的“延伸感”,使舞者完美地做出各种舞姿,同时也牢牢地吸引住观众的视线和心理,利用这些手段,从而淋漓尽致地表现舞蹈作品。

  完美的“气息”运用有着它独特的重要性,舞蹈是以肢体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门类,赋予舞蹈灵魂的是神和韵,“气息”不仅仅给舞蹈人物形象以生命,还赋予了作品特有的审美倾向。把握好舞蹈“气息”的正确运用,时刻在作品人物身上用神韵贯通,才能成功的塑造好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可见正确的“气息”运用方法在舞蹈中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训练环节。

【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神”的训练方法】相关文章: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06-29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03-03

试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特征03-23

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特征03-08

关于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内涵03-28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特征浅析04-03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03-10

古典舞的身韵审美03-30

浅谈提沉在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中作用及运用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