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案

时间:2024-10-06 07:29:31 对外汉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案

  导语: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有利于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下面YJBYS小编分享《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案,欢迎参考!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案

  第一章 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

  一、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包括对外和对内的汉语教学),不管主张哪种教学法(听说法、直接法或者交际法),都离不开语法"语法对于第二语言(或称外语教学)的教和学都是至关重要。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特别是有了一定的语音基础后,通常即进入语法为主,句子层面的语言教学阶段,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界往往称这个阶段为“语法阶段”,这个阶段大约在半年左右,接下去是所谓的“短文阶段”,这个阶段语法仍然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第二语言教学的对象一般都是已经掌握了母语的人,即便是青少年,母语也已基本获得。在此基础上学习第二语言,在途径、规律、特点和效率等方面就和幼儿时期的母语获得必然有很大的不同。要完全获得第二语言的能力,尤其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第二语言能力,就必须借助有效的辅助手段,这个手段就应当是语法。

  二、语法的分类

  传统上是把“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作为一对相对的术语提出来的,然而,语法研究发展到今天,我们认识到,和理论语法相对的不再只是教学语法,而应是应用或实用语法,实用语法中可以按不同的实用目的进行再分类,例如可以分为供计算机处理使用的语法和供教学使用的语法,供教学使用的语法可以再分为第一语言教学使用的语法和第二语言教学使用的语法,而在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中又有供教师使用的教学语法和供学生使用的教学语法,在供学生使用的教学语法中,又可以分出不同阶段的教学语法等等"上面的这段叙述,(南京大学的郭熙)用下图表示或许更为清楚:

  语法—理论语法

  实用语法—计算机使用的语法

  教学使用的语法—第一语言教学语法

  第二语言教学语法—教师用的语法(参考语法)

  学生用的语法—阶段一语法

  阶段二语法

  阶段三语法

  其它语法(如大学里的混合型教学语法等等)

  按照这一框图,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已经隔了很大的距离,具体说来,第二语言教学所使用的语法只是实用语法的一个部分,这一部分却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处理,看来是把问题复杂化了,但实际操作起来可能要方便得多。

  三、基本概念

  关于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学术界并没有严格统一的定义,但下面的解释一般都是认可的:

  1、理论语法

  理论语法:语法学家按照自己的语言观和方法论对某种语言的语法所作的分析和描述,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各自不同的语法学说,形成不同的体系,因此可分为不同的流派"如《语法讲义》(朱德熙)、《中国话的文法》(赵元任)等著作所描述的语法就是汉语的理论语法。(陈海洋,1991)

  2、教学语法

  教学语法:根据语法教学的要求所制定的语法系统,具有规范性和稳定性,侧重于语法功能的描述,要求实用、可读性强,而理论分析不是其重点《暂拟教学语法系统》即汉语的教学语法。(陈海洋,1991)

  3、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指专门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编写的书中所使用的语法。

  四、教学语法与理论语法的'不同

  (1)实用——理论

  (2)简明——详尽

  (3)稳定——创新

  五、第二语言的教学语法与第一语言的教学语法的不同

  第一语言的教学语法的目的是教给学生母语的系统知识,要求体系上的一致性;而第二语言的教学语法则是多角度的、综合的,可以不追求系统的一致性,其教学需要的规则和解释也可以是局部的、临时的、不完善的、就事论事的,甚至是片面的。

  这样做有不少好处,在学生学习中恰到好处的解释可以帮助学习者在不同的阶段扫除相关的障碍,使学生的学习得以顺利进行;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给学习者以勇气和信心,这些在语言教学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当一个外国学生问:为什么可以说“张三被李四杀了”而不能说“张三被李四爱了”时,当然可以有不同的回答,但是哪一种回答最好呢?

  或许我们可以用“被”字句表达“不希望发生的事情”来作出解释,当然知道这样的解释或许并不“科学”,但却比较实用,这考虑到了学生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把使用频率最高的先教给学生,随着他们水平的不断增加,再让他们系统地了解一些特殊的情况。给一个很肯定的答案,会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

  六、第二语言教学语法中,教师使用的语法与学生使用的语法

  上面谈到要区分供教师用的语法和供学生用的语法,二者的主要区别可能在于难度、范围和详略。换句话说,学生使用的语法只是教师语法的简写本,这里所说的供学生用的语法,主要是指供初、中级学习者使用的语法,对于高级学习者来说,他们可以使用供教师用的语法。

  表面上教学语法和语法教学的关系,教学语法是进行语法教学的依据,不是所有的教学语法的内容都要讲授给学生,也不是必须按照教学语法所规定的顺序逐一进行教学。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向学生传授在某一阶段或某一特定场合中所需要的语法知识(不是语法学知识)的教学活动。如何选择,何时选择,怎样有针对性地就某一语法知识点进行教学,是语言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语言教师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具备了建立在科学而且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语法以后,语法教学的关键在教师,据此而论,教师应该是语法教学的中心。

  七、理想的教师使用的语法的特点

  理想的教师用语法应是一本语法教学参考书,属于工具书性质(包括描写的具体事实和具体的解释)。它应该给学生解释各种语言现象,为学生扫除学习道路上的障碍,根据教学实践,一部理想的教师用语法工具书至少应该做到这样几个方面:

  (1)包容性强

  所谓包容性强,是说这种语法应该能够回答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中不仅包括语法规则,也应该包括使用规则;不仅要使学习者学会正确的语法,还应该让学习者学习怎样得体地进行表达。

  例如,语法书要介绍“因为??所以??”之类关联词语的功能,还要说明不用这一类关联词语的情况;再如“您”作为人称代词表示尊敬,但是在不少情况下我们并不用它。当然,这样一来,这个教学语法必然会非常繁杂。因此,如何处理这种教学语法的体系是教学语法应该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

  (2)解释力强

  语法应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

  例如,“学”和“学习”、“说”和”说话”、“口”和“嘴”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可以说“想了想”、“说了说”,但是不说“哭了哭”;

  再如,汉语中的“把”字句、“被”字句的制约规则到底是什么等等。

  此外,还有口语和书面语使用的区别,例如报纸标题可以说“雨中突然现火 情”,口语中只好说“下雨的时候突然出现火情”,在这里,“现”和“出现”各有自己的功能。

  (3)应用性强

  所谓应用性强,主要是说要便于读者使用,尤其是教师使用的语法,应该有详尽的文献,足够的例句,还应该有各种相关的索引。上面说过,教师的语法可以供教师使用,也可以供高级学习者查阅使用。据我们的教学实践,对于高级汉语学习者来说,这类工具书可能比老师更为重要。笔者曾经要求学生经常查阅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效果非常好,该书也是语言教师的必备工具书。

  因此,我们设想中的教师用语法应该是一部像《现代汉语八百词》,但又比它的覆盖面广的工具书,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查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4)通俗易懂

  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规则少而概括力强同时又能激发学习者创造性的语法是最好的语法,换句话说,教学语法是越简单越好。语法是供学习者使用的,因此不应使用那些繁杂的表述方式,而应最大限度地使用简洁的语言,做到通俗易懂。现在的语法书或论文连语言教师都看不懂,如何能够让学习者尤其是一个外国学习者明白呢?

  八、对外汉语语法体系的建构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此处特指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构建要从1958年的《汉语教科书》算起,这套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中的语法体系是在赵元任先生的汉语教材《国语入门》的基础上,融合了《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称“暂拟系统”)、《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等语法研究成果,总结了对外汉语教学经验,创造性地构建起来的,具有鲜明的第二语言教学语法的特征。现在的很多套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语法体系都沿袭或借鉴了这套教材中的语法体系。

  九、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应该注重什么

  第二语言学习者已经建立起母语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学习第二语言,就是要构建起新的语言和思维习惯,在这个构建过程中,语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第二语言学习者头脑中要表达的某个范畴的意义,要在第二语言中找到相应的表达形式。当他接触到第二语言的某种语言形式(如某种句式),也要知道这种形式表达了什么意义"这就涉及到语法最本质的问题: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二者既是语法及语法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第二语言语法教学的核心问题"无论是走从形式到意义的路子(可称“结构语法”),还是走从意义到形式的路子(可称“表达语法”),都需要做到形式和意义的有机结合,即一个语法形式要表达特定的语法意义,一个语法意义要有相应的语法形式去表达。语法意义的最根本的特征是和语法形式的结合,第二语言语法教学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帮助学习者在其要表达的范畴意义和所依托的语法形式间建立起联系。比如在汉语中要表达“存在”这样一种范畴意义,就需要依托以下的一些形式:

  方位/处所+有+人/物

  方位/处所+是+人/物

  方位/处所+(了/着)+人/物

  反过来,看到这样一些形式,也能知道这些形式表达的是“存在”这种范畴意义。只有这样,才能说二者是有机结合的,语法教学也才会是有效的和高效的。

  第二章 语法教学

  一、语法教学的原则

  1、通过语言对比突出语法的重点和难点。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学习者会受到第一语言迁移作用的影响。

  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对所有学习者都有共同的难点,对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又有特殊的难点。因此语法教学要有针对性。当然,对于虽然不是难点但是却是汉语最常用的基本句式,也应该进行一定的训练,不能完全忽略。

  2、从句型入手,句型操练和语法知识的归纳相结合。

  句型是从大量的句子中总结出来的典型句式。句型教学是用操练句子结构模式的方法来使学生学会造句的方法。这是“结构主义——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是掌握第二语言句子结构及其用法并养成语言习惯的有效方法。

  句型教学有利于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所以语法教学应该从句型入手,以句型操练为重点,适当地进行语法知识的归纳总结。句型教学注意不但要进行形式的操练,还要让学生掌握句型的意义和功能。

  句型的操练形式要多样化,如重复、替换、转换、扩展、问答及翻译等。

  3、由句子扩大到话语。

  句子是基础,集中体现了基本的语法规则。但从交际的目的出发,仅仅掌握句子结构远远不够,还需要进行话语教学,特别是要掌握话语的连贯和衔接。

  4、语法结构的教学与语义、语用和功能的教学相结合。

  语法教学不能局限于结构形式,要与语义、语用和功能的教学相结合。如以一定的话题或功能为中心,组织相关的语法点和词汇构成一个单元或系列。这些孤立的、纯结构形式的语法点就可以为一定的交际任务服务。

  5、精讲多练,以练习为主。

  语法结构不是解决能不能懂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会不会用的问题。语法规则不是讲会的,而是练会的。对语法知识要进行必要的解释、总结,让学生了解语法规则。但是语法知识的讲解要少而精,避免使用大量的名词术语。更重要的是通过练习掌握这些规则。语法课上要体现以练习为主的原则。练习(包括口头和笔头,听说读写)应该贯穿于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的全过程,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练习的类型有三种:

  机械型练习。跟读、模仿、重复、替换、变换、扩展等。这种机械性的单个句型操练对于熟悉掌握语言的结构形式是不可或缺的。

  有意义的练习。如回答问题、完成句子、对课文内容进行解释、复述、讨论等。

  交际性练习。如自由会话、课堂讨论、辩论、扮演角色、写应用文等。这是真实交际或接近于真实交际的练习。除了到社会上的语言实践外,一般是模拟真实的交际情景进行练习。不仅有听说读写的言语技能训练,还要进行包括语用规则、话语规则和交际策略等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所表达的内容不受控制。

  6、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安排语法项目。

  各课语法点的.安排要尽量均匀。不要一下子集中在某几课上,而有的课几乎没有新语法点。要体现先易后难、逐步加深的原则。有的语法点之间本来就存在先后顺序,如必须先学复合趋向补语然后才能学可能补语,必须先学各种补语,才能学习“把”字句。所有这些语法点都应该做螺旋式安排,把语法点分成几圈出现,逐圈加深,便于复习巩固。

  7、重视纠正学习者的语法错误,并把病错句的分析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部分。

  学习者对语法规则的掌握总是在试误过程中实现的。中介语的性质决定了偏

  误的存在是正常的。充分利用学习者的错误并加以指导,可以从反面加深对语法规则的理解,更好地发挥语法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作用。不少教师长期开设病错句分析课,受到学习者的欢迎,也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然这类课也应该体现精讲多练的原则。

  二、语法教学的方法(手写)

  三、语法教学的技巧(手写)

  第三章 词法教学

  一、词类

  二、不同词类的教学方法

  三、虚词教学

  在讲解虚词的时候,主要讲解虚词的用法,只要我们能够有一个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的观念,并能从各方面进行细致的考察分析,说明某个虚词该怎么用,在使用上有什么特点,需要主要什么问题,虚词就基本上讲清楚了。具体从这些方面考虑:

  (1)句类

  “或者”和“还是”这两个连词都能在表示选择关系的复句中起连接作用,但是“或者”只用于陈述句,“还是”则用于疑问句。

  语气词“吗”只能用于疑问句,“呢”既能用于疑问句,又能用于陈述句。

  (2)词类

  连词“和”跟“并”都能用来连接词或者词组,但是“和”主要用来连接名词性词语,也可以有条件地用来连接动词或者形容词,而“并”只能用来连接动词或者形容词性词语。

  (3)音节

  在汉语用词造句中,常常需要注意音节问题,这是汉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副词在这一点上表现得特别突出。有的副词要求修饰的成分必须是个单音节词,如“过”,只能说“过难”、“过密”等,而与之同义的`“过于”在不受此限制,“过于困难”、“过于密切”。还有“屡、互”等;还有的副词可以修饰一个词组,但是要求紧跟在它后面的必须是个单音节词,如“足”,只能说“足等了一个小时”,不能说“足等候了一个小时”,“足足”不受此限制。“大力、明明、行将”等。

  (4)轻重音

  一个虚词往往可以表示多种不同的语法意义,而这又往往通过轻重音来表示的。这一点在副词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如“都”:

  我们都看完了。

  (5)肯定与否定

  多数虚词既可以同肯定形式发生关系,也可以同否定形式发生关系,但有些虚词在这方面有特殊要求。这有多种情况:

  A.有的只能同否定形式直接发生关系。如副词“从”,如从不说谎、从没有听说过;与之同义的“从来”就没有这种限制。“千万、万万”

  B.有的则只能跟肯定形式直接发生关系。如副词“万分”“分外”就只能用于肯定“万分肯定、分外晴朗”,与之同义的“十分、非常、格外”就没有这个限制。

  C.有些虚词有两种不同的意义和用法,而这在肯定和否定的要求上正好形

  成对立。如“绝”,表示程度时,用肯定,“绝好、绝妙”;表示加强语气时,用否定,“绝不??”。程度副词“太”,表示赞叹时,用肯定;表示过分时,既可以肯定又可以否定。“太少了”“太不懂事儿了”。

  D.有的既用于肯定,也可以用于否定,意思却一样。如“难免”,“难免出错”“难免不出错”;“差一点儿迟到”“差一点儿没迟到”。

  (6)简单和复杂

  由“把”组成的介词结构后面一定要跟一个复杂形式,这是众所周知的。副词“往往、终究、白白、恐怕、略微”也要求所修饰的成分是一个复杂形式。

  (7)位置

  在“把”字句和“被”字句中,否定副词和能愿动词只能放在“把”“被”的前面;介词结构“关于??”只能放在主语前面,介词结构“对于??”就没有这种限制。

  “也”“都”;“幸亏他来了”,“他幸亏来了”;“很不习惯”,“不很习惯”等。

  (8)跟其他词语的搭配

  “只有”常常和“才”搭配;“只要”常常和“就”搭配;“就”常常和“了”搭配等。

  第四章 提问的方法

  一、疑问句的分类

  提问的主要方法就是疑问句。用来发问的句子就是疑问句。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疑问句又分为不同的类型:有疑而问、无疑而问两种。有疑而问的疑问句叫询问句;无疑而问的疑问句叫反问句。(有两种分类方式:有的将疑问句分为询问句、反问句、诘问句;有的'分为疑问句、反问句两类)我们采取后一种分类方法。

  二、询问句的分类

  是非问句、正反问句、特殊问句、选择问句、用“呢”的省略问句。 使用这些问句一般在上网聊天时比较多。

  “你是学生吗?”“你在哪儿上学?”“你是男的还是女的?”“你有没有男朋友”“我是男的,你呢?”

  第一节 是非疑问句

  一、是非问句的定义

  是非问句是让答话人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的问句。

  二、是非问句的分类:

  1、用“吗”的是非问句

  (1)主要结构:句子(S + V + O )+ 吗?

  (2)功能:单纯的提问

  (3)回答方式:

  作肯定回答时,重复主要动词;如“你去古城吗?”

  也可以用“是、对、嗯”等回答,其实,“嗯”可以回答所有的是非问,而且都比较自然。如“你有问题吗?”

  有助动词时,要重复助动词;如“她明天能来吗?”

  动词后有“着、了、过”或补语时,回答要带上“着、了、过”和补语; 如“她给你打电话了吗?”“打了。”

  (4)语调:上升的语调

  2、用“吧”的是非问句(也就是其他分类中所谓的“反诘问”)

  (1)主要结构:句子(S + V + O )+ 吧?

  (2)功能:有了一定的猜测但是不确定。如“这是你女儿吧?”“犯错误了吧。”

  (3)回答方式

  跟用“吗”的是非问句的回答方式是一样的。

  (4)语调:上升的语调

  3、直接用声调的是非问句

  (1)主要结构:句子(S + V + O )+ ?

  (2)功能:单纯提问,有时带有怀疑、惊讶的口气。如“你是老师?” “你考

  研?”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语气来判断。

  (3)回答方式:多数用“嗯、对”等来回答。

  (4)语调:上升的语调

  4、三种是非问句的时态表达

  (1)现在、将来

  如:你是学生吗?对,我是学生。

  不是,我不是学生。

  你去教室吗?对,我去教室。

  不,我不去教室。

  (2)过去

  如:你去上课了吗?去了/没去。

  她去过上海吗?去过/没去过。

  (3)进行

  如:你在睡觉吗?嗯/没,我没(在)睡觉。

  三、三种是非问句适用的句型

  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你忙吗?)、名词谓语句(明天星期天吗?)、

  主谓谓语句(她身体好吗?)等各种句式。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主要的形式

  用“吗”的是非问和用“吧”的是非问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两种主要的形式。

  五、需要区分的两个“吧”

  两个“吧”:“吧?”和“吧。”

  (1)“吧?”是问句中的;“吧。”是肯定句中的。

  (2)“吧?”表示猜测但不确定;“吧。”表示催促、请求、建议、商量、同意等的口气。

  如“快点儿吧,快迟到了。”(催促)

  “就差一分及格,老师就让我及格吧。”(请求)

  “我们八点去吧。”(建议、商量)

  “好吧,就这样。”(同意)

  六、几个注意的问题

  在是非问句中不能加“呢”。

  七、留学生使用是非问句时容易犯的错误

  这个老师是不是王老师吗?

  玛丽和李芳买不买东西吗?

  阿里累不累吗?

  他普通话说好不好吗?

  八、解决方案

  结构功能相结合。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攻略03-05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大全06-30

句子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作用03-05

对外汉语教学40个语法点解析09-30

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解释语法点03-08

对外汉语基础知识之语法单位03-08

对外汉语中级水平课教学教案03-18

对外汉语声调教学教案01-01

泰语语法教学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