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媒介语与目的语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媒介语与目的语有哪些你知道吗?你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媒介语与目的语了解吗?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媒介语与目的语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什么是目的语教学?
有一次和好友聊起天来,说到目的语教学。好友说在国内教留学生反倒是全汉语,因为学生来自世界各地,讲英语对方也不一定听得懂,所以常常绞尽脑汁,一句媒介语都没有。来了美国,因为学生都会说英文,所以课堂上,有时候就会走“捷径”,冒出一些媒介语。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媒介语真的是非用不可的吗?
目的语教学在美国外语教学界已经达成了共识。最简单的理由是,老师在课堂上多说一句媒介语,学生就少了一次听到目的语的机会。而且一旦开始用媒介语,学生就会对你有所期待,学生也会开始用媒介语和老师沟通,很多事情发展着发展着,就没法控制局面了。
有时候我和其他老师提到课堂上用全汉语教学,很多老师都不理解,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是沉浸式项目吗?
一方面,沉浸式项目的要求远不止全部用汉语教学,而是用汉语学其他的学科,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等等。另一方面,我在高中,沉浸式基本在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开展,犹他州的汉语沉浸式项目做得特别好。
二、反思:课堂上,什么时候我们用了媒介语?
1、课堂指令、课堂管理
这个是最常见的。课堂指令其实取决于老师一开始的习惯,一开始培养起来了,后面就不会有问题。课堂管理部分如果用了一些英文是我比较能理解的。这个环节对汉语老师们来说并不容易。国外的孩子整体上来说不像国内孩子那么安静。
2、解释生词、语法
生词的解释,有的老师会用翻译法,很直接,但是其实效果并不好。因为这个联系太弱了。一多,学生就容易忘。
语法很多时候是不能一一对应的,用英文解释会造成一些问题。
3、师生沟通
有时候会听到老师用英文问学生是否理解了,或者问学生作业做完了吗?这些在我看来基本上也是没必要的。
4、文化课
如果文化课,老师在讲、学生在听,那几乎就是没法避免媒介语的介入了。这种情况下,上课模式需要改变。
三、如何做到目的语教学?
我反思自己能在目的语教学这块做得比较好,一方面是因为我是中文系的,英文不够好,所以基本不说英文。有的对外汉语老师出身英文专业,教了多年英文,有可能是思维习惯改不过来,而且有的时候用英语比较简单直接。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回到上面四点。
1、课堂指令、课堂管理
开学的时候,我会把课堂指令作为常规教学的一部分。把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需要用到的句子都列出来。比如老师会用的一些指令:打开书、打开课本、打开练习册,在没学数字之前,就用口令加数字的方式,比如打开课本第五页(在黑板上写个“5”),学生就明白了。
学生要用到的包括:老师,这个用汉语怎么说?这个字怎么写?这个字怎么读?我不舒服。我明白了。等等。我整理了一份,带拼音和不带拼音的都有,放在Dropbox里,可下载。
课堂管理在海外一直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在公立学校。主要是美国的学生不像国内的学生一样,他们从小就是在玩中学,很少老师在上面长篇大论。他们的课堂上是有充分的时间给他们小组讨论的。在我看来,课堂管理最终就是要解决一个问题: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不认真学习,捣乱,有可能是因为学生对你的课不感兴趣,对汉语课不感兴趣等等。公立学校课堂里还有一些特殊教育的孩子,所以情况比较复杂。
所以老师能做的,首先是要转变模式,设计教学活动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把教学活动和课堂管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整个课堂里松弛有度。小组讨论和个人学习交替进行。此外,把教学评估和课堂管理结合起来,课堂表现一般都占期末成绩的20%等等。我还见到很多老师,编了一些汉语的儿歌,进行课堂管理。分小组,让小组长来帮助课堂管理,等等。
2、解释生词、语法
关于生词的问题,我曾经在文章《汉字生词教学小妙招》中总结过,这里就不赘述了。总体的思路是建立生词和已有知识的联系。比如最近的课上,在机场的话题,学生看到托运“箱子”能联想到学过的“冰箱”,“护照” 能想到“照片”,“超重”能想到“超市、体重”,即便不认识的汉字,也能通过偏旁来猜一猜。这样的话,生词就会容易很多。
原本已经学过的汉字生词是零星的点,再学新的生词汉字,就是继续布这些点,建立少量联系。当联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和紧密的时候,这些汉字生词就会结成网。联系越多,就越不容易忘记。语境也是联系的工具,语境可以把一连串的词联系在一起,比如:机票、护照、签证、登机牌、登机口、行李、超重。
生词用旧句型学,学会生词之后,新句型里面就没有生词了。这样新句型就是单纯的语法问题。先复习相关的旧知识,旧句型。然后用To-With-By的模式教新的语法点,先展示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一起说,最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展示的时候,尽量用学生熟悉的例子,生活中的例子。
语法我很少直接讲,基本上是让学生学会之后,把句子罗列在一起,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规律,自己去总结。这个也要根据学生年龄来,因为我的学生是高中生,所以这招比较行得通。
具体例子,请看《语法点教学案例》。
无论是生词还是语法,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句子里面既有生词又有新的语法点,那么就分两次来。贪多嚼不烂。在新旧知识对比的时候,先复习旧知识,以防学生混淆。
3、师生沟通
有一次,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冒出的句子不完整,少了关键的动词。我就会问:动词呢?
这样的情况也不是在每个班都能实现。有个班级效果比较好,因为我让学生做了很多字词卡片的归类联系,学生知道:名词、动词、形容词,这几个词语。所以沟通就比较顺利。
我一开始在课堂上会问:明白了吗?懂了吗?会了吗?其实后来想想,这些都不是好的沟通方法。想知道学生是不是真的会了,不应该问他们,而是应该设计课堂上的Assessment,通过Assessment的结果来判断多少学生会了,会了多少,还有哪里学生存在障碍。
这个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有时候学生都说会了,但是一做起题目来,都不会,这能怪谁呢?肯定不能怪学生。所以,课堂上的形成性评价才是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学会了多少的工具,而不是直接问:会不会?
师生课前一般还会问好,问周末过得怎么样,今天课多不多,今天有没有运动类的比赛,等等。课前课后的问候要多样化,如果每天都和学生说早上好,下午好,可能学生学了一年也只会这两句问候语。所以我会加入很多不一样的问候:今天怎么样?周末怎么样?昨天的比赛怎么样?今天课多吗?今天下午要比赛吗?下周见。明天见。明天上午见。等等。
4、文化课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在练习,在说。老师说得少是好事情。好的外语课是学生一直在操练,老师是负责设计活动,相对来说不会那么辛苦。如果老师课堂上讲得很多,讲得很辛苦,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了。
文化课因为会涉及很多概念,抽象的东西,所以如果老师来讲,就免不了要用英文大段大段地来解释。所以我一般是布置任务,学生分小组去搜集资料,来展示。
老师备课主要备教学目标。文化的3P:Products, Practices, Perspectives,文化产物、文化习俗和文化观念。通过这节课,你要求学生掌握哪些文化产物、文化习俗和文化观念?要求学生理解和表达哪些文化产物和文化观念的关系?以及哪些文化习俗和文化观念的关系?
拿春节来说,春联、鞭炮这些就是文化产物,除夕吃团圆饭,吃鱼这些就是文化习俗,背后的观念就是,团圆,年年有余等等。
老师可能要解决的是这中间的为什么?“吃鱼”和“年年有余”,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除了让学生做小组任务,展示之外。我还用过的一个方法是举例子、讲简单的小故事。比如讲中国人脑袋里都在想什么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介绍了儒释道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先给学生看了写短片,有英文字幕,介绍比较儒释道的中心思想。然后我就开始举例子,讲故事了。
儒家我用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道家用的是“庄周梦蝶”的故事。佛家,我讲了一首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最后总的来说就是,中国人会积极进取,因为想着达则兼济天下,但是如果失意了,就会想着这辈子还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蝴蝶的梦里呢,顺其自然就好了。平时呢,大家都会安慰自己,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美,学会享受生活就好了。
这是中文四的课,学生基本就能理解了。这个过程虽然老师讲得多,但是都是用中文讲的,至少是在让学生进行理解诠释的练习。学生可能会提问,所以要做好充分准备。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和他们的文化中有什么不同。还是要从文化课的具体目标出发。
此外,文化课的教学还可以参考这一篇:《文化怎么教》。
小贴士:
备课备充分。多复习。可以在教室里贴上常用的课堂用语,课后如果剩下五分钟,就可以用来复习。还可以把常用的疑问词(什么、还是、哪儿......)做成海报,设计TPR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今年全美中文大会上跟和我搭档的卢老师学的),等等。
语法教学注重先教答句、陈述句,再教问句。因为问句和答句的结构常常是一致的,只需要替换疑问词。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媒介语与目的语】相关文章:
对外汉语教学任务及目的09-25
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及内容07-16
对外汉语学习中成人学生的学习目的05-29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10-07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09-06
略议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10-13
对外汉语教学中半字的讲解09-27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55个不要09-03
对外汉语教学中哪个声调最难10-28
对外汉语教学中怎样进行文化教学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