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路径分析

时间:2024-09-11 01:27:03 供应链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最新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路径分析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当今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并成为农产品生产、加工、交易和流通企业有力的竞争工具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最新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路径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一)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当今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并成为农产品生产、加工、交易和流通企业有力的竞争工具之一。随着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从最初的生产到最终用户的管理行为日趋复杂,对农产品安全与质量的要求日益严格。在这种形式下,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应从组织生产、满足日益变化的个性化需求、降低物流运作成本、严格农产品安全与质量出发,由农产品生产者到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管理来协调解决这些问题。

  农产品供应链是由农民(农产品生产者)、农产品交易商、农产品采购加工企业、农产品分销、零售商和物流配送者以及最终消费者等“从田间到餐桌”、上下游企业构成的供应链网络体系。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农产品与食品生产销售等组织为了降低食品和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其质量安全和物流服务水平而进行的一体化运作模式。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性、季节性、分散性等特点十分突出;同时,生鲜农产品又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消费弹性小,具有消费普遍性和分散性的特点。由于农产品的诸多特性,农产品供应链具有资产专用性高、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市场力量不均衡、对物流的要求高等特点。

  (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实践现状

  尽管农产品供应链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但是国内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实践发展相对滞后,影响了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影响了供应链参与者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为:

  1.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市场导向观念认识不足,难以形成计划、生产、运输、交易销售、服务和监管为一体的食用农产品供应链。大部分农户、经销商一盘散沙,农户生产或养殖的产品直接交由经销商收购,或者直接去农贸市场销售,没有计划性,对市场变化反应慢。生产组织分散,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削弱了供应链组织的竞争优势。

  2.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组织中缺乏真正有领导能力的核心企业。在现实的管理实践中,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多是加工生产企业或销售企业,然而这些企业受自身规模的影响,或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在供应链中所起的领导作用不明显,这削弱了食用农产品供应链作为战略联盟的整体竞争优势。社会化资源整合能力的不足等使得供应链管理中参与各方处于断裂或较少关联的自流状态下,形不成供应链的一体化组织协同运作。

  3.市场竞争的无序导致供应链人为割裂,供应链一体化程度低。首先,食用农产品市场法律法规建设的薄弱和区域性壁垒导致市场分布的人为割裂;其次农产品交易的市场体系、交易方式、服务手段建设的落后,很难使全国农产品供应链形成统一高效的一体化网络。

  4.农产品供应链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缺乏统一的食用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冷链物流建设落后;食用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等等。

  5.不重视供应链管理中极为关键的信息化平台的搭建,造成信息不对称,从而引起经营成本、管理成本、决策成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包装成本、生产加工成本、市场成本无形中被加大和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比较大。

  农产品供应链链条长,流通环节多,各结点之间信息流通不畅,不仅影响了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供应链参与者的经济效益,而且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物联网”成为目前国内的研究热点,也为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带来了契机,使农产品供应链的高效管理成为可能。“物联网”是指将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纳米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及系统,通过接入网与互联网结合形成一个智能网络。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也代表了未来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必将为农产品生产、流通的信息化发展带来极其深刻的影响,进而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具体应用

  (一)完善农产品交易及质量监控,严把食品安全源头

  多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如何对食品进行有效跟踪和追溯是一个极为迫切解决的全球性课题。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从源头开始抓好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建立一套质量追踪、追查、追溯的机制和制度,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旦农产品出现问题,特别是出现危及消费者生命和健康的重大问题时,可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监管部门的违规责任。通过建立从产地到市场的全程质量控制系统和追溯制度,对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检测、包装盒标识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管理,提高广大生产者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物联网将有效地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从产品生产(甚至是原材料生产)开始,就在产品中嵌入EPC标签,记录产品生产、流通的整个过程。消费者在购物时,只要根据卖家所提供的产品EPC标签,就可以查询到农产品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食品,再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以及相关的信息,从而决定是否购买,彻底解决了商品信息仅来自卖家介绍的问题,使消费者通过物联网能主动了解产品信息。

  (二)改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构筑“三网合一”新平台

  “三网合一”指的是互联网、物联网及农产品物流信息网,通过对这三个网络的建设和整合,构筑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新平台。在“三网合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上,各个网络所承担的功能不一样,它们各自所托的资源也不尽相同。首先,互联网,它所依托的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资源,通过它在全球范围内的复制性建设,可构筑在信息高速流转时代的技术平台。其次,农产品供应链主要包括五个环节,即原料供应环节、生产环节、加工环节、交易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通过物联网,企业可以实现对每一种农产品的实时监控,对交易物流体系进行管理,不仅可对农产品在供应链中的流通过程进行监督和信息共享,还可对农产品在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预警,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最后,充分运用农产品物流信息网强化追溯、预警和信息发布,逐步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立起一个“以生产技术档案为管理平台、以产品追溯条码为信息传递工具、以产品追溯标签为表现形式、以查询系统为市场服务手段”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逐步实现农产品质量信息可查询,质量安全可追溯,问题产品可召回。这既是企业针对新的市场形势的一种策略,同时也是农产品物流管理在高科技技术背景下的一次观念更新和对长远发展目标的锁定。

  (三)发展现代交易和物流新技术,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三网合一”的现代农产品交易和物流技术必将得到应用和发展,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兴物流技术是实现农产品物流通畅、跟踪其质量水平以及事后追踪的关键。如,一些企业发展了基于质量安全的食品供应链高新技术追溯系统,如农场主使用电子耳标识和相关数据收集卡来追踪食品或农产品的免疫记录、健康记录和饲养记录等。还有电子签票拣货技术、GIS技术、自动识别技术、GPS技术等新兴物流技术的发展,对于跟踪、保障农产品和食品的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有效改善目前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局面,逐渐构筑起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因此,必须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三网合一”建设,以支持多层次、多目标的供应链集成化管理,以进一步降低供应链的成本,缩短供应链运作的时间,在供应链上建立一个高效的供应链集成系统,以确保农产品能不断的由供应商流向最终用户,提高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环节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和运行路径

  农产品供应链由于其对象是具有生命特征的,决定了其在供应链的运作方面具有显著特点。首先是农产品有着固有的生长周期、季节性的特点,并且产地分散,资金投入要先于收获期一定的时间,而我国农民资金有限,资金投入需求旺盛,就出现了资金缺口;其次,农产品的产出受天气等自然灾害影响大,供应链风险高;再次,农产品收获期集中,进行深度加工时间比较短,售卖周期长,形成大量库存,占用资金周期长,资金周转速度慢;价格波动大,而农民把握市场动态能力有限。因而,发展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有助于解决部分农产品相关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也为农业发展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是指在保持农产品供应链中农户、加工商、交易商等各个参与成员之间的法律和经济独立的基础上,遵循供应链上成员所签署的合作协议,利用成员之间共享利益与信息,共担风险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方式。它可以优化和再配置供应链整体上的资金流,进行整个供应链的融资管理,也提供了一个供应链上新的投资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角度。

  目前,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有三种,既动产质押模式、应收账款模式及应付账款模式。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有其鲜明的特点,改变了过去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单一企业主体的授信模式,而是围绕整个供应链,将供应商、制造商、交易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全方位地为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将农业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融资模式。其业务运行机理主要是:

  首先,构建农产品供应链。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把分散生产的农民与大市场联系起来,使公司和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的共同体,以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扩大销售,增加农民收入;以订单农业形式帮助专业合作社与相邻城市批发市场、果蔬等农产品交易市场及本地大型企业建立供销合作关系,扩大本地农产品供应量,进一步推进“农超对接”,扩大本地农产品基地直接采购量,减少中间环节,并降低超市销售农产品的毛利率,以稳定价格。

  其次,形成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鉴于农产品交易平台在整个供应链中所处的核心企业地位,再加上其指挥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以及信息平台作为供应链支持系统,能上与各农户及时交流信息,下与分销商和卖场以及消费者交换信息和有效沟通,进而能快速反映上下游企业的需求。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农产品交易商可以向商业银行提供担保或由商业银行统一授信于农产品交易商给农户提供融资服务,并有选择地向加工商采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应收账款保理融资、保兑仓融资、存货质押融资以及预付账款融资等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农产品供应链所有环节的融资难,并且通过对物资流、融资流以及信息流的“三流”控制,确保农产品产销平衡,渠道畅通。

  四、创新物联时代农产品供应链的相关建议

  (一)创新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

  1.发展“农户+合作社+产地交易市场”供应链组织模式

  通过引导建立种养殖农户的专业合作社,通过协会建立起农户、政府、批发市场的沟通桥梁,能在种养殖户增收、加强信息沟通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政府主导建立产地批发市场有益于缩短供应链环节,通过专业协会的作用把质量监管由末端管理向前端转移,有效地对产地农户进行质量监管。这种供应链组织模式的优势在于:(1)增加了“合作社”这一参与者,使原有的过度分散的网状供应模式向链状供应模式集中,更方便信息分享和事后追溯;(2)产地交易市场和合作社一般由政府主导或倡导,方便监管部门参与到供应链环节中,对分散的参与者进行有效监管;(3)产地交易市场靠近生产者(农户),方便生产者直接参与而获得更多利益;产地交易市场的声誉与生产者息息相关从而迫使农户强化质量安全,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

  2.打造“核心企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供应链垂直一体化模式

  核心企业包括加工企业以及农超对接中的超市等商贸流通企业。核心企业通过供应链的管理,可以做到(1)建立可控的质量检测体系,可以实现从种植养殖前的土壤检测、种苗的供给及质量监控、农药兽药的使用情况的监控、种植养殖过程中的定期检测以及收购时的质量检测,从而实现自源头—过程—终端销售的系统质量检测体系,有效保障了食用农产品的安全;(2)建立起了能够追溯到源头的质量安全问题可追溯系统,降低了农户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几率;(3)方便质量安全主管部门从源头到终端销售的质量安全的检查、监管;(4)完善了激励约束机制,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收益水平,进而减少了由于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引发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农产品供应链运行机制与运行管理创新: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的过程管理、协调机制和可追溯体系

  1.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主导建立以长期契约为基础、以共同利益为出发点,以败德行为后的退出及惩罚为约束的公平合理信息公开的供应链网络。核心企业应该参与管理整个供应链从生产到流通消费的各个节点,把质量安全与价值链各环节的增值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同时使供应链的绩效最大化。重视质量标准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例如使用HACCP或ISO22000等系列标准对整个供应链进行过程管理。

  2.优化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的协调机制,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的协调机制就是要协调控制整个供应链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降低成本、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效益最大化,解决信息不对称、信任危机、利益分配不公平等问题,从而保持供应链的稳定性和保障供应链的质量安全。优化食用农产品供应链协调机制,应该发挥核心企业的“信息中心”的作用,使市场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递到供应链各参与方,从而做到食用农产品生产的有计划性,减少风险,增加效益。

  3.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基于供应链的信息化台,以核心企业为基础推广在各个节点(例如合作社、各规模供应商)中使用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各节点企业高质量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基础之上,应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食用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信息平台,有利于实现各个企业的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各个企业更加快速地反映市场变动,相互之间密切地协同合作。

  (三)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创新: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优势,推广冷链物流

  物流管理在解决农产品流通的时效性和节约成本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质量安全创新食用农产品的物流管理,应该着眼于:

  1.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构建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物流体系。农产品物流主体中,第三方物流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运作能减少农产品流通中很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降低其流通成本。此外,第三方物流企业可根据零售商的信息反馈,对农户或农产品生产直接下订单进而减少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增加供应链参与者的收益。第三方物流的方便、快捷的运输、仓储和物流加工网络,可以用最快时间完成食用农产品的配送,确保供应链的时效性,减少因易腐性产生的质量安全问题。

  2.推广使用冷链物流。冷链物流是指在生产、贮藏、运输与销售直到最终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将易腐和生鲜食品始终保持在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最佳物流手段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种物流体系。推广使用冷链物流,可以有效减少运输损耗,提高食用农产品的完好率,提高销售前的产品质量,可有效提高供应链的收益。食用农产品供应链中使用冷链物流,应该从核心企业的冷链设施装备的扩充与第三方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入手。

  3.充分利用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相关理论,创新供应链物流管理,增加经济效益。例如,利益“延迟策略”满足差异化需求随着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以往大量的标准化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利用物流技术将产品差异点或物流配送点尽量延迟就是延迟策略。利用“延迟”不仅可以解决需求不正确的问题,还能缩短交货期和有效降低食品生产、销售成本。供应链管理中的快速反应(QR)思想、物流管理中的标准化等均可运用于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创新中。

  (四)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创新: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和建立预警机制

  1.尽快出台扶持供应链金融的产业政策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应出台新的产业支持政策,加快发展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提升产业竞争力,扶持一批高新科技农产品物流企业,壮大农产品供应链。在金融政策方面,应加快修订担保法、银行法等规定和制定供应链与金融相衔接的法律法规,为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奠定基本的法律基础。银行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合同文本,明确参与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减少纠纷,降低出现法律纠纷时的解决成本,为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2.大力发展农产品供应链金融

  一是加大对供应链各环节的金融支持。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意味着在供应链上环环相扣的每一个企业与流程需要紧密合作、互相依赖,更意味着银行必须参与到整个农产品生产、物流、交易、资金流转与运作的过程中去。这就要求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研发与管理团队,应深入企业内部,发掘潜在需求,为构建农产品生产、冷藏、保鲜链提供金融支持。二是积极支持发展冷链物流金融业务。为减少农产品供应链因技术原因而造成的损失,改变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的现状,主要应依靠积极发展冷链物流业务系统。由于冷链物流业务系统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所以,需要银行提供此类供应链金融服务,以降低农产品供应链技术风险和质量安全风险。

  3.建立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紧急预警机制

  农产品供应链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农产品供应链面临宏观与微观环境的威胁,突发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基于供应链的网状结构,一旦发生风险事件,风险将马上沿供应链扩散和蔓延,若事后再控制与挽救,就难以避免收益的损失。因此,要先行建立一套完善的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科学预测各种风险的存在,并量化风险可能会造成的损失程度,将风险化解在危机爆发之前,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结论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基于组织变革的管理模式,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创新要立足于供应链成员,特别是核心企业,基于质量安全的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创新,首先要确立现代市场观念,重视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理念;其次,大力推广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应用;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四是重视政府政策在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的引导、监管作用,有效利用政府主导的信息平台、交易平台、技术平台等基础设施,真正打造一个运行快速、高效、各节点协调的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网络组织。

【最新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路径分析】相关文章:

最新农产品品牌的危机管理07-30

最新丰田供应链管理角度分析01-21

最新供应链管理模式采购策略02-03

供应链管理与供应链金融的关系10-25

企业供应链的管理05-28

供应链的采购管理06-20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06-01

供应链管理的优化07-07

供应链的风险管理09-11

供应链的管理与优化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