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舞在古典舞中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时间:2022-11-16 12:01:24 王娟 古典舞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袖舞在古典舞中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古典舞有着五千年漫长岁月的中华,积淀出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在这一块孕育悠久历史文化的沃土上,孕育了袖舞这一朵奇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袖舞在古典舞中的历史发展与演变,欢迎参考阅读,希望你喜欢!

袖舞在古典舞中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作为古典舞服饰道具的“袖”,作为表演形式的“袖舞”源远流长。袖舞是中国舞蹈文化精神与民族审美观的体现,经过历史各时代的艺术加以选择、创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赋予它们新的气韵、新的品格。袖舞成为了独立的舞蹈肢体语言,体现中国古典舞的精神与风貌。

  一、水袖、袖舞

  (一)水袖、袖舞的概念

  1.水袖的概念水袖是演员用来进行舞蹈表演的一种服饰文化的舞蹈道具,它既有服饰功能,又兼有道具的属性。水袖通过舞者身体的舞动来带动,就像道具一样具有可操纵性的特点。袖包括袖身和袖体两部分。袖身是指穿在身上的服饰部分,袖体是指接在衣服袖口处向外延长的长袖部分。

  2.袖舞的概念袖舞是以独具特色的袖作为道具的舞蹈,是一种能够代表中华传统审美特征的典型舞蹈样式之一。袖舞综合了观赏性、技艺性、表现性,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气质精练地反映出中国舞蹈独具韵味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从而具有了独特的审美品格和艺术价值。

  (二)水袖、袖舞的来源

  “袖”在舞中可以用简约的“长袖善舞”四个字说明。华夏民族的宽衣大袖是袖的源头,经过历史的沉淀,在追求美的同时加以延长与夸张,独具特色的“水袖”就形成了。我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舞中的袖是提炼中国戏曲的“水袖”而成的。那么,“水袖”名称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水袖的最早的叫法是“水衣”,水衣的袖子随着发展逐渐变长变宽,便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水袖。因为袖舞动的形态像水波荡漾,所以叫“水袖”。袖舞在这块历史文化的沃土上,不断吸收和继承精华部分再加以创新,才得以发展成熟与完善。

  二、水袖的历史发展及当代表演形式的演变

  树有根才能生长繁茂,袖舞也有生长和流传的根,它深深地屹立在民间艺术的土壤中。袖舞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袖的形态和舞的风格随着朝代的更迭和文化的演变发生着变化。它或虔诚与迷狂,或妩媚与婀娜,或纯熟与精美,或逍遥与飘逸,或华贵与端庄,或精练

  (一)原始时期水袖的发展

  在舞蹈艺术起源的远古时期,原始宗教和舞蹈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舞蹈艺术是宗教仪式的一种手段和活动。中国远古时期的典型的例子就是巫舞,在中国古文中,“巫”和“舞”两者是相通的,“褎”字是古代“袖”字的写法,从这可以看出,“袖”最初是献祭的仪式舞蹈中一种手执的舞具。从“褎”字看出了以“手”摘“禾”的形象,体现了“禾熟拔其穗”的动态。原始“袖舞”中所执的稻穗是宗教活动中具有明确意义指向的器物,舞蹈的形态受到了影响,道具和服饰成为中国舞蹈的一大特色。

  (二)汉代时期水袖的发展

  袖舞在汉代迎来了发展的高峰。史料里记载着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在汉代,长袖的形状分为细长的舞袖和喇叭形状的宽大长袖这两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袖舞”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长袖的纵向延伸,在袖口端接一长飘带;另一个是袖式稍短,是“水袖”演化的由来,后来成为中国古典戏曲不可缺少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也有手执巾而舞的形态,它的舞名被称为“巾舞”。从“罗衣从风,长袖交横”“表飞毅之长袖,舞细腰以抑扬”“君似飞鸾,袖如回雪”这些漂亮的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到汉代袖舞的动人之处。它一脉相承于细腰长袖的“楚舞”,经过进行加工创作,使它更纯熟更精美。在汉代的袖舞中就有了精湛的技艺,例如加长的巾袖舞在挥洒间自然会增加难度,巾越长,要求舞者的臂力、技巧越高;例如大幅度横向折腰的动态对身体的柔韧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注重的是腰功与袖式的变化;例如追求赵飞燕“掌上舞”那样“机迅体轻”等等。

  (三)隋唐时期水袖的发展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上升至一个鼎盛时期,乐舞艺术尤其是宫廷乐舞也随之进入一个繁盛的阶段。袖舞成为了一种中原乐舞文化的传统,滋养着舞蹈的发展。袖舞在唐代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方向是长袖的发展,“纤腰弄明月,长袖舞春风”说明了唐代对前代传统长袖舞的继承。另一个方向是广袖的发展,“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说明了“广袖”的形态。从广袖中,我们看到了唐代袖舞的华贵与大气。运用舞巾、风带、长袖以及腰肢的软功,柔曼婉畅、具有浓厚的抒情性。时而长袖拂垂翻飞,时而慢舞双袖,时而扬袖、转袖,时而飞舞长袖,时而急翻双袖,各种舞袖的姿态和技法,是“细腰长袖”的舞风在唐代乐舞中的延续和发展变化,即使袖的形态有所改变,但是袖舞身体动作的韵律已经根深蒂固地流传下来。

  (四)明清时期水袖的发展

  从宋元市民文化的潮流可以看到舞蹈发展重要的现象,戏曲艺术脱颖而出,创立了独立地位。明清时期,戏曲舞蹈已逐步发展成熟和流行起来。在这一进程中,袖舞不断适应戏曲的表演程式与要求,袖舞融入到了唱、念、做、打的戏曲艺术当中,成为一种高度凝练的表现手段,“水袖”也成为了一门独特的技巧。在前代袖舞的基础上,戏曲的水袖着重发展和丰富了袖技,将袖作为一种专门的技巧来发展,并服务于戏曲中人物和情节的表现。戏曲的水袖不仅在袖舞的传统审美上发生了改变,而且复杂和丰富了表现技巧和手段。也可以说,因为戏曲水袖技巧的集中发展,袖舞有了较强的“语言性”。

  (五)当代水袖表演形式的演变

  在当代,袖舞的追求与发展需要超越历史传统,成为一种语言机制,一种能够营造中国古典文化意象、能够表现中国人感情、能够向现代审美趣味延伸的语言机制。这对于中国传统袖舞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国古典舞”正式确立后,在中国古典舞创新的同时,袖舞技术也得到了突破,尤其是古典舞身韵的产生,水袖发展为独立的道具身韵,借助舞蹈表演,才让我们体会到今天袖舞的魅力所在。盛培琪教授为袖舞注入了新元素,给予袖舞新的气息和温度。她还提出袖与腰、重心、步伐之间的“三节六合”的关系要贯穿于身法的要求中,让舞者身体和袖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结合体。袖舞的完善与成熟,是中国古典舞民族文化精神的当代延伸的体现,也是传统舞蹈风貌的当代建构。

  总之,中国古典舞水袖的历史发展是在宏观上分析和概括水袖的发展,历史发展演变,水袖的技术技巧表现以及美的体现。丰富而绚丽的袖舞经过漫长的艺术长河的沉淀,吸取了许多优美的动态和静态舞姿,在圆转、回荡与流动的曼妙风韵中,展示奇崛雄肆、清婉柔丽的无穷魅力,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东方艺术。袖舞就像一股清泉,清新,淡雅,婉丽。凝聚着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追求,丰富的舞蹈语汇,折射出变化、演化、幻化的无穷意境。

  汉代袖舞的源流

  袖舞是中国舞蹈历史中最悠久的舞蹈种类之一,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延伸品格,不同于其他一些舞蹈形式随着朝代的更迭而消失殆尽。它绰约多姿,以独具特色的审美品格,发展成为汉代社会舞蹈艺术的主流形态,也成为古代舞蹈的标志形象之一。毋庸置疑,它具有较高的艺术文化价值,是中国舞蹈艺术文化的瑰丽至宝。

  纵观中国舞蹈艺术上下几千年,古代袖舞艺术的发展史在汉代最为繁盛,这一时期袖舞的样式层出不穷,技艺让人惊叹不绝,其表现内容也超逸绝伦。

  (一)袖舞之萌芽

  《管子·轻重甲》中记载,夏桀时期丝织品已经兴起,并且能够供于女乐使用,轻便的衣物为长袖舞服的实现做了铺垫。进入周代后“制礼作乐”的传统盛行,“礼乐”体系逐渐完善,并整理形成《六大舞》和《六小舞》。《六小舞》中《人舞》为不执舞具,徒手而舞的舞蹈。

  这里主要用于祭祀星宿与宗庙,表演者以双手和衣袖作为主要方式进行舞蹈。这是对于袖舞出现的较早记载。由此可见,袖舞在西周已然出现,并能够逐渐开始运用衣袖作舞,赋予衣袖以不同的使命和意义。

  周代这种舞蹈形式还被工匠们绘制成像,雕刻留存于珍贵的玉石之上,制作成玉佩舞人,成为一种时尚配饰。在河南、安徽等地均出土了长袖作舞的玉雕舞人。其形象均是身着长长的衣袖灵动起舞,或垂手注视,或举袖俯倾,舞姿婀娜。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种舞蹈艺术形式受到上层社会的肯定,也得到了人们的青睐。

  (二)袖舞之兴起

  在社会变革巨大的春秋战国时代,政治思想等问题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与此同时,不少学派也提出了不同的乐舞观念,形成不同的乐舞理论。另外,这一时期民间俗乐舞,冲击传统的礼乐制度,促使表演性舞蹈进步发展,专业舞人的技艺不断提高。“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语便是出自于战国时期韩非的《韩非子·五蠹》。

  楚舞较为突出地体现了长袖细腰的舞蹈形态和曼妙多姿的舞蹈风格,同时也为后续中国舞蹈的美学风格奠定了基调。在秦代时期,长袖舞仍是人们所喜爱的舞蹈形式。

  (三)袖舞之繁盛

  汉代建立后,在统治者的治理和管辖下国力昌盛,政治、经济、文化等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乐舞艺术便在这一时期繁盛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盛况。各式各样的袖舞层出不穷,为人们的艺术文化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时局动荡,但却迎来了一阵新的思潮。袖舞成为上层阶级和文人墨士所追崇的艺术形式,这为它的发展起到了延续的作用。

  进入唐代,政治局势稳定,经济繁荣,外交频繁,为乐舞的交流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袖舞既继承了前代的传统,又吸收了其他外域舞蹈特色,相互渗透、灵活运用,形成了中原《踏歌》与西域《胡舞》的繁盛局面。

  唐代的袖舞样式也较为丰富,一方面继承了中原地区的舞蹈风格和服饰特征,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外域的舞蹈风格和服饰特点,出现了一些新的乐舞风格。从出土的唐代舞俑中可见,常见的袖舞有宽口袖、窄口袖等,舞蹈风格也因袖式不同而呈现多样化。

  (四)袖舞之分流

  斗转星移,时代变迁,宋代以后,程朱理学占据社会的统治地位,桎梏人们的思想、禁束人们的行为,从多方面抑制了舞蹈艺术的发展,因此,这一时期是中国舞蹈发展的历史转折点。宋代“队舞”的程式性虽然是舞蹈形式成熟与定型的标志,但也预示它的固定不前。最终,纯舞衰落,民间歌舞兴起,戏剧性因素增强,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形式雏形开始传播。

  明代时期,宫廷中的舞蹈继承了前代汉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展示传统袖舞的余韵,但规模已经没有了像汉唐时期的恢弘,只留下为数不多的单独舞蹈节目。在重视程度上也大大减轻,内容、形式及创新均不突出。清朝宫廷保留的九部宴乐中并没有汉族乐舞,乐舞表演人数也较少。戏曲艺术和民间歌舞的盛行,使袖舞以一种新的形式依附存在。

  袖舞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尤其在汉代以后袖舞的形态和风格特征基本成熟,并成为各个历史时期不可缺少的舞蹈种类。与此同时,袖舞也随着不同的时代发生不同的改变,且在宋代以后变化较为明显。随着杂剧的兴起,袖舞也存在于其中进行表演。

  宋代以后舞蹈发展的总趋势有两个大方向:一方面,传统舞蹈随乐舞人流入民间,充实民间歌舞形式。有些舞蹈在上千年的流变岁月中仍然保持着原貌,处于发展极为缓慢或是停滞不变的状态。所以,一些几百年前记载的舞蹈形式和现今挖掘整理出来的民间舞蹈形式几近相似,或鲜有变化。

  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大众的需求一步步向戏曲转化发展,综合成为另外一种戏曲艺术形式,而舞蹈作为一种表现手段,成为组成这种艺术形式的其中一部分。所以说,宋代以后,直至今日,袖舞动态的遗存发展方向主要有两种,或存在于民间歌舞艺术中或存在于戏曲艺术中,它以原初形态或转化形态的长绸、巾帕等形式,与现今的艺术形式相随相伴。

  汉代袖舞的艺术特征

  袖舞在汉代迎来鼎盛的发展时期,它在郊庙祭祀、节庆宴飨、娱乐欣赏等场合,都是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统治者的喜爱和重视以及袖舞本身不可抗拒的魅力,使袖舞成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袖舞的样式种类多种多样,表演形式层出不穷,创新程度、技艺技巧以及表现能力在这一时期均取得了很大进步。

  (一)汉代袖舞的袖式类别

  汉代袖舞迎来大发展时代,不仅在内容上推陈出新,其袖式类型更是层出不穷。可以分为直筒袖、喇叭袖、胡蝶袖、灯笼袖、小袖、叠袖、套袖、巾袖等。

  (二)汉代袖舞的袖技类别

  汉代舞蹈者充分展现了“袖”的多种韵律,不仅将舞袖的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将舞蹈动作展现的多姿多彩,让人目不暇接。衣袖,不仅是汉代服饰文化的一部分,更是袖舞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舞蹈者手无所持,以手袖威仪,凭借衣袖翩翩起舞。

  袖子在舞蹈的过程中成为人体的延伸,增强了肢体的表现力和话语感。与此同时,它也承载着塑造人物的形象和表达内心诸般情感的任务,在一动一舞中将激越美、婉约美、豪放美、优雅美……尽皆挥舒出来。

  汉代袖舞中的舞袖动作丰富多彩,不胜枚举,在出土的汉代袖舞的相关文物中有大量的舞袖动作。如抛袖:抛袖是指将袖子向某一方向投掷出去,使袖子舒展开。抛出的方向没有固定位置,可以横向抛出,也可以纵向抛出;绕袖:绕袖分为双手绕袖和单手绕袖,是汉代袖舞中最常见的两种绕袖方式。以及举袖、回袖等类型。

  (三)汉代袖舞的表演形式

  汉代袖舞受到各阶层的喜爱,上至皇室贵族,下至民间百姓,均有袖舞的踪迹。因其需求不同,在动作技巧、演出规模、服饰装扮等内容上均有所区别,表演形式也多种多样,各有千秋。

  1、依节而舞

  节奏是舞蹈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舞者依节而舞,是汉代袖舞中一种常见的舞蹈形式。舞人踏着节奏点翩翩起舞,快慢有致,强弱变换,展示舞蹈的多面性。

  2、伴乐而舞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人做舞时往往离不开音乐的旋律,在动听优美的旋律下,更具代入感,更能体现舞蹈深层的韵味。舞人舞蹈时伴有乐人为其演奏乐音,舞蹈者踏乐音而舞是袖舞常见的表演形式,伴奏乐器主要有筝、萧、鼓、笙、埙等。

  3、诗乐舞一体

  汉代诗歌、音乐、舞蹈三者交互为用。所以袖舞常与诗歌演唱和乐器演奏同时出现,三者互展所长,互相依托。诗以表意、乐以表律、舞以表形,诗、乐、舞三位一体,形式上既具有互补性,风格上又具独特性,三者完美结合,带给观赏者更高的艺术感知。

  4、百戏乐舞

  “百戏”在汉代非常盛行,并逐渐成为汉代主要的表演艺术形式之一。它汇集了各民间传统表演技艺,生命力顽强,这其中不少表演项目,至今仍然“活”在民间,成为大众娱乐、节庆欢娱时必不可少的节目。

  汉代袖舞的审美特征

  先秦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诸侯纷争、战乱频仍的状态。在这种背景下,儒家艺术美学思想侧重于道德建构,艺术审美服从于伦理道德标准;而道家艺术美学思想则侧重于避乱养生,艺术审美服从于天地自然规律。

  总之,他们都没有也不可能把艺术看成独立自主的审美对象。但是汉代建立了强盛的统一帝国后,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大量需求各种艺术形式,致使艺术审美的自由维度大为增强,同时也为魏晋南北朝的艺术与人格自由意识高涨开辟了道路。

  袖舞在汉代四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以其独特的舞姿风韵为舞蹈艺术增添了一抹霞光。它在吸收前代舞蹈精髓的同时,也吸收了姊妹艺术的优异之处,以充实和完善自己,形成鲜明的特征。

  汉代袖舞的发展及审美特征的形成,除历史传承的背景之外,还有其时代赋予的精神面貌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积淀,它以其俏丽的舞姿,豪迈的气度,精绝的技艺,浪漫的情怀感染着这个时代。

  一方面,汉代袖舞以燕飞鸾翔的轻盈之态著称,追求机迅体轻。因此,表演袖舞的女子多是细腰苗条的身形,她们身穿长袖舞衣,翩翩起舞,营造出柔婉飘逸的美感。

  一方面,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政治经济能力渐强,社会文化氛围积极向上,生机勃勃。豪迈自信的精神气质在艺术领域中得以展现,由此形成汉代舞蹈浑厚、豪放的艺术格调。

  一方面,汉代袖舞之所以受到大众的追捧和喜爱,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它对技艺的追求。汉代袖舞吸收借鉴不同的姊妹艺术技艺,加以融合改进,使袖舞既能展示柔情飘逸的灵动舞姿,又能展示豪迈的情感,还能够展示高难度的技艺技巧,推陈出新不断丰富舞袖技艺。

  最后,显然袖舞已经成为汉代人表达情感,寄托思绪的最实质的表现。长袖盈盈,舞动于空中,宛若羽之从风,宛若燕飞鸾翔,也是汉代人对神仙的浪漫幻想情感。轻举却步舞姿翩翩,汉代袖舞形象所体现的古拙与质朴,以及蓬勃的生命力,是其他艺术所不能替代的。

【袖舞在古典舞中的历史发展与演变】相关文章:

中国古典舞的历史发展09-16

古典舞中的基本功古典舞腰部训练06-05

浅谈古典舞中的“拧”08-30

古典舞中旋转的要求10-21

关于古典舞中的腰部训练05-11

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09-01

中国古典舞中的四要素04-12

中国古典舞中的节奏训练06-17

现代舞发展历史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