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舞蹈的动作和技巧

时间:2022-09-07 18:09:33 民族舞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蒙古族舞蹈的动作和技巧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吉林、黑龙江等省蒙古族聚居地区的民间舞蹈。蒙古民族的舞蹈文化与他们的狩猎、游牧生活有密切联系。蒙古民族祖先的原始舞蹈形态,在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凿刻的阴山崖画、乌兰察布崖画中,有着生动真实的表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蒙古族舞蹈的动作和技巧,欢迎大家分享。

蒙古族舞蹈的动作和技巧

  蒙古族舞蹈的动作和技巧

  蒙古族舞蹈独特的风格特征,举手投 足之间便让人一目了然。这些散发着浓郁 草原气息的舞蹈动作,无不来自蒙古族在大草原环境下生活的磨砺,笔者的写作目的就是探讨蒙古族舞蹈动作和技巧的生活 根源。虽然舞蹈作为人类的肢体语言有着广泛相似性,但是具体 到蒙古族舞蹈,其动作技巧就体现了蒙古 族的特色。

  一、上肢的动作技巧

  蒙古族舞蹈上肢动作比较丰富,包括 手部动作、臂部动作、肩部动作。 在蒙古族的早期,舞蹈动作还不是太 丰富,舞蹈形式多为集体舞,在部落重大集 会时,整个部落的人们都会“绕树而舞”,动 作就是简单的拍手、挥手、顿足、转圈等。 这些简单的动作一直延续至今,如著名的 “安代舞”的舞步主要以“顿足”、“拍手”、 “挥帕”为主,手帕是“安代舞”的主要道 具。在内蒙古额济纳旗、新疆蒙古族聚居 区等地流行的“托普修尔舞”,其表演形式 则是在乐器伴奏下跳舞,动作特点是绕臂、提压腕和抖手,同时整个身体上下轻微颤 动,这些动作都极具蒙古族特色。蒙古族民间舞蹈经常 出现鹰击长空、鸿雁高飞、天鹅翩翩的舞姿 形象,这方面的舞蹈代表作有《雁舞》、《鹰》 等。蒙古族舞蹈的男子动作技巧,经常模 仿鹰击长空、展翅翱翔的形象,动作特点是 抖肩、昂首挺胸、双臂舒展,模仿雄鹰在高 空飞翔的动作,使手臂呈波浪式摆动,表达 了蒙古族人民豪放博大的胸怀和顽强的生 命力。

  “筷子舞”和“盅碗舞”是鄂尔多斯草原 上广为流传的蒙古族传统舞蹈。由于要在 狭小的毡房中表演,限于室内的空间,舞蹈者道具较为简单,多为筷子、酒盅或瓷碗等 小巧的物品,动作也较为简单,没有大幅度 的跑跳等动作,姿态多为坐姿、蹲姿和 跪姿,手拿道具,以上肢动作为主,通过手 部、臂部、肩部和腰部的动作变化形成舞蹈 动态。筷子和盅碗等道具在舞蹈中通过舞 者按照一定的节奏敲击或碰撞,发出美妙 的声音,配合伴奏音乐形成节奏,表现了蒙 古族舞蹈编创者的艺术智慧。 蒙古族舞蹈中上肢动作主要来源于对 鹰、雁、马等动物的模仿,因为这些动物对 草原牧民来说是最熟悉、最重要的。马是 他们必需的交通工具和生活伙伴;雁的南 去北归告诉牧民季节的更替;鹰的凶猛自 由是蒙古族崇拜的对象。这些日常生活生 产中的因素深深地影响着蒙古族舞蹈。

  二、下肢的动作技巧

  在蒙古族的传统民间舞蹈中,由于牧 民日常居住在空间狭小的毡房内,在舞蹈 时限于空间,不能大范围地移动脚步和跳 跃,所以下肢动作受到限制。而腰部以上 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技巧比较丰富,尤其 是手臂和肩部的动作成为蒙古族舞蹈的一 大特色,这是生活环境所决定的。蒙古族人民是天生乐观、能歌善舞的 民族,他们有悠久的舞蹈传统。《多桑蒙古 史》记载:“忽图剌汗率部进击篾儿乞部时, 曾祷于树下,若胜敌,将以美布饰此树,后 果胜……率其士卒,绕树而舞。”“绕树而 舞”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其下肢动作就是 蹬踏、顿足、走步、转圈,舞蹈动作相当简 单,但蒙古族人民却乐此不疲,史料记载, 古代蒙古人跳舞竟然“直跳出没胁之蹊,没 膝之尘”。继承这个传统的是“安代舞”,它 是草原上特色最为鲜明的舞蹈,舞蹈动作 热烈奔放,气势雄健、粗犷,主要以顿足、踏 步、跳、转等下肢动作为主,跳起来激情四 射、热情高涨。

  游牧民族需要常年骑马,蒙古族人和 马共同生活、不离不弃,马在蒙古人生活中 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传统蒙古族舞蹈 中,很多动作都是模仿和表现马匹的动作 形态的。这些动作被称为马步步法,它是 蒙古族舞蹈特有的动作技巧。蒙古人长时间的马上生活动作 也被融进舞蹈动作当中,像“打马扬鞭”和 “单勒马”等动作就是表现蒙古人在骏马上奔驰的飒爽英姿。由于马上动作表现在舞 蹈中动感更强、更有气势,所以跟马有关的 动作在蒙古族舞蹈技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 重,下肢的舞蹈动作的设计也以模拟人体 在骏马奔驰时的状态为主。

  三、体态的动作技巧

  蒙古族舞蹈的体态动作特征主要模仿 骏马驰骋的动态和继承蒙古族传统集体舞 蹈的步态。在蒙古族古代部落举办的盛大聚会 上,经常以跳集体舞为庆典仪式。在古代, 产生部落首领对任何一个部落来说都是重 要事件。蒙古族在选举首领后就要举行庆 典,庆典的高潮就是全民大跳集体舞蹈。《元朝秘史》中记载了一段古代历史事件: “全蒙古,泰赤兀惕,聚会于斡难之豁纳黑川,立忽图剌为可汗焉。蒙古之庆典,则舞蹈延宴以庆也。既举忽图剌为可汗,可豁 儿豁纳黑川,绕蓬松树而舞蹈,直踏出没胁 之蹊,没膝之尘矣。

  蒙古人的主要生活方式是游牧,草原 地广人稀,牧民们需要不断地更换草场,人 们聚少离多,生产和生活方式单一,乏味寂 寞。在单调的游牧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为 了排解寂寞,蒙古人逐渐创造了特点鲜明 的民族舞蹈,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文 化。在长期的发展和演变之后,蒙古族舞 蹈的动作造型形成了基本的姿态――站 姿:双手一位,脸向八点斜上方,开肩、屏息 挺胸、脚站四位,胸间一点,腰微后倾,抬 头、目视远方。此基本姿态舒展、挺拔,给 人以开阔、端庄的感觉,舞蹈动作族 传统精神气质的外化,而蒙古族豪迈的精 神气质是长时期的游牧生活所积累的。

  总之,无论是四肢的动作技巧 还是整个体态的动作技巧,无不体现着蒙 古族深厚独特的草原游牧文化,蒙古族舞 蹈的动作和神韵都是典型的蒙古文化氛围 的反映,体现了蒙古族传统的审美意识。

  蒙古族都有哪些舞蹈

  蒙古族民间的舞蹈都是非常有感染力的,很多的舞蹈都是动作非常的矫健,动作都是活泼多样,很多的动作都是模仿动物。当地的民间舞蹈很多都是节奏非常欢快,富有丰富的草原风格的舞蹈,音乐文化宽广。

  安代舞

  流行于内蒙古哲里木盟地区以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和吉林省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等地区。由古代“踏歌顿足”、“连臂而舞”、“绕树而舞”等集体舞形式演变而来。其最初产生时有驱除病魔、祈求上天保佑的含义。与萨满教有密切关系。集体表演时,队形呈圆形,每人手持一条手巾或彩带,一人领唱,众人相和,载歌载舞,节奏多为□拍,无乐器伴奏。最初舞蹈动作简单,主要以歌为主,所以也称“唱安代”。现已发展到曲调有三十多种,舞蹈动作也达二十几个。

  摔跤舞

  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一种模拟性面具舞。由一人表演两个人摔跤的拼搏场面。舞蹈动作生动、灵巧、幽默、滑稽。表演者身背一长型木制架,架上用布缝制两个木偶形象的摔跤手,两者身着各色官服,头戴雁翎缨帽,两只假臂相互紧抱,各做摔跤状;木架下遮布幔,用套上马靴的双手当作脚,四肢踏地,四靴靴尖相向。饰者随鼓乐节奏,摔打起舞。表演动作主要有抱、踢、钩、蹁等。

  育呼尔舞

  流传在呼伦贝尔盟布利亚特蒙古族聚居地区,传统节日或喜庆的场合以群舞的形式表演。舞时男女各半,相互拉手成横排或圆形,载歌载舞。主要动作有:“擦地拖步”、“跺踏步”、“跑跳步”等。身体动律自然和谐,时而左右摇摆,时而前俯、后仰。并随着歌声和“育呼尔”的呼号声逐步推向高潮。该舞爽朗、流畅,有着自由、舒展的特色。

  灯舞

  是节庆欢宴、亲朋相聚时所跳的一种女子独舞,主要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清陆次云在他所作“满庭芳”一词中曾有所描述:“舞人矜舞态,双瓯分顶,顶上燃灯。更口噙汀竹,击节堪听。旋复回风滚雪,摇绛卉,故使人惊。哀艳极色艺心诚,四座不胜情”。其温雅婉约的技巧,可见一斑。

  盅碗舞

  称打盅子,流行于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舞者两手各握两个酒盅,随着音乐的节奏,每一拍碰击一下盅子,击打出快、慢、碎、抖等声音。腿部有跪、迂回步等动作。舞者起立,双手边碰击盅子边舞,双脚一前一后踏动,形成“手在舞、腰在扭、眼跟手、脚步稳”的典雅优美的舞姿。伴奏乐器有三弦、扬琴、四胡、笛子等。曲调采用当地流行的民歌,有时头上还顶碗、顶灯。

  筷子舞

  多为男子独舞。舞者右手执一把筷子,打手、肩、腰、腿等部位,有时旋转,有时跪下,敲击地面,节奏由慢渐快。伴奏乐器有三弦、四胡、扬琴、笛子等。现也有男女共同表演的集体舞。

  牛斗虎舞

  斗牛虎舞主要是流行于赤峰市一带,这个舞蹈已经有上两百年的历史了。主要是表演形式是四个人进行表演,一人来顶牛头一个人来顶牛尾巴。然后全套分为四套来进行表演,舞蹈表演都是要四个人默契的配合。

  小结:蒙古族的民间舞蹈有很多,比如像是安代舞、摔跤舞、灯舞、筷子舞,这些都蒙古族的舞蹈。安代舞主要是运用手臂的力量,摔跤舞主要是表演者架上木偶来进行表演,然后来进行表演,随着鼓乐进行表演。

  蒙古族舞蹈中的肩部动作

  一、肩部动作的表现形态及文化特征

  蒙古族人民生活在辽阔无垠的大草原上,使得他们拥有了豁达爽朗的性格和宽广的胸怀,为肩部动作风格特点的形成做了铺垫。特色的马背民族源于蒙古族人民对马的独特情怀,从而使得他们在骑马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带动肩部上下运动,所以,在蒙古族舞蹈中常以丰富的肩部动作和马步等其他动作来表现。

  硬肩,其具体做法:双脚站小八字位,双手成空心状,拇指叉腰压腕。双肩放松,左肩向前,右肩同时向后,动作速度快,有顿感,连续前后交替。根据速度、节奏等的变化,可分单耸肩和双耸肩,上身也可以随肩而动;柔肩,是在硬肩的基础上,肩膀经下弧线上提,双肩前后交替。动作过程中,速度稍慢,柔韧,连贯;双肩,在硬肩的基础上,肩膀快速收回,前后交替,动作短促有力;耸肩,肩膀上下提起、放下,动作过程中可以单肩提起,还可以双肩同时进行。耸肩需要直上直下,提起时发力,而后放松回原位。耸肩也称为笑肩,就像是在人们大笑的时候,两个肩膀不由自主的上下颤动一样。在舞蹈《草原姑娘》中,那连绵起伏的单耸肩不仅表达出她们美丽善良的心境,还表现了她们勇敢坚强、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绕肩,就是肩膀从前向后划立圆,也分单、双两种。在动作中,身体可以随之前合后仰,给人以内在含蓄之美。这个动作常用来表达女子的温柔和男女倾述情怀之意;抖肩,也叫做碎抖肩,是按照硬肩的运动轨迹,肩胛快速的抖动而成。这个动作要求肩部自然放松,用后背的力量使肩连续不断的快抖。如舞蹈《盅碗舞》中的碎抖肩,是这个舞蹈令人叫好的艺术手段之一。

  蒙古族舞蹈的形象特征包含了民族性格的豪放与自信,展示着动态形象的古拙与质朴。舞蹈源于生活,从小就生活在马背之乡的蒙古族人民,把民族情感、民族性格和来自大草原的气势都融汇到了马的舞蹈形象上,表现在变化多样的肩部动作中。蒙古族舞蹈中肩部动作的表现形态体现了牧民们的审美情趣和潇洒豪迈的性格。牧民的生活方式虽然逐渐的在改变,审美情趣也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它的根依然是深邃的草原文化。

  二、肩部动作的发展

  一部作品的内容不再追求描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具体的情节,一种单纯的情感,而是去追求一种氛围,一种意境,将自己的体验和想象融入到故事的框架中,尽享艺术之美。如女独舞《翔》,演员把内心的情、意、美全部注入到了柔美的双臂和灵巧的双手中,使我随着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旋律,融入到了美好的意境当中。

  在舞蹈形式上,不再追求对称、协调统一的古老观念,而是追求多层次,多方位,多元素,不对称,不协调,即过去不曾有的形式美。如女群舞《顶碗舞》和《蒙古人》等都是如此。

  在舞蹈动作上,改变了过去一招一式的严格规范,注重动作的夸张性,加大反差的力度,要求对比强烈,追求对立统一。过去蒙古族舞蹈主要以马步动作,肩部动作和手臂动作为主,而今在吸收借鉴现代舞的基础上,注意开拓人体的中间和下肢部位的动作,充分挖掘和利用舞台的空间。舞蹈语汇不再是简单的动作的堆积,而是经过精心地提炼和创新。打破了人们认为固有的模式,在传统动作上,巧妙地结合现代舞蹈动作,给人以新鲜感,时代感。

  在舞蹈和舞台布景上不再是认真地模仿生活中的东西,而是抓住最具民族本质的东西尽情发挥。激光技术和影视技巧更巧妙地运用到演出舞台,把真实的表演同梦幻般的舞美效果融为一体。

  在舞蹈创作中,人们也很注重服饰的创作,以多元化的表现形式综合到舞台效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舞蹈艺术的优势和舞台效果,给人们带来更多美的享受,更加欣赏舞蹈的艺术魅力。诸多因素有机结合,共同为舞蹈表现服务。

  三、肩部动作在蒙古族舞蹈中的重要性

  肩部动作具有蒙古族的独特风格,种类繁多,变化多样,与腕、手臂、马步等动作相结合,共同组成了柔韧、彪悍、刚强的蒙古族舞蹈。这个马背民族大多数的动作都是以上半身为主,而且动肩的时候比较多,在反映他们生活的舞蹈中上半身特别是肩部动作最为突出。这些舞蹈动作都是他们长期的生活实践,成为一种民族的生活习惯,同时也表达了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从而产生了蒙古族独有的舞蹈动作之美。

  舞蹈过程中肩部动作随身体的运动与手臂、手腕相互配合衍生出了包括柔臂、硬腕和弹拨手等在内的多种上肢动作。从运动生理学来看,肩部位于人体上肢,它连接着颈部、手臂和上肢身体在人体上肢的运动过程中肩部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蒙古族舞蹈中肩部动作同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肩部动作在蒙古族舞蹈中的运用颇为广泛,对蒙古族舞蹈而言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种类繁多的肩部动作不仅是蒙古族舞蹈中的基础、单一动作,它更多地与其他上肢动作相联系,扩展了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与之共同表现蒙古族舞蹈的艺术风格特点,表达人民情感和对美的追求,使得舞蹈的表演更加精彩,情感的体现更加强烈。

  四、呼吸在肩部动作中的重要作用

  蒙古族舞蹈中的呼吸体现着蒙古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它和蒙古族舞蹈大气磅礴的艺术风格交相呼应。在我们学习的时候,是从地面体态动律的慢吸慢呼入手的,这样比较容易体会呼吸。运用长吸慢呼的方法,在过程中保持气息的平稳均匀,表现出人们置身于辽阔草原的豁达心态和英雄气概。

  蒙古族舞蹈中丰富的肩部动作同样蕴含着多样的呼吸——棱角分明的硬肩,在双肩前后交错的一刹那,气息随之快吸快呼,双肩快而有力地交错进行,在行进中与平步配合时,步伐的呼吸与上身动作相呼应。笑肩,气息的运用和硬肩相同,只不过是上下方向的快吸快呼,用来表现草原民族的爽朗乐观的心态。碎抖肩,体现了快吸慢呼的呼吸特点,通过短促的吸气,腰部发力,气息下沉,带动肩部快速的抖动,形成蒙古族特有的舞蹈特色。柔肩,也依同此理,它常常和柔臂动作相结合,优美舒展的动作尽显草原民族柔情的一面。单耸肩、双耸肩,和笑肩动作的方法相似,只是动作重拍不同,笑肩强调重拍向下,耸肩强调重拍向上。在呼吸上,耸肩要求慢吸快呼。

  总之,肩部动作既是蒙古族舞蹈的基础,又是蒙古族舞蹈达到一定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学习蒙古族舞蹈艺术,必须要重视蒙古族舞蹈动作中的精华——肩部动作的练习。

【蒙古族舞蹈的动作和技巧】相关文章:

蒙古族舞蹈的技巧与特点03-31

详解蒙古族舞蹈节奏动律特点02-22

蒙古族舞蹈表演的风格03-18

蒙古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色09-06

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02-26

舞蹈中的旋转技巧04-02

技巧与舞蹈啦啦队内容03-31

舞蹈形体训练技巧12-21

少儿模特走秀动作和技巧以及注意事项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