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课程能力培养分析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均在探索和改进之中。理论教学一般采用板书或者多媒体,按照培养大纲,依据教材进行按部就班的讲授。实践教学由实验和课程设计组成。实验教学环节,学生仅需按照实验步骤和内容进行数据测量和知识验证。课程设计环节,按照题目,根据讲解的思路,进行电路设计、焊接和调试。整个教学过程,缺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应用,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继而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也随之降低。由此,针对电子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进行以下方面的教学探索。
1理论教学的创新和探索
循序渐进,互动教学电子技术的应用能力强,理论教学要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采用循序渐进和互动教学的方式进行安排和讲授。“循序渐进”不是按照培养大纲的顺序或者教材章节的编排,而是按照“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根据学生接受理解的过程,对知识进行最小化分割和重组,做到真正的循序渐进。互动式教学,是通过营造多种互动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2]。教学中采用一些典型的教学互动。精泛结合,强调用“新”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体现“精”“泛”“用”“新”四个方面:“精”,指精选理论知识,降低理论难度,删除理论推导以及过时的理论知识;“泛”,指知识面要宽要泛,不仅涉及电子技术,还涉及电子线路、电工原理以及EDA仿真软件等知识;“用”,指电子技术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新”,指电子技术的发展很快,要把握最新的科学知识和科技动态,并将其传授给学生。
2实践教学的创新和探索
个性教育,协作探究由于学生的情况不同,在实践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良好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同时也是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学生不再是接受者,而是自主探索、小组协作,将所学知识与技能真正内化[3]。个性教育,首先个性化实践项目。对于实验教学,分化每个实验,分层次考核。如电子技术实验,分成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其中,后者的比重不低于50%。任务驱动,注重引导实践环节,将实践内容设置成一个个综合任务,每个任务包含相关知识点交给学生。教师与学生要进行有效组合和合理分工。教师不再是主宰者,而是辅助者,通过启发、引导的方式辅助学生完成任务。虚实结合,物尽其用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受到技术更新快和实验室资源的限制,使学生的想法很难一一满足。由此,采取两种方式进行解决。首先,实验中增加面包板,学生在实验箱上完成实验内容后,可进行相关的扩展实验;其次,增加仿真环节,若学生有多个想法,要设计多款电路,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相关的软件来完成。头脑风暴法的应用头脑风暴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集中注意力与思想进行创造性沟通的方式,是一种生动灵活的交流探讨方式。为了更好地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尝试把头脑风暴法引入电子技术的实践课程中。头脑风暴教学法应用于电子技术实践课中,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大接触的信息量、活跃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7]。
3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
更新快是电子技术的特点之一,因此,电子技术的教学也必须适应这个特点。这就对教师提出更好的要求。教师必须根据电子技术发展的方向提高自身的素质。除了自学、参加培训,更要积极申请科研和教研项目,提高自身的能力,把新知识带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4总结
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尝试,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要找到最合适的实践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试验和总结。在后续学期中,学生参与了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机器人比赛等,并不同程度地介入了科研课题,指导教师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极大的肯定。
【电子技术课程能力培养分析】相关文章:
4.怎样培养领导能力
5.如何培养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