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纹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时间:2024-08-22 10:30:49 蔼媚 服装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龙纹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在诸多传统服饰纹样中,龙纹最具代表性,它具有美好象征含义,符合中华民族审美意韵。时至今日,龙纹依然在现代服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断被设计师运用,成为表现中国风情的元素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龙纹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龙纹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1、我国传统服饰中的龙纹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龙与龙纹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独特的装饰形象。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龙纹装饰皆为独特的风景线,具有华夏民族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龙纹纹样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艺术造型完美。在汉代,龙纹是礼定的十二章纹饰之一,其纹饰多采用规矩分割、骨架分割、曲直线相结合的方法,在一定的面积内均匀分布或布满画面;在唐代,流行团龙纹样,如“四团龙”、“八团龙”,其纹饰多为团花、串枝、卷草、圆形联珠等格式,有散点、对称等构图形式,组织结构完美;在宋代,龙纹逐渐进入成熟期,“宫廷龙”和“民间龙”共同发展,宫廷除了延续唐代的“四团龙”款式外,还流行一种“缠身龙”的通身大龙样式,这一时期纹饰采用散点及折枝花的布局,构图逐渐脱离对称的形式;元代初年,政府明令禁止民间织造缠身龙纹样,龙纹成为宫廷专用纹饰;明代继续延用团龙纹,但此时服饰上的龙纹更加丰富多样,多用分割装饰和满布到边的章法,构图上采用多层次分区方式;到清代,龙袍作为专用服装名称列入官服制度,龙纹在服饰上的使用数量不断增加,大部分为均衡形式,更加紧凑,章法变化更多,显得繁琐绕目,达到奢侈繁冗的顶峰。

  随着时代的发展,龙纹已从最初的威严神秘的君权象征逐步嬗变为民间的驱邪避害的吉祥符号,直至成为现代商业和日常生活中纯粹的图案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服装设计中。

  2、龙纹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现状

  服饰是一种文化形态。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中国近30年来,向世界敞开大门,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华夏历史文化,现代服装设计师们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中华传统文化,以期从中寻求、发掘设计灵感。龙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国服装设计师作品中。

  龙纹,早已不再是权力的象征,而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象征,被广泛应用于我国五彩绚丽的民族服饰中。与宫廷服饰相比,民间服饰上的龙纹,少了威严庄重,却更加朴素可爱,表达了普通老百姓的审美思想和感情。如舟山渔民的笼裤上绣有“龙凤呈祥”的纹样;四川民间棉布有挑花图案“团龙”。

  以苗族为例,他们的刺绣和蜡染装饰大多以龙凤、蝴蝶等为主,造型夸张奇特,色彩浓郁神秘,并且龙纹常和其它动物纹样组合绣织在一起,描绘出欢娱的农家喜庆景象。贵州清水江地区的苗族刺绣中有一种被称为“牛变龙”的龙纹,其龙头上长着一对大角,身体披着五彩鳞片,拖着一条像鱼一样的大尾巴。

  云南红河地区一带的彝族服饰中,龙图腾图案非常注重臀部的装饰,尾部的造型模仿龙的形象。侗族女子服饰的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等。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融,龙纹的形式也兼具了更多时尚性,逐渐成为西方国外设计师喜爱的设计元素之一。著名服装设计师安德烈金(AndreKim)2009年春夏梦幻时装艺术秀中就将龙纹融入其中,展现了龙纹在现代服装中的魅力。

  3、龙纹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龙纹的变化趋势与现代服饰的审美变化息息相关,不再单独拘泥于其文化寓意,而更加注重与人、时尚契合的形式美感。随着世界文化相互交融,服装设计理念不断深化,龙纹将在保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前提下,融入西方文化中新鲜的东西,通过运用各种创新思路和设计方式展现新的设计形象。

  3.1对龙纹纹样造型的变化与处理

  传统龙纹从萌生到定型,经过数千年漫长的历史演变,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艺术形象。其设计形式夸张、概括,意境夸张、简化,其主要原则是概括表现,形成形神兼备、以神取胜,简朴、实在、灵活多样的装饰风格。

  我国传统服装是平面型的服装,自然宽松,崇尚装饰和完整的形象。服饰图案本身除了要求美观醒目外,还担负某些教化作用,有较强的象征意义。西方的穿着观念与我国古代截然不同,西方传统崇尚人体,要求服饰能更好地表现和反映人体美。因此西方的服饰图案更注重立体的塑造,将装饰图案与服装的结构相结合,讲究穿着效应,更注重显示优美的人体体态。例如国内一些设计师的作品,大多保持了中国传统服饰的特点,将龙纹表现成平面化的装饰,常采用整条龙或几条龙的完整形象,使之与丝绸相结合,由此渲染出“古老的中国”、“神秘的东方”等主题,如杨幂出席第63届戛纳电影节身着的明黄色龙袍礼服。

  现代设计不仅要对传统龙纹纹样进行大量的借鉴,而且要不断变化创新,满足现代人审美需求。如对传统龙纹纹样进行提炼、抽象化,在不违背形式美的规律下,把传统龙纹纹样进行变化,如打散后任意组合图形。构图可以围绕设计者要表现的主题,展开想象,进行添加、删减、重叠组合出一种新的形态。如2006“名瑞杯”中国晚礼服设计大赛铜奖的作品“蓝色墨水”,设计师在作品中把中国的凤纹、鱼纹、龙纹抽象化结合,让人耳目一新。

  3.2龙纹与现代装饰工艺和现代材料的结合

  3.2.1龙纹与现代装饰工艺的结合

  在传统服饰中,龙纹的主要工艺表现形式多以刺绣、织锦、缂丝为主。如今,设计师正不断尝试运用新的材料和工艺,将龙纹应用于服装中,如在休闲服装的侧缝、袖口、腰间,各式T恤的后背、胸前绣上龙纹。如此将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纹样与轻松甚至略带嬉皮的款式融合在一起,既增添了休闲服装的文化内涵,体现了现代人挑战传统而又不完全摒弃传统,同时渴望轻松自由的心态,展现了既怀旧又活泼的休闲时尚,如2010年春装新款JACKJONES龙纹刺绣休闲西服。

  3.2.2龙纹与现代材料的结合

  面料是服装纹样的载体,当面料的材质、肌理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其承载物――纹样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只有将传统龙纹纹样同现代各类织物的质感和色彩恰当地结合,才可发挥出更多样丰富的造型效果。

  传统龙纹纹样不仅可以在绸缎、棉麻等常规面料中应用,而且更要应用于新材料面料,使其焕发独特的魅力。在东北虎皮草之夜专场“花开四季”开幕式上,设计师巧妙地将传统龙纹融入高级时装之中,向与会者展现出一个贯穿中西美仑美奂的皮草世界,打造出一场中国高级成衣顶级时装秀。

  龙纹里的中式美学

  1、从稚拙到浪漫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龙的形态一直在人们的想象中孕育、演变,逐渐成为集多种动物图腾于一身的神秘形象。

  先秦时期,龙的形象并不固定。在《山海经》的描述中,龙的形象十分复杂多样,包括“鸟首而龙身”“龙身而人面”“人面蛇”“龙翼而马身”“人面鱼身”等多种形态。

  不少出土文物也可佐证这一观点。例如,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玉龙,它是猪首与蛇身的结合,展现出猪的亲和力和蛇的灵动。而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发现的陶龙则是一种巨口利齿、口吐长信的形象,既似蛇又似鳄。

  这一时期,龙的形态大多质朴可爱,龙的纹样线条也相对简单,因此也会呈现出稍显呆萌的“画风”。

  商周时期,龙纹开始应用于青铜器,以直线为主、曲线为辅,在造型上夸张了龙的头、角、眼、鼻、口、爪,变得更加威严和庄重。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龙的造型开始逐渐走向稳定,龙的轮廓也开始变得更加蜿蜒曲折。在《周易》中,“见龙在田,利见大人”“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等描述让龙的神圣属性得到彰显。此时,龙的形象已经被不少学者视为象征天之阳气的神圣存在,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一时期,龙纹还逐渐与其他动物和植物的纹样相融合,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特色。在楚墓出土的帛画和刺绣中,我们可以看到龙与凤纹、花草纹、几何纹相互交织、融合,舞凤飞龙纹、龙凤虎纹、蟠龙飞凤纹等绚丽多彩的图案应运而生。

  其中,荆州博物馆藏的龙凤虎纹很有代表性,它以菱形四方连续的构图骨架为基础,采用中心对称的构图方式,并通过锁绣的绣法生动地表现了龙、凤、虎三种动物相互缠绕的排列。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龙纹普遍秀丽矫健,具有浪漫主义的美学风格,为后期龙纹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秦汉时期,龙纹逐步定型。龙躯体矫健,颈部修长,尾部纤细。胡须、肘毛等元素的加入,让龙的形象更加威武。这一时期,还出现了部分长出了双翼的龙,这也说明龙的形象始终不断融入各种新的元素。

  2、融合与高峰

  魏晋至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和佛教的传入,龙纹的设计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当时,随着对外贸易的发达,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为工匠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龙纹的设计与创新也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元素,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新风貌。

  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曾出土过一件联珠对龙纹绮。在这块精美的织物上,龙纹被巧妙地安排在圆形的团花之中,以四方连续的方式排列,整个构图既丰满华丽又绚丽典雅,对称的双龙纹样展现出波斯织锦的独特风格。工匠们巧妙地将波斯萨珊朝的联珠纹与中国传统的龙纹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外来纹样特色又彰显本土文化韵味的新纹样。

  此外,佛教的兴盛也为龙纹的设计带来了更多的灵感与变化。卷草、祥云、万字等纹样与龙进行了巧妙的组合与创新,如云龙纹、水龙纹、草龙纹等。

  而在这一时期,龙的形象如同飞天、莲花一样作为佛教造像的主要装饰物出现在诸多佛教雕塑上。除此之外,龙的形态还出现在了佛的袈裟上。在明道寺圆雕佛像中,佛像袈裟正面胸下膝上的部位雕有飞龙,飞龙欢腾跳跃,龙身弯曲呈半环状,龙头呈回望之姿,口中衔有一朵莲花。

  这些新颖的设计不仅丰富了龙纹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宋元之际,龙纹的设计则逐渐达到了形神兼备、清秀典丽的艺术高峰。宋代的龙纹,在世俗化与写实化的风格基调下,完成了中国龙形象的基本定型。如郭若虚所言,画龙需“折出三停、分成九似”,这一时期的龙纹正体现了这一理论的精髓。

  其中,苏州南郊曹氏墓出土的双龙云纹绣衣袖边,就是这一时期龙纹艺术的璀璨明珠。金黄色的绣线绣制出神采飞扬、清秀飘逸的龙身,线条流畅协调,技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3、雅俗共赏的审美

  与大众的印象不同,龙纹在服饰上的应用并不局限于皇家贵族,普通百姓的生活服饰中也融入了十分多样的龙纹设计。

  明清时期,龙纹更多地出现在了服饰纹样中,并展现出雅俗共赏的特点。这一时期的龙纹分为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宫廷之龙,倾向于细腻、华美、烦琐的风格;另一种是民间之龙,呈现出清新、纯朴、粗犷的美感。

  宫廷的龙纹设计注重细节的刻画和工艺的精湛,展现出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清光绪皇后的吉服上的团龙图案是清代龙纹的杰出代表之一。龙头饱满立体,双眼烁烁放光,胡须飘然若动,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龙身修长曼妙,曲线流畅,将清代龙纹的独特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宫廷风格的龙纹在服饰中常常作为主纹样,与祥云、花卉等纹样搭配使用,以增强整体的美感。

  相比之下,民间的龙纹设计则更加注重质朴、自然和实用。蓝色四季花提花绸女袄在挽袖袖口的拐子龙纹是变体的龙纹,龙头高度简化,而龙身为回纹与缠枝纹的结合体。这种“拐子纹”在民间运用广泛,取其“拐”与“贵”谐音,寓意子孙昌盛、安宁富贵等。这种民间风格的龙纹在服饰中常常作为辅纹样,与几何纹样、植物纹样等搭配使用,以营造出清新、质朴的艺术效果。

  步入现代,龙纹仍在不断焕发着新的生命力。设计师们将传统的龙纹元素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服饰。在旗袍、汉服等传统服饰中,龙纹常常以刺绣、印花等方式呈现,与服饰的色彩、面料和款式相呼应,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事实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龙纹都有其独特的造型特点。在原始时期,是古代各氏族、部落、民族相互融合的产物;战国秦汉时期,则与云纹、气纹大量结合,彰显了当时人们对于天地的崇敬与对宇宙的探索。当佛教传入、道教兴起时,龙纹又与这些宗教纹样相结合。

  纵观龙纹的发展,我们会看到一个“和”字。这种“和”,并非单指表面上不同花纹元素的叠加糅合,更涵盖了不同文化交流与碰撞后的深层融合与共鸣。龙纹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既体现了古人的审美追求,也传递着他们对和谐、统一与天人合一的向往。

【龙纹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相关文章:

汉字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03-18

绿色面料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03-18

PU面料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03-18

羽毛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01-03

仿生设计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03-18

剪纸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05-24

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03-18

现代服装设计中面料的肌理再造03-17

汉字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