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对外汉语课堂的教学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汉语地位的不断提升,对外汉语教学也随之蓬勃发展。由于中西方语言体系和社会文化的不同,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会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外汉语教师需要从实践出发,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最优化的管理课堂。通过有效的管理,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最大化。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差异 文化差异 课堂管理
汉语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显著提高。近些年,国际上掀起了一股股学习汉语的热潮,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们纷纷开始学习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与此同时,也带动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具有许多印欧语系所不具备的特点。因此,汉语和英语等印欧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属于亚洲文化圈,美国和欧洲国家属于欧美文化圈,中西方在社会文化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会给中西方社会成员的沟通交流带来许多问题,也给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带来一些棘手问题。
1 教学中存在的语言问题和有效的教学管理
一些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时,更侧重于理论讲解,而忽视实践应用。这往往会造成外国学生的理解困难,使他们丧失学习汉语的兴趣。
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它不同于国内的汉语教学。国内的汉语教学对象通常是具有一定基础的中小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对他们进行的教学,会更加注重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而对外汉语教学通常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零起点的学生,他们大多数都是之前从未接触过汉语的。因此,在教学时需要重点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会用和能正常交流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
对外汉语教师在备课时应当注意教学中各环节的时长分配。比如说,一节40分钟的课程,可以利用5分钟进行导入和复习,10分钟进行课文讲解,20分钟开展教学活动,5分钟进行总结和布置作业。本着简单讲解,大量操练的原则,把较长的时间分配到教学活动中,才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初级汉语课堂上,对外汉语教师会比较依赖英语来进行辅助教学。有的教师甚至整节课都是用英语来上。
首先,对外汉语教师应当明确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所进行的是汉语教学,所以,教学时应当更多地使用中文讲解,少数抽象的词汇可以用图片和肢体动作进行辅助。其次,教师应当明白对外汉语课堂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国,他们并不一定都接受过英语教育。对那些没有接受过英語教育的人来说,英语和汉语都是未知的。所以,这时候用英语来解释汉语是行不通的。
相对较好的方法是,采用图片和动作进行教学。比如,进行“把字句”教学时,教师可以做一系列的动作,让学生明白“把字句”的语义是宾语的位置发生了位移。再比如,教悲伤、喜悦等抽象词语时,可以利用图片或表情进行教学,直观明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能够灵活变通,用适当的方法有效的管理课堂。
初级汉语课堂上,一些教师在教学时随意选取教学内容,没有难易的概念。
一般来说,对外汉语教学都是由易到难进行的。教师如果没有这个概念,会让外国学生学习得很吃力。难的东西一般不容易理解,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消化总结。一些不太自觉的学生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因此他们这个内容就会掌握得不好。这样又会间接导致之后学习的易点都变成了难点。还有些老师在开展活动时,选用的例句词汇较难,这也会造成学生理解困难。对于他们来说,新教的知识都需要很长时间消化吸收。这时候如果再加重他们的负担,不但会让他们丧失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教学的后续进行。
比如,教声母时,从后往前教,先教“zh、ch、sh”这几个翘舌音,再教“b、p、d、t”这些音。因为受母语的影响,zh、ch、sh这几个音,大多数学生会把它们和z、c、s混淆,发音时容易造成混乱。而b、p、d、t这些音相对来说比较好发,教师只需要强调一下气流强弱的差异,大部分学生都是可以较快掌握。这样的一个教学顺序,就是教师难易没有安排得当的结果,并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展开,也不利于课堂的管理。
再如,教师教“可是”这个词时,选用这样的例句“按理说今天不会下雨,可是却偏偏下了”。尽管例句选的比较贴近生活,但是例句中出现的“按理说”和“偏偏”算是比较难的词汇。“按理说”是个口语词,“偏偏”是个抽象的词汇,都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的讲解。这样一来,原来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因例句选用不恰当,一下子就增加了两个知识点。学生要学习的多了,自然掌握的就不精了,也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些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机械,不能够吸引学生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教师在教授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时,可以适当穿插一些有意义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ba这个音节时,可以先教几遍这个音节的读音,再把八、拔、把、爸几个字教给他们,然后可以适当解释一下它们的字义。过于机械性的语音教学,只会让外国学生产生枯燥感,不利于语音教学的进行。但是当把语音教学与字义、词义结合起来之后,就既可以达到声、韵、调综合训练的目的,同时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些稍有基础的学生,会在课上提出对教师的质疑,从而影响课堂有序进行。
虽说同是初级课堂的学生,但学生的水平一般是参差不齐。有的外国学生课下结识了一些中国朋友,并在聊天过程中,学习到了一些比较地道的表达方式,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然后,在教师上课的时候提出来,然而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师刻意回避的。比如,在教“时间”这个词时,教师会因为“时候”这个词还没学,而选择不讲;有些基础稍好的同学偏就提出“时候”和“时间”怎么区分的问题。这时候,讲吧,学生不容易理解;不讲吧,学生就会怀疑教师根本不能解答。这样,教师的处境就很尴尬,上课的思路也会被打断。
那么,为了能够更有效地管理课堂,教师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呢?首先,我们要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热情,肯定他善于从生活中学习。然后,稍加解释他们存在的困惑,证实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重建信任之后,带领学生们了解真正地道的汉语表达。这种时候千万不要在课堂上和学生起争执,这是一种缺乏教学管理的表现。
2 教学中存在的文化问题和有效的教学管理
对外汉语教师可能会忽略一些国家學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像欧洲国家的学生一般信仰基督教,阿拉伯国家的学生一般信仰,我们国家主张宗教信仰自由。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宗教信仰。教师在教学之初,就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这样才不至于在课堂上出现尴尬的情况。比如,在学习“食物”这一课时,如果班上有信仰的学生,尽量不要提及有关吃猪肉、杀猪等敏感问题。如果提及别人国家或民族的忌讳,很容易产生文化冲突,也不利于课堂的管理。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存在于各个方面。造成这种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文化背景的不同、发展程度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延续了几千年,因此比较含蓄内敛;西方国家由于多种文化相互交融,则比较开放外向。在两种文化相互交流过程中,我们应当重视这些差异,以免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误会,从而影响了沟通交流的目的。对外汉语教师往往会侧重于语言的讲解,而忽视这些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的介绍,因此就会产生许多问题。下面重点讲几个主要的中西差异,也是教师往往忽略的几个差异。
2.1问候方式的.差异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长期被温饱问题所困扰。因此,形成的打招呼的方式,多半是“你吃了吗”“你中午吃了啥”等。而西方文化比较奔放,多以“how are you?”来问候。中国的这种打招呼方式,往往不被外国人所理解。他们认为打招呼的时候询问对方吃饭了吗,会有那种对方没钱吃饭,想拉着对方去吃饭的感觉。或者有的中国人在路上遇到,会用“你上哪儿去呀?”来打招呼,而英文翻译过来就是“where are you going”,外国人就会觉得很奇怪,“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这不关你的事呀。其实,中国人的这种打招呼方式,并不是真的想要问你吃了什么、要去哪,这只是社会成员间表示关怀的一种方式。意义相当于“how are you”。所以,在不了解中国打招呼文化的前提下,会让外国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误会,对中国人乃至社会产生片面的看法。
2.2隐私保护方面的差异
中国一直以来受儒家文化影响,认为人性是善良的,社会成员之间是仁爱的。考虑问题时,也多从集体角度出发,多为他人着想。所以,都喜欢分享,不大注重隐私的保护。而美国各社会成员之间相对独立,考虑问题时,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故而,比较注重隐私的保护。在这样两种隐私文化的差异下,如果对外汉语教师没能很好地解释其中缘由,外国学生就很可能会给中国人贴上偷窥狂的标签。
2.3家庭称谓方面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很重视礼仪方面的教化。因此,在中国有很多礼仪方面的束缚。比如,英语中称为uncle的一辈人,在中国要分为伯伯、叔叔、姑父、舅舅等;英语中称为aunt的一辈人,在中国要分为阿姨、姑姑、舅妈、婶婶等。中国的尊卑礼仪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外国学生不太能理解这种称谓文化。教师可以适当帮助学生了解,以此来更好地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俗话说,入乡随俗。有些时候,外国学生若能准确运用这些称谓,不但可以体现自身修养,更能使交谈时气氛融洽。
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丝毫不比语言方面的少。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给学生普及一些中国文化的基础知识,让他们明白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一方面,不容易造成外国学生思想上的冲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在目的语环境下学习汉语知识。另一方面,在了解了中国基础的文化知识后,会让部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这样也就更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也能够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
3 结束语
汉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断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中西方在语言和文化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给外国学生带来了不同程度困扰。而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有责任给他们减少这些困扰。教师如果没能在语言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教学,那么学生在学习上就提不起兴趣,没有什么进步;如果没能在文化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教学,没能及时给学生解释这些文化差异,当学生在课上提出的时候,就会造成课堂混乱。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当从自身和学生两个角度去全面地考虑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将问题出现率最小化,将教学质量最大化,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管理能力。面对课堂上出现问题时,积极和学生沟通交流,不能一味地训斥或是惩罚,营造和谐融洽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李胜兵.走进汉语课堂:国际汉语教师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 朱勇.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
[3] 叶军.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分析与点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4]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5] 赵元任.语言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6] 毛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要素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