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有制的简要分析
以个人所有制理论为指导,积极推行员工持股,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通过调整国家与企业、企业与员工、企业内不同层次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构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共同体,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实现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增强企业凝聚力,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一、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1867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是马克思关于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重要观点,其内涵表现在:
1.个人所有制是公有制。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那么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就自然转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重逢上来,社会主义所有制当然不是对原个人所有制的简单还原。因为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已经让位于社会化大生产,孤立的个人的生产已经成了联合起来的集体生产。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如果理解为生产资料归属于劳动者个人的私有制,那就与否定之否定规律相矛盾了,所以应理解为公有制。
2.个人所有制是联合起来的所有制。重新建立的、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个人所有制不是小生产状态下孤立的、原始的所有制,而是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对个人主体地位的高层次回归。不是只要生产资料全体社会成员人人都有了,就建成了个人所有制。实质上,即使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拥有生产资料,但如果是孤立的、单独的拥有,就与历史上的私有制没有根本的区别。因此,个人所有制不是个人各自占有生产资料,而是联合起来的劳动者个人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
3.个人所有制是劳动者个人完整享有所有者权益的所有制。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要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分离所导致的劳动与人的异化,为劳动者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因为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只有让劳动者在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的同时,又能对生产资料完全拥有一份属于他个人的所有权,充分享有占有、使用、支配和管理等一系列权益,个人利益才会得到充分的满足,才能够充分发挥劳动者的能动性、创造性,从而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是重视劳动者对生产资料产权全面享有的所有制。
二、个人所有制理论的价值分析
1.个人所有制理论有助于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个人所有制是以广大劳动者为主体的社会化联合所有制。“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忽视劳动者个人对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占有和使用,势必会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实现其自由全面的发展。我国的产权改革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劳动力产权在企业产权结构中的地位,劳动力除了工资性收入外基本得不到其他的补偿。王珏教授指出,“产权改革必须承认劳动力的产权。不承认劳动力的产权是雇佣劳动力制度的特征,在雇佣劳动力制度下,劳动者就没有财产,不拿利润,只拿工资,永远是无产阶级,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
2.个人所有制理论为职工持股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国企改革目的之一是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员工持股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一种有效的实现形式,符合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趋势,又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中小国有企业实行的员工持股制度,是联合起来的、集体的劳动者个人所有,不是指分散的、孤立的劳动者或私人所有。有利于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实现财产占有方式的社会化,形成共同富裕的财产基础。
3.个人所有制理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个人所有制理论实质是要建立适应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个人所有和社会所有完全统一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收入分配不公、差距不断拉大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个人所有制的简要分析】相关文章:
我国企业文化创建中的问题的简要分析07-19
网球单打比赛的简要规则09-19
拉丁语简要介绍05-29
用友财务软件简要流程05-23
报关水平测试简要介绍07-05
现代舞知识简要介绍09-29
物流师职业简要介绍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