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7年管理咨询师考试案例分析模拟冲刺题及解析
一、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1916年,随着联合汽车公司并入“通用”,阿尔弗雷德?斯隆出任通用副总裁。作为通用副总裁的斯隆,发觉到通用管理上存在的间题。他先后写了 3份分析通用内部管理弱点的报告。但是,总裁杜兰特只是赞赏,不予采纳。到了1920~1921年的经济危机期间,“通用”在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彻底暴露出来了。公司危机四伏,摇摇欲坠。这时杜兰特引咎辞职,皮埃尔?s?杜邦兼任总经理。斯隆在他的支持下,开始了改革的进程。这场改革从1921年一直持续了 10年。
斯隆分析了“通用”公司的弊病,指出公司过去将领导权完全集中在少数高级领导人身上,他们事无巨细,大包大揽,反而事与愿违,造成了公司各部门失去控制的局面。他认为,大公司较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制,应以集中管理与分散经营二者之间的协调为基础。只有在这两种显然相互冲突的原则之间取得平衡,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由此他认为,通用公司应采取“分散经营、协调控制”的组织体制。根据这一思想,斯隆提出了改组通用公司的组织机构的计划,并第一次提出了事业部制的概念。
1920年12月30日,斯隆的计划得到公司董事会的一致同意。次年1月3比这个计划开始在通用公司推行。
斯隆以后的10年中,改组了通用汽车公司。斯隆将管理部门分成参谋部和前线工作部(前者是在总部进行工作,后者负责各个方面的经营活动)的做法很为大家熟悉,这种分组在19世纪较大的铁路公司里已经成形。现代军队,特别是普鲁士军队也率先使用了这种组织形式,许多概念同时在工业公司里获得发展。斯隆也确实用过军事方面的例子来说明他正要在通用汽车公司里干什么。
斯隆在通用汽车公司创造了一个多部门的结构。他废除了杜兰特的许多附属机构,将力量最强的汽车制造单位集中成几个部门。这种战略现在人们已经熟悉,但在当时是第一流的主意并且出色地执行了。多年后斯隆这样说明:我们的产品品种是有缺陷的。通用汽车公司生产一系列不同的汽车,聪明的办法是造出价格尽可能各有不同的汽车,就好象一个指挥一次战役的将军希望在可能遭到进攻的每个地方都要有一支军队一样。“我们的车在一些地方太多,而在另一些地方却没有。”首先要做的事情之一是开发系列产品,在竞争出现的各个阵地上对付挑战。
斯隆认为,通用汽车公司出产的车应从卡迪拉克牌往下安排到别克牌、奥克兰牌最后到雪佛来牌。这时20世纪20年代早期的产品阵容。以后有了改变,即:1925年增加了庞蒂艾克牌,以填补雪佛来和奥尔兹莫比尔中间缺口;奥克兰被淘汰了,增加了拉萨利,后来它也被淘汰了。
每个不同牌子的汽车都有自己专门的管理人员,每个单位的总经理相互之间不得不进行合作和竞争。这意味着生产别克牌的部门与生产奥尔兹莫比尔牌的部门都要生产零件,但价格和式样有重叠之处。这样,许多买别克牌的主顾可能对奥尔兹莫比尔牌也感兴趣,反之亦然。这样,斯隆希望在保证竞争的有利之处的同时,也享有规模经济的成果。零件、卡车、金融和通用汽车公司的其它单位差不多有较大程度的自主权,其领导人成功获奖赏,失败则让位。通用汽车公司后来成为一架巨大的机器,但斯隆力图使它确实保有较小公司所具有的激情和活力。
斯隆的战略及其实施产生了效果。1921年,通用汽车公司生产了21.5万辆汽车占国内销售的7%;到1926年底,斯隆将小汽车和卡车的产量增加到120万辆。通用汽车公司现在已拥有40%以上的汽车市场。1940年该公司产车180万辆,已达该年全国总销量的一半。相反,福特公司的市场份 1921年是56%,而1940年是19%,不仅远远落后于通用汽车公司,而且次于克莱斯勒公司而成第三位,后者在1921年时甚至还不曾出现。这是美国商业史上最戏剧性的沉浮升降之一。
1.斯隆认为,在通用的组织结构方面:( )
a.集权有百害而无一利
b.传统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必须让位于现代的分权式组织结构
c.应在集中管理与分散经营之间取得平衡
d.它与通用当时的问题关系不大
2.关于事业部制,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集中指导下的分权管理形式
b.它又称为斯隆模型
c.各事业部具有相对独立的利益和自主权
d.各事业部之间协调方便
3.斯隆对通用汽车公司的部门进行划分时,主要是按:( )
a.工艺
b.人数
c.产品
d.营销渠道
4.在1940年前后,美国汽车市场是一种典型的:( )
a.完全竞争市场b.垄断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d.完全垄断市场
5.对于参谋职权与直线职权,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直线职权是上级指挥下级工作的权力
b.参谋职权旨在协助直线职权有效地完成组织目标
c.二者之间是“参谋建议、直线命令”的关系
d.参谋职权应受直线职权的领导
6.在产品方面,斯隆:( )
a.把高档车作为目标市场
b.把低档车作为目标市场
c.把所有的汽车作为目标市场
d.对原有的产品品种不作改动
【参考答案】1.A 2.D 3.B 4.C 5.D
【案例二】
海盐衬衫厂成立于1956年(当时称红星成衣社)。全厂职工不过30来名,改革开放之前,全厂固定资产净值只有2.2万元,全部自有资金不足5万元,年利润5千元。改革开放之后,在厂长步鑫生的带领下,小厂进行了全面改革。他们果断地甩掉了商业包销的拐棍,由综合性服务加工转为专业生产衬衫。他们立足国内市场,陆续开发出了“双燕”男女衬衫、“三毛”儿童衬衫和“唐人”高级衬衫三个名牌;衬衫生产实现了现代化,并成立了衬衫的花色。款式设计研究室;对劳动工资进行了改革,打破“大锅饭”,提高了工作效率到,1980年,该厂已拥有固定资产净值107万元,全厂工业产值达1028万元,实现利润52.8万元,比改革前增加了100多倍,一跃成为全省同行业的位使者。
1984年,中国刮起了一股“西服风”。起初,步鑫生不为所动,但不久他就办起了一个领带车间,接着又办起了印染车间,最后决定兴办西服分厂。这项决策是在与上级主管部门的一次谈话中,前后不过2个小时作出的,而且决策作出之前并未对市场进行科学的分析,也未对本厂的技术和生产实力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
在省主管部门扶植先进的“好心”帮助下,海盐衬衫厂又增加了200万元的投入。但好景不长,国家由于宏观经济过热而不得不采取紧缩性的政策,并对基建规模进行了控制。海盐衬衫厂的西服大楼被迫停工。与此同时,市场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来异常走俏的西服也出现了滞销现象。
在此之前,该厂匆匆上马的印染车间由于技术不过关而停留在半停工状态。在1985年的“全国衬衫评选会”上,代表着海盐厂生产水平的“唐人”牌高级衬衫名落孙山,使海盐厂丧失了产品优势。
一项草率而又盲目的决策使海盐厂元气大伤。而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管理者素质的低下更加速了企业的衰败。步鑫生精明强干,精力充沛,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厂里无论大事小事他都要亲自过问,职工也说他是厂里“工作热情最高的人”。然而,步鑫生文化程度不高,虽然在本行业有几十年的工作经验,但终究脱离不了小生产者的思维方式。例如在建西服厂时,他坚持搞“成龙配套”、“小而全”的生产,结果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这是小作坊生产的意识,无法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上,他推行高度集中的管理和控制,大小决策都要由他最后裁决。这种事无巨细的管理方式,不仅容易造成决策上的偏颇,更无法调动其他人员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年轻有为的中层管理者感到事事插不上手,“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好离开海盐厂另谋高就。
在企业人员流失的同时,企业的运转也出现了混乱。这主要是因为企业规模虽然上去了,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没有相应的提高。企业过去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有一些已不能适应生产的要求,但并未对其进行及时的修改和调整。比如在规模扩大、产品结构改变后,供销管理却没能跟上去。特别是虽然有领带、衬衫。西服和印染四个车间的承包,但由于协调不好,互不通气,重复进料,造成严重的积压。不久,财务科便发出了危机的信号:无钱购进衬衫面料。
1986年,海盐厂帐面亏损300万元,企业负债数百万元。步鑫生倍尝创业的艰辛,终因企业濒临破产而被免去厂长之职。
1.海盐衬衫厂厂长步鑫生的领导方式属于:( )
A.独裁式领导本文
B.民主式领导
C.放任式领导
D.都不是
2.步鑫生决定进入西服市场,该决策属于:( )
A.确定型决策
B.风险型决策本文
C.不确定型决策
D.都不对
3.由于国家采取了紧缩性的政策,对海盐衬衫厂的西服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它属于企业的:( )
A.政治环境
B.社会文化环境
C.经济环境
D.技术环境
4.西服市场的变化对海盐衬衫厂的生产经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属于企业的:( )
A.政治环境
B.社会文化环境
C.宏观经济环境
D.微观经济环境
【参考答案】1.A 2.C 3.C 4.D
【管理咨询师考试案例分析模拟冲刺题及解析】相关文章:
2016年管理咨询师考试案例分析冲刺题07-30
管理咨询师考试案例分析题10-03
管理咨询师考试案例分析精选09-11
管理咨询师考试案例分析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