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7年初二语文藤野先生教案设计
《藤野先生》是一篇看似十分零散的生活片断,却有机地统一在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中的文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藤野先生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1】藤野先生教案设计
《藤野先生》在三课时的学习中,画上圆满的句号。自己的习惯是,同一篇课文,每一年都希望用不同的方式讲授给学生。总是希望有不同的尝试,既是给学生和自己以新鲜之感,更要给自己一个补充能量的一个过程。因此,自己在讲授这篇经典的回忆性散文时,并没有按照以往的经验进行授课。
今春开学,便进行了新的尝试。
自己将本文设置成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进行字词、课文的梳理工作。从课文中的“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线索,并分析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抓住课文中的感情来理清“我”的思想历程。
第三课时,集中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三课时,有的放矢,侧重点不同。第一课时,侧重于整体掌握和理解课文;第二课时则侧重于本文在选材典型并能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第三课时,则侧重于抓住“爱国之情”这一条主线来分析“我”的'弃医从文的原因。
自己事先将明天要讲的内容告知学生,让学生回家也要和自己一样的备课。从字词开始,到课文的分析,都是如此进行的。这也是在逐步摸索中实践生本教育的思想,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来授课。
通过第一课时,重点的内容落实到基础知识和整体感知上。通过小组内部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在交流的过程中从别的同学那里学到知识,在各个小组间的交流,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从别人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
从实施的效果看,似乎还不错。但是眼前的欣喜不代表着真正的效果好。更多的效果要从实践中检验。白居易不是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要七年期吗!我们从小学习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也是这个意思吗!
今年的教学,我做了改变。授课前通过小组内部的合作交流,将各自分散的信息进行汇总,大家达成一个共识,之后选择代表轮流发言。
说到这里,还要提到小组的分配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总是每组总是那几个同学在发言,而其他的人则好像没有事情的人一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这样,每组四个人,每天一个人为对外发言人,其他人作为秘书,帮着准备材料。第二天换另一个,以此类推,每个人都有一次当发言人的机会,这样就可以减少其他同学似鸭子听雷的现象。
其实能够将小组合作正真地起到它的作用,也是一个问题。
在讲这个课时时,通过整理“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的事例,就能够发现藤野先生的伟大之处。在分析的过程中,就会讲到选择典型材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问题,这样就联系到写作上,在众多的纷繁的材料中寻找到具有代表性的事情,写一个我们身边非常有特点的人物。
第二课时,主要是分析文章的另一条线索:爱国。通过学生寻找能够表现“我”爱国的句子,来分析我的思想历程。这个过程中,结合着“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表达着我对他的思念与感激。
第三课时,我将重点放在了语言的分析上,这也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更希望他们能够学以致用。基于此,我给学生布置作文片段练习:写一个身边的熟知的同学---阳昕。
结果学生写的是非常的好。能够抓住人物的特点,通过选取典型的材料,将人物刻画得情态毕现,栩栩如生。
整体上说来,自己这样讲《藤野先生》,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两条线索并驾齐驱,又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使学生能够学到不少知识。
【2】藤野先生教案设计
作为初二下学期的第一课,如何上好第一课,我感到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最为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使学生理解文本,知道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还要通过本课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从而理解先生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使学生读懂文章,现在的孩子们读文章大都是有口无心,声音洪亮,脑子空空,入眼,口出,而不知读的是什么。关键是缺乏联想,整篇文章不能联系,不能组合,往往断章取义,理解就有可能片面。我认为首先要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可以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章围绕藤野先生写了和作者交往的那几件事”。学生有可能会发现文中的几件小事:修改讲义、订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询问女人裹脚另外还有像匿名信事件、电影事件。首先让学生理解大概内容,理清线索,知道这些事都是在仙台学医时发生的,这样根据地点转移也就很可能知道地点转移,时间先后为线索。在学习中,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变化,就会理解文章的另一个线索“暗线”。
孩子们要想对语文感兴趣,最重要的是与现实、与实际相结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藤野先生是不是你心目中理想的老师?”可否通过这个问题引入,这有可能引起学生的讨论,从而引导学生分析藤野先生的.性格特点,及鲁迅先生为何时刻难忘的原因。
对于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变化,是本文的难点。我想通过对副词的理解,使学生理解先生在写作时用的反语,及流露的感情。尤其是课文第一段三个:“也”字,引人思考,要使学生理解到对东京“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浑浑噩噩,先生是厌恶的,感到生气,才愤而离开。
“电影事件”是促使先生思想转变的另一个因素,这一段中“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个不合逻辑的句子,流露出先生极大的愤慨。“闲看枪毙人”使作者看到国人的麻木,使作者认识发生了转变,意识觉醒,从而下定决心,“弃医从文”。“当然是”、“也是”、“还有”这些词语的理解,探讨能使学生更加清楚的理解文章,从而使学生掌握理解文章的一种方法。
正常的上课需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能读一遍文章,能讨论、总结出文章写了那些事,就算完成任务。
第二课时,理清明线,重点是分析藤野先生在作者心中难忘的原因,也许但从文章中,学生并不能体会,适时的告诉学生当时的背景,即国际形势,学生就会更好的理解作者感激藤野先生的原因,以至于把藤叶先生的照片挂在书桌对面,“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第三课时理清暗线,重点是理解先生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分析副词,还要适时告诉学生,鲁迅先生去日本留学的原因,又遇到了这样的好先生,为何还要“弃医从文”,学生自然会明白鲁迅先生的对祖国的热爱,剩余的时间还可以处理学生对课文的疑问。
【初二语文藤野先生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藤野先生》教案设计02-15
人教版藤野先生教案设计08-20
初中语文《藤野先生》说课稿10-12
藤野先生教案ppt10-27
藤野先生教案及反思10-06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09-10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09-17
《藤野先生》说课设计07-20
余映潮的藤野先生教案06-30