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文化教育

时间:2020-11-28 12:20:13 大学英语 我要投稿

浅谈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文化教育

  【论文摘要】学习的过程,就是掌握新文化的过程。大学生英语技能的提高,既体现在他们对的口头表达上,也体现在他们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上。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大学英语教育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渗透文化教育。文化差异问题在大学中客观存在,且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研究并解决这一问题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浅谈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文化教育

  一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一些老问题,如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只过分强调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要求学生使用语言时必须符合语法,对交际语言的使用是否得体却极少关注。结果虽然有很多学生大学毕业学到不少语言知识,而且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实际效果不佳,这主要是语言使用不得体所造成的,我们并不否定准确的重要性。但应该指出,语法正确的话语并非都是得体的。

  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采用“听说法”和“语法——法”,强调语言的共性,认为语言具有普通的表达力,在翻译中表现为“用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完全可以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只是它们的形式各有不同。翻译研究的中心任务就成了探讨不同语言之间在形式上的转换规律,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把同样的衣服摆放在不同的衣箱里,摆法不同罢了。因此语义——句法模式就成了主要的研究模式。在翻译研究中,一切与语言内部结构无关的因素也被排除在外,翻译的任务只是按语言规律去解码与编码,整个翻译过程被简单化、化和程式化了。在这里起作用的只是语言的规律性,在这种理性的支配下,以科学模式建立翻译学的构想也随之而来,但是这一构想随着解构主义大潮的到来幻灭了。

  目前大学非英语学生的文化学习意识不强,而且缺乏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力度不够、内容单一、缺乏系统的计划。文化学习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凸显出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新大纲》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即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的提高既需要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掌握,也需要对语言使用国家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只有通过交际才能学好语言。与学习母语的过程相比,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往往是漫长的和十分痛苦的。学外语的最大障碍是缺少与目的语的接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缺少语言。在本国语言的强大母语氛围中学习一种在你周围世界中听不到、用不上的语言,其困难程度无异于在浴缸中学游泳。

  每个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价值观念有延续性,具有潜在支配作用,但同时又因时代的变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而使其价值标准产生变化,从而影响行为模式的变化,形成文化的时代性。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在文化变迁中居重要地位。因此,脱离文化的背景,忽视目的语文化的民族特征,只会使学生将本国生活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语言上去,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事倍功半的`。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面临的危机,中国文化也由于其的不发达而出现了“缺失”或“失语”现象。学外语,是出于交流的需要,目的是能够与外国人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了解、吸收他们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同时,学外语更要注重以我为主,要学会如何准确地用外语去介绍和我们灿烂的民族文化,放弃民族特点与文化身份去学习外语是不可取的。

  三 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

  教师要提高文化教学的意识,才能通过教学影响学生。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安排文化教学,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文化。

  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

  要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首先要使他们把握目的地语文化的基本知识,注重中西文化差异。中西文化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有时在传统习俗、价值观念和上甚至表现出相反的倾向。比如,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个著名例子就是所谓的中国人比较保守、性格内向,西方人善于交际、性格外向。产生这种文化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追根寻源可以从奈达的所谓生态学乃至物质文化上找到原因。中国在环境上属于半封闭的大河大陆型,几乎没有内海,辽阔的内陆远离海洋,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社会逐步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农耕型社会,倾向于固守耕地、较少流动,整个民族特性趋向“保守”,表现出文明的稳定持重。西方则相反,欧洲大陆实际上被地中海、黑海、波罗的海等内海所分割,古希腊和古罗马属于海洋——商业文明,因而欧洲人适应于流动生活,并具备向外开拓的精神。加上在远古时期,欧洲有许多游牧民族,随处迁徒,造成了西方民族性格的流动性和外向性。这说明生态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极其深远。

  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汉英的篇章结构上。英美人喜欢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中国人喜欢有所铺垫,然后再触及要点。学生受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写英语作文时往往过于含蓄,入题慢。要写好英语文章,就得研究如何遵循英语文章的写作规律。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一方面要向学生分析、对比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性,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所认识,在写作时有所考虑;另一方面通过大量训练,锻炼他们用英语思维的能力。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2.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为学生创造英语学习的良好文化学习氛围。特别要强调的是,教师不仅应该掌握英语国家的、风俗、价值观等文化知识,也要对我们本民族的文化有充分的认识,这种对多元文化的掌握会增加教师对文化教学的敏感性,从而调动教师对文化教学的积极性。

  3.提高学生文化学习意识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化学习意识,除了要发挥他们自身主动认知的能力,还要加强外界的刺激,既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语言交际中体会到文化无处不在,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讲述文化故事、推荐文化读物、开展有文化体验的影视欣赏或与外国友人交流的活动等。学生只有真正体会到文化交际的乐趣,才能提高文化学习的意识。

  4.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大学英语的课时非常有限。因此,仅靠教师在课堂内传授有关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反映英美国家文化的书籍,以积累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拓宽视野。另外可以举办中西文化比较讲座,有条件的还可以开设中西文化比较的选修课,以专题的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中西文化差异。

  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已经毋庸质疑,但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任何科学有效的系统化的文化教学模式,很多文化教学还只停留在随机的层面上。英语教师应该特别对文化教学中几个主要变量,即环境、教师、学习者、教学法、教材、测试等进行研究,通过大胆尝试和密切的配合,摸索出一套长期有效的、系统的文化教学模式,使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融会贯通,通过文化学习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浅谈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文化教育】相关文章:

1.浅谈速录学习存在的问题

2.大学英语教育的功能反思

3.大学英语教育协会学期的总结

4.浅谈核心交换机存在的安全隐患

5.现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7.公路监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少儿英语学习中存在的误区

9.浅谈销售管理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