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有效地讲解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疑问句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接触疑问句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何有效地讲解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疑问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如何有效地讲解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疑问句 1
一、教材的句式整理分析
我们对如、盖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短期汉语听说教程 (上册 )》(北大版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短期培训系列 )及郭志良、杨惠元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的《速成汉语基础教程综合课本上册 )》(北大版对外汉语教材,短期培训系列 )这两本教材中的疑问句进行整理分析,统计出了各种疑问句式在该类问句中的使用频率,进而对这些句式按使用频率由高到低进行排序,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4种句式排列如下表所示。
初级教材中疑问句出现频率
注:“S+吗 (是非问 )”这种句式在教材的第一二课出现,“疑问代词呢(特指问 )”紧随其后。
我们可以看到:
1、使用频率:特指问和是非问最多
特指问和是非问在初级阶段的教材中出现次数最多,其中特指问中的“疑问代词——呢 ”、是非问中“S+吗 ”、正反问中“V不 V ”这几种疑问句出现频率较高。教材对疑问句的安排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习得顺序和交际需要。特指问和是非问在日常交际中比其他的疑问句更多使用,学生在交际中急需学会这些句式。
2、习得顺序:是非问-特指问-正反问-选择问
“是非疑问句”在教材中是最早出现的,随后出现了很多“特指问句”。后来则出现了“正反问”及“选择问”。在“是非问句”中习得顺序一般为:高疑“吗”字问→低疑和语用“吗”字问 →附加问和“吧”字问→反问句“肯定结构+吗”先习得,“否定结构 +吗”、“难道……吗 ”、“吧”字问后习得。是非问中“S+吗?”是由疑问助词“吗”加在陈述句的句尾构成疑问句,表示希望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这种句式比较容易获得,主要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母语影响有关。
二、学生的偏误分析
我们对五个非洲学生进行一学期的跟踪调查,主要根据课堂出现的问题、作业中的错误及测试中的错误进行分析统计,发现他们的偏误主要有:
1、疑问方式的偏误
①她在哪儿怎么样?
②谁在书店买书吗?
③你家有什么人吗?
④谁有几支笔?我们想用。
①和④的偏误在于在一个句子中不能同时用两个疑问代词。②和③的偏误在于疑问代词“谁”“什么”和语气助词“吗”不能出现在同一个句子中。学生发生偏误主要是由于在初级阶段,汉语的语法知识储备不完善,学习者没有足够的汉语知识,对疑问句调概念不清晰导致的。
2、对否定的“是非问句 (一般疑问句 )”的回答的偏误
⑤A:你不去书店吗?
B:(肯定回答)是,我去书店。
(否定回答 )不,我不去书店。
⑥A:这个桔子不好吃吗?
B:是,这个桔子好吃。
不,这个桔子不好吃。
⑤和⑥的偏误在汉语否定“是非问句 ”中肯定回答要用“不”,否定回答要用“是”,要跟随后半部分句子的意思。这主要是由于语际迁移,受母语的负迁移的影响。汉语和英语都有否定是非疑问句,但是回答却不一样,英语的附加否定是非疑问句,只要根据答语内容,表肯定的用 Yes,表否定的用No,答语前后保持一致。而汉语的附加是非疑问句则要根据问句的内容回答,表肯定可以用“不”,表否定用 “是”。当英语母语者在初级阶段不熟悉汉语规则时,就会用错。同时也受到文化迁移的影响,英语国家的思维是直线的,追求个性,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回答是非问句时其着眼点跟中国人不同,他们只考虑自己回答的意见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根本不管问话人主要疑问点采用什么样的表达形式。只要自己是表示肯定的意见,一律用“是)”,自己是否定的`意见,一律用“ No(不 )”。但中国人则不同,中国文化讲究求同、谦逊,所以在回答否定是非问句时用“是”还是用“不”,既要看对方问话中的主要疑问点采用什么样的表达形式(是肯定形式还是否定形式),还要考虑自己是表示肯定意见还是否定意见。如果对方主要疑问点采用否定形式,那么回答时,说话人表示肯定意见就用 “不”表示。
3.疑问代词误用偏误
⑦他弟弟是学生 →他弟弟是谁?
⑧他是刘老师。→他是什么?
⑨你家有都什么人?我家有六口人。
⑩你家有什么口人?
⑦和⑧的偏误在于疑问代词“什么”询问某人、某物或某事的本身或性质及相关情况。“学生”表示的是某人的性质,所以应该用“什么”来询问。疑问代词 “谁”询问具体的人,“刘老师”指的是具体的人,所以应该用“谁”来回答。⑨“都什么”应该改为“多少”或“几口”,若用副词“都”则要放在“有”前面,回答“什么人”时列出家里具体的成员,而不是询问数量。 ⑩“什么口”偏误在于疑问代词“什么”加量词“口 ”。“什么”询问的是事物的情况,不能接量词。可以改为“你家有什么人?”或“你家有几口人?”疑问代词的误用主要是由于语际迁移和目的语的负迁移的影响。汉语比较复杂,在初级阶段,学习者的目的语知识有限,把有限的目的语知识不适当地套用到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一开始学生接触到“老师”和“学生”是称呼语。没有深入了解“学生”表示一种身份,而“刘老师”则表示个人。同时,初级阶段的学习者目的语知识有限,很容易受母语的影响。在英语中,没有量词,所以他们不知道量词具体应怎么用,就用类推的方式在疑问代词后面加上量词。
三、教学上的思考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如何更好地实现主导作用呢?如何让学生更好更快地习得疑问句呢?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偏误调查分析,笔者提出一些拙见。
1.疑问句的教学顺序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学生的习得顺序来进行教学,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中疑问句的编排顺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我们在教学安排上要遵循这个顺序。
汉语当中有大量的疑问代词,大部分都能在英语中找到相应的单词。如:谁—who、什么—what、哪儿—where、哪—which、为什么—why、什么时候—when等,我们在教学中先教与英语相似的语言现象,这对于刚接触汉语的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来说,更容易习得。
2.适时调整教学方式
汉语的疑问句分为四大类,各类中又有不同的句式,而且各个句式在实际语言中的使用频率不尽相同。如果在教学中按照类别教授,又要顾及同一类中的不同句式或是一些句式的变体,难免使语法系统显得庞杂,增加学习者的学习难度。因此我们不妨抛开类别直接以疑问句式为单位教学。但也并不是各类疑问句中所有的句式或句式变体都要教,应该要注意选取那些在实际语言交际中运用最广、价值最高、表现力最强的疑问句式,并尽量按照实际使用频率的高低,适当参考句式的难易程度来排列教学的先后顺序。
3.改进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材中对于各类疑问句的介绍大都只重视形式特征的描述,而较少涉及语用功能的说明。事实上,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不同的疑问句有不同的语用功能,在交际中有不同的语言背景,体现不同的语气和感情 色彩,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在功能上的细微差别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给学生说清楚,也将造成使用不当甚至使用错误,带来交际上的不便。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疑问句句式语用功能的讲解,要坚持结构描写与功能说明相结合。比如:“这是什么?”我们不仅要教“这是询问事物的特指疑问句,‘什么’是疑问代词”,我们还要教“还可以表提醒或责备,语气词应为降调,而且要重读”。否定意见就用 “是”。
有一些疑问代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有些疑问代词在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却有不完全相同的地方,学习者就很容易混淆出错。尤其在初学阶段,学习者没有足够的汉语知识,只能依赖母语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只是应该详细讲解。比如:“什么”和“what”可以对主语、宾语(英语中对表语的提问在汉语中可以归到对宾语的提问)和定语提问。但从疑问句的结构角度看,二者有语序安排上的不同。英语中疑问代词要前移到句首,汉语的疑问代词却留在相应的疑问焦点处。也就是说,“什么”和“what”的疑问功能是一致的,但是在具体的句子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学习者只有了解这些位置特点,才可以生成这两种语言正确的疑问句。值得注意的是英语中的“what”可以提问的对象比汉语要广泛,因此在翻译时有的可以说“什么”,有的译成“什么”却不恰当。例:“W hat's the time? (几点了?)”What is he like? (他怎么样 ?)等。
汉语内部的知识点比较复杂。初级阶段的学生目的语知识较有限,经常会用有限的知识类推到其他新的语法点上。所以,我们要对汉语之间的语言点进行对比,让学生注意并习得。比如:是非问句中语气词有“啊、吧、吗”,不能有“呢”;回答时用“是的”“对”等表示同意或用“不是”“不对”表示否定。而特指问句的语气词有“呢、啊”,不能有“吗”。讲这个知识点时,我们要多举例进行对比讲解在对比中让学生深入习得这个知识点。
①“你吃什么菜?”
②“你们这儿有什么特色菜吗”这两个句子可以放在一起对比讲解。“什么”一般是指疑问代词,询问事物的情况,在特指问中不能和疑问助词“吗”连用。
所以①是特指问,
②这个句子留学生会认为是错的,因为“什么”和“吗”连用。其实,在这个句子中疑问代词发生了虚化, “什么”泛指食物,并不要求听话人对此作出回答,听话人要回答的是对整个问句的肯定或否定,因此它依然是是非问句。
如何有效地讲解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疑问句 2
什么是一般疑问句
陈述句句尾加上“吗”构成的问句就是一般疑问句,也叫是非问句(就是可以用是或者否来回答的句子)。
例如:你是中国人吗?
你喜欢喝茶吗?
学生的学习困难是
一般疑问句这个语法点出现在HSK1第三课,是学生刚接触汉语不久就要学习的。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掌握这个语法点。他们主要的学习障碍是:
汉语中一般疑问句谓语动词不提前到句首。
忘记在句尾加“吗”。
所有的疑问句用“是/不是”回答。
母语为拉丁语系的学习者的这些困难都是由自己母语的.负迁移影响所至。
他们经常会问:
老师,动词不放在句首吗?
怎么用汉语说“yes / no”
讲解注意事项
这个语法点的学习障碍在于学生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常常说错。本质上来说,不是他们不懂。那么作为老师,我们的工作就是不断提醒学生注意。
例如:S1问S2,你喜欢喝咖啡
老师可以的提示方式可以是:
在黑板上板书:....吗?标红“吗”
学生忘记说时,敲黑板提示。
课堂活动
把“吗”写在红色卡片上,学生忘记时举牌警告,三次罚下。换另一个同学提问。这个举牌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其他学生。这个一般是跟课堂活动“提问你的同学”结合在一起的。
除此之外,另一个学习者常见的问题就是在回答一般疑问句的时候,一定要用“是/不是”来回答。因为他们习惯了自己母语中yes no(英语)si no(西语)”
但是,现实是谓语动词是“是”的一般疑问句可以这样来回答。其他的,一般来说,我们习惯用句中的谓语动词来做回答。
例如:你喜欢吃中国菜吗?
喜欢/不喜欢
那我的方法是提前告诉学生。汉语中是如何回答一般疑问句的。即“我们用句中的谓语动词回答。肯定就直接用,否定就加不/没”。
【如何有效地讲解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疑问句】相关文章:
对外汉语成语讲解:画龙点睛07-11
如何有效地激励员工07-29
如何有效地复习备考MBA?01-11
如何有效地发展品牌关系02-26
如何才能有效地学习韩语09-05
高层管理团队如何有效地进行工作08-03
如何有效地背诵《新概念英语》?10-14
如何巧妙有效地记忆英语词汇02-16
关于如何提升个人礼仪形象讲解05-25
对外汉语教师就业前景如何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