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点:茶多酚的作用

时间:2024-08-28 14:05:50 王娟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点:茶多酚的作用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为白色不定形粉末,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不溶于氯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点:茶多酚的作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茶多酚的作用

  1.具有很强的消除有害自由基的作用。

  2.抗衰老作用。

  3.抗辐射作用。

  4.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5.抗菌、杀菌作用。

  6.对艾滋病病毒的抑制作用。

  7.对烟民有好处,可以清洗肺部尼古丁。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能力是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BHA的4-6倍,是VE的6-7倍,VC的5-10倍,且用量少:0.01-0.03%即可起作用,而无合成物的潜在毒副作用;而茶素对食品中的色素和维生素类有保护作用,使食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原有色泽与营养水平,并能消除异味。实际上茶叶的许多作用都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在起作用。

  茶多酚可用于食品保鲜防腐,无毒副作用,食用安全同时配上植酸防腐效果更佳。茶叶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变质,这是其他的树叶、菜叶、花草所达不到的。茶多酚参入其他有机物(主要是食品)中,能够延长贮存期,防止食品退色,提高纤维素稳定性,有效保护食品各种营养成份。

  茶多酚功效:

  1、有助于延缓衰老

  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机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大大高于其他同类物质。茶多酚有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活性酶的作用。据日本奥田拓勇试验结果,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

  2、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

  人体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含量高,血管内壁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使这种斑状增生受到抑制,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3、有助于预防和抗癌

  茶多酚可以阻断亚硝酸铰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并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茶叶中的茶多酚(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对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均有稗益。

  4、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

  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锶90和钴60毒害的能力。

  5、有助于抑制和抵抗病毒菌

  茶多酚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病原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消炎止泻有明显效果。

  6、有助于美容护肤

  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它洗脸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等功效。

  7、用于糕点及乳制品对高脂肪糕点及乳制品,如月饼、饼干、蛋糕、方便面、奶粉、奶酪、牛奶等,加入茶多酚不仅可保持其原有的风味,防腐败,延长保鲜期,防止食品退色,抑制和杀灭细菌,提高食品卫生标准,延长食品的销售寿命。另外,还可使甜味“酸尾”消失,味感甘爽。

  8、用于饮料生产茶多酚不仅可配制果味茶、柠檬茶等饮料,还能抑制豆奶、汽水、果汁等饮料中的VA、VC等多种维生素的降解破坏,从而保证饮料中的各种营养成份。

  9、用于水果和蔬菜保鲜在新鲜水果和蔬菜上喷洒低浓度的茶多酚溶液,就可抑制细菌繁殖,保持水果、蔬菜原有的颜色,达到保鲜防腐的目的。

  10、用于畜肉制品茶多酚对肉类及其腌制品如香肠、肉食罐头腊肉等,具有良好的保质抗损效果,尤其是对罐头类食品中耐热的芽胞菌等具有显著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并有消除臭味、腥味,防止氧化变色的作用。在食用油贮藏中加入茶多酚,能阻止和延缓不饱和脂肪酸的自动氧化分解,从而防止油脂的质变哈败,使油脂的贮藏期延长一倍以上。

  11、在食用油贮藏中加入茶多酚,能阻止和延缓不饱和脂肪酸的自动氧化分解,从而防止油脂的质变哈败,使油脂的贮藏期延长一倍以上。

  茶多酚防治高脂血症引起的疾病

  ①增强微血管强韧性、降血脂,预防肝脏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茶多酚对血清胆固醇的效应主要表现为通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来清除动脉血管壁上胆固醇的蓄积,同时抑制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摄取,从而实现降低血脂,预防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目的。

  ②降血压:

  人体肾脏的功能之一是分泌有使血压增高的"血管紧张素Ⅱ"和使血压降低的"舒缓激肽",以保持血压平衡。当促进这两类物质转换的酶活性过强时,血管紧张素Ⅱ增加,血压就上升。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抑制转换酶活性的作用,因而可以起到降低或保持血压稳定的作用。

  ③降血糖: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和血糖过多而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的代谢紊乱。茶多酚对人体的糖代谢障碍具有调节作用,降低血糖水平,从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④防止脑中风:

  脑中风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人体内生成过氧化脂质,从而使血管壁失去了弹性有关,茶多酚有遏制过氧化脂质产生的作用,保持血管壁的弹性,使血管壁松弛消除血管痉挛,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通过血管舒张使血压下降,从而有效地防止脑中风。

  ⑤抗血栓:

  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增高可引起红细胞的聚集,血液粘稠度增高,从而促进血栓的形成。另外,细胞膜脂质中磷脂与胆固醇的增多会降低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严重影响微循环的灌注,增加血液粘度,使毛细血管内血流淤滞,加剧红细胞聚集及血栓形成。

  茶多酚对红细胞变形能力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且易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阻止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另外,茶多酚能有效的抑制血浆及肝脏中胆固醇含量的上升,促进脂类及胆汁酸排出体外,从而有效的防止血栓的形成。现有的降脂抗栓药物多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不易长期服用。茶多酚是茶叶中具有降脂抗栓作用的天然化学成分,加上其自身所具有的抗氧化特性,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保健食品。

  茶多酚防辐射损伤,减轻放疗的不良反应

  50年代日本从广岛原子弹爆炸后的蒙难者迁移到茶区居住并饮用大量优质绿茶,不仅仍然存活,而且体质良好这一事实调查发现,茶是一种有希望的辐射解毒剂。

  茶多酚具有优异的抗辐射功能,茶多酚可吸收放射性物质,阻止其在人体内扩散,被称为天然的紫外线过滤器。茶多酚能够阻挡紫外线和清除紫外线诱导的自由基,从而保护黑色素细胞的正常功能,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同时对脂质氧化产生抑制,减轻色素沉着。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有害射线及放射性物质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在我们的周围癌症病人越来越多。放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大量的杀伤了良性细胞,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致使人体白细胞和血小板不断减少,免疫能力减弱及其它不适反应。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能够有效地维持白细胞、血小板、血色素水平的稳定;改善由于放化疗造成的不良反应;有效的缓解射线对骨髓细胞增重的抑制作用;有效地减轻放化疗药物对肌体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

  茶多酚对重金属盐和生物碱中毒的抗解作用

  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具有明显的毒害作用,各种重金属像隐秘在人体内的一个个杀手。业已证明,过量的铅引起的铅中毒,会使人降低免疫力和寿命缩短;过量汞的摄入,会损害肾脏和神经系统,等等。实验证明,茶多酚对重金属具有强的吸附作用,能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而产生沉淀,有利于减轻重金属对人体产生的毒害作用。另外,茶多酚还具有改善肝功能和利尿的作用,因而对生物碱中毒有较好的抗解作用。

  提取工艺

  有机溶剂萃取法

  这是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茶叶中不同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进行提取分离。该法比较简单,对茶多酚的提取率为10%~15%。工艺流程:茶叶→沸水浸提→过滤→滤液→氯仿萃取→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干燥→粗GTP;或者用乙醇、丙醇、甲苯等直接萃取,但效果不是很好,且步骤繁琐。

  该工艺大多存在如下缺点:整个生产过程中要用到多种有机溶剂,且有机溶剂的用量大;工序多,工艺繁琐复杂,需多次蒸馏,加热时间过长,茶多酚易氧化;大多使用了氯仿等有一定毒性的溶剂,产品及操作不够安全;生产成本偏高。

  离子沉淀提取法

  该方法主要是利用有些金属离子能够沉淀茶多酚而使其与咖啡碱分离。该法的特点是:茶叶经热水浸提后,加入沉淀剂即可得茶多酚与金属离子的结晶性沉淀物,不必浓缩浸提液,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耗,同时由于这些沉淀的选择性较高,产品的纯度相对较好可达85%以上,但在其后的稀酸转溶过程中茶多酚损失较大,而且沉淀剂有的是有一定毒性的金属离子,有的偏碱性易造成茶多酚的氧化。因此在产品的纯度、收率、成本及安全性上仍不是完全令人满意。

  工艺流程:茶叶→沸水浸提→过滤→滤液→沉淀剂沉淀→转溶→萃取→浓缩干燥→粗GTP。

  吸附分离提取法

  将绿茶叶末加热水浸提3次,合并提取液。茶叶提取液通过高分子吸附剂进行吸附,然后用95%乙醇溶液洗脱,使吸附剂上吸附的GTP脱附于乙醇中,经减压蒸馏回收乙醇,浓缩液经真空干燥或喷雾干燥得到茶多酚。该法工艺技术简单,能耗低,但需要对GTP选择性强的高吸附量的吸附剂。

  工艺流程:茶叶→沸水浸提→过滤→滤液→树脂→洗脱液→浓缩干燥→GTP。

  超临界流体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是一种的新型分离技术,它是利用温度和压力略超过或靠近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作为萃取剂,从固体或液体中萃取某种高沸点和热敏性成分、以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由于其介质通常为无毒的二氧化碳,对产品没有毒,特别适合于医药、食品添加剂等产品的提取。与一般的萃取分离技术相比,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具有优良的传递性能,较强的渗透力,良好的选择性,对有机物溶解度大,萃取率高,产品质量好,操作条件温和,特别适用于分离热敏性物质等优点。

  工艺流程:茶叶末经SFE萃取→茶多酚粗品→纯化→纯度高的GTP。

  超声波浸提法

  超声波浸提法利用超声波的机械破碎和空化作用,加速茶多酚等浸提物从茶叶向溶剂的扩散速率,缩短浸提时间,浸提液采用与传统工艺相同处理精制过程取得产品。从已报道的研究结果可见,在超声波辐射作用下,浸提不超过一小时的效果可与传统浸提数小时的效果相比。传统工艺浸提不论是用水或有机溶剂,都时间较长,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茶多酚容易发生氧化,品质降低,收率减小;超声波浸提的最大优点就是浸提所需的时间短,因此避免了长时间处于高温下茶多酚的氧化,收率和产品质量都较传统方法高。

  微波浸提法

  微波浸提法是最近几年刚开始的一种新方法,基本原理是利用在微波场中分子发生高频的运动,扩散速率增大,因此茶多酚等浸提物在微波的辐射作用下可快速浸取出来。利用微波辅助浸提,一般一次只要数分钟的时间即可达到传统浸提数小时的效果。因此大大的减少了茶多酚长时间在高温下的氧化,提高产品的品质与收率。微波技术应用于茶多酚的提取具有短时、高效、节能等优点。微波结合水浴提取,不仅茶多酚浸出率高,优于乙醇、水提取,而且降低了成本和减少了污染。

  组成成分

  茶多酚是决定茶叶色、香、味及功效的主要成分,占茶叶干重的20%~30%。茶多酚按主要化学成分分为儿茶素类、黄酮类、花青素类、酚酸类四大类物质。其中尤以儿茶素含量最高,占茶多酚的60%-80%。儿茶素主要为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4种物质。其中,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5种化合物是茶叶质量控制的关键成分。

  理化性质

  纯净的茶多酚为白色无定形的结晶状物质,提取过程中由于少量茶多酚氧化聚合而呈现淡黄色至褐色,略带茶香,有涩味;易溶于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丙酮等,微溶于油脂,不溶于苯及氯仿等有机溶剂;耐热性较好,具有吸湿性,在pH值2~7稳定,在光照或pH值>8的条件下易于氧化聚合,可与铁离子生成绿黑色化合物。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点:茶多酚的作用】相关文章: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点:钾对人体的作用03-26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点:缬氨酸的作用03-26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点:白喉03-26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点:甲状腺03-23

公卫执业医师考点03-05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点:鼠疫预防03-21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点:维生素M的生理作用03-23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点:急性毒性03-21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点:番茄的营养功效03-23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点:氨中毒的体征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