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的形式美及其运用

时间:2022-12-09 16:22:28 宗睿 古典舞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古典舞的形式美及其运用

  中国古典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讲究圆、曲、拧、倾的外部形态,及神韵(情感)的表达,具有独特的形式美,即形神兼备。下面Y小编为大家详谈一下中国古典舞的形式美及其运用,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舞蹈是直观的艺术,是通过肢体语言传情达意、透露情怀的,同时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中国古典舞这一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欧阳予倩先生提出并得到舞界公认的。在传统文化的熏染下,中国古典舞蹈形成了自身的外部形式美,有着“圆融自足”、“刚柔相济”、“气韵”的审美特征,同时在历史文化背景的内部积淀下,拥有着圆、曲、拧、倾的外部形态,以及对意象、神韵的表达,中国古典舞正是通过“形”与“神”融会贯通的这一基本形式,即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而形成了自身的舞蹈形式美――“形神兼备”。

  一、中国古典舞蹈的审美特征

  (一)中国古典舞蹈体态的“圆融自足”

  中国古典舞有着“划圆”的人体基本运行轨迹,这种划圆包括了“平圆、立圆以及八字圆”。而动作间的链接动作也尤为重要,它是中国古典舞蹈圆融自足的体现,能使动作舞姿完成的过程更加圆润、饱满,这与西方芭蕾舞蹈的“直来直往”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汉唐古典舞中的“拉腿半月”、“盘根半月”、“仙人回眸”、“深俯旋拧”、“踏歌提垂”、“吸腿元宝”等等许多形态与舞姿,都体现了动上身而走下身,动下身而走上身的基本动作规律,以“曲回拧倾”为基本的动作走向。动作启动先积聚于心,然后由腰带动激于全身,并形成了每开始一个动作身体启动从反面做起的韵律,从而造就了舞姿动律的行云流水、周而复始。

  (二)中国古典舞蹈的刚柔相济

  中国古典舞蹈“刚柔相济”的身体语言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含蓄、温妩表现着静态的舞姿,传递着阴柔的一面,而刚韧、矫健代表着洒脱流动的舞姿,传递着阳刚的一面。正如同黑白双鱼的太极图一样,黑中有白象征着阴中有阳,白中有黑象征着阳中有黑,阴阳相融,相互滋养,环抱于中。“拧、倾、圆、曲”的身体符码,并配以身体姿态的刚柔、动静以及身体律动的点与线都回归于太极图之圆。形成了中国古典舞蹈舞步的虚实相生,身体的前俯后仰,手臂的阴阳相配,以及舞律的动静相生、刚柔相济。

  (三)“气韵”――中国古典舞蹈审美之核心

  《文心雕龙》“神思”篇云:“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这种虚怀悟道的文心,成为中国文化亘古不变的至理。”

  与传统书法、绘画艺术相通,中国古典舞蹈对气韵有独特的讲究。“气韵”贯穿于动作的起始与情感表现的始末。“气”表现着中国古典舞蹈刚、强的一面,而“韵”则给人以妩、媚的感触,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成为了中国古典舞蹈的闪光之笔。

  二、中国古典舞蹈中的形式美――“形神兼备”

  (一)中国古典舞蹈的“形态”与“神韵”

  中国古典舞蹈的形态包括静态、动态的舞姿,动作与动作的链接,动作间“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前先后、欲转必回”的起始动势,以及“拧、倾、圆、曲”的身体运行动律,总的说来,就是一切能直观的外在形态。而在中国传统思维的支配下,国人在欣赏时注重对意境的体会,而这种意境就如同齐白石笔下白纸、黑墨的虾,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画中别无它物,却能感觉充满着水,给画以无限的空间与意境,这恰好可以理解为“传神写照”的“神韵”,然而中国古典舞蹈也很注重“神韵”的表达。外在“形态”与内在“神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外在形态是内在神韵的前提,而中国古典舞蹈的“神韵”是通过“形态”而表现出来的。眼睛直接反映着人们的内心,而这种“神韵”又是基于内在的情感,是通过情感的注入外化为姿体语言得以表现的。

  (二)中国古典舞蹈的“形神兼备”

  中国古典舞蹈的“形态”是舞蹈动作物质本体的形式,给人以美的体味,而舞蹈“情感”才是舞蹈艺术赖以生存的源泉,而这里的情感就如同古典舞蹈的“神韵”,离开了“神韵”舞蹈“形态”就像单一的人体技艺性表演,因而,笔者认为“形神兼备”应需要舞蹈表演者的全身心投入,包括身体的每个关节,每个细胞都应被充分激发,换言之,即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神韵”是舞蹈艺术的生命之源,正是由于“神韵”的注入才给以“形态”以勃发的朝气,使得舞蹈充满着无限的活力。“形为动,神以领”这一口诀形象、准确地解释了形态和神韵的关系。中国古典舞正是通过“形”与“神”相融会贯通的这一基本形式,形成了自身的舞蹈韵味与舞蹈语言的构架,使舞蹈所传递的实质得以升华的。

  如汉唐古典舞

  ①中的舞姿造型“平沙落雁”,舞姿的基本姿态是:“面对2点右膝跪,左腿后拉腿(尽量高);双臂担山式;挺胸,头左拧。”

  舞姿形态传递着一种安定、轻盈感,仿佛在人们脑海中勾勒出了一幅夕阳西下,大雁落于海边挠弄身姿的情景。舞姿外形可以看出,舞姿动作有着雁的高雅与傲气,舞姿脚步一虚一实,犹如大雁轻盈的步伐。舞姿动作借“形”传“神”,通过对“形”的模仿而传递出“神”的韵味,将“形”与“神”完美的融合,通过这种“形”、“神”相融的形式构成了古典舞蹈独特的形式美及审美韵味。

  例如,中国古典舞蹈《楚腰》。《楚腰》是由孙颖老师创编的古典女子群舞。《楚腰》出自于“楚灵王好细腰,而中国多饿人”这一历史典故。舞蹈有着“翘袖、折腰”的外形特点(图1),在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支撑下,中国古典舞《楚腰》堪称杰出的舞蹈作品。舞者的服饰及动作都遵循着细腰的审美准则,顿促、妩媚的舞姿配以羽翎颇具巫楚之风,尽显妖娆之态。婀娜多姿、惟妙惟肖的舞态使人心静澄明,狂放浪漫中楚楚动人,又不乏韵味,不仅透露着美的外形更让人体会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精深,而这正是“以形传神”与“以神领形”的完美写照,同时,也达到了一种形式美,即舞蹈所追求的艺术境界“形神兼备”,并使其所传递的实质得以升华。《楚腰》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下的灿烂之花,它打开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美所渴望的大门。正如傅毅在《舞赋》里所言:“歌以咏言,舞以尽意。”而这“意”,笔者认为,就是翩跹楚舞“形”与“神”相契合所传递的中华文化之古韵,这种意象感染着观众,并使观者脑海产生联想与意蕴,即“象外之象”,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面对翩翩楚舞不由思绪万千,仿佛经历了那5000年沧桑的文化苦旅,不禁让人为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姿而赞叹。从而可看出,当形式美充分体现融合于舞蹈中时,就会使舞蹈作品进入更精深的舞蹈境界,不仅回味于观者的心间,而且营造出更为灵动的舞蹈意象。

  三、形式美法则在中国古典舞蹈中的运用

  在中国古典舞蹈作品中,创作者通过运用节奏与韵律、调和对比、单纯齐一和多样性与统一性等形式美法则,并以优美的人体语言为媒介,将舞蹈的形式美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营造出了深远的意境。给人以视觉的享受与内在的陶冶。下面主要从中国古典舞蹈《踏歌》来说明形式美法则在古典舞中的运用:

  (一)《踏歌》中节奏与韵律相融合的形式美法则

  古典舞蹈《踏歌》是孙颖老师的代表作品,“踏歌”是中国古代民间及宫廷流行的脚下踏地为节的舞蹈形式。“《资治通鉴》有注:‘踏歌者,连手而歌,踏地为节。’这种参加者成群结队、手拉着手,以脚踏地为节拍的歌舞活动早在汉代就出现了。”

  《踏歌》融合了魏晋南北朝的文化风韵以及古江汉、秦淮的地域风格,并参考文物记载的舞蹈形象所编创。舞蹈在队形与动作的编排上具有鲜明的特点,踏地为节、边歌边舞的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顺边”动作(图2)“如:顿步、向后甩右手,再用肩带右臂向左前方扣盖、顿步;然后,向前行进,右手曲小臂向后、向前,由低到高前后收送、第八拍,斜前举臂的动作。”

  引人注目具有创造性。舞蹈姿态流动过程中,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舞律行云流水、婉转起伏,舞者身姿轻盈,同时外部动作赋予了内在表现节奏的韵律感。舞蹈姿态飘逸、清丽,节奏鲜明、绰约。《踏歌》在队形调度及舞姿形态上虚实相生、动静相随、强弱结合,体现着一种很强的韵律感。编导通过运用这种节奏与舞蹈形态的快慢、虚实与缓急、强弱的韵律表现了古典舞蹈艺术上的形式美。

  (二)《踏歌》中调和对比的形式美法则

  《踏歌》中表现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舞蹈意境,彰显着少女携手踏青的愉悦心境。如舞蹈开场时,12位舞者右手搭肩,顺手同脚走出时体现着整齐如一的美感,又如主题动作双臂交替一手曲回肩前,一臂垂直卸下,松垮,脚步配以来回踏地,散发着调和的一致感。踏地为节的舞蹈步伐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而那极为流动的步伐更为舞蹈增添了韵律感。在舞步的踏地中存在着欢畅的流动,静态中有着动态,通过流与顿的对比,形成视觉上的反差。舞蹈中踏地之后舞姿有稍许停顿,在重心的失重下又顺势大步绕回形成了鲜明的快慢对比,而舞蹈脚步的一阴一阳,一虚一实也造成了动作的跌宕起伏、徘徊婉转。舞姿整齐一律,又无处不显示着阴阳、虚实、快慢的对比,在一回眸、扮掩面容中尽显少女的娇羞,又不乏神韵的传达。

  (三)《踏歌》中单纯齐一的形式美法则

  舞者在一踏地、一顿足、一回肩的动作流动中,身体律动有着划圆的轨迹。这里积存着深厚的民族运动时空观,一切动作的起法都是从反面做起。例如,其中有一组动作之后,舞姿运行动势明明是往右,却又在这运行路线圆形的制约下,舞者身体预做离弦状,在这忽转中随着双手的搭袖,整个人却出其不意地抛往左边而顺势绕回,体现着运动轨迹的“反”与“复”。清新、柔美的舞姿配以一句:“君若天上云,侬似云中鸟,相随相依,映日浴风……”(舞蹈歌词)描绘了一幅浓烈乡土气息的佳人初春踏青图,而在这种来回的“反”与“复”,舞姿的柔媚蹁跹以及流畅的步伐中体现了单纯统一的形式美。

  (四)《踏歌》中“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形式美法则

  “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可通过舞蹈中的“造型性”与“流畅感”得以体现。舞蹈律动的“点”与“线”与舞蹈姿态的“顿”与“流”回旋往复,顿挫有致、恰似天马行空,造就了悠远的意境与美感,并勾画出了南北朝时期,一群有着小家碧玉气质的少女心境。舞者一面静态舞姿,一面动态流动的联袂勾绘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形式美,在构成形式美的同时人体运行的基本动律与基本运行路线都是以圆来整合的,有着民族文化向内多收敛的体动。在这种静态造型与动态流动的对比中可注意到,通过舞者流动的人体线条,臆造出了这背后根深的文化含义,以人体话语的静态“造型性”与行云流水的“流畅感”从而体现出“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形式美的意象。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舞蹈是中华文化土壤中的永恒之花,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舞蹈是用肢体语言来述说,是编导及舞者抒情言志的媒介,并要求有着高度的“形”与“神”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形神兼备”不仅作用于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而对中国古典舞本身也尤为重要,因为它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历程中的不朽精华。只有通过“形”与“神”的完美融会,古典舞蹈的深层文化内涵,才能通过这外化的“形式”得以挖掘,形成自身的舞蹈语汇与舞蹈形式美。

  古典舞的审美特征

  古典舞的基础就是戏曲舞蹈和武术,并吸收综合了很多其它艺术元素而发展起来的。传统艺术属于重视旋律和情感的艺术,戏曲舞蹈的重点就是人体形体的曲线美,弯曲、旋扭以及交叉都是戏曲舞蹈的特点,这是一种“线”的艺术。戏曲舞蹈是世界公认的具有特色的舞蹈,能够表现出人民的生活,还能够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出不同的感情。

  1、古典舞与字画、书法的关系

  字画和音乐都能够代表意象艺术,《高山流水》的作品能够很好地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可以通过领悟音乐的旋律来探知作者的内心想法。音乐当中的每一段都是有层次的感觉,这些层次的搭配是作者通过感悟自然景观的意象。舞蹈需要靠音乐来陪衬,的古典舞也需要通过情景来体现,比如《扇舞图画》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高山流水》这首曲子,通过舞蹈的展示,我们了解了传统舞蹈的各种外化动作以及传统舞蹈的柔韧、刚健。舞蹈和书法是相通的,是不断衡也是不断打破衡的一种运动。舞蹈者的身体韵律有很强烈的情调,而书法也是有个性的运动,表现出了很强的生命感。舞蹈能够很极致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感情,书法也是如此,舞蹈和书法找出了美化人的动作、线条,感情、情绪。书法和舞蹈都有抽象美,他们表现出了本来不具有形式的情绪和感情,这种表现不是外在的,而是从运动当中体现出的可以感受的动态形象。

  2、古典舞与诗词赋的关系

  各种文学作品与古典舞也有很密切的关系,它们都有同样的韵味和节奏感,都有抒情的功能。诗人大多都喜欢舞蹈,从诗歌当中就可以体现出舞蹈的节奏,古代的诗人凭着自己的艺术修养,能够很敏锐地感受舞蹈的美,赋予了舞蹈很深的情意。杜甫的《剑器舞》和白居易的《霓裳羽衣舞》,都是把诗歌与舞蹈结合起来的实例。古典舞蹈与文学艺术的连接点就是意象,意象有很重要的作用,意象具有美的神情和动态的美。文学艺术和舞蹈在当前的背景之下,重现古典舞是很难的,实际上,古典舞从来没有离开过大家,一直都是在意象的桥梁下生生不息。

  3、“圆形的艺术”

  古典舞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圆”,原形是古典舞的核心体现。只要是提到古典舞的动态特征,人们经常用龙飞凤舞和委婉曲折来形容,这能够刻画出人体运动的情趣。经过长期的实践,舞蹈艺术家把圆形概括为八个字:圆、曲、拧、倾、收、放、含、仰,集中体现了古典舞的审美特征,也区别了其它的舞种。现在古典舞的动作也是用各个大小不同的圆来组成的。在形体的动作展示当中,都是圆的运动,让人体的动作更加柔和、圆润,从而很好地展现出民族所特有的韵味。

  古典舞的动作体现出收聚力与外散力的冲突、转化、过渡与衡。这是由于其动作造型上身与下身的关系处于拧倾状态中,从而使动作与技术技巧在发力上形成了留上身走下身,或留下身走上身的运动规律。这其间就包含了“收”与“放”的冲突和变化。这种“收”、“放”的冲突与转化同样体现在舞台空间流动的步伐上。这些步伐虽运行在弧线、圆线和“S”线之中,但在有限的“收”的空间中却示意着无限广阔“放”的空间,在不停顿和流动中造成一种行云流水的整体效果,富有古典舞在圆游的动态时空特有的韵律美。万变不离其圆,这就是古典舞的形体动态式样之主要特征。当然,“圆”绝非古典舞的惟一特征;但离开了“圆”的活动,“圆”的造型,“圆”的动作,就不能称其为古典舞。因为这“圆”,包含着我国民族舞蹈含蓄的韵律风格;正是这“圆”,蕴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在中华历史的千年文化传承之下,古典舞的美并不是独立的,它具有一种与其他古典艺术之间的共通性。文化感,是古典舞最重要的审美特性,也正是由于这种文化感才使得古典舞蹈艺术得以继续发展。意象,是古典舞的重要连接,由于有了它古典舞蹈才能够得以继续传承。古典舞美在意象,意象也让我们得知古典舞审美的特性是在于文化。所以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才真正是古典舞的审美特性。

【中国古典舞的形式美及其运用】相关文章:

中国古典舞“气”的运用规律11-16

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神”的特点及其训练05-15

浅谈提沉在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中作用及运用06-28

古典舞腰部训练的重要性及运用10-27

中国古典舞的气韵09-22

了解中国古典舞11-09

中国古典舞脚位解析10-20

中国古典舞的节奏特点12-28

关于中国古典舞的介绍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