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因素对动画设计的影响

时间:2024-07-06 15:19:43 动画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化因素对动画设计的影响

  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在长久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之中,所创造出的一切文明成果。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文化因素对动画设计的影响,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在动画设计中,设计师应用文化元素的主要着力点是剧情和人物造型设计。

  一、文化元素影响动画设计剧情

  动画的剧情设计,是动画创作中的重点,假如故事情节打动不了观众,观众对该题材不感兴趣,那么即便动画作品已经完成,创作也就失去了其最终目标与意义,因此在选题上必须有相应的目标与实际意义,故事情节够完美,这部动画作品才能称得上是优秀。怎样才能选择好的题材,这是创作一部动画片前必须考虑的。

  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传统历史题材如神话、童话、传说、诗歌等作品,他们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真正的动画研究者,必须认真学习和探索中国的历史文化,为接下来的动画创作注入历史元素,使动画作品更加生动。中国动画片中,有很多优秀作品的取材都是以历史文化为基础的。如:动画片《大闹天宫》等,它就极大的融入了传统优秀历史文化的精髓,最终能成功无可置疑。当上海的万籁鸣和李克弱先生在观察《西游记》时,看到了《西游记》虽是神话故事为主题,但孙悟空和玉皇大帝抗衡的过程中,实质上体现出了压迫者同被压迫者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孙悟空是被压迫者,而玉帝则是统治者,他们之间矛盾很大,而在斗争中,孙悟空的勇敢机灵的特点也表现的淋漓尽致。改编故事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没有直接在《西游记》的故事情节上去创作,而是在其四回中做出一些改编,将其融入新作品中去。

  人们对历史文化及民众意识的认识不尽相同,尽管社会上大多数艺术创作者都支持和提倡创新,不过如果创新脱离了历史的真实性,那么新作品中得剧情及其故事情节的发展,很有可能不被人理解。如《花木兰》这部动画,花木兰作为国人尽知的巾帼英雄,她代替父亲从军的经历让人敬畏。动画影片《花木兰》在诗歌的基础上做出改编,从其上映情况分析,其好评度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国人在潜意识里,深信花木兰就是女英雄,但该动画片中却没有将其这一形象表现出来。第二,从剧情角度分析,动画片《花木兰》中虽然在情节上有不少创新,但实质上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不相适应的,不少观众都理解不来,传统文化也就失去了其原有的真实性。

  我们列举该动画片中的一个场景:也就是皇上走下龙椅拥抱木兰这一动作,对中国观众来讲,就很难理解和接受。可能剧组这么设计的目的只是希望将战争胜利的愉悦表现的更加明显点,再或者是为了体现出男女平等的思想,不过这一创新与当时传统文化的实际是不符合的,因此也很容易给观众一种不真实、做作的感觉。所以,在改编或重新创作民族文化故事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民族文化存在的传统内涵,如:要将各个时代或是地域的价值理念、思维、民间风俗等,将其合理的融入动画剧情,特别是在改编传统文化剧情时,我们还必须分析其他方面因素,要做到合情合理、合乎时宜,使动画作品更受欢迎。

  二、文化元素影响动画设计造型

  绘画、建筑、雕塑、服饰、戏曲、皮影戏、年画等,他们都蕴含着深厚的中国艺术文化,这些都值得我们所借鉴。譬如: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和《山水情》等作品就是传承了历史风格的代表作,因而深受大众的欢迎与好评。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作为一门艺术,将其融入动画设计中,便可创造出更优秀的影视动画作品。设计动画时,我们必须重视以下两种情况:首先是不做任何创新,全部模仿作品的设计风格及元素;第二种是彻底否认传统作品及其元素,认为设计动画时不应该吸取。

  2006年深圳环球数码公司研制推出的动画短片《桃花源记》,赢得了日本TBS动画数字作品大赛的优秀奖。该动画的故事情节是在陶渊明《桃花源记》这部作品的基础上设计的,可以说这部作品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传统题材,因此设计动画时,也不必做很多加工与创新。在视觉表现上,《桃花源记》中的人物形象通过皮影来表现,电影中设计的情境,用到的是水墨画与工笔画这两种相结合。在表现手法上,该动画短片既有传统的造型手,也有新时期电脑设计的手法。观众在欣赏时,既能感受到传统动画的魅力,同时做出的创新也能给他们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我们认真研究这部作品后,发现在设计人物造型的过程中,该片的造型设计采取的是“影造型手法”。通常,皮影戏表演,受到材料与表演形式的制约,设计人物时通常只可体现人物形象的某一面。而假如我们设计动画时不做任何改进或创新,则动画作品也就会失去其应有的科技性。《桃花源记》这部作品采用的是三维动画软件,即:从多个角度展现动画角色中人物形象的特点,这种创作方式既保留了传统造型(指皮影戏)的优点,同时也将动画的特色完美的展现出来。由于该影片一味强调皮影造型的侧面效果,全篇并未有一个正面人物形象。从这一角度分析,不难发现:采用全盘拿来主义之前,还必须要进行“有取有舍”的斟酌。此外,在场景设计上,该作品主要体现的是国画风格。然而,在部分场景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整部影片在处理国画风格上并不统一,每幅场景的时间风格各不相同,因此,笔者认为:如果创作时始终将绘画风格保持一致,那么影片的效果还会更好。

  三、实例分析――以《功夫熊猫》为例

  以上,从理论角度出发,就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作用和影响力进行了一定地阐述。而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地诠释,就动画设计中文化元素的作用和影响力,以下,特以好莱坞动画影片《功夫熊猫》为例,对此进行如下详谈:

  1.《功夫熊猫》简介

  美国梦工厂在2008年设计的动画影片《功夫熊猫》,短时间内迅速席卷了中国动画市场,在国内的票房已经超出1.35 亿元,树立了良好的动画形象。《功夫熊猫》之所以可以赢得国内观众的心的原因,不仅包括美国好莱坞独特的先进3D 技术之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部动画片中到处都能见到的 “中国文化元素”,中国观众看到后非常熟悉、亲切。

  2.《功夫熊猫》中的文化元素凸显方式

  美国动画化融合了中国元素,这是其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它在赢得国内观众喜爱的同时,也使很多观众看清了我国动画设计实质上忽略了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这是导致中国元素被外国人利用的直接原因。从民族元素上分析,《功夫熊猫》能获得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式加工”。观看过《功夫熊猫》这部动画片的朋友应该都了解:影片不管是整体框架还是细节方面,都体现了中国元素的精髓,“功夫”与“熊猫”是中国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在这部电影中的形象更容易被国人接受和认可。尽管很多影片中,处处都有中国元素,不过好莱坞并没有完全模仿,它只是运用美式方法对这些中国元素进行深度加工与创新,改编后的情节与形象恰到好处,中国观众看到后不仅不会反感,反而因为形象设计的熟悉,他们很轻易的接受了这种改编,以至于在看电影时,心里会浮出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改造之所以成功,其原因主要有以下2点:

  1)首先,影片融入的中国元素早已是国内外观众所了解的,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符号。好莱坞影片中用到的中国文化元素,并不具备一定的地域性,关注它的人也比较多,譬如:中国功夫、汉字都是被世界各国人民所熟悉的文化;2)其次,改造中把握好了这个“度”。好莱坞改造中国元素遵循相似而非相反的原则。影片观看者熟悉这些符号的含义及特点,也了解其内在的联系。所以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去肆意改造这些符号的能指或其他,都是不被看好的,真正的改造必须是要让观众接受且符合他们的文化心理。所以,要改造这些文化符号,必须先去了解观众对其存在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做有相似性的添加,而并不是彻底改变其固有含义,只有这样,大众的接受程度才能有所保证。而这带给国内动画人的启示便是:当我们在运用中国文化元素进行动画创作,或是通过动画重新诠释这些文化时,受大众对历史人物存在的这种刻板印象的影响,设计者想要翻案,就必须面临掌声或谩骂声。而最讨巧的做法就是“尊重历史”。

  (2)异样的“江湖”与“武侠”。“江湖”这个词,从诞生以来,就与中国武侠有着紧密的联系。江湖体现的是一个宽广的言说场所、复杂的社会,江湖能从侧面反映出现实社会的某些情况,包括:恩怨情仇、儿女情长、生存求生和世态炎凉等等;“武侠”它所要表现的是:受众人瞩目的仁人之士,功夫了得、除暴安良、正义勇敢、为民除害等正面形象。换句话说,在国人的文化环境下,我们眼中 的“江湖”和“武侠”大概就是上面所讲的。

  在《功夫熊猫》这部影片中,“江湖”没有我们想象中复杂,这里的江湖只从主人公的一个梦开始,所以该影片中的江湖也就不是社会上的人所理解的那个的江湖。从武侠角度看,熊猫化身为武侠,不过这个“侠”表现的是憨憨勇敢、招人喜欢,体型臃肿而且有贪吃嗜好的形象,不过好在它读懂并充分肯定了自己,并在最后打败了敌人,仅从这点,中国观众便更容易接受。好莱坞用这种相对陌生的手法改写了中国武侠文化中的江湖与武侠这两个符号意义,观众对此也赞叹不已。

【文化因素对动画设计的影响】相关文章:

动画设计中的文化因素03-04

文化元素对动画设计的影响11-09

文化和新技术对动画设计有哪些影响03-29

影响素描的因素03-02

绩效管理的影响因素03-16

影响绩效管理的因素03-30

影响宝宝睡眠的因素03-31

影响狗狗毛发的因素06-24

数字媒体技术对动画设计的影响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