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小民营企业集群发展的动力
中小企业集群能够发挥分工的优势和规模效应,具有特殊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扩散能力,能够吸引区域外资源流入,在诸多方面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中小民营企业集群发展的特征
1.集聚性
经济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认为产业集群的产生不仅与经济因素有关,还与社会因素有关,产业集群中特有的社会关系如亲缘、地缘关系,有利于形成相互信任的产业文化,从而使集群中的企业受益。瑞士的钟表产业、纺织机械产业,美国加州的葡萄酒业就是典型例证。
2.网络性
通过长期的联系形成本地化合作网络。这种合作网络包括企业网络、劳动力市场网络、区域创新网络和公共产品网络。网络中的各行为主体之间以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频繁地进行着商品、服务、信息、劳动力等贸易性或非贸易性的交易、交流和互动,推动集群区域的发展和企业的持续创新。
3.共生性
共生性是指集群内众多企业和组织在产业上有关联性,能共享诸多产业要素,包括专业人才、市场、技术和信息等。产业上的关联性、互补性和共享性可以产生共生效应。这是集群内各企业获得内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根源所在。
4.根植性
产业集群的根植性,不否定集群内企业与群外保持联系,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区域发展不可能孤立进行,企业必须用全球化的眼光去搜寻新的信息、技术等,但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区域发展的内力,使区域本身获得一种“黏性”来留住和吸引企业,这种“黏性”就是集群的根植性,也是区域外其他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
5.专业化
产业集群中,经济主体之间必然存在着资金、技术、产品、装备、物流、公共服务等要素之间的联系,专业化特征使集群内的企业之间、企业与支撑机构之间产生紧密的联系。产业集群的大量专业化企业集聚在一定区域,加之长期所形成的相互信任,降低了集群内企业之间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使区域实现了专业化规模生产。
二、中小民营企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中小集群企业的员工素质整体偏低
中小民营企业多数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在这种类型管理模式中,管理者基本处于经验管理为主阶段,管理方式落后,管理观念陈旧,难以利用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的观点引导和激励员工,同时家族中重用亲信,排挤外人的思想,也影响到优秀人才的用留。人才的流失和人才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集群内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经营者更多地偏向于揣摩政策的导向或是领导的偏好,而忽略了人才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导致了企业严重缺乏能进行技术更新以及产品换代的核心人员。
2.中小集群企业间的创新能力不足
中小民营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生产的产品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长久市场竞争优势。集群中的大多数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偏小,靠中低档产品和传统工艺组织生产。因创新投资风险大,外部性强,为减少研发投资成本和降低创新风险,集群内的技术模仿动机远远超过了其自主创新动机,群内中小企业都愿意成为“免费搭车者”,而不愿意进行自主创新。虽然在政府的支持下某些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总体看来,技术创新不足制约着这些中小企业集群的进一步成长。
3.中小集群企业间的关联度差
中小集群企业彼此之间内在联系较少,缺乏应有的专业化分工协作,部分企业都作为单独个体面对市场竞争,严重影响了企业竞争力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了劳动生产率,产生了低水平的过度竞争,造成交易费用的增加,阻碍了企业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规模经济效益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4.中小集群企业间的网络合作欠缺
中小企业集群内不仅上下游企业间缺乏交易合作、技术合作,同一生产环节上的企业更是不相往来。企业长期以来倾向于和政府之间的纵向的、传统的和封闭的联系,忽视跨企业、跨产业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倾向于企业的单向运作,因而无法共享社会关系网络所带来的聚合效应。尽管大量的企业在地理上集中于某个区域,在地方上连接成片。然而,在生产上却相对独立,企业之间各自为战,缺乏信任和合作,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技术、知识和信息的交流。这样,企业之间无法形成合作网络进行专业化分工和创新合作。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非但难以合作,甚至相互拆台,导致技术、信息和各种隐含经验类知识流动严重不畅甚或断流,严重制约了区域产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5.地方政府的支撑作用未充分发挥
企业集群效应的产生,与地方政府和中介机构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地方政府的作用不仅是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而且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企业间市场交易、集群内专业化程度和企业间协作程度。虽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引导、服务性政策,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如政府虽然很重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也帮助中小企业获得发展所需资金,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难以获取发展资金。
三、中小民营企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1.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不能再单纯依靠资源发展经济,应当将科技作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主要依托力量。在这一过程中要提高风险投资对中小民营企业集群的作用,应当建立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多元化的社会筹资机制,政府是风险投资的主导机构;大型企业集团是风险投资的重要力量;民间资金是风险投资的主要来源;国外投资是风险投资的有益补充。
2.加强企业间合作机制
中小企业集群内的合作机制就是指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科研院所以及与之相关的高校基于产业集群形成的一种资源、人才、信息等方面共同利用和交流的一种制度。集群内的各个中小企业各方进行科学、合理分工的规则与具体方式。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作为单个的个体来讲其综合实力不强,可能是某一方面的能力比较强。另外,集群内部要建立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准确将各个企业相关的信息进行交流与沟通,提高集群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的信任度。 3.建立区域联动机制
区域联动机制就是在有效组织中小民营企业集群之间、集群内部各个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组织之间的沟通与互补,通过良好的沟通与有效的信息交流,整合资源,共同行动的运作模式。通过集群实现资源信息的区域联动、资源调配的区域联动、资源需求的区域联动。通过实施区域资源联动机制,合理调配资源,使集群中的企业都能获得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成本、避免浪费、减少库存,使各个企业顺利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4.构筑区域内的协调机制
集群内部各中小企业应该共同参与集群的规划与调整的制度,保证其科学性与客观性,同时建立良好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以规范集群之间以及集群内部成员的行为,使整个集群内部实现较高的生产率,获取规模经济。其中,协调机制包括:协调重点企业之间的关系;协调重点企业与其他配套中小企业的关系;协调集群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协调企业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等。
5.促进信息化平台保障机制
在集群环境下,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资金、信息化人才和基础设施都可以在较大的程度上实现共享,那么这种共享的机制和平台一旦建设好,就能给集群中的大量中小企业带来经济上的巨大实惠,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在行业网站的基础上进行中小企业集群信息平台的建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这些网站提供的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网上交易等功能,实施中小企业集群的信息化建设。
6.促进集群的产业优化机制
政府应该加强各中小企业在产业方面的引导,规划好合理的集群规模,避免集群内部的中小企业竞争过度或不正当竞争,洞悉并预判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出现衰退迹象时,积极引导企业转型,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优化;构建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生产力布局。
【中小民营企业集群发展的动力】相关文章:
民营企业发展的动力07-16
民营企业发展动力问题剖析08-01
民营企业创业的动力07-05
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源01-08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06-19
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08-02
企业发展的原动力08-02
创新是品牌发展的主要动力08-01
诚信是企业发展的无形动力07-27
企业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