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个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探究
所谓个人银行业务, 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按客户对象划分的专门以个人为服务对象的业务范围和市场,是对个人提供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总称。个人银行业务具有资本占有率低、经营效益稳定、服务对象分散、附加值高、领域广、风险小等特点,可以有效分散经营风险,实现商业银行规模和效益协调发展。目前,个人银行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焦点领域。
国内商业银行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个人银行业务作为银行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在金融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个人银行业务开展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银行的经营成果和生存空间。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银行业务服务形式主要包括:储蓄业务、银行卡业务、代收代付业务、个人综合理财业务、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等;个人电子银行服务主要有:电话银行、自助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金融服务。个人银行业务在我国发展的总体情况较好,各商业银行的个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大都是以储蓄业务为重点,卡业务为龙头,代收代付业务为依托,个人消费贷款等个人综合理财业务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个人银行业务[1]。我国银行个人业务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应该看到,国内银行的个人业务与境外的一些先进银行相比,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如香港恒生银行个人业务对该行赢利的贡献率已达48 %;个人业务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银行业务中占30%-50%左右,而国内银行都在10%以下[2]。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储蓄业务作为基础性业务, 仍然是个人银行业务的重心。
在个人银行业务中, 各大门类业务的发展,如银行卡业务、代收代付业务最终是围绕储蓄业务来开展的。2010年,我国居民储蓄总额已达到30万亿元。从储蓄结构看, 占储蓄账户总数80%的储蓄者为低收人居民, 这部分储蓄额对利率变动不敏感, 更多的是追求储蓄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占储蓄账户20%的储户为高收入阶层, 其储蓄额占总储蓄的60%以上,在这些高收人阶层中, 部分储户是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老板,他们的储蓄大部分用作经营流动资金,对利率变动也不敏感。另外一部分高收人居民, 其储蓄来源于消费的结余, 虽然对利率变化比较感, 但在投资不振的情况下, 没有适宜的投资项目, 也只能持币观望。
(二)个人消费贷款主要业务品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近年来, 各商业银行将住房、汽车消费贷款等业务品种进行重点开发, 利用各种手段加大营销力度, 从利率优惠、服务优化等多方面拓展业务空间, 使住房、汽车消费贷款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个人消费信贷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 如各家银行信贷消费品种比较单一,对个人信贷业务的设计开发与推广应用方面尚不成熟等。同时,针对个人信贷业务的相关政策不到位、信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也阻碍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三) 银行卡作为拓展个人业务的重要载体, 得到了飞速发展。
我国银行卡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 走过了一条从独立、封闭到联合发展的道路,在以联网通用的“金卡工程”的推动下,银行卡的经营管理、市场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基本实现了银行卡的联网通用、方便快捷。银行卡也从当初只能用来消费、购物和存取现金, 发展到现在用于个人理财、打IP 电话、交纳税金及广泛用于各类公共服务行业。当然, 银行卡业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如银行卡的功能定位和目标客户定位模糊, 核心竞争力不强; 政策约束较多, 阻碍了银行卡业务的健康发展;特约用户受理银行卡的积极性不高, 用卡环境亟待改善;银行卡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缺乏创新;银行卡业务资源及业务品种的整合利用不够等。上述问题如不能及时加以解决, 将会严重制约银行卡业务的健康发展, 从而影响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健康发展[3]。
(四) 国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刚刚起步, 面临较大挑战。
近年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人们已渐渐不再满足于仅仅单纯地把手中的钱存人银行里“吃”利息,而开始要求银行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对此,国有商业银行也早有清醒认识, 并已纷纷把个人理财作为提升盈利水平, 争取更多客户的重要手段。然而,无法否认的是,虽然国有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表面上看起来红红火火, 但与汇丰银行等外资银行相比, 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如何尽快提升个人理财业务的水平, 以留住优质客户, 是目前摆在国有商业银行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五) 国内银行进行个人金融产品创新的动机模糊, 导致产品推出后的实际效果不佳。
国外商业银行从事金融创新的动机不外乎两个: 一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二是规避管制。基于此, 他们每推出一项个人金融业务创新品种,都要经过系统的策划和研究, 充分考虑成本和收益, 所需要的技术条件、市场程序、推广规模等。而国内银行在“ 官本位”行政体制下的微观创新动机模糊, 再加上在整个社会的群体思维中尚未完全建立“银行服务理应收费”的观念,导致了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业务创新品种的市场价值不高、附加值不大。目前国内银行还远没有把潜在的个人金融服务市场开发出来,个人金融产品的开发、设计还不能适应市场需要, 产品的系统化、配套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国有商业银行开展个人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及探析
(一)未对产品的营销给予足够的重视。
1.各银行业务雷同, 缺乏品牌意识。品牌是用以识别一个或一群产品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设计及其组合, 它是顾客对产品的知觉,是顾客对于产品的认知关系。其核心思想是, 品牌是区分的标志。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门类的银行, 其提供的金融产品是一种服务,它具有4个特征:无形性、不一致性、不可分割性和无存货性。正是由于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商业银行必须建立自己的卓越品牌, 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 才能在日趋激烈的金融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在如今面临激烈竞争的市场条件下, 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将关注的焦点由服务本身转向品牌形象和个性, 开发和营销多元化、多层次的个人银行业务产品, 针对特定的消费群体进行设计, 使之具备个性, 创造差异, 吸引和培育忠实客户, 进而形成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竞争优势, 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
2.对市场缺乏足够的细分。有效的市场细分和定位是营销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一家商业银行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因此,将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十分重要。市场营销就是要对客户进行有效细分和定位,并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 提供差别化服务。国有商业银行所沿用的大众化营销, 对所有的客户提供相同的产品和服务, 个人银行业务品种基本上没有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而没有科学的市场细分和准确的市场定位, 客户服务自然缺乏针对性。近年来, 虽然新推出的一些个人银行业务产品进行了市场细分和定位, 但这远远不能满足个人银行业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大众化营销已不能适应当今市场的需要, 市场细分已成为商业银行制定营销策略的必由之路。
3.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个人客户是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服务对象, 也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衣食父母。美国银行界普遍认为市场营销活动里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坚持针对性的服务方式, 围绕客户的需要, 对金融服务项目做出安排建议。然而, 由于我国的银行业长期处在卖方市场的环境中, 各银行,特别是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表现在实务中, 就是产销脱节, 即由于缺乏对市场的了解, 不能研发出符合广大客户需要的金融产品。中国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是转变理念,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把客户放在首位。
(二) 国内征信制度的不完善影响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开展。
征信业缺失导致“银行一居民” 的信息不对称, 极大影响了个人银行业务的开展。信息不对称极易产生“逆向选择” 与“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给银行带来较高的不确定性, 从而提高了银行的风险, 降低了作为企业的银行的价值。为了规避坏账风险, 减少贷款损失的可能性, 银行在办理个人银行业务时制定了较严格的条款, 对个人资产业务的拓展较为谨慎, 对个人信贷客户的审查较为细致。然而, 这些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消费信贷等个人银行业务的供给, 从而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
(三) 缺乏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
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对各项业务的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是商业银行能够得以顺利运转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然而, 在现阶段, 我国的商业银行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 大都缺乏正确而有效的方法。一些商业银行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 主要采取的仍是专家会审的方法, 即邀请各方面的专家来对某项业务进行评审, 以决定是否开展该项业务。这种方法固然有其可取之处, 但是, 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即主观性, 以及人们的从众心理等, 是影响这种决策方法发挥效用的主要因素。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渐成熟, 我们需要更有效的方法来规避风险。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 我们需要的是精确的数据、可靠的消息来客观地进行预测和决策, 实现将市场机会分析和对风险精确的量化管理具体到每项业务, 用数据来说明问题, 对风险实行程序化的、量化的科学管理。这是我国商业银行业风险管理改革的当务之急, 同时也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商业银行目前采用的大都是偏向于定性的风险管理方法, 这些方法可能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初期发挥过不可抹煞的作用, 然而,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这些方法越来越显示出其弊端, 因此,我们必须进行改革,吸取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 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个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探究】相关文章:
个人发展到团队建设探究05-29
个人银行业务发展中的问题10-01
中国古典舞教学模式的发展探究论文07-29
留学英国的个人银行业务小常识10-24
个人专业发展报告09-26
企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07-07
个人发展规划06-29
我个人发展的计划10-16
企业与个人的发展的关系10-10
个人未来发展的规划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