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医师考点

时间:2024-03-05 17:39:10 艺诗 公卫执业医师 我要投稿

公卫执业医师考点

  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公卫执业医师考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公卫执业医师考点:包虫病诊断标准附录B

  B.1B超包虫病的特征影像

  B.1.1囊型包虫病的B超影像学诊断与分型:囊型包虫病在B超影像中分为六型,即囊型病灶(CL型),单囊型(囊型包虫病Ⅰ型),多子囊型(囊型包虫病Ⅱ型),内囊破裂型(囊型包虫病Ⅲ型),实变型(囊型包虫病Ⅳ型)和钙化性(囊型包虫病Ⅴ型)。

  B.1.1.1囊型病灶:囊壁不清晰,含回声均匀内容物,一般呈圆型或椭圆型。

  B.1.1.2单囊型:棘球蚴囊内充满水样囊液,呈现圆形或卵圆形的液性暗区。棘球蚴囊壁与肝组织密度差别较大,而呈现界限分明的囊壁。本病的特异性影像为其内、外囊壁间有潜在的间隙界面,可出现“双壁征”。B超检测棘球蚴囊后壁呈明显增强效应,用探头震动囊肿时,在暗区内可见浮动的小光点,称为“囊沙”影像特征。

  B.1.1.3多子囊型:在母囊暗区内可呈现多个较小的球形暗影及光环,形成“囊中囊”特征性影像。B超或CT显示呈花瓣形分隔的“车轮征”或者“蜂房征”。

  B.1.1.4破裂型:内囊破裂:肝包虫破裂后,囊液进入内、外囊壁间,出现“套囊征”;若部分囊壁由外囊壁脱落,则显示“天幕征”,继之囊壁塌瘪,收缩内陷,卷曲皱折,漂游于囊液中,出现“飘带征‘’。

  B.1.1.5实变型:棘球蚴囊逐渐退化衰亡,囊液吸收,囊壁折叠收缩,继之坏死溶解呈干酪样变,B超检查显示密度强弱相间的“脑回征”。

  B.1.1.6钙化型:包虫病病程长,棘球蚴外囊肥厚粗糙并有钙盐沉着,甚至完全钙化。B超显示棘球蚴囊密度增高而不均匀,囊壁呈絮状肥厚,并伴宽大声影及侧壁声影。

  B.1.2泡型包虫病的影像学诊断与分型:

  B.1.2.1浸润型:B超显示肝脏增大,探及低密度与高密度共存的回声光团,周围边界模糊,后方声束衰减。

  B.1.2.2病灶钙化型:多房棘球蚴在侵蚀肝组织的过程泡型包虫病病灶中发生钙盐沉积,早期即出现点状钙化颗粒,随着病程延长,钙化颗粒融合成絮状或不规则的大片钙化灶。B超显示在肝内探及低中密度占位病变,内有散在钙化点或不规整的大片钙化强回声光团伴声影。

  B.1.2.3病灶液化空洞型:多房棘球蚴增殖成巨块病灶,其中心部因缺血坏死,液化成胶冻状,形成形态不规整的坏死液化空腔。B超显示在不均质强回声光团内出现形态不规则、无回声的大块液性暗区,后方回声增强,呈“空腔征”。

  B.2.X线包虫病的特征影像

  B.2.1肺囊型包虫病:直径小于2cm棘球蚴囊为密度较低、边缘粗糙、模糊不清的球形阴影。较大的棘球蚴囊轮廓清晰,边缘整齐,界限锐利,密度均匀,圆形、卵圆形或有切迹呈分叶状、单发或多发的孤立的囊性阴影。由于棘球蚴囊的挤压可出现气管、心脏的移位。肺下叶的棘球蚴囊可出现随呼吸而变形的特征(包虫呼吸症)。

  B.2.2肝囊型包虫病:腹部平片显示肝脏轮廓增大,肝顶部棘球蚴囊使右膈隆起或突入胸腔。较大的棘球蚴囊可使膈肌升高,呼吸移动度减弱,甚至挤压心脏左移。肝中下部的棘球蚴囊使膈肌抬高不明显,在肝下缘可见密度较高的半球形阴影。棘球蚴囊钙化时可见钙化影。

  B.3计算机断层扫描(CT)包虫病的特征影像

  B.3.1肝囊型包虫病:较大的棘球蚴囊肝脏轮廓扩大,在肝实质内显示大小不等的类球形囊状占位阴影。内囊壁光滑,厚度1mm~3mm,CT值30Hu~40Hu.囊内充满液体呈水样密度,CT值10Hu~20Hu.外囊壁较厚,3mm~8mm,可显示双壁征,CT值30Hu~50Hu界线清楚,加强扫描时周围肝组织密度增加而棘球蚴囊密度不增加,显示边界明显,可与血管瘤、肝癌鉴别。子囊液的密度低于母囊液,含有子囊时,显示有密度略低的多个较小的圆形低密度影。过多的子囊可充满母囊,相互挤压呈方形、菱形呈蜂房状。钙化的外囊呈不规则的“蛋壳”状结构,亦可呈斑块装、条状或整个棘球蚴囊全部钙化,CT值>60Hu.内囊破裂后,囊壁塌陷形成各种不规则图像。由于包虫死亡,囊液吸收浓缩,类似干酪样变并含有变性的子囊,CT值增高而不均匀,近似实质性肿瘤影像,但CT增强扫描时不出现强化。位于肝顶部或边缘的棘球蚴囊可出现球形或半弧形凸出的边缘。

  B.3.2肝泡型包虫病:CT扫描可见形态不规整、不均匀低密度阴影,密度低于肝组织,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效应,形成具有“贫血供区”特征,可与血管瘤、肝癌病灶的“富血供区”鉴别;并可见泡型包虫病向边缘扩张而形成的低密度的“浸润带”,退行性渐变过程中伴有钙盐沉积,呈现“钙化带”;显示呈高密度钙化病灶内出现低密度积液腔,大小不一,形态不规整,液化区周围是钙化壁形成“岩洞征”,液化区边缘大钙化影可伸入液化区内则呈现“半岛征”。泡型包虫病持续向周边肝组织侵蚀繁衍,形成“小泡征”,提示为新鲜病灶,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效应。病灶内出现多个同心圆状细颗粒钙化影是泡型包虫病的特征性CT表现。

  B.4磁共振成像(MRI)包虫病的特征影像

  T1、T2加权像均呈低信号的不规则病灶,内部坏死形成液化灶,病灶周边的新生小囊仍生存繁衍扩展,侵蚀肝组织,呈现“晕带征”。由于腔壁是由肥厚的纤维组织构成边界,形态不规整,MRI检查可显示腔壁呈T1WI和T2WI均呈较低信号、外周浸润带呈低信号的“地图征”。

  公卫执业医师考点:肺结核

  一、肺结核病原学

  结核病的病原体为结核杆菌,结核杆菌具有许多分型,其中以结核分枝杆菌对人的感染率和致病率最高。结核杆菌典型的形态为直或微弯曲的细长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结核杆菌为需氧菌,生长缓慢。

  二、流行过程

  1.传染源: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经空气传播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播途径。95%以上的结核菌的原发感染灶是在肺部,而且是通过称为“微滴核”的飞沫传播。小于5μm的含菌微滴核可进入易感者肺泡造成感染。

  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人群中易感者的比例是结核病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流行特征

  (一)地区分布

  结核病流行在不同地区差异明显。结核病病例负担最大的国家则在亚洲的印度和中国。

  (二)时间分布

  目前我国结核病病例负担仍位居全球第二。

  (三)人群分布

  病例多见于15~54岁人群。发达国家中,发病人口多为老年人,发展中国家集中在青壮年。发病男女性别比约为2∶1.另一个高发人群是HIV感染者,伴随着全球HIV感染及AIDS患者的增多,由HIV所引起的结核病患病与死亡人数也逐渐增多。

  四、防治策略与措施

  (一)新生儿卡介苗接种

  (二)病例发现

  结核病细菌学诊断为肺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X线检查是结核病重要的筛查方法,也是影像学诊断方法。但痰涂片检查仍然是传染性结核病病人诊断的依据。

  (三)督导短程化疗

  (四)药物预防性治疗

  (五)切断传播途径

【公卫执业医师考点】相关文章:

公卫执业医师考点:学校健康促进02-24

公卫执业医师考点:生理学机能11-16

公卫执业医师考点:灭鼠剂中毒急救06-15

公卫执业医师考点:妇女保健工作内容06-10

公卫执业医师考点:体液免疫应答的规律06-27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高频考点习题及答案08-26

9月公卫执业医师高频考点试题及答案08-21

公卫执业医师考点:抗寄生虫药06-08

公卫执业医师考点:儿童对蛋白质需求03-29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点:食源性疾病的范畴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