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供应链风险预防措施
供应链的管理本质上是基于价值链的业务流程重构,它围绕业务流程组织节点企业,通过对流程的整体控制与协调获得流程的综合经济效应。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应链风险预防措施,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供应链风险预防措施 篇1
1 供应链风险的分类
1.1 自然环境风险
主要有水灾、火灾、地震、雷击、风暴、海啸、冰雪损害、火山爆发、山体滑坡、外界物体倒塌及其他各种不可抗拒的原因所造成的损失等,这些风险一般都是难以控制和预测的。
1.2 社会环境风险
主要有经济政策变化、地区文化冲突、政治事变、恐怖事件、危机事件、战争、公共紧急事件等,这些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会带来供应链系统难以防范的风险。
1.3 经济环境风险
(1)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任风险。供应链是个动态战略联盟,企业之间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彼此之间既存在信息的公开共享,也存在着企业本身机密的安全问题,供应链伙伴企业间容易出现相互不信任、不规范行为,因此带来企业之间的信任风险。
(2)单一上游或下游企业带来的风险。由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上游或下游企业仅采用独家供应商或独家渠道商的方式或策略,这种供应链模式存在巨大风险,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链条就会崩溃。
(3)供应链企业的财务风险。由于企业本身的行业或特点决定了某些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可能会占用上游或者下游企业大量的资金,如果该企业的财务状况不够稳健,就会造成资金的断流,将随时导致对整条供应链的致命打击。
(4)市场波动的风险。影响销售的市场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市场机会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风险非常高,一旦出现不可预料的不利因素就可能导致销售下滑,市场出现逆转,风险有可能波及供应链各个伙伴企业,并在供应链企业中重新分配,整个供应链可能受到影响甚至崩溃。
(5)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企业的链接风险。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在经营管理水平、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经营思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都影响着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因此带来了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导致供应链管理的风险增强。
(6)利润分配的风险。供应链中所有企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在供应链整体利润保持一定水平的条件下,某些企业利润的.提高会导致供应链中其他企业利润的降低,某些企业获利水平过低,将导致消极合作甚至退出供应链,这将极大的影响供应链的正常运营甚至造成供应链断裂。
(7)信息系统的可靠性风险。在供应链当中的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信息传递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供应链中存在着信息系统的适用性及信息传递的风险。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繁杂时,信息系统与供应链企业的业务不匹配,信息传递延迟及信息传递不准确都会增加,并使整个供应链陷入困境。
2 供应链风险的特点
2.1 供应链风险的相关性
供应链风险主要来自组成供应链系统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它由各环节之间潜在的互动关系与协作配合造成。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取向,相互之间因为信息不完全、不对称,同时又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因此企业往往为了为其本身争夺更多的系统资源或更好的经济条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展开激烈的谈判。在争取个体利益的同时,供应链中企业也在部分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基础上,展开一定程度的合作,以谋求单一企业所不能实现的经济利益。
2.2 供应链风险具有“牛鞭效应”
由于在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需求信息相对保守,造成链上企业对需求信息的曲解,使信息会沿着下游向上游逐级放大的现象出现,即出现所谓“牛鞭效应”。在经营实践中,供应链制造源头和终端需求之间总会存在时间上的延迟,这种延迟导致反馈误解。由于供应链上的企业多依据相邻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决策,而并不能够充分把握其他成员的需求信息,造成这种曲解从一点微小差异最终传递到源头时出现不可思议的放大。供应链越长,供应链中间的流程越多,“牛鞭效应”越严重,供应链效率就越低下。
2.3 供应链风险具有传递性
由于供应链从产品开发、生产到流通过程是由多个节点企业共同参与,因此供应链风险因素可以通过供应链流程在各个企业间传递和累积,并显著影响整个供应链的风险水平。根据供应链的时间顺序和运作流程,各节点的工作形成了串行或并行的混合网络结构。其中某一项工作既可能由一个企业完成,也可能由多个企业共同完成。供应链整体的效率、成本、质量指标取决于节点指标。由于各节点均存在风险,则供应链整体风险由各节点风险传递而成。
2.4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复杂性
由于供应链是由链上多个伙伴企业组成,供应链风险管理核心在于对供应链伙伴关系、合作关系的管理、监督与控制,供应链越长,供应链流程越多,供应链涉及的合作企业越多,供应链风险管理就越复杂。
3 供应链风险的预防措施
3.1 供应链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风险问题
在最初设计和构建供应链时就应认识到供应链存在风险性,根据供应链的结构、企业环境等特点分析风险因素,区分风险类别,在设计及构建供应链的初期就尽早识别风险,有利于制定风险管理目标,合理选择风险预防措施及工具。
3.2 加大供应链信息共享程度
建立多种信息传递渠道,加快信息流通速度,预防信息风险,通过有效的信息共享与传递,供应链上所有成员从供应链一端能够直达另一端。如果不能得到快速有效的信息,就会造成成员企业在信息不完全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判断或决策。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运用准时生产方式(JIT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供货方管理库存(SM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以便用信息替代库存,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如某企业通过网站向供应商提供实时数据,使供应商了解零部件库存、需求预测及其他客户信息,更好地根据该企业的需求组织生产并按JIT 配送,大多数零部件只在该企业仓库存放15分钟以内;同时,该企业的客户在网上按指令配置PC,下订单5分钟后就可以得到确认,36小时以内客户订购的PC就会下生产线装上配送车。增加供应链信息的透明度,加快信息流通速度有利于提高供应链反映速度。
3.3 加强供应商及客户关系管理
培育与发展多种供应渠道,多地域的供应渠道,制定出对供应商的情况进行跟踪评估与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
为确保产品供应稳定,供应链上应发展多个供应渠道,不能仅依靠某一个供应商,否则一旦该厂商出现问题,势必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同时,在对某些供应材料或产品有依赖性时,还要考虑地域风险。如战争会使某些地区原材料供应中断,如果没有其他地区的供应,势必造成危机。
除建立多地域、多个供应商外,还须对每个供应商情况进行跟踪,如果欲与供应商建立信任、合作、紧密的长期合作关系,必须首先分析市场竞争环境。目的在于找到针对哪些产品市场开发,供应链合作关系才有效,必须知道产品的需求、类型和特征,以确认用户的需求,确认是否有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必要。如果已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则根据需求的变化确认供应链合作关系变化的必要性。同时分析现有供应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供应商的业绩、设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技术开发、用户满意度、交货协议、服务水平等方面也要作充分的调查,它很可能成为影响供应链安全的一个因素。一旦发现某个供应商出现问题,应及时调整供应链战略。
另外在客户关系管理中,也需要加强下游企业的甄选与识别,选择对企业最具价值的合作伙伴,使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保持连贯与一致。优化合作伙伴选择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自的互补性以发挥合作竞争优势,一方面也要考量伙伴的合作成本与敏捷性。
3.4 构建供应链的诚信合作关系
诚信合作可以降低供应链结构成本,减少内部交易成本。加强契约规定等规范建设,促使伙伴成员以诚实、灵活的方式相互协调彼此的合作态度和行为。供应链企业之间应加强伙伴间的沟通和协调,合作伙伴应将供应链看成一个整体,而不是由采购、生产、分销、销售构成的分离的块功能,只有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坚持并最终执行对整条供应链的战略决策,供应链才能真正发挥成本优势,起到占领市场份额,扩大整体利益的作用。
3.5 制定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供应链是一种多环节,多通道的复杂系统,很容易发生一些突发事件。供应链管理中,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要有充分的准备。对于一些偶发但破坏性大的事件,可预先制订应变措施,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流程,建立应变事件的小组。通过整合供应链流程,提高供应链效率的同时保持供应链的弹性。如今供应链管理中实施的部分管理手段与方法,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或需求有较大波动时,就会显得缺乏弹性。因此,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应保持供应链适度弹性。
3.6 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立稳定可靠的信息系统
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互动日益加快,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这就要求给予支持的网络基础设施必须确保供应链的通道畅通、数据完整、可靠和安全。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信息传输错误,并能够及时对风险进行控制。充分利用互联网、GPS、EDI等技术可以降低供应链的风险。通过网上采购辅助材料、网上销售多余库存以及通过电子手段进行仓储与运输交易,借助电子商务来降低供应链的管理风险。
供应链风险预防措施 篇2
1、供应链金融的含义
供应链金融大致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分析,广义的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金融资源的整合,由供应链中特定的金融组织为其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狭义的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机构为上、下游提供的信贷产品。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说,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等特定的金融机构以供应链上的真实贸易为背景,以企业经营的贸易行为产生的确定的未来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并根据核心企业与相关贸对象的信用水平,为企业提供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以及产品销售环节过程中有针对性的信用增级、担保、融资、风险规避、结算等金融产品与服务。
2、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因素分析
2.1政策风险
一方面,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产品,其相关的政策、法律不尽完善。随着供应链金融的不断充实与发展,新的金融信贷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新的信贷产品所涉及的市场与相关领域不断广阔,因此这些新的信贷产品所涉及的领域其法律法规往往存在空白,甚至有些地方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相关商业银行一旦遇到法律纠纷,通过相关的司法程序维护自己权益就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我国动产浮动抵押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动产浮动抵押面临主要抵押财产不特定性,容易产生担保物债权的不稳定。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中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管理不完善。相关的管理机构对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的内容撰写缺乏规范性的要求,而这些将导致商业银行在相应债权到期后无法顺利实现自身权利。
2.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也被称作违约风险,它是指交易对手在合同到期时未能履行其义务而导致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是整个供应链金融中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也是商业银行在业务流程中面临的难题与制约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瓶颈之一。传统信贷业务是对单个企业作为主要考察对象,而供应链金融是通过核心企业作为传导,实现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第三方监管和银行多方位、多主体全面参与的有效运营模式。因此,供应链金融主体的多元化也势必造成风险源的多元化、复杂化,而这些风险突出的表现为资金引发的风险与质押货物引发的风险。在资金引发的风险方面,一旦核心企业资金链条无法正常运转,这样风险会迅速波及当前供应链条上的各个主体,给商业银行造成巨大损失,或者融资企业由于自身财务等问题,无法归还信贷资金与利息都会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在质押物引发风险的.方面,由于在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中,商业银行对质押物的管理较传统信贷业务有所创新,在整个监管过程中,商业银行只过于依赖第三方监管公司,如果监管公司对质押物处置不当就会导致商业银行遭受风险甚至重大损失。
2.3市场风险
所谓金融市场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动及不确定性造成市场商品价格大幅变动而给银行带来的风险,主要分为价格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首先,价格风险是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企业商品流通产生的现金流是融资企业归还商业银行的第一还款来源,所以平稳的市场价格是融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一旦质押物因为市场价格下跌则会导致企业蒙受损失,进而影响商业银行收回信贷资金及利息产生风险。其次,汇率风险是由于汇率波动继而导致商业银行的长期市值和净收益下降的风险,供应链中,如果相关的供应链主体涉及国际结算,汇率则会对融资企业及商业银行造成一定的风险。最后,利率风险是指金融市场利率发生变化对商业银行造成的损失。当前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融资产品在定价方式上仍然采取传统的信贷模式下的固定利率定价方式,如果国家对当前利率进行调整,而商业银行不能根据当前市场利率及时调整其战略计划,那么银行只能承担此期间因利率调整而带来的风险。
2.4操作风险
根据供应链金融的特点来看,其面临的操作风险主要因素有信贷流程不完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首先,信贷流程不完善导致的风险,由于供应链融资过程较一般信贷业务流程主体众多且流程复杂,且由于供应链金融发展起步较晚,配套的业务规范、流程制度不完善,因此在操作过程中,信贷经办人员无据可依,进而造成操作失误引发操作风险;其次,内部因素导致的风险。内部因素主要是指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相关业务人员在业务调查、授信审批以及贷后监管过程中,由于其经验、技能不足或者人为主观原因产生渎职、欺诈等行为而导致的风险;第三,外部因素引发的风险。外部因素主要是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拒的因素。这些风险一旦涉及供应链融资中的相关主体或者是质押物,都会引发资金链断裂,直接或者间接给银行带来风险。
3、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措施
3.1建立严格的准入条件
首先,商业银行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伊始要对核心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审查,挑选效益好、行业前景好且规模大,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同时对供应链金融内的其他交易主体进行严格筛选。其次,鼓励核心企业对其上下游的交易企业设置奖罚措施,这样有利于商业银行利用核心企业的行业地位约束融资企业,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最后,充分利用核心企业给予上下游企业的排他性优惠措施,有利于商业银行实施信用捆绑技术,降低商业银行承受的信用风险。
3.2建立科学的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构建科学的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有效对供应链内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与防范,发现风险发生的源头,提前对风险源进行处理,降低供应链金融风险发生概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机制:首先,建立科学的风险分析机制。科学的风险分析机制能够发挥供应链金融风险信号的检测诊断功能,通过发现供应链金融中的异常信号,应用当代科学的风险诊断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与判断,对风险的大小与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评估。风险预警机制的基本办法是将其采集的信号传输给供应链金融预警分析系统,通过各项风险指标与风险预警的判断模型对风险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判断;其次,完善风险预警后相应措施。通过供应链金融预警信号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别对风险进行有效处理,将可能出现的损失降到最小。
3.3加强供应链金融现金流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必须基于真实的贸易背景并以贸易项下利润的实现与结算的控制去引导现金回流至银行的通道,进而保证了银行信贷资金的还款来源。因此信贷资金的专款专用体现了现金流的有效管理,也是保障融资企业还款来源的核心技术之一。首先,流量管理。商业银行对现金的流量管理具体地体现为授信额度与规模。因此,商业银行要重点考察现金流量与授信企业的经营规模与支持性资产的匹配状况,以及供应链网络内各主体的经营能力;其次,流向管理。商业银行要在供应链金融的具体环节通过对回流资金的时间、额度与路径的控制,实现对现金流向的控制;最后,循环周期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要在综合行业结算方式、平均销售周期的基础上,计算出一个完成的资金循环时间,从而保证授信企业在供应链内完成资金流与物流的循环。
供应链风险预防措施 篇3
在一条供应链中,通常有一个核心企业,生产产品的制造型企业和实现产品销售的流通型企业都可以成为核心企业。在核心企业上游的,为其提供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或产成品的企业称之为供应商,处于核心企业下游,购买其产品的企业称为采购商或经销商。随着经济的国际化发展,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竞争越来越激烈,单个企业的竞争已经逐步让位于供应链竞争,相应地推动了供应链协作,供应链金融是这种协作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同时,在为普通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和上缴税款等方面,中小型企业为我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由于规模小、综合实力不强,通过常规途径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家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来满足其融资需求。基于以上背景,各大商业银行积极创新,大力开发以核心企业为风险控制基点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在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的同时,拓展客户资源,获得了可观的回报。
一、供应链金融及其基本形式
1. 供应链金融概述。本文中供应链金融是指以供应链中特大型核心企业客户商务履约为风险控制基点,银行通过对特大型核心企业的责任捆绑,以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的交易背景产生的流动资产作为融资授信支持资产来设计适当的金融产品或产品组合,将银行信用有效注入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以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为供应链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等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一种金融解决方案。
2. 供应链金融的基本形式。供应链金融可以归类为四种常见的基本形式。第一种是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是指中小企业作为供应商将符合银行规定的应收账款权利质押给银行并办理登记,银行为其提供资金融通的一种授信业务方式。第二种是处于供应链各个环节中的企业以存货进行的担保融资,存货可以是原材料、零件、半成品、成品和油料等。第三种是销售环节的预付款融资,通常采用四方合作授信的模式,即银行借助第三方物流监管公司的作用,实现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在由生产厂家和销售企业组成的供应链、银行和物流监管公司的监控下封闭运作,从而实现参与的四方共同盈利,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逆选择和道德风险
供应链金融涉及核心企业、中小企业、银行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四个主体,由于存在自利思想,将导致各主体掌握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经济关系称为委托代理关系。通常将掌握私有信息的主体称为代理人,将自身信息公开,但是没有掌握或没有全部掌握对方信息,处于信息劣势的主体称为委托人。四种供应链金融基本方式,往往会出现三种委托代理关系:第一种是核心企业不能完全掌握中小企业的私有信息,成为委托人;而中小企业掌握其自身私有信息,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因此是代理人。第二种是银行很难获得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成为委托人;小企业往往通过公开途径就能获得银行存贷款利率等相关信息,可以当作代理人。第三种是银行难以获得作为物流监管方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全部信息,成为委托人;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获得银行的完整信息而成为代理人。根据供应链金融交易合同签订前后,代理人和委托人的信息掌握情况,可以将供应链金融委托代理问题分为逆选择和道德风险。
1. 逆选择。
逆选择是指签订合同前,代理人处于信息优势,掌握了某些对委托人不利的信息,并且利用这些不利于委托人的信息与委托人签订有利于自己的合同,相反委托人因为无法判断代理人信息的真实性,很可能会做出对自己不利的选择。例如:作为贷款企业的中小企业,在进行供应链融资时,故意向银行和核心企业隐瞒对其不利的财务消息、产品质量信息等,获得核心企业的担保,得到银行的贷款,这种行为是与核心企业和银行的需求相悖的。
2.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签订合同后,代理人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向委托人隐藏其私有信息和努力水平,为使自身效用最大化,而以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代理人效用为代价的行动。例如:医生在给患者的诊疗过程中故意开出高价处方以获得更多的药费提成,或者投保了房屋火灾险的房主故意将房子烧掉以骗取保费,或者是中小企业作为经销商故意隐瞒销售行为,采取现金作为销售回款方式,逃避银行的监管,导致银行收贷的困难等。
三、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简易数学模型
1. 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生成机理。
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产生,通常认为是经济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对称信息现象和由此产生的代理人;投机倾向产生的。供应链金融需要供应链中的各成员企业、银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等主体以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来规范自身的行为,与其他成员开展良好的合作,来满足各自发展的需求。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参与主体,往往又以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自身目标与整体目标出现矛盾时,难免会出现只顾自身目标、损害整体目标的想法或行为。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运作,建立交易关系或签订合同前后,为了获得利益的最大化,有些成员企业往往不会乐意将所有信息公开,会隐藏一部分他们认为非常重要的信息,使各成员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产生所谓的非对称信息。非对称信息指的是某些参与人(代理人)拥有另一些参与人(委托人)不拥有的信息,信息的`非对称性表现为发生时间的不对称性和信息内容的不对称性。
2. 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简易数学模型。
把供应链金融交易中处于信息优势的代理人所具备暗中行动的可能性称为投机倾向,用字母P表示。P是一个值域为[0,1]的概率值,P=0为不会进行暗中行动,P=1为一定会进行暗中行动。影响P的因素主要是两个:一个是信息的对称度,又称信息的共享度或平衡度,用值域为[0,1]的I表示,I=0为信息完全不对称,I=1为信息完全对称(即信息完全共享);另一个是代理人选择暗中行动(投机行为)所可能得到的风险收益,用字母L表示。通常委托人与代理人的信息对称度越高,代理人选择暗中行动的可能性越低;信息对称度越低,代理人选择暗中行动的可能性越高;也就是说P与I成反向变动关系。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分析了供应链金融中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产生机理,展示了其简易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整合和分析,探讨了降低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投机倾向,提出了实践中可以采用的一些措施。解决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需要作为委托人的银行或者核心企业,设计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信任机制,使作为代理人的核心企业、中小企业或物流监管公司采取委托人期望的行动。在实践中,设计供应链成员间的利益捆绑和风险分担方案,政府强制规定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制度,加大失信惩罚,采用物流网加大实时监控等手段可以有效解决一部分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而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彻底解决还需要我国诚信文化的建设和推广,使参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成员能够提升诚信意识,自觉选择诚信行为,最终消除逆选择和道德风险。
【供应链风险预防措施】相关文章:
供应链的风险管理03-22
供应链风险管理方法12-29
关于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分析11-22
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03-07
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风险管理06-18
供应链管理风险的应对措施11-28
供应链金融风险及防范攻略03-07
供应链金融风险案例分析12-07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经典化03-03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分析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