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问题

时间:2024-07-05 10:52:24 供应链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问题

  随着市场阶段的不断变化,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供应链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同样遇到了瓶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问题,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产品开发贴近产业链

  随着产业界出现的链式化趋势,供应链金融唯有与产业链发展和交易模式紧密结合,才能为其竞争力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带来机遇。因而,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发展过程中应更加关注基于实体经济和产业链的金融产品和工具的创新。这对银行的产品设计及方案实施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产业链金融是银行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设计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一种服务模式。供应链金融唯有与实体经济中的产业链发展和交易模式紧密结合,才能获得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基于产业链的产品设计有助于提高创新效率。所谓隔行如隔山,不同产业链之间的交易模式千差万别,由此产生的行业、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也决定了银行设计供应链金融产品时必须紧紧围绕产业链本身进行“量体裁衣”。例如,通过对产业链进行研究,银行为处于大宗商品行业上、中、下游的的冶炼商、贸易商和终端用户设计的诸如预付款融资、货押融资、装船前融资等结构化融资方案便是契合产业链特征与交易模式的产品和服务。

  深入的行业研究和客户交流有助于银行获得关于客户需求与反馈的信息,使产品创新摆脱“闭门造车”,建立持续性强、灵活度高的产品创新体系,提升产品研发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设计出针对性强的金融产品。

  以行业供应链金融带动产业链客户群拓展。供应链金融的理念是银行通过控制商品和服务交易产生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来为整条产业链提供系统性的融资安排设计。例如,通过向核心企业提供针对上游供应链的“供应商融资方案”与针对下游供应链的“经销商融资方案”,帮助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提高营运效率,加速资金流转。与此同时,银行以“1+N”式的长链模式拓展客户群,在成功案例的基础上,为N个“1”客户提供成熟的量身定制服务,最终实现行业内横向的产品复制和纵向的客户群延伸。

  通过“以行业为载体”的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银行一方面与客户建立了比普通信贷更为深入的合作关系和信用基础,增强了客户粘性;另一方面,得以进一步挖掘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客户资源和业务机会,实现“以点带面”。

  通过行业专业化研究提升业务管理能力。银行通过向各行各业的企业提供个性化的融资方案,将供应链产品嵌入到企业的生产和购销活动中,从而实现风险缓释。而行业的独特性决定了银行在业务管理中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更需要银行深入行业研究、掌握交易模式,建立高度契合行业特征的管理体系。因此,银行需要深谙行业惯例、市场行情以及交易规则等,同时要与仓储、物流、保险及期货等机构紧密合作,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专业化的供应链金融管理应涵盖市场管理、客户管理、产品管理三个维度,通过KYM(了解你的市场)、KYC(了解你的客户)、KYB(了解你的业务)、KYP(了解你的产品),制定与行业特性紧密结合的总量控制、客户甄选、产品设计和风险控制措施等。

  风险管理对症下药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自偿性体现在商品交易中所运用的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包括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融资,其中结构化特性旨在弥补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融资的风险主要取决于融资的自偿性的高低以及贷款人对交易进行结构化设计的技能,融资项下的资产将作为第一还款来源。银行主要依据该笔业务的自我清偿特征以及借款人组织该笔交易的能力对借款人进行授信,而非依据借款人本身的信用等级。

  因此,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基础交易本身、上游履约能力、下游支付能力以及交易标的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银行须通过产品组合应用或结构化安排对交易进行全流程控制,从而在对贸易各环节风险进行缓释或转移,降低债项层面的风险的同时,提升供应链整体信用等级。要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银行须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特点出发,重新审视业务风险的控制基础和控制方式。

  基于交易主体与交易标的的债项评估。传统银行信贷融资业务中,客户的信用风险一直是银行所重视的风险评审标准。然而,从事贸易活动的企业多具有自有资产少、负债率高的特点,信用评级和财务指标有时并不占优势。供应链金融与贸易背景、贸易环节紧密相连的明显特征决定了银行的风险评审标准不应仅局限于单一授信主体的考量,还应特别关注授信主体在所处供应链中的位置及所处交易中交易标的的风险缓释条件,从而对该笔债项作出准确评估。

  基于供应链金融产品特性的风险分析。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范围宽广,在不同的设计原理下所呈现的风险特性也不尽相同。例如,保理类产品的风险可能主要体现为下游应收账款的回款率;而质押货物的市场价格波动率则成为货押融资类产品的主要考量内容。因此,量化、立体化、精细化的管理应贯穿银行产品模式创新和风险分析的全过程。银行应灵活运用新资本协议中的风险计量模型,将EVA(经济附加值)、RAROC(风险调整资产收益)等指标作为产品的综合评价和辅助决策工具。通过系统建设和IT手段,在不断扩大风险管理者信息半径的同时,提高对产品特性的分析精度和判断能力。

  基于贸易链和商品管理的风险控制。“贸易链”和“商品”是供应链金融的两大核心要素。供应链金融业务中,银行须重视供应链整体考量,关注核心企业对上下游及交易本身的控制力以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情况,通过对应收账款、交易商品等的有效管理,以特定交易项下的现金流作为第一还款来源;货押类融资则在对质物特性及市场走势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逐日盯市、跌价补偿、定期核库、套期保值等措施有效控制风险。

  综上,结合供应链金融具体特性的风险评判和管理才是适合市场需求与银行风险控制要求的风险控制。新资本协议的推进实施将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体系和业务发展模式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不断向全面化、专业化以及精细化方向推进,逐步引导银行形成客户与债项并重的二维风险评价体系,在收益、风险与资本之间寻找到最佳平衡点。

  银企电子化互通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与信息技术结合日趋紧密。当前,信用证、托收等传统结算工具的使用日趋下降,贸易双方对银行的需求从以信用支持为主逐步转向以支付速度和效率为主,银行传统贸易融资的发展空间大幅缩小,必须依托电子化平台的建设提升供应链金融实力。以网上银行、电子供应链为代表的电子银行技术成为中外银行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共同选择和必然趋势。

  “电子供应链”是指银行通过互联网服务平台,以一系列电子化金融衍生产品及与外部合作机构数据交换系统紧密联结,以服务供应链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通过建立电子化信息平台,可以极大地加快资金流转效率,全面降低供应链总成本,为供应链上的企业在以“链”为核心的市场竞争中带来全流程的金融支持,有效缩短银行和企业在供应链流动过程中的反应时间、增加可用资金头寸、减轻财务管理负担和成本、提高企业财务运营和控制能力。

  以中国银行的SCF供应链融资系统为例,在该系统的推动下,中国银行实现了应收账款保理池融资、经销商融资、订单融资、货押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线上服务,并与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浙江网新等供应链核心企业的ERP系统、河北钢铁交易中心等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实现了银企直连。这些项目的成功落地推动了中国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步入新阶段。而电子化对供应链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识别客户信息。银行通过与电商交易平台、企业管理系统的对接,能够有效获取平台交易信息和企业与上下游客户的贸易往来流水。这些信息的取得和整合,一方面有助于银行获取相关行业客户资源,筛选客户信息,有的放矢地进行市场拓展和客户营销;另一方面,银行可通过企业历史交易信息记录,进一步掌握企业的历史履约情况和账期、回款情况等,在提高对企业的辨识度的同时,使信息成为有价值的客户识别工具。

  拓展风控渠道。传统信贷业务中,银行的风险控制手段大多建立在对客户基础财务报表的审核和判断上。近年来,供应链金融的兴起将银行的视角越来越多地引入到贸易环节中的物流、资金流、单据流中来,以此作为风险管理的新渠道和方式。电子供应链通过对接客户ERP管理系统、第三方物流监管系统等,使银行及时获取客户订单、存货、应收账款等,无疑为提高贸易背景的可视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提高运营效率。在银行向更为纵深化的贸易领域迈进的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参与到每一笔交易的真实性审核以及过程管理中去。随着贸易的行业专业度不断提升、交易频率不断提高,对银行的审批、操作和管理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电子化技术手段的运用无疑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促进了各类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即时处理。

  降低操作成本。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大量的纸质单据审核和手工操作涉及到银行前台、中台、后台巨大的人力成本,过于沉重的操作压力不仅影响了单笔的业务处理速度,也增加了银行的财务支出和企业的交易成本,企业往往无法得到高效的服务和良好的客户体验。网上银行、供应链融资系统可将业务进行批量化、电子化处理,从而实现业务处理的快速、准确和稳定,使贸易环节和融资环节更为低碳、顺畅、便捷。

  综上,电子化方式将从根本上改善供应链金融业务中银行对基础交易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和真实性的掌控能力。全面、透明、高效、快捷的电子化解决方案将方便客户通过互联网随时向银行提交业务办理指令,并随时进行业务处理进程的动态跟踪,为企业供应链管理提供便捷完善的金融服务支持。

  当供应链金融与全球经贸发展的契合为银行业搭建起新的舞台,银企之间的合作与共赢模式也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在新的市场格局下,银行既应对自身发展做到全面规划与掌握,又能对外部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和应对。银行人员应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以客户全方位营销和全流程服务为核心,在为客户提供便捷、全面和高效的一站式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同时,通过精准的流程管理实现供应链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问题】相关文章:

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问题实证解析08-02

供应链融资运作方案技巧06-21

企业转型升级供应链融资模式09-20

供应链融资方案与案例分析08-10

供应链融资路径与法律风险控制分析01-23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优化对策分析06-17

供应链保理融资业务流程方式10-13

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问题及措施06-26

逆向供应链的功能和存在问题08-12

最新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方式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