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蒙古舞的三大要领

时间:2024-11-09 18:14:13 民族舞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跳蒙古舞的三大要领

  作为一名素质全面的演员,怎样跳好蒙古舞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跳蒙古舞的三大要领,希望能帮到大家!


  跳好蒙古舞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蒙古舞肢体的解放、蒙古人的气质和艺 术化的节奏处理。虽然我们可以认为这三个环节在舞蹈的过程时要加以注意(三个环节 是并列存在),但事实上,首先是通过肢体训练达到肢体的解放,肢体的解放是把握蒙 族舞气质的基石;其二是把握民族气质;其三是在把握气质的前提下恰到好处的处理动 作节奏;这是艺术上的再升华。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三个环节已经超出了它们作为舞蹈 训练中的“要素”的性质,而是使学生通过三个环节的训练,达到三种不同水准的艺术 境界,三种境界构筑成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舞蹈演员也只有“积跬步”才能致千里。

  一、从肢体训练到肢体解放

  肢体训练,在蒙族舞蹈中可以视作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它的目的就是要使演员具备蒙族 舞的基本素质。换言之,也就是全面掌握蒙族舞的动态特征。在蒙古舞蹈的风格视觉模 式中,体现在动态上的最鲜明、最有表现力的特征部位是肩、臂和腕。因此蒙族舞的肢 体训练着重要求演员在肩,臂、腕上下功夫。蒙族舞中有柔肩、耸肩、弹肩、甩肩、抖肩 六种“肩功”,练就一番炉火炖青的肩功同样不应寻求什么捷径,而应一步一个脚印的

  从单一的硬肩训练起。之所以强调训练步骤的规定性,是因为各种外部形态的肩,具有 肢体结构上的统一性,而这种统一性恰恰体现在肩的外部形态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衍生 。如从硬肩到柔肩,柔肩即具有对硬肩的“夸张化”的特征,在相同的动态中,柔肩应 发力缓慢形成对硬肩的聚焦特写,好似电影拍摄当中的慢镜头,从这个角度来说,柔肩 是硬肩基础上的特殊化硬肩。所以在学习蒙族舞的肩部过程中,必须记住心急吃不了热 豆腐,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在由易到难的艰苦实践中才能练就具有丰富表现力。同样, 在训练臂碗的过程中,也应以单一的提压腕开始练习。在肢体的训练中,除了讲究稳扎 稳打,从零开始,还应注意一点,就是演员自身对舞蹈本体的肢体体验,从而在心理上 产生美感效应。作为一名演员,他对柔肩的审美体验应该是一种概念性的反射,即延续 慢发力、幅度大、呈连绵不断的波浪状,充满延伸的质感,而对弹肩、硬肩则应有快发 。幅度小、有棱有角、瞬间静止的审美意识。其实,这是要求舞蹈演员对自己所习舞蹈 具有形式美的把握,即有“我的动作何为美”的意识。演员们除了在平常训练中注意对 动作美的把握,还应通过欣赏演出来获得。比如,莫德歌玛舞蹈“蓝蓝的天”中的出色 表演就使观者为之折服,那随着音乐从小 槎 肩到大 槎都绲 下腰的一系列动作,形成 了纯形式上的动作美,是同类的蒙族舞蹈的典范,而这种模仿是自觉性的。

  二、把握气质——动态特征在情感面上提升

  在掌握了蒙族舞的基本动态以后,作为一名舞蹈演员需要对此种只具备形式意义的外 壳注入内涵。就蒙族舞来讲,是对风格美的外部形态的蒙族精神化。蒙族人民的精神特征 是由草原生活的点点滴滴积淀而成的,主要表现为勇敢、热情、爽直的性格,反映在舞蹈 中,应该要折射出“天之骄子”的豪迈气质。演员要把握这种气质,如果从环境因素来考 试,当然最好能把自己置身于“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中去生活、去体验。正如贾作 光老师一样,在表演时的投入,恰到好处地把握情感。我想,一个学员应该从学习、关注 直至体味草原文化开始做起。只有当蒙古族的草原文化意识在演员的思维的内部扎根,演 员们才有可能在舞蹈中表现出“那一个”蒙族气质来。事实上,舞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一边跳着某个民族的舞蹈,一边也就在演绎着某个民族的文化,演 绎的好坏直接与舞者对此民族文化的知识相关,并体现出该民族的情感特征。所谓“气质 ”,我想演员加强蒙族文化意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是对蒙族民间舞蹈中典型的动态 形象鹰、大雁、马之习性及它们的气质神韵的把握。例如蒙古民族对鹰和大雁有特殊的感 情,将其视作吉祥、理想、生命的象征。那么,演员们通过书本上的知识了解到关于它们 的某些生活习性后,就应该关注由这些生活习性出发的,与该民族的生活意识相关的东西 ,如双臂延伸动作的象征意义,宽阔的胸怀、坦荡的性格。如“开”和“放”的基本形态 的情感线索:热情的灵魂,积极探索的精神;二是在肢体训练的同时通过观赏录相资料或 者现场演出体验“眼神”、“表情”所蕴含的文化意味。

  在蒙族舞蹈中,脚步、眼神、面 部表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视觉上的立体化,而这种“有机”源于生活的根基,具备着一定 的文化内涵。肩部的动律呈现出流动性质,而身体习惯于侧向,眼睛时而极目远眺,时而 俯临前方,表情明朗豁达而又坚毅,这一切体现出一个文化传统悠久的民族舞的素质,另 外还要多看、多听、多学、多想、在心理结构内部建筑一个蒙族文化的实体,这样,表演 时对蒙族舞蹈的气质把握就能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三、处理节奏——舞技意义上的再升华

  节奏表现在所有的艺术中,尤其是在表演艺术更为显著。在舞蹈中,节奏是舞蹈力 度、感情的基础。因此处理好蒙族舞蹈的节奏,是为了凸出蒙族的精神气质。并且,它 可以视作是舞技意义上的再升华。作为一名舞蹈演员,在掌握了蒙舞的基本动态并对蒙 族气质有一定的认识后,下面的任务就是学会恰到好处的处理节奏,力求把蒙族舞的气 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使表演尽善尽美。如果说,肢体训练是形式意味上的奠基,把握气 质是内容方面的补充,处理节奏则是在前面二者的基础上对总体表演水平的圆润。处理 节奏,标志着舞者对肢体的把握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准。如蒙族舞中经常出现的由一个急 速地旋转接着一个稳定性的止步舞姿造型(如大雁展翅),这里包含着一连串均衡动作, 在急速平转中带有冲击力,当完成紧张的舞姿亮相时,演员绝对要有泰山压顶的稳定力 量来控制身体,这样才通用完美的舞姿造型。这些动作和造型是连续的、有规则的,有 很强的节奏性。处理节奏还标志着演员能在感情色彩极其强烈的蒙族舞中,极其自然的 表现出相同情感的不同层次以及不同类型的情感。

  事实上,表现情感本身也体现出演员 自身的情感素质。 我想能够恰到好处的处理节奏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一名舞蹈演员,在跳蒙古舞时 ,必须不断体会力量,动作的对比与幅度的快慢,不断圆润舞技,深化舞蹈意识。具体 来说,在舞蹈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力度,幅度的强弱、快慢、高低、大小、轻重的变化 和对比,交替与重复,导致含有各种感情动作姿态的体现,注意通过节奏把各种动作按照表情达意的需要有机地组织联系起来,为表现舞蹈的内容服务,增强舞蹈动作的表现 力。如蒙古舞的“双摆手”,它的高低、快慢都有独特的节奏,演员必须通过节奏的处 理,结构出不同视觉层面意象和心理层面的情感内蕴,这样的舞姿,才能焕发感人的艺 术魅力。 舞蹈离不开节奏,正如生命离不开呼吸,聪明的合格的演员以恰到好处的节奏去构 造舞蹈,正如调整呼吸以使生命稳健而顺畅。另外,处理节奏不仅要学会从舞蹈本体上 下功夫,正如于平老师强调的“别忘了功夫在舞外”对音乐理论素质的培养以及对充满 节奏韵律的生活的关照,都是修炼节奏意识的必要手段。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舞蹈演员,要跳好蒙古舞,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必经三个阶 段:认真学习,脚踏实地的进行肢体训练、气质培养和动作节奏处理的技术把握。

  通过 以上分析,这三个境界是层层递进关系,后者前者的升华,前者则因为某种基础性对后 者的训练形成一定的实践规范,因而三个方面的学习都要 仍? 打,不可偏废。我相信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我们的演员只要肯下功夫,并按照科学方法进行训练, 个个都能成为舞台上的“天子骄子”。

【跳蒙古舞的三大要领】相关文章:

学跳拉丁舞的手势注意要领09-11

蒙古舞的分类07-24

蒙古舞中筷子舞的由来07-29

蒙古舞和藏族舞的区别09-19

怎么跳好蒙古舞05-26

练习踢踏舞要领08-08

练习踢踏舞的要领08-29

蒙古舞有什么特征10-20

蒙古舞的分类及舞姿分析10-14

爵士舞的要领有哪些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